首页 名人故事 贺兰山中走出的元代大儒:高智耀

贺兰山中走出的元代大儒:高智耀

时间:2022-02-1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贺兰山中走出的元代大儒:高智耀

高智耀(约1206~1271年),字显达,元代名臣。西夏中兴府(今银川)人。世仕西夏。曾祖高逸,任西夏大都督府尹,人称“高令公”。祖父高良惠,官至右丞相。高智耀在夏亡前一年三月登进士第。西夏亡后,隐居贺兰山,一心钻研学问。蒙元政权初期的三个皇帝都对他敬重有加,特意召见。在他的建议下,元太宗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后采取了西夏旧乐作为“国乐”。元太宗窝阔台曾访求西夏故家子弟之贤者,众人推荐高智耀。因而被召见,准备起用,他辞归,不仕。太宗次子阔端镇守西夏故地时,征儒士为站户,让他们专门从事驿站的徭役,儒士不堪其苦。高智耀特地赶到阔端的驻地西凉府(今甘肃武威),请求按西夏惯例,免除儒士徭役。阔端从其言,免除当地儒士充站户。并欲奏请朝廷授予官职,高智耀辞而不就。宪宗蒙哥即位后,高智耀入见,进言免除全国儒士的徭役。宪宗遂下诏免除全国儒士徭役。元世祖忽必烈对高智耀的才学早有所闻,即帝位后召见了他。高智耀再次强调儒学对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和免除儒士徭役的必要性。经过反复陈述,世祖同意了他的意见,任用高智耀为专管全国儒生的官员并铸印给他,由他发给凭证免除儒户徭役。当元军攻取淮、蜀时,所俘的汉族人包括儒士,全都沦为驱户(奴隶),或被迫从事各种劳役,或成了贵族家的奴婢。针对这种现象,高智耀上奏道:“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帝准奏,即拜翰林学士,奉命巡行各郡县,甄别释放沦为驱口的儒士近4000人。根据高智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的建议,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了监察机构御史台。此后,高智耀任西夏中兴等路(治今宁夏银川)提刑按察使。至元七年(1270年),高智耀奉诏查禁僧徒冒占民田事。他信佛敬僧,处置违法僧人不力,被弹劾。不久,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询问遵汉法的缘故。高智耀奉旨前往“析其问”。行至上京(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病逝。帝为之震悼。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元史》中有其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