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卒于公案浮生若梦_元稹诗传

卒于公案浮生若梦_元稹诗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卒于公案浮生若梦_元稹诗传他从未想过死亡,虽然他早就料定自己并非长寿之人。这无论是对农民的生活,还是国家的税收,都会造成损失,所以元稹也随之将赛神活动进行了调整。直到第二年,在元稹的带领下,武昌的鄂州和越州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元稹为了查清灾情,他冒

卒于公案浮生若梦_元稹诗传

他从未想过死亡,虽然他早就料定自己并非长寿之人。他见证过太多人无缘无故的永别、无声无息地消失,好像他们只是为了一些遭遇,为了恰当地出现、又恰当地消失在某人面前,每每到此,思想便戛然而止,他不再想,也不愿想。此刻在武昌,便只管轻声吟唱。

武昌,北依珞珈山,南临长江水,四季分明,风光秀丽,这是唯一让他欣慰的地方,如果自己能终老于此,也算是上天对他最后的恩惠。

既然为官一日,便要为百姓造福一日,元稹便放下了心中的压力与痛苦,回归到做官最原始的状态中去,就是为民解忧。他抛开了所有的私心杂念,走进当地人们的生活当中,只有设身处地地与百姓生活,才能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最需要改变什么。

通过体验和观察,元稹发现生活在武昌周边山区的百姓,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瘠的耕地资源,人们的居住条件非常紧张和落后。百姓所住的房子都是用山中的竹子搭建而成的,如果出现雨涝灾害,房屋便会被山洪席卷,时任武昌观察使的韦丹曾经有意将这里的房屋进行重建。但是在修建过程中,韦丹突然病逝,致使房屋搭建过程无疾而终。(www.guayunfan.com)元稹此次的决定并非草率行事,他首先重新规划了百姓的居住位置和距离,选择了相对平整、开阔的地带作为百姓迁居之地,随后,又向朝廷上书请求分拨银两用于安置灾民。在他的主持调度下,百姓将原先的茅顶泥壁通通换成泥瓦,同时,他还要求百姓不得占用耕种的时间修建房屋,必须要先保证粮食收成之后,再进行改建。很快,当地百姓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居。

元稹的这一措施,解决了百姓长久以来的烦忧,他清廉公正,办事极有效率,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很快,元稹便成了当地人们心中的好官,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拥戴。

这让深感“廉颇老矣”的元稹甚是欣慰,自己年过半百,虽然不可能再在朝堂上指点江山、叱咤风云,但来到这样一个小地方,用手中仅有的一点权力,发光发热,为百姓做一点实事,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渐渐地,元稹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白天忙碌公务,晚上回到他修建好的房子里陪伴妻儿,全家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这样的生活宁静安逸,一家人终于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眼前的景象,是元稹多少年梦寐以求的,他最初闯荡仕途的时候,除了政治理想之外,就想要家人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仅仅是这个小愿望,也让他等了几十年。如今虽然没有金银珠宝,没有深院豪宅,但是他们依山傍水、安静祥和。这与他几十年的颠沛流离相比,已是太好不过,所以元稹对此已非常知足,

武昌之地原属楚国,风俗众多,尤敬鬼神,当地州衙每年都要组织两个盛大的活动:一个是五月份的竞舟;一个是十月份的赛神,此种民间活动是从祖先手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在民间颇受重视,其氛围之浓郁、声势之浩大,不仅武昌人将其视为重要的节日庆典,而且许多外地人都慕名前来观赏,一饱眼福。刘禹锡就曾在《竞渡曲》中写道: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从刘禹锡的诗中便可看出,类似竞舟这样的民间活动已经传承数百年,成了一种民俗文化,是当地人长久以来的精神寄托,也是其他人了解该地区文化的一种渠道和符号,每年的竞舟和赛神活动,亦是当地官员最忙碌的时候。

作为诗人的元稹,当然也愿意欣赏这样的民间文化,但是作为官员,尤其是元稹这样认真负责的官员,则有着不同的想法。在他看来,竞舟时期正值五月插秧、割麦之时,而往常举办竞舟活动时,政府责令当地的人们几乎都要参加,动辄耗费十几天的时间,这样一来,便会耽误农忙的最好时期,会导致粮食无法及时收取,直接影响着百姓能否顺利过冬。

经过认真考虑之后,他决定要修改竞舟的规则。首先便是精简参赛的船只与队员,将过去成百上千的船只,改为百里挑一,减少相应参加人数。同时,也将原先十余天的时间减少至一天,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生产的进行。

因为赛神活动举行的时节正是收获稻谷的时候,在人们参加活动的十几天里,稻谷都被扔在地中,白白浪费,实在可惜。这无论是对农民的生活,还是国家的税收,都会造成损失,所以元稹也随之将赛神活动进行了调整。

人们起初对元稹的大胆改良提出过异议,认为他这样是坏了祖宗的习俗,也扫了文人墨客的诗兴,

但是,元稹的方案实行一年后,使当地粮食收成大为提高,人们的负担也减轻许多,大家对元稹的不解也渐渐消失了。

大和四年,武昌鄂州和越州相继爆发了洪水,造成当地无数房屋倒塌、船只沉没,百姓伤亡惨重,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面对如此大的灾难,元稹猝不及防,夜不能寐。

