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隆中参拜诸葛亮_襄阳发展革命党_关于刘公的故事

隆中参拜诸葛亮_襄阳发展革命党_关于刘公的故事

时间:2022-05-1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隆中参拜诸葛亮_襄阳发展革命党_关于刘公的故事离家整整五年的儿子,一下子回到家中,又是元旦,一家老小,老老少少,欢喜无限。几句简单的同父亲对话,刘公把自己追随孙中山干革命及回国开展革命活动的事遮掩得滴水不漏。而后拜诸葛亮为军师,亲之信之,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对刘备是忠贞不贰、矢志不移。诸葛亮的一生对刘备父子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刘备与诸葛亮的风云际会,刘公想到了自己与孙中山的交往。

隆中参拜诸葛亮_襄阳发展革命党_关于刘公的故事

离家整整五年的儿子,一下子回到家中,又是元旦,一家老小,老老少少,欢喜无限。本来就是元旦节,又加上留学的儿子回家了,刘子敬咋不大摆宴席予以庆贺呢?一下子,仆妇、下人们都忙了起来,有的被陶氏妇人安排到街上去买菜,有的被安排到厨房去帮忙,合家大小皆处于高兴与忙碌之中。

一切安排好之后,刘子敬夫妇与刘公在客厅中坐下,刘公亲自给父母各沏了一杯茶,然后在父母对面的凳子上坐下。刘子敬望着坐在面前的儿子,真是越看越欢喜。儿子更加高大健壮了,留着西洋的分头,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好一副十足的洋文人墨士派头;说话文质彬彬,举止潇洒倜傥,老夫妻俩真是越看越高兴,笑得两只眼不由都眯成了一条缝。刘子敬品了两口茶,不由问道:“你要回来,咋不提前写个信说一下呢?”

刘公回家之前已在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他见父亲发问,就不慌不忙地说:“我的眼睛因为近视,不适合学习军事,所以我打算转到东京明治大学去读书,因为转学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就利用转学的间隙时间回来了,要把回来的事提前写信告诉二老,显得太平淡,哪有如此猛一下回到父母身边,让二老感到分外惊喜呢?”

刘子敬听了儿子的话笑得合不拢嘴,无限爱抚地说:“已是二十六岁的人了,还如此和父母逗着玩,不知何日能长大成人。”

几句简单的同父亲对话,刘公把自己追随孙中山干革命及回国开展革命活动的事遮掩得滴水不漏。因是出国回家,同大伯、二伯、四叔家是紧邻,所以同父母闲聊了几句之后,又到大伯、二伯家去坐坐,四叔一家人在襄阳城北街住,只好改日再去。(www.guayunfan.com)吃午饭的时候,把大伯、二伯两家的人都接来了,开席了,一大家子人几十口(含大伯、二伯家的人),猜枚行令,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喝酒之时,大伯、二伯及各位兄弟姊妹自然免不了要询问日本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并还不时地让刘公给他们讲在海外的见闻。既然大家主动相问,刘公安能不讲呢?于是刘公就借机把孙中山如何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如何组建同盟会以及邹容、陈天华的英勇感人事迹,给大家讲得绘声绘色,只是一字也不提自己,自己如同是局外人一般。

老五刘耀琛听二哥讲了邹容、陈天华的故事,不由感叹道:“若人人都如邹容、陈天华一样爱国,八国联军如何能打进中国?又怎么可能在中国的大地上耀武扬威呢?”

