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搜集研究甲骨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搜集研究甲骨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时间:2022-07-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搜集研究甲骨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罗振玉也是甲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号雪堂)与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并称“甲骨四堂”。甲骨发现之初,古玩商为哄抬物价,故意藏匿甲骨出土地点,谎称出土地点为河南汤阴和卫辉,学者们也未发现真相。罗振玉在津期间仍不断地进行甲骨的收集。寓居天津的罗振玉与津门的收藏家们相互敬仰,交往颇深。目前天津博物馆中藏有王襄捐献的甲骨千余片,其中多为一二级品。

搜集研究甲骨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罗振玉也是甲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号雪堂)与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并称“甲骨四堂”。而他更是中国个人收藏殷墟甲骨数量最多的人,他毕生致力于甲骨的流传,功劳卓著,为学术界所公认。从1906年开始,罗振玉留意搜求甲骨。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甲骨发现之初,古玩商为哄抬物价,故意藏匿甲骨出土地点,谎称出土地点为河南汤阴和卫辉,学者们也未发现真相。罗振玉决定自己寻找真正的出土地点。1909年他委托琉璃厂古董商及其弟罗振常等四次赴河南收购甲骨。1912年他在所著《殷墟书契前编》自序中说:“因遣山左及厂肆估人至中州,瘁吾力以购之,一岁所获殆逾万。意不自歉,复命家弟子敬振常,妇弟范恒斋兆昌,至安阳采掘之,所得则又再倍焉。”1925年他又亲自前往河南考察、研究,从甲骨文中认出殷帝王名谥,恍然悟出甲骨确为殷商之物,由此发现了甲骨的确切出土地点。这一发现意义极其重大,据此学者们进一步作考古研究,确定了殷墟遗址和甲骨文的年代,进而才能进行甲骨与史籍记载的印证研究。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曾说:“于是丙(1906年)丁(1907年)以后,所出(甲骨)多归罗氏,自丙午至辛亥所得约二三万片。”可惜的是,这些甲骨在罗振玉避居日本时曾散去约有5745片。罗振玉在津期间仍不断地进行甲骨的收集。似“购得甲骨四十枚,费四五十元”的记述在他给王国维的信函中屡见不鲜。1920年6月他决定将所藏甲骨整理装箱。在30000片甲骨中精选8000片,分装474盒;每箱42盒10箱,每箱18盒3箱,共13箱;每盒16枚左右,多者三十余枚,少者十枚左右,余下的甲骨则贮于洋铁箱中。这些甲骨现收藏在国内各单位的尚有5883片,其中山东图书馆84盒1234片,北京图书馆32盒461片,吉林省博物馆11盒206片……遗憾的是,天津却一片无存。

寓居天津的罗振玉与津门的收藏家们相互敬仰,交往颇深。作为中国甲骨文最初发现者之一的王襄,也是天津收藏甲骨的第一人。目前天津博物馆中藏有王襄捐献的甲骨千余片,其中多为一二级品。罗振玉抵津不久便结识了王襄,并于1920年春前往拜访,参观其所藏。罗振玉心中极为赞叹,他是这样向王国维描述当时的情形的:“刻见天津王氏所藏卜文甚佳,约七八百纸,佳者约大半。”与王襄的交往极大地丰富了罗振玉对甲骨文的认识,王襄的许多甲骨都被他收录在《殷墟书契考释续编》一书中。

罗振玉不仅继续甲骨的搜集,而且对甲骨文的考释研究有了深入的进展。1927年他出版了《殷墟书契考释续编》。这部著作是在1915年《殷墟书契考释》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他逐字精密地审核每一个甲骨文,尽量用字形的比较和偏旁的分析,将甲骨文字清理出来,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该书较1915年初本时多释甲骨86字,达561字。罗振玉遵循“由许书以上书古金,由古金以上窥卜辞”的研究方法,即参证《说文》改释甲骨文,又不为《说文》所束缚,认出一批与《说文》字形不同的甲骨文,反过来纠正《说文》的谬误,这较前人的研究更是高出一筹。他指出考释文字应注意卜辞辞句的通读和分类,并且在书中通读出卜辞1303条,共分9类。而且还是他率先将甲骨文中的王名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王名勘校,“于刻辞中得殷帝王名谥十余”。该书中不仅有罗振玉考释甲骨文研究的成果,也尽量吸收了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贡献,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研究水平,也标志着初创时期的甲骨学进入文字考释阶段。(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