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刘文典先生的感迪学人佚事

刘文典先生的感迪学人佚事

时间:2022-07-1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其的逸事熠煜多彩,张文渊是张其先生的雅号,“文渊”一直为熊庆来及其同侪们所昵称。张先生素来提倡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并重,搞科学研究宜迪领和借鉴“洋为中用”内涵,结合中国国情,着力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刘文典的《庄子》研究、其深入独到之处一直为人赞服,其成果能嫁接自然科学。这是刘文典和张其所共同悟到的。于是,这也成了笔者有幸结缘刘文典先生的充要条件。

披文入理金光漫绮霞——刘文典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_刘文典先生的故事

李作新

(云南大学教授,1951年云大物理系毕业)

“刘文典先生史文造诣渊宏,学道瞡挺,毕生辛撰国故典籍勘校,乐教树人,并以其独特纯灼的中西文化多语种多学科贯通功力暨严谨求实治学态度,诠释和翻译了较多的科学名作,荐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和敬业精神精髓暨科技进步经验以生动而翔实的辞藻语汇,倚马千言,启迪国人奋发图强,卓立优秀民族之林。恒旌醒世雄论,蕴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博物之名玮。先生泛引庄子‘天均’艺喻,示后人以保持‘生态平衡’之重要,并普辐其道曰:天均而后迥天人合一,续历史文化囿之,方始卒若环,久劲勿颓,无蠹无腐。先生乃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牛耳,发矢笃定,憾弥苍穹,无愧先驱。”

这是我的老师张其[1]教授经常给我和胡维菁老师讲述他的同乡好友刘文典的故事时所必须引用的一段话。张其的逸事熠煜多彩,张文渊是张其先生的雅号,“文渊”一直为熊庆来及其同侪们所昵称。张先生素来提倡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并重,搞科学研究宜迪领和借鉴“洋为中用”内涵,结合中国国情,着力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他所发明的计算机汉字编码方法,是以汉字的字形、字的偏旁部首和书写顺序进行设置和操作的,小键盘只用64个电键就可以处理8000多汉字,重码字极少;每个字只需按1~3个键即可输入或输出,见字识码,操作简便实用,乃20世纪全国首创(最先进的)汉字信息处理编码体系……其师为什么经常对胡老师和我(特别是对我)那样另眼谆述醒世博学雄论名家刘文典先生的感迪学人佚事呢?刘文典的《庄子》研究、其深入独到之处一直为人赞服,其成果能嫁接自然科学。例如,刘文典在谈到《庄子》寓言中的“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时,随即联系西方的新术语,他说:“‘天均’不就是Natural Balance,而直译有‘自然平衡’的意思,自然平衡不就是现代人们所说的‘生态平衡’么?!”[2]张其深知刘文典对于自然科学的博闻强识和外语翻译的丰润功底。1919年前后,刘文典就先后翻译了德国哲学家赫凯尔的《宇宙之谜》《生命论》和日本学者丘浅次郎的《人类之将来》《人类之夸大狂》等著作和文章;接着又翻译并正式出版了《进化与人生》和《生命之不可思议》等著作。20世纪50年代,为破除迷信,解释天候与各种自然现象,张其经常为报刊撰写各种科普文章。当刘文典读到张其撰写的科普佚文《雨过斜阳照,霓现半晴空》时,他随即和张讨论起墨子的聪明才智来,他说:“墨子也懂物理光学,墨子曾率弟子摘枝柏,剥竹简竖置釜中,用盛水而窥枝简之曲折,于阳光之下奇显,是谓水辅‘光转’。”张接着说:“辑晚秋季节,东边日出西边雨,觅见青天霓现,犹如蓝袍斜披彩虹之绚丽,墨子率其弟子观析,拥雨珠‘散炯’之注。今之诠释,前者,枝简(寓水中)折影,蕴‘光之折射’;后者,雨滴分光,七彩之虹乃成,络‘光之色散’焉。”[3]1953年,云南大学物理系自行研造出高水平的物理实验仪器,刘文典非常高兴,连连向张其表示祝贺,曾多次亲临会泽院一楼仪器陈列室“一睹芳容”,并对其中的光学仪器兴趣特浓之耶。于是再访张其趣谈一些自然界的光学现象,也谈到古代光谱学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和发展等问题。张、刘二人在一起谈学术问题的话匣子一打开,常常是不羁其内涵的。(www.guayunfan.com)因刘文典经常与张其讨论学术问题,笔者亦有幸聆听于座下,受益匪浅。在评论爱因斯坦时,刘文典曾诙谐地把庄子与爱因斯坦关联起来,并说:“庄子和爱因斯坦,二人时代相隔甚远,时间迟滞近三千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新论把宇宙时空论彻底改变了,促成了他们二人的‘主观精神境界的统一’。”[4]“中西学术之沟通的关键是思想意识与精神世界的沟通。能够务实(或觉悟)到这一点,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学术研究,就都能融入物质的世界里了。”这是刘文典和张其所共同悟到的。所以,他们对学术研究的运作几乎是处于同一个轨道上,或者说几乎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不谋而合”。这不就是刘、张成为知己朋友的充要内涵吗?!张其先生因校务、教务及系务工作繁忙,其在教学中所编著的多门课程的讲义,一般由他的学生(笔者)义务刻写完成。于是,这也成了笔者有幸结缘刘文典先生的充要条件。