刘公听了五弟的话,插言道:“邹容、陈天华的爱国精神值得国人学习、继承和发扬,但坏事的根源在腐朽、没落、黑暗的满清王朝,要想国家强大,不受外国列强欺负,那四万万同胞就必须团结起来,将清王朝推翻。”

刘子敬深深知道儿子的个性,知道他早晚是清朝的叛逆者与掘墓人,但儿子不说自己是革命党,自己怎好发问呢?一大家子在谈笑风生中结束了午餐

刘公是出国留学,又时隔五年方回来,在襄阳城住的四叔得知信息后与大伯、二伯自然都要接刘公到他们家里招待一番。每次都是四家子人欢聚一堂,好不热闹,简直如过春节一般。

刘公出国回家的消息一传出,不仅家门户族接,那些同学、朋友也纷纷登门相接。刘公怎好拒绝呢?只得逐一地予以应酬。刘公虽然整日地和亲戚朋友们处于欢声笑语之中——在外人看来刘公是多么地受人们尊重,但是刘公在满脸笑容地同人们交谈、饮酒及开展各种活动时,而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革命。从1907年元旦回家,时间如梭,一晃就到了2月16日。凌晨一起床,刘公心想,好久没到古隆中了,那里既僻静又幽雅,应该到那里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今后在襄阳如何开展革命活动。刘公心里清楚,走晚了,亲戚朋友又要上门相邀相约,走不出门,不如趁早出门,一走了事。想到此,他便走进厨房同厨子打了个招呼,简单地做了点早餐,并喊来早已长成大小伙子的书童刘新一同用餐。用餐之后,刘公同二老打了个招呼,就带着刘新到老营码头乘船过河,然后直奔古隆中而去。

2月16日是初春,游客不多,到处都显得十分清静幽雅,这正合刘公的品味。古隆中,刘公来过多次,但那是孩童时期,每次都是父亲带着来的,父亲那些教育自己长大后要做一个诸葛亮一样人物的话语至今仍时时萦绕于脑际。今天,刘公除带了刘新做伴,而再无他人,古隆中是襄阳的名胜风景,既然来了,不到处走走,也难免有美中不足之处。于是他带刘新浏览隆中的十三景,每到一处,他就如讲解员一般把每个景点的典故、来历讲述一番,刘新从长大成人以来何曾像今天这样开心地游玩过呢?脸上始终挂满了笑意。

十三景浏览完毕,刘公驻足于武侯祠,他向紧随其后的刘新要过在武侯祠附近买的香表,而后虔诚地在诸葛亮铜像前跪下,先点着了几道黄表纸,在香炉内烧了,后点着了几炷香,把它插于香炉的香灰之中,接着向诸葛亮的铜像行三叩头礼,并祷告道:“万望武侯神灵护佑我革命党人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的事业早成,到时我革命党人一定再塑金身,重新整修庙宇,使诸葛庙香火更旺。”

祷告毕,刘公起身走出武侯祠,坐于祠堂之前的石凳之上。面对着祠堂内手握羽扇、栩栩如生的诸葛亮铜像而浮想联翩。他想到刘备听徐庶之言,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而后拜诸葛亮为军师,亲之信之,言听计从。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更见刘备对诸葛亮是何等的信任。而诸葛亮对刘备是忠贞不贰、矢志不移。先是三把火败曹操,使曹操一听说诸葛亮之名,便惊魂落魄,从此龟缩于许昌,再不敢有统师下江南、一统天下的想法了。而后,诸葛亮让刘备借荆州、取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三分天下。刘备去世后,为报答其知遇之恩,诸葛亮又亲率大军深入西南少数民族的不毛之地,七擒孟获,使那里的少数民族臣服,永不叛蜀汉。后又六出祁山,多次打败魏军,使曹魏政权处于惊恐不安之中,把三军统帅司马懿搞得深沟高垒,不敢与诸葛亮对阵交战。诸葛亮在病逝之前不仅对朝中大事作了安排,对如何撤军也作了缜密的部署,使蜀军安全撤回而让司马懿不敢追。诸葛亮的一生对刘备父子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由刘备与诸葛亮的风云际会,刘公想到了自己与孙中山的交往。孙中山是国内外赫赫有名的革命党人领袖,一见面即给自己改名字,事隔不久,又与自己结拜为兄弟。刘公心里明白,孙中山对自己是多么器重呀!可自己应该如何报答孙中山的知遇之恩呢?又如何使自己能为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呢?不由使刘公陷入了沉思之中。

