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_白居易诗传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_白居易诗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_白居易诗传唐朝中叶,边关战事连连,有些将士拥兵不战,却妄想邀功请赏。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身为大唐子民,说着汉语,却成为“匈奴人”。边关战事不断,匈奴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不断挑衅。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_白居易诗传

唐朝中叶,边关战事连连,有些将士拥兵不战,却妄想邀功请赏。这种不正之风已经盛行许久,外族还没有将自己打垮,倒是内部已经开始变质,这是一个朝代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望长城内,茫茫大地,这就是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地方。百姓服兵役、交军饷,只想求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边关的将士背井离乡,但打仗难免流血牺牲,不知道多少英魂埋在了异乡,最终没能回到故土,回到亲人身边。

从长安城出发,一路走向遥远的边塞。路树成荫,车水马龙,一片繁华,这是大唐盛世的景象。一直北上,宽广的平原,奔腾的河流,山河依旧壮美,太阳仍旧东升西落。这些大自然的景观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风云变幻,改朝换代,人们看似惊天动地的瞬间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过往。

跨过一条条河流,翻过一座座大山,走向偏僻寂寥的地方。不知是风沙迷了眼睛,还是眼睛招惹了风沙,泪水从眼角滑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眼前的荒凉,让人的心不禁为之一颤。枯黄的草原,似乎已经好久没有雨水的滋润。远处还有几处草舍在海风中摇曳着,苍凉之感与长安的繁荣相差甚远,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www.guayunfan.com)白居易看尽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决心出外旅行,走进名山大川,别有一番情趣。

江南水乡,细腻温柔,就像一个多情的女子,触动着他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尽管百姓生活艰辛,他们依然保持着快乐的心境。每当丰收的季节,更是一番欢天喜地。走到塞外,黄沙万里,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荒凉中带着诱人的味道。曾经这里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策马驰骋在草原上是男人们的豪情。

而今,却物是人非,四处透露着寂寥。战争已经将塞外风光摧毁,只留下那荒芜的草原和黄沙。再秀美的风景失去人的辉映都会变苍白无力。曾几何时,一群人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现在只剩下一片萧条,一场凋零。

那些失去家园的人儿是否在某个地方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抬头看看天空,天空怎么变得那么高,曾经觉得触手可及的天空现在好像已经离自己很远很远。天伦之乐、温饱的生活,这些看似简单的需要,在这个年代、这个地方却变成了最大的奢望。

有什么比生离死别更加让人痛苦?你身在此处,却不知道亲人身在何方,是否平安,是否健康。或许,此生难以相见,只有在心中默默记挂着彼此。

希望流落到那个世界人们,有一天能团聚,紧紧拥抱,不再痛苦、不再孤寂。在旅途中,白居易遇见了一群可怜的苦命人,听闻了他们的故事,倍感心痛,挥笔写下了这段悲痛的故事。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白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一落蕃中四十载,遗蕃裘系毛带。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蕃候严兵鸟不习,脱身冒死奔逃归。升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战争、饥荒已经使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现在还有一群无辜的边民充当了俘虏。这样的事情怎能不让人心寒?

那些边民带着伤痕被人当作匈奴的俘虏带到了长安。还好皇帝动了恻隐之心并没有将他们斩杀,而将他们发配到江南,成为奴隶。不幸中的万幸,他们捡回了一条命,还有希望见到远在边境的亲人。押送队伍慢慢离开了长安城,但他们心中仍充满了不安,不知道未来将会怎样。

多数俘虏因为长途跋涉,已经满身伤痕,筋疲力尽。那些押送俘虏的官员没有怜悯之心,可怜的俘虏连日来没有一餐饱饭。在那燥热的天气里,他们终于走到了一条大河旁,顿时感觉舒适了许多,原来这是交河的支流。大家手舞足蹈,一起哽咽着唱着家乡的歌曲。一首歌曲唱出了心中的痛苦和那幽幽的乡思。

大家互相倾诉着衷肠,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到底是谁更苦痛呢?都是背井离乡,都是别人眼中连牲口都不如的俘虏,又有什么分别?当问到其中一个人时,他内心愤满不已,不知道怎么讲这段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他说,那时边关兵荒马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甚至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听说匈奴那边需要壮丁,能给自己和家人一条活路,本来就住在边关,对于匈奴也很熟悉,他便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到达了匈奴。

每天匈奴人把他们当狗一样训练,打仗的时候就是冲在最前面的炮灰。去了那里之后他悔恨万分,与家人骨肉分离,时刻牵挂着他们的安危。一起去的人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等待着戒备松弛时逃走。一个深夜,他们将看守打昏,脚上的镣铐都没有来得及解开就匆匆逃走了。

越过那漫无边际的草原,有人在沼泽之中丧失了生命,有人在途中消失了,最后到达家乡的人所剩无几。突然听见汉人军队的声音,希望从天而降。他们奔跑到前面的军队中等待着救赎。令人心寒的是,那些人好像听不懂他们说的汉话,将他们全数抓了起来,与那些战争中的俘虏关在了一起。

最后他才明白,自己成为官员们拿来邀功请赏的筹码。早知道会这样的结局,为什么还要拼了命的地从匈奴回来呢?他的冤屈到底应该给谁说?身为大唐子民,说着汉语,却成为“匈奴人”。

漫漫长路,前方又有什么样的灾难等着自己,还在边关的妻儿是否已经安好?家中的情况他已经不敢想象,或许他们已经因为战乱或者饥饿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生之年若是可以回到家乡,就算亲人们,只剩下一座座坟头,他也会感激上苍。

边关战事不断,匈奴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不断挑衅。将士们不战,却想邀功,甚至将那些战事中的边民当作俘虏抓起来冒功请赏。皇帝看见俘虏也不会多问,只会想着边关将士如何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眼中的俘虏还有一部分是他的子民,是把他称作天子的人,如今却要忍受这样的屈辱和伤痛。那些被蛮夷之部侵占的村落、疆土以及那些生活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们,皇帝是否曾经想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