20世纪50年代伊始,文典先生启煊中年,风华正茂,其对周边生态环境之勘察,描述记载,韵文颇多,朴实地赞美了大自然风光旖旎,艺术记载天工巧构,历史人文晶莹造化,乃天地人灵博物之亲昵谐和,无丝毫牵强虚伪或缚律潜宗。如先生赋临滇池雅居之对句:“西庄地接板桥湾,小巷斜临曲水间。不尽清流通滇海,无边爽气挹西山。云含蟾影松阴淡,风送蛩声苇露寒。幼子候门凝望久,一灯遥识阿爷还。”又如其对城市古刹的描绘:“燕京崇文门外夕照寺,原名寂照寺,数百年古刹也。清初冯益都相国创建慈幼局,于其傍隙地又点缀池馆,杂莳花木,植柳万株,袭前人旧名,颜曰万柳堂,遂为都下胜地……寺后殿壁上,有陈寿山画松。陈为老画师,久客礼邸,此画壁盖其神来之笔,虬枝老干,欲作龙吟,殿宇之上俨若岩阿,实艺苑瑰宝也……近岁复与上庠才士丁君贡知往游,则殿上堆积村民寄存之榇几满,右壁上画松黯败剥落处不少,左壁上所书沈约《高松赋》亦损数字矣。故都人士若不善宝惜之,此画壁一堵恐不十年即将剥落以尽也。”

先生韵笔,范塑山川草木槿卉,潜迹鹿狐鹤鹊猿灵,间储庶民农雅居舍,回映历史文玮筑群;眼底熠景织络万象,淋漓尽挺。亦惜人与自然之失谐,遗“画壁剥落以尽”之阴霾。自然生态系统,必经千年万载之进化,颐生态系统之平衡,受律万物之灵、人的协同共树。若没有人的参与,仅各种生物(含各类植物和动物)于一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据(领)不同生态位置,属自律之自然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弥缺修复及维持发展的自制能力低下,熟成之平衡速度缓慢迟滞,如“三八线”之囿垒,经历半个世纪方具雏貌。柏林墙虽星移斗转不复形现,而其生态艺域的芳怡豁静却举世靓名,绮魅奇深。今科技发达,馈以人工机制,严律生态系统基本原则,期天人合一,植高度文明之人灵素养尚属首要,如前所兴植春城昆明世博园,即便奇漏动物之生态仿览,已半涉人律生态系统之方模矣。[5]

刘文典先生从庄公的“逍遥游”“弃智”“天均”讲到维也纳的美丽自然衬度,发人所未发,提出物理学和化学中的“物质不灭定理律”以富释生态平衡。实际上,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能量传递已严格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熵”(Entropy)的法则。于是,人与自然谐和,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最宜发挥人为的良性制约,于物质循环转换中降低能量过耗,即增加物质循环链长度,谱成物质的最大回收利用系数,这在当今能源稀罕,人口密布的地域(包括城市、城镇和乡村),平衡生态系统的建设并持恒良性循环是头等重要的。森林和绿色植被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功能的作为不菲,如增加空气湿度、氧分,拂除微尘,减少噪声,抑灭细菌,益维水土流失等。因之,但凡布有人居之地域,保持最大比例系数和质量因子的绿地及林木面积乃人律复衡生态系统的充要条件。盈溢园林意境,绵连丝绸“栈道”的古城丽江暨前映香稻渔火、洱海碧波荡漾,后偎锦屏庇荫、苍山绮云缭绕的南诏史都大理,均富“去象取意”艺苑特构,若诗之情怀寄托,画之默闻观念哲理,其韵自然物景的典型概括和经纬凝练,赋予精神蕴含,激发联翩思维,拓展眼前栩景,升华之共轭物质与精神境界,足矣。