目前,武汉清廷爪牙活动猖獗,革命党人的活动陷入了低潮,短时间之内很难扭转目前的局面。但怎能长此下去呢?又怎能因此而停止革命活动呢?若如此,那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猛然之间,刘公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心想革命党人的活动为什么两眼只盯着武汉,而不能放眼别的地方呢?由此,刘公想到了襄阳。襄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武汉的北大门,以后武汉地区的条件成熟,起义的号角一吹响,襄阳就揭竿而起响应,然后从襄阳挥师北进,直捣清廷的老巢北京,那该多好啊。再说清廷认为襄阳是他们统治的核心地带,不会有革命党人的活动,所以敌人的警惕性就差些。而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也应该是革命党人开展活动最好的地方,我们革命党人为何不在襄阳开展活动呢?无论活动条件再艰苦,形势再险恶,我要像诸葛亮忠于刘备父子一样忠于孙中山,忠于孙中山所领导的伟大的神圣的革命事业,决不能心怀疑虑,决不能做革命事业的叛逆者与逃兵,忠于革命党人的伟大事业像诸葛亮忠于刘备父子一样,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到这里,刘公会心地笑了,对坐在身边观望山景的刘新说:“刘新,已快中午12点了,早晨出门又比较早,现在你也饿了吧?走,我们下山去,找家饭店吃点饭再回去,怎么样?”

刘新忙站起身,对自己的主人——在别人看来无论是穿着,还是举止动作都是标准的很有风度的洋留学生,恭恭敬敬地说:“一切但凭少东家吩咐。”

刘公看着刘新那副挺憨厚的样子,觉得挺有意思,一下子又想到五年前他陪自己到西安、重庆等地去游览时的情景,当时他虽然只有十五六岁,但什么事情都办得挺不错,显得很精灵,不由又想到以后自己回国干革命,身边总该有个贴心人方好。于是,一边迈步向山下走去,一边问刘新说:“以后我留学回国了,你到我身边干事,咋样?”

刘新听刘公如此说,一股暖流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不由激动万分地说:“听老东家讲,我的生身父母家里很穷,我生下地之后怕养不活,就用一件破烂的棉袄把我包裹着,外边用布带子缠了一下,就把我放到了你们家的大门外边。老东家每天早晨有早早起床,到大门外教场里练跑马射箭与拳脚功夫的习惯。那一天,老东家刚一打开大门,就听见破棉袄里的我发出的哭声。老东家听到了哭声,大吃一惊,心想:“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放到这里来了呢?你家即使有什么难处,跟我说一声,我也不会不帮的呀?再说现在已是十月间的天气了,人睡觉盖着被子还觉得冷,一个刚落地的娃娃,就用一件破棉袄包着,还不把娃子冻坏了?”天刚麻麻亮,老东家抬眼朝四周看了看,没看到一个影子,忙抬步上前,用双手将我抱起,然后用左手将我抱着,用右手把包着我的破棉袄上的灰拍了拍,就抱进了屋,而后老东家就收养了我,并为我取名叫刘新。这以后的事,少东家你也清楚,老东家两个人待我如至亲骨肉,不仅让我到私塾读书,还教我拳脚功夫。我的功夫虽然不能同少东家比,但三两个人却也奈何不了我。”说到这里,刘新朝刘公望了望,又接着说:“少东家,你们一家都是积德行善之人,都是少有的大好人。我生是你们刘家的人,死是你们刘家的鬼。少东家回国后我能在身边服侍你,那是我八百年修来的福气。”说到这里,刘新将刘公又望了一眼说:“五年前我同你一起出游,从你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我知道少东家非是寻常之人,是你常说的邹容、陈天华之类的人,也就是人们私下里盛传的革命党人。我刘新虽无才无德,但却知道知恩图报,我一定会像杨家将的老家人杨洪忠于杨家那样忠于你们刘家,忠于少东家,忠于少东家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即使粉身碎骨,也一定忠贞不贰。”

刘公听了刘新的一番言语,心里十分高兴,不由满脸含笑地说:“平时我没时间同你拉家常,想不到你还挺能说,还挺有一股子侠肝义胆,还挺有革命党人的气质与心胸呢。我今天介绍你参加革命党人,成为一名同盟会会员,你愿意不愿意?”

