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高尚人格闪光辉_关于屈原的故事

高尚人格闪光辉_关于屈原的故事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高尚人格闪光辉_关于屈原的故事屈原作为一位颇有见解的政治家,一位令人敬佩的爱国者,一位文采斐然的大文豪,是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千年之后的人们对其念念不忘,剖析研究,仰望致敬呢?纵观屈原短暂的一生,其高尚人格体现最好的时期是在他从政期间。屈原一生命途多变,唯一不变的始终是其高尚人格。

高尚人格闪光辉_关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作为一位颇有见解的政治家,一位令人敬佩的爱国者,一位文采斐然的大文豪,是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千年之后的人们对其念念不忘,剖析研究,仰望致敬呢?

屈原的诗中,对他高尚人格有直白的描述,主要是内外兼备的“美”。内美是指其高贵的出身——“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即屈原与楚怀王是同族本家;外美就是其洁身自修的德行,“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朝骞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即屈原十分注重增强德才。古人云:“其身不正,为政无德,而能治国者,无之。”可见,古人对德的看中。因而对于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屈原而言,内外兼备的德行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屈原这种内外兼备的美,随着自身的成长经历,逐渐体现得淋漓尽致。青年时期的屈原,就曾写下为人称颂的佳作《橘颂》,一来赞美橘树高风亮节的品性,二来道出自己的人生志向。“受命不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就是其高尚人格的写照。虽然后来屈原命途多舛,多年漂泊,可依旧不改心志,不忘修身立德。

纵观屈原短暂的一生,其高尚人格体现最好的时期是在他从政期间。我们知道屈原之所以被幼主子兰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谗害,就是他为人刚正不阿,不愿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这种不贪财、不恋权、不趋炎附势、不卖国求自保的气节,就是其高尚人格精华所在。(www.guayunfan.com)当然,屈原的人格魅力除了体现在他的内外兼修的“美”之外,还体现在他的“美政”追求上。屈原劝谏楚怀王勤政爱民,主张章明法度、选贤任能、改革内政,这是他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而最终的目标是如尧、舜、禹、汤等帝王般施行仁政,造福万民,光耀史册。其政治理想是远大的,其爱国情怀是高尚的。后来,他虽遭到楚王“抛弃”,可心中的志向从未动摇,尽管屈原自身的命运已足够悲惨,可他无暇顾及,因为他满心都只是天下百姓的安危

想当年,秦国设计诱惑屈原,派遣张仪带着金银珠宝巧言相劝,屈原没有动摇。张仪想:“对待这么一位死脑筋的愚忠贵族,恐怕只有离间计最管用了。”于是,一双子虚乌有的白璧使楚王和屈原之间产生隔阂。从此,屈原便由一个掌权人变成一个被排挤在政治边缘的落魄诗人,而且还是心中怀有无限抱负的落魄诗人,内心的煎熬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忠君爱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忠君,维系在君臣之间的信任之绳是那么的纤弱。尽管如此,屈原依旧决然:“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屈原本就知道忠言逆耳,但还是依旧不顾个人安危,直言纳谏,这便是他高尚人格所在。

爱国,指引屈原爱国的仕途是那么的坎坷。尽管如此,屈原依旧执着:“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不怕自己遭遇灾祸,怕只怕国家倾颓颠覆。他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心,令人钦佩。

屈原是感时忧国的忠臣,是追求安定和谐的先驱。在战国末期那样一个“举世皆浊”的时代,到处充斥着纵横辩说的火药味,到处上演着不择手段、角逐功利的戏码,“朝秦暮楚”、“楚材晋用”更是平常小事。在这样一个年代,拥有高尚人格的人如同在夹缝中生存,尤其是对屈原而言,对内是君臣百姓的重重考验,对外是周围列国的威逼利诱,想要洁身自好,坚持真我并非易事。但屈原心中有一把尺,这缘于屈原长期的洁身自修,即使有一天在两股力量间无法找到平衡点,他也会把着尺度,无愧于心;即使处境糟糕到变成人们眼中的“疯子”,屈原也依旧不改本心,继续热爱着他的家国,并用尽全力去死死托住楚国那道即将分崩离析的围墙

好一个坚贞不屈,“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看到这样的屈原,或许有人会忍不住问道:“三闾大夫,您这样活着不累吗?”屈原便会回答说:“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是的,屈原不是不想活得轻松,而是内心的坚持让他不得放松,不能去顺从世俗,所以也就难免愁苦终生不得志。但是事实上,屈原的内心深处应该是释然的,因为他努力地坚持了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而没有随波逐流。

如果说,忠君爱国思想是屈原在艰苦中活着的精神支柱,那么诗歌就是其强大的食粮补给。并且屈原高尚的品格和精神,也正是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得以被人们所熟知。屈原的诗歌,与其说是敲给君王、百姓的警钟,倒不如说是写给自己的日记。因为诗歌中既有他毫不矫揉造作的自我肯定及批判,也有他毫无掩饰的内心独白的抒发。诗歌中他为自己的出身自豪,为自己的遭遇叹息,为楚国的前途担忧,这是他“真”的一面,是其人格魅力所在,颇有“身在牢狱不忌惮,居于庙堂常怀忧”的情操。

屈原的高尚是一种境界,千百年来,一个又一个文人骚客写下与屈原相关的诗篇,以个人的经历及感悟去剖析屈原高尚的人格内涵。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作诗“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来彰显屈原的伟大楚王的渺小;唐人文秀也感慨“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称颂屈原刚正,同情其蒙冤;宋朝的梅尧臣更是以“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告诫后人;宋人张耒则赞赏屈原“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由此可见,屈原的高尚人格及悲惨遭遇为历代诗人所动容,由这些诗人阐释给后人更能引起共鸣。

归结起来,屈原的高尚人格其实就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极力倡导的理想人格范式,即:道德精神、政治理性、诗性智慧。这三者在屈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屈原能够吸引两千多年来的众多文人骚客驻足缅怀的原因。

屈原一生命途多变,唯一不变的始终是其高尚人格。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就高度赞扬了屈原的高尚:“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历经千年,屈原的人格魅力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后,闪耀着更加令人瞩目的光辉,值得永远被后人所敬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