据《滇南闻讯录》所载:清时,丽江知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谕告于街巷铺彩花石路,并依户于水渠入口处砌筑小闸,然后日晨下闸蓄水,日暮启闸放流冲涤及坊市,使成街石恒露净容;实借助流河落差,溢水涤污,保持古城清新街市风貌,一尘莫染。不宁唯是,明末名士杨升庵于其《游点苍山记》中盛赞大量生态奇绝,山则苍笼叠翠,水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云烟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尚络徐霞客《滇池游记》所勾勒“灵海耀珠”图景:海子中央,底深数丈,水色澄莹;有琉璃光,穴从水底喷起,如贯珠联璧,结为柱帏,上跃水面者尺许,从旁遥觑水中之云影,千花万蕊,喷成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更著其旌韵蝴蝶奇观盛况:泉上有树,当四月初即花发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刘文典引庄论衡,推古及今,标洋拔中,矢构霞帏。扬生态平衡之训诫至诚,启天下人感悟,激发共鸣,开拓创新。

刘文典先生在云南大学唯一的得意门生吴进仁先生,是笔者的邻居和好友,20世纪50、60年代,我们曾因一起参加“俄语速成班”学习而住在同一宿舍。每天我们起床都很早,吴进仁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吟唱恩师刘文典先生的诗词或背诵其他佚文,唱、背旋律旋和优雅,唱诗唱得带劲时尚伴之以文韵入神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耶,真乃融融神韵,其乐无穷焉。但也有调韵悲悯,悲歌壮烈和感慨的诗腔者,举例之如:“胡骑满城天地闭,风尘氵项洞窜要荒;三边鼓角声犹壮,千载文章志未偿。新梦迷离思旧梦,故乡沦落况他乡;觚棱回首知何许,万里秋山路正长。”这是1938年春天,刘文典单独一人离家(出走)南下,拟往云南昆明,归队西南联大。一路上,其目睹破碎河山,荒凉草木,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望星空,悲切茫然,浮想连绵动荡与波折而感慨,百般忧虑涌挂心境,于是急笔草书以志。(按:艰苦的行程中刘文典也遇上了好心的同路人,并不时获得他们的帮助:从广西到昆明经过诸多周折,有幸得到原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叶企荪的照顾襄助。)又如,当安徽无为人、年轻抗日勇士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的噩耗传来时,刘文典忧伤的内心起伏难平,即时撰诗《西天兵》,以表对同乡英雄戴安澜(和卫立煌)的敬意:“雪山万尺点苍低,七萃军声失马蹄;海战才闻收澳北,天兵已报过泸古。春风绝塞吹芳草,落日荒城照大族;庾信生平萧瑟甚,穷边垂老听征鼙。”1956年初,刘文典有机会到成都参观杜甫草堂,查阅了杜甫诗珍藏卷,并应邀请在参观留言簿上援笔:“李杜文章百世师,今朝来拜少陵祠;松篁想象行吟处,云物依稀系梦思。濯锦江头春寂寂,浣花溪畔日迟迟;汉唐陵阙皆零落,唯有茅斋似昔时。”计划经济时代,各种(政治)“运动”接踵而至,讲“阶级斗争”,搞“思想改造”,知识分子群体有感纳闷、惶惑和无奈者夥。刘文典的一首怀古诗曾被说成“怀旧”(怀念旧社会)而被无限上纲、横遭批判,其诗如:“烟雨楼台一望迷,白门杨柳有鸦栖;龙蟠山色如螺黛,牛渚江声咽鼓鼙。八表尘昏云未散,千门苔锁日初西;谁将六代兴旺恨,往事从头细与提。”刘文典的七律诗不少,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21世纪伊始,笔者曾建议吴氏撰写对刘文典先生的回忆、追思或纪念、记述类文章,吴氏半分玩笑、半分幽默地说:“已有据说是另一位文典师的‘得意门生’很得意,斯人得意,我还能得意么?”接着又说:“是门生者,仁何能何德,何敢言‘得意’乎。真说‘得意门生’么,刘文典才是刘思培的得意门生。”数语有富于蕴意隐源之言,今自喻“得意门生”者,有之;玄机露容,时日有待。惜乎,真正的“得意门生”匆促地走了!吴氏对恩师刘文典经纶满腹文宝的融储极数似只萧然留下些许不遂人意的“访谈录”,令人遗憾。[6]

刘文典下课后步出会泽院

2015年11月

【注释】

[1]张其、刘文典二人都曾在安徽大学执教。张其,字文渊,曾任中法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后受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聘请转入云大任职。张其学术造诣精深,是中国计算机汉字编码的功勋发明人。

[2]李作新主编:《东陆园随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81页。

[3]李作新主编:《东陆园随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70页。

[4]李作新主编:《东陆园随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04页。

[5]李作新主编:《东陆园随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7页。

[6]李作新主编:《东陆园随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