刘新一听,激动得眼角不由噙满了泪水,高兴地说:“能和少东家一样成为一名革命党人,能和少东家一样从事推翻满清政权的伟大事业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也是我朝思暮想的事,只是我不知道从何入手,今得少东家帮忙,圆了我朝思暮想的梦,我哪有不愿意的呢?从今往后少东家但有什么指令,我一定不避水火,不避生死以赴之。”

刘公听了刘新的话,又说道:“革命党人有一条铁的纪律,那就是严守秘密,对于革命党人的一些事情,万万不可对人轻言。另外,我父亲教你的那些拳脚功夫,你要时时抽空操练,别荒废了,以后会有用处的。还有我们革命党人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以后你别喊我少东家,以叔叔相称算了。”

刘公与刘新一边说着话,一边走下卧龙岗,走进岗下路边的一家饭馆。两个随便地吃了点饭,便高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吃罢了早饭,刘公对父母说:“我从日本回到家里后,亲戚、朋友、同学们都到家里来了,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来无往非礼也’,既然如此,我也应该到各家去回敬一番,不知二老意下如何?”

刘子敬听了说:“礼尚往来,人之常情,有何不可?”说罢之后,望着陶氏夫人说:“耀瑸不枉出国留学,从他现在的举止言谈来看,确实长大了,确实是成熟了。”

当母亲的听了丈夫夸赞儿子的话,自然感到心花怒放,就笑着说:“你不是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吗?耀瑸书读多了,自然什么道理都懂了。”

听了父母的夸赞,刘公忙摇头说:“在待人处事方面,我同父亲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还是应该多向父亲学习。”

刘子敬听了儿子这样的话,心里自然比吃了蜂蜜还甜,脸上也布满了笑意。在他还陶醉在极度欢乐之中时,刘公已带着刘新出门而去了。

上洲刘家是襄阳出了名的名门望族,刘公的四叔刘子麟又官居清政府的度支部郎中,地位显赫。刘公带着刘新走张家串李家,见人一脸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洒脱大方,风流倜傥,好一个吕布在世,潘安重生。但举止端庄,说话稳沉,无一丝一毫富家子弟的轻浮狂傲之气,凡认识刘公之人无不巴结逢迎,以示亲近;即使是官府衙门之人,见了刘公也虚礼有加,以便结交,好讨杯水酒吃。谁能料想得到如此一个百万富翁之家,且有地位显赫的叔父为背景的人会在大力开展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党人的力量,在做满清王朝的掘墓人呢?

在襄阳开展革命活动,从何处下手呢?刘公首先想到了自己的表姐夫陈鸣霄。陈鸣霄比刘公大几岁,是个彪形大汉,浑身好似有使不完的劲。刘公在没出国前同他交谈时,其时常有鸿鹄之志,流露出对清朝廷的强烈不满,常有那种推翻清朝、改朝换代、维新图强的思想。为此,刘公辞别了父母,就带着刘新,高高兴兴地到陈鸣霄家去做客。

刘公到了陈鸣霄家,其一见是刘公来了,自然是高兴得没法说,满脸笑容,乐呵呵地说:“贤弟今天光顾寒舍,我这可是蓬荜生辉呀,我真不知是啥风把你给吹来的。”

刘公忙笑着说:“你我为表兄弟,相互走动走动,这是人之常情。再说你我弟兄一别数载,今天来看望下表姐与表姐夫,你说应该不应该?”

陈鸣霄连说:“应该,应该!”

两人正在堂屋说话的当儿,刘公表姐从屋外走了进来,笑容可掬地说:“兄弟在留学回家省亲的间隙时间还来看望我这个表姐,可见我们姐弟感情之深呢!”