这是元稹为官生涯里,第一次遇到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在那段时间里,元稹眼看着洪水把房屋、船只和村民冲走,他虽然以最快的速度禀报朝廷、调集官兵救灾,但依然无济于事。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庶民百姓是如此的渺小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一场洪水,几乎将他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冲毁。元稹心中感到巨大忧虑,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政绩被洪水冲走,而是这场洪水的凶猛和无情。

已经年过半百的元稹,在指挥官兵封堵河堤时,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迫近,洪水滔天,白日暗暗,河堤随时都有可能崩毁,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失足,也可能就此坠入江中。

但是,作为节度使的元稹,此时必须临危不乱,挺身而出,他带着武昌的百姓们,众志成城,抗击洪水。不久,洪水退去,朝廷拨发的赈灾物资也陆续抵达武昌,在此后的一年中,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元稹,同大家一起,重建房屋、加固堤坝、耕种良田。他四处奔行,想在自己退隐之前,将武昌恢复成从前的样子。

直到第二年,在元稹的带领下,武昌的鄂州和越州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但无法预料的是,又一场洪水袭击了这里,重建的房屋还没有完成,又被全部冲毁,此次伤亡虽不及上年严重,但这接二连三的灾害,严重挫败了百姓新建家园的积极性,很多人甚至想离开故土,寄居他乡。

元稹为了查清灾情,他冒着风雨,仔细巡查各处,除了指挥灾后重建,他还积极慰问、安抚受灾百姓,劝说他们不要轻易离开故土,朝廷会想尽一切办法处理善后事宜。那段时日,元稹几乎没有休息,一直在抗灾前线指挥,无论在崎岖的山路上,还是在广阔的河岸边,都能看见他蹒跚而异常坚定的背影。

洪水退去,当人们再看到府衙内的元稹时,他已经白发苍苍,完全成为一个沧桑的老人了。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二十二日,在巡查灾区时,五十三岁的元稹因病暴亡,卒于武昌节度使任内。

至此,元稹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他依旧在为朝廷、为百姓奔波着。

元稹去世的时候,正值武昌最炎热的夏季,当时洪水袭击之后,元稹带着官员和民众进行救灾和重建,身体本就虚弱的他,动辄奔波百里,在烈日下暴晒数日,终于,他累垮了自己,再也没有起来。

元稹走得突然,许多告别和托付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遗憾。但是人生就是这样,不会让每个人都尽如人意,元稹一辈子都生活在匆忙和颠簸中,来去匆匆,他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元稹虽然谢世,但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朝廷接到消息后,众大臣震惊不已。他们都对这位才华横溢、忠君爱国之士哀伤不已,虽然元稹一直被贬在外,但在朝廷内部,人们还是对他满怀敬意。不久,皇帝下诏,追赠元稹为尚书右仆射,厚葬之。

噩耗传到洛阳,白居易顿时老泪纵横,这对他而言,不亚于天崩地裂。

他们相交三十余年,无论身处何地,都彼此牵挂在心。元稹对白居易而言,堪比至亲。而今他先于自己而去,让白居易如何接受。他的床上放声大哭,捶胸顿足,他们痛苦了一辈子,原以为退休之后可以结为邻里,享受晚年,可元稹却不辞而别,白居易万感交集,在痛哭中写下了《哭徽之二首》,以寄托哀思:

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妻孥朋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

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灰尘?

八月本是盛夏时刻,在万物勃发之际,诗人的生命却悄然而逝,他的尸骨被带回长安,前来悼念的知己好友皆泣不成声,他们分列成行,跟随送葬的队伍一路走到咸阳北原上,这是他们送元稹的最后一程,也是尽朋友的最后一番心意。

元稹的辞世,是唐朝历史上的重大损失。这位诗歌巨匠创作出了大量的经典名作。他不仅将悼亡诗发挥得淋漓尽致,还同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利用诗歌记录唐朝社会的点点滴滴,为后世了解唐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诸位诗人对元稹的逝世都深感遗憾,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他们心中的英雄,虽然他的一生,没有拥有过高官厚禄,但在朋友们的眼中,他却是个刚正不阿、敢作敢为之人,面对朝中的陷害,他无所畏惧,面对十几年的贬职,他隐忍承受,毫无怨言。

元稹是幸福的,因为他受到了众多朋友的欣赏和爱护,在他人生的高潮和低谷阶段,总会有朋友相伴左右,他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些好友,斯人已逝,但他的才华与忠诚,将永远刻在友人心间。

元稹是不幸的,他一生漂泊不定,不仅经历了父母、两任妻子和女儿的离世,还忍受了十几年的外贬生活。他始终在挣扎、在煎熬,他如夸父般追逐着心中的太阳,却又匆匆倒在叩问的途中。

元稹是伟大的,他一生创作了无数经典之作,以其耀人的天赋和鲜明的风格,使人们欣赏到更加真实、细腻、真诚的诗歌。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对国家的担忧与期望,还有对百姓、对亲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正是因为这位天才诗人的参与,才使得诗歌王国更加斑斓多彩,更加娓娓动听。

我们应该记住元稹,是他,将真挚、细腻的情感刻进了我们的心里;是他,用悲惨、辛劳的一生,为我们记录下了宝贵的历史,他的失败与伟大,都将成为过去,而他的传奇,注定还将继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