刘公连说:“表姐所言甚是。”

陈鸣霄没等妻子再接言,就笑着对她说:“兄弟是个大忙人,今天既来之,则安之,就让他吃了午饭再走。你快去好好地准备一下吧。”

见丈夫如此说,她望着刘公笑了一笑说:“兄弟是留洋之人,吃得也多,见得也多,我这个当表姐的笨手笨脚的,做几个家乡菜,合不合兄弟的口味,兄弟可要多担待担待。”

刘公忙说:“我最爱吃家乡风味的菜,更何况表姐是精灵透顶的人,对做家乡风味的菜是百里挑一的好手,表姐若再谦虚,我可就感到挺不好意思了。”

“那好吧,”表姐接言说:“既然如此,那就由表姐夫陪着你闲聊,我到厨房里去了。”一边说,一边朝厨房走去。

在刘公与表姐夫、表姐相互答话的当儿,刘新已代主人家沏好了茶,在刘公与陈鸣霄两人面前各放一杯。刘公表姐去做午饭,刘新就在这里给刘公与陈鸣霄端茶倒水。

表姐一走,刘公喝了两口茶,即开言道:“表姐夫,你听说过孙中山这个人吗?”

陈鸣霄听刘公提到了孙中山,不觉眼睛一亮,好似来了兴趣,但抬眼将刘新一望,却露出了欲言又止的样子。

刘公一见表姐夫的神态,知其对刘新不放心,忙说:“表姐夫,刘新是我最相信的人,他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有什么话,不必有任何顾忌,放胆直言,但说无妨。”

听表弟如此说,陈鸣霄又兴趣大增,说道:“我不是一个愿老死田间地角的人,也不是一个不问时事而愿作清朝廷殉葬品的人,我放言对表弟而言之,我的思想与表弟是一样的,我们是同路人,对孙中山这个人我是略知一、二的。1894年,他在美国檀香山组建了一个反清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反清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三民主义’。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他成了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此后在同盟会领导下开展的推翻清朝的武装起义均失败了。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深入人心,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已成强弩之末,正如秋后的蚂蚁一样,它蹦不了几天了。”

听了表姐夫的话,刘公心中大喜,一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表姐夫,放语而言道:“听表姐夫之言,你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赞成的,那你愿意不愿意加入同盟会呢?愿不愿意为推翻清朝而出点力呢?”

陈鸣霄看着表弟那双炯然发亮的眼睛,好似看透了自己的五脏六腑,自己还有什么隐瞒的呢?现在身边除了表弟他们二人,再没有其他任何人,于是也就直言道:“知我者,莫过于表弟。我对清朝的卖国投敌,把国家搞得支离破碎早已恨之入骨,我早就渴望着加入同盟会,只是不得其人。我观表弟的言行及表弟以前的所作所为,我敢断言,表弟肯定是同盟会员,若果真如此,那表弟给我帮个忙,我愿意参加同盟会,愿意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而斗争,即使是粉身碎骨,我也决不会退缩半步。”

刘公要的就是表姐夫的这几句话,听见了他的内心表白,感觉到他是一个值得信赖且忠诚可靠的人,于是就把自己到日本留学与孙中山交往的事统统向他说了,并把此次回到老家准备在襄阳发展同盟会员的事也向他说了。然后满面笑容地说:“我代表同盟会湖北分会正式接纳你为同盟会员,并让你为襄阳同盟会的联系人。不知表姐夫意下如何?”

陈鸣霄听了刘公之言,心中既高兴,又激动,他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想不到我多日的夙愿竟在旦夕之间得以实现,这实在是天大的喜事。今日我当多敬表弟几杯酒,以表达我对表弟的感激之情。”

刘公接言道:“兄长既为同盟会的一员,我们就是同志了,今后你我弟兄将为同盟会在襄阳的发展齐心协力,让同盟会在襄阳扎下根,立住脚。表兄既然早就有意于革命,那你平时也必定注意物色志同道合者。就与你交厚者的情况看,哪些人可以是同盟会发展的对象呢?你不妨说一下,我们俩在一起斟酌一下。”

陈鸣霄说:“我要说的几个人,你也都认识,对他们的情况,你也都了解。王殿一、罗祉恭是你的校友,他们都很佩服你,还有同乡毛伯屏、李华年等人,他们都有一腔热血,都愿为民族的崛起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对同盟会是一个什么的组织,也都了解甚深,也多次同我谈起,很想参加同盟会,只恨无缘。今天让我穿针引线,让他们加入同盟会,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刘公听了,忙点头说:“既然如此,兄长就安排个日子,将他们几个人邀集到一起,我同他们几个人见下面,说几句话,你看怎么样?”

陈鸣霄接言到:“如此最好。既了却他们几个人的心愿,又发展了同盟会的组织,还可以为同盟会的进一步发展作下部署安排。”

老表二人在谈话之时,刘公表姐把饭菜做好了,她走进堂屋问陈鸣霄说:“你们老表俩是再说一会儿话呢,还是现在就吃饭?”

陈鸣霄说:“现在已到吃午饭的时候了。既然饭菜已做好了,那我们老表俩就一边喝酒,一边扯闲话吧。”

“既然这样,那我就给你们上菜吧。”刘公表姐说。

刘新见刘公表姐如此说,也忙到厨房去端菜,而陈鸣霄则忙着去拿酒。

事情办得顺当,刘公心里高兴,同表姐夫陈鸣霄虽说没喝得酩酊大醉,却也喝了个满面红光,方辞别表姐夫一家回到家里。

母亲见儿子喝得如此红光满面,好似红脸关公似的,就说道:“今天在谁家做客,竟喝得如此尽兴?”

“在表姐夫陈鸣霄家喝的。”刘公说。

母亲听说是在表姐家喝的,自然也就没二话可说,他望了一下刘新说:“二少爷喝得有点多,你扶他到屋里去休息吧。”

老主母发了话,刘新哪敢怠慢,忙用双手搀扶着刘公向其卧室走去。快到卧室门口时,被刘公夫人周瑞英接着。刘新说了句:“二少奶奶好!”就办自己的事去了。

没过两天,陈鸣霄即把毛伯屏、王殿一等人相邀到了自己家里,到上洲刘家庄园请刘公去同他们几个人见面。刘公闻言,自然兴高采烈,即带着刘新,同陈鸣霄一起到了其家。

离表姐夫家还有十几步远,毛伯屏、罗祉恭等人在屋门口已远远地望见了刘公,大家一起迈步向前迎接刘公,一个个笑容满面,争着同刘公握手、问好。在欢笑声中,大家依次走进了堂屋。

同乡、同学分别数年相见,大家自然欣喜异常,相互寒暄一番,方一一落座。

待大家坐定,刘公开言道:“我为何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为何到东洋去留学?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大家的心迹,我也洞晓。我们是同乡、同学,在一起长大,我深知大家都是胸怀壮志之人,都有寻求救国之路与救民于水火的雄心,大家时时刻刻关注着国家形势的发展,以待条件成熟,便乘时而起。现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已在海外与内地各省设立了分会,同盟会员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今天大家既然能同聚于此,表明大家革命心意之坚决,我代表同盟会总部及同盟会湖北分会接纳大家为同盟会员。”刘公说到这里,抬眼将大家望了一下,见人人都面露喜色,有抑制不住的兴奋感,刘公也很高兴。又接着说:“各位兄弟们,现在正是英雄待时而起的大好时机,若想建功立业,此时不动,还更待何时?若武昌起义的枪声一打响,众弟兄们在襄阳揭竿而起,予以响应,则整个湖北大势定矣。以湖北带动全国,各省皆动,清王朝便土崩瓦解。我说的话,要不了几年,就要变为现实,眼下弟兄们所要做的就是大力开展革命活动,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待时而动,一举推翻清王朝。”刘公说到这里,喝了一口茶,又接着说:“除了在襄阳县不断壮大我们同盟会的力量之外,我们还要同襄阳及周边各地的革命团体、帮会组织搞好团结,力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力量,组成强大的同盟军。这样对我们革命党人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今天我就说这些,弟兄们有啥要说的话就畅所欲言吧。”

毛伯屏,生于1884年,生性爽直,豁达,为人机警,目光犀利。刘公话音一落,他即情不可抑地说:“对刘兄长矢志革命的事,我等弟兄早有耳闻。刘兄长的话似乎给我们弟兄几个吹响了同敌人进行斗争的号角。今后我们弟兄几个就按照刘兄长所说的话去做,绝不给同盟会脸上抹黑,也绝不会让刘兄长失望,刘兄长在武汉一旦起事,我等一定出偏师以助之。”

毛伯屏说出了相聚者心里想说的话,大家也知道刘公此次回老家肩上的担子重似千钧,而且要办的事还很多,所以毛伯屏的话一说完,大家即站了起来,刘公也忙站起来,在欢声笑语之中,刘公送走了众人。而后告别表姐夫一家,同刘新回至家中。

刘公在回家后大力开展革命活动,从与人们的交谈之中,他了解到襄阳有九位反清贤士,人称“襄郡九贤”。“襄郡”即襄阳郡。襄阳在历史上曾有襄阳郡、襄阳道、襄阳路、襄阳府等称呼,而称襄阳郡时间较长,故称襄阳为“襄阳郡”。襄郡九贤即襄阳县的叶大忠、王建极、宋子平、阎树勋、黄丽生、尚潘溪,谷城县的蔡玉川、张仁谟,南漳县的董绍基。他们都出身于士绅家庭,俱有才气,却无科第官阶。他们看到满清王朝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民族危机日深,就追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从事变法维新运动,提出“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他们反对科举制度,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在血腥的屠杀面前,“襄郡九贤”从改良主义的迷梦中惊醒,认识到必须走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道路,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于是他们深入襄阳民间,联络会党,提出“推翻清朝”、“打富济贫”的口号。从此,襄江两岸的“江湖会”纷纷起事,打官兵,烧教堂,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浪潮。1898年湖北俞廉侦知“襄郡九贤”的反清活动后,出动绿营兵将叶大忠逮捕,并向慈禧太后上本启奏,杀害了叶大忠。叶大忠的被害,并没有使“襄郡九贤”中的其他人屈服,唐才常到武汉秘密建立“自立军”,创建七军,并派湖广维新人物到各州县活动。联络会党时,“襄郡九贤”中的王建极,宋子平等人被任命为“自立军庆贤会”的负责人(“庆贤会”是自立军所设的票号,是组织名称,不是职务)。

1900年8月9日,自立军起事失败,唐才常等人被杀害,王建极、宋子平因受牵连被捕,关入了襄阳监狱,虽受尽了酷刑,却坚贞不屈。

刘公听了“襄郡九贤”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为老家襄阳出了这样的英雄豪杰而自豪。他通过各种关系与在襄阳城内的“襄郡九贤”中的阎树勋、黄丽生、尚潘溪等人取得了联系。一天,在见到他们后,刘公说道:“诸君在襄阳的反清义举,凡是有爱国之心的人听了,无不佩服之至,深受感动。但一滴水如不汇入江河,不汇入大海,在阳光之下瞬间便消失了;而无数滴水汇集到一起,汇入江河湖海,则可形成摧枯拉朽的澎湃波浪。而今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已成燎原之势,不出数年,革命党人必将推翻满清王朝,一个崭新的政权中华民国必将应运而生。诸君是推崇孙中山的,是赞成三民主义的,既如此,何不站到三民主义的旗帜之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同盟会员呢?待到新生的政权诞生后,诸君也会给后人留下难忘的一笔。请诸君思量思量,我说的话在理不在理?”

阎树勋、黄丽生等人听了刘公之言,慷慨而言说:“兄弟说出了我等的肺腑之言,我们在场的几个愿参加同盟会,皆愿为实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而战斗,不达目的,誓不甘休!”

“既然如此,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刘公说,“下去之后诸君要想方设法壮大我们的力量,一旦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诸君出偏师以助之,则大事成矣。”

在场之人齐言道:“我等一定牢记兄弟之言语,到时定不会让兄弟失望!”

随后,刘公与众人辞别而归。

不知不觉在家里已住了三个月时间。一家人团聚,自然其乐融融。但刘公心里如何丢得下自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呢?一天,他对父母说:“我回家已三个月时间了,估计转学所需用的时间已差不多了,我得尽快赶到日本去,免得错过了转学的时间。”

既然是学习的事情,当父母的咋好说什么呢?但儿行千里娘担忧,儿子又要到东洋去,父母又怎会不操心呢?听了儿子的话,刘子敬说:“你已出去好几年了,好多方面的知识你比我还强,但古人有言‘小心天下去得’,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还是小心谨慎点为好,免得当父母的在家操心。”说罢眼角不免流出了泪水。

刘公一见,忙用手绢擦去了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父母亲尽管放心,我一定把父亲的话牢记于心间,凡事三思而后行。”

五弟刘耀琛在二哥回来的这段时间里,举止言谈间深受二哥革命思想的影响,听说二哥要走,虽然自己刚结婚不久,还在蜜月之间,但却对父母说:“我也要和二哥到日本去留学。”

一个儿子不在身边,这一个儿子又要离别而去,当父母的如何舍得呢?可刘耀琛执意要去,丝毫不让步,两下陷入了僵持状态。

刘公心中暗喜,他多么希望五弟同自己一起去呀。一是弟兄二人朝夕相处,那种亲情岂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二是五弟去了,无论干什么工作,可以是自己的一个帮手,这样自己肩上的担子会减轻不少。刘公虽然高兴,但不能在脸上表露出来。他待五弟同父母僵持了一会,方开言说:“父亲、母亲,鸟儿长大了,总是要重新去筑巢的,儿女大了,早晚一天总是要独立生活的,咋可能早晚围着父母转呢?再说五弟现在已结婚了,年纪也不小了,到外面去闯闯,去见见世界,多学点知识,有啥不好呢?再说早晚有我在他的身边,不管什么事情,我多操点心,五弟不会出啥问题的,二老尽管放心。待他学业完毕,我再把他完完整整地交给你们就是了。”

二老见刘公如此说,没法,就只好让五儿子刘耀琛同他一起到日本去留学。离别之时,二老除了千叮咛,万嘱咐,也难免与两个儿子洒泪而别,心里真如同刀绞一般难受。

1907年春,刘公同五弟刘耀琛到了汉口,立即同杨玉如、徐万年取得了联系,询问武汉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其他各方面的情况。

杨玉如说:“目前武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906年底回国的留日学生朱元成被捕入狱,前不久(1907年3月)被敌人折磨致死。但他革命意志坚定,宁死不屈,在狱中留下一首《绝命诗》:

死我一人天下生,且看革命起雄兵。

满清窃国归乌有,到此天心合我心。”

朱元成是刘公的留日同学加革命战友,对他的牺牲刘公自然感到万分伤心,但这也更加坚定了刘公的革命信念:一定要拼命地工作,尽早取得革命成功,为那些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徐万年也向刘公汇报说:“眼下武汉的形势依然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敌人甚嚣尘上,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远未成熟。”

听了杨玉如、徐万年的汇报,刘公低头沉思了一下,坚定地说:“那我们就克服困难,蓄足力量,待时而动吧。”

杨玉如、徐万年见刘公如此说,为避嫌,即同刘公告别而去。而刘公同自己的五弟买了船票,返回日本东京。只因此一番回东京,有分教:

斗争经验要总结,失败教训当记牢。

东京组建共进会,革命形势现高潮。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