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封公称王_曹操不想篡汉_关于曹操的故事

封公称王_曹操不想篡汉_关于曹操的故事

时间:2022-06-1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封公称王_曹操不想篡汉_关于曹操的故事封公称王:曹操不想篡汉如果我们只理解曹操军事狂人的一面,那就太片面了。第三件事,关于处理意图谋杀曹操的刑事案件。之前,车骑将军董承意图谋杀曹操泄露后,连罪到女儿董贵人,献帝以董贵人有身孕请求赦免,曹操不答应,还是残忍地杀掉了孕妇。由此可以看出,郗虑这个御史大夫,只是为曹操执行一些特殊的高级使命而已,根本不可能分流或者监督曹操的权力。封魏国公之事暂时搁浅。

封公称王_曹操不想篡汉_关于曹操的故事

封公称王:曹操不想篡汉

如果我们只理解曹操军事狂人的一面,那就太片面了。在他自认为自己是军事天才的同时,更放在心上的是政治家身份。他这么不辞辛劳地打诸侯,争地盘,不只是军人的天职或者爱好,而是一种军政互济的行为。每打一次胜仗回来,他就会让皇帝给自己官加一等,爵位再高一级,军事成绩永远是政治加分的资本,要不然凭空给自己当大得不像话的官他自己也不好意思。

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那就是有一天,他要建立起一个大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姓曹。

他的政治野心,我们且从当丞相说起。

曹操在208年完全平定北方后,让皇帝给自己封个丞相当,从此以后大家都叫他曹丞相。这个丞相有什么了不起呢?这个丞相是在废除三公的基础上设立起来的,也就是废除太尉、司徒、司空三公,设立丞相、御史大夫。丞相由曹操自己来担任,把三公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了,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没有议会监督否决的特殊身份。既然权力自己一把抓了,那么设立这个看起来是分流权力的御史大夫有何用意?(www.guayunfan.com)通过御史大夫的行为我们才能知道曹操的用意。

公元208年9月,曹操任命郗虑为御史大夫。郗虑做的官很大,但记载的事件很少,史书上记载他在职期间只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上任后第六天,杀孔融。孔融这个人虽然是孔子的后代,但是个愤青,在言论上老跟曹操对着干,这又不是连总统都可以骂的民主社会,屡次这么干肯定找死。曹丕将甄氏收为老婆,他就作文章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进行冷嘲热讽;曹操下令禁酒,他就说尧不饮千盅酒就不能成为圣人呀,纣王因为好色而亡国,现在怎么不把婚姻给禁止掉呢!种种言论,是对是错无法评断,但都是冲着曹操去的。在多元社会,有这种人活着的空间;在独裁社会,没法容忍,郗虑早看出曹操对他不满,更何况郗虑自己跟他积怨颇深,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去搜集他的历史罪证,把他给办了。办了之后,扼杀人才呀,影响很不好,曹操特意发文通告,说这个人败坏伦理,死有余辜,他居然敢说做人不必有孝道,认为子女只不过是父母寻欢作乐后的后遗症,所以父母儿女没那么亲,这是反动言论,他早该死了!

第二件事,是在公元213年,郗虑借天子的名义,为曹操晋爵魏公履行正式手续。

第三件事,关于处理意图谋杀曹操的刑事案件。之前,车骑将军董承意图谋杀曹操泄露后,连罪到女儿董贵人,献帝以董贵人有身孕请求赦免,曹操不答应,还是残忍地杀掉了孕妇

伏皇后看在眼里,心怀恐惧,给父亲伏完一封密信,讲述曹操残忍之状,要他有机会谋杀曹操。直到伏完寿终正寝的时候,谋杀还是不能执行。哪知道他死了五年后,秘密泄露,祸害留给女儿。公元214年,郗虑和华歆去宫里执行对伏皇后的惩罚,废掉皇后,关闭到一个房间里活活饿死;诛杀全族,还连罪杀了两个皇子。华歆把伏皇后从壁橱后面揪出来,皇后乱发赤脚走过献帝和郗虑面前,哭道,皇上,我们再也不能活着见面了!献帝凄恻地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能保多久呀!

此情此景,人间最惨!

献帝回头对郗虑哭叹道,郗公呀,人世间怎么会发生这么无奈的事呀!郗虑无动于衷。他听曹操的,不能同情没有权力的傀儡,即便傀儡是皇帝。

伏皇后谋杀曹操主要是想挽救即将被篡夺的汉王朝,但一个弱女子,还是无法实现要远远超出其能力的理想,因而死在比自己懦弱一万倍的丈夫之前。她死的时候年约四十岁,距离制定除曹计划已有十四年,死后被后人归入烈女榜中。

由此可以看出,郗虑这个御史大夫,只是为曹操执行一些特殊的高级使命而已,根本不可能分流或者监督曹操的权力。

从曹丞相开始,他把军权和政权完全收入囊中,名副其实的全国实力第一人!

公元211年,曹丕被封为副丞相。

这是曹操扩大和延续政治权力的表现。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第一,加强曹姓的实权,也加强对汉献帝的控制;第二,他出门征战的时候,曹丕可以名正言顺地统领百官,保证不出乱子;第三,差不多把曹丕当接班人了,让他锻炼实践能力吧!

公元212年春天曹操平定关中回来后,献帝又不得不给他表示。送给他什么好呢?给他一个汉朝开国丞相萧何的待遇:可以带剑上殿,不必给皇帝行低头礼,等等。

这下曹操更张狂得不得了,上朝说事直接吆喝,献帝只有点头的份儿。有一回,这个老实巴交的皇帝终于受不了了,跟曹操说,如果你还当我是皇帝,就给我点尊重;如果你认为我是废人,我就把位子让给你算了!

曹操没想到这个软弱的人发出这么坚决悲怆的声音,大惊失色,伏地请罪,被士兵扶出大殿,汗流浃背。

为什么这么害怕呢?要是皇帝生猛一点,完全可以因为曹操的不礼貌而当场设伏兵砍了,砍得名正言顺而且大快人心,更何况当时朝廷想杀曹操的人多了去了。曹操想起历史上诸多权臣都是被皇帝或者外戚在这种场面下搞定的,能不后怕吗?

这件事加速了他的更大的野心——建立自己的魏国。这样就没必要在形式上跟皇帝商量国家大计了!

于是在这年十月,以心腹董昭为首的一批官员,联名建议,强烈要求曹操由丞相晋爵为魏国公,加九锡。丞相还是属于皇帝臣僚,但魏国公则享有独立的政治权力,自立门户了。九锡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是天子给功勋卓越的大臣的九类赏赐,实际上获得九锡的大臣,离篡位就不远了,是取而代之的最后一级台阶。

董昭的建议书这么写的: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臣子,从来没有像明公你这么劳苦功高的了;而像你这样建立不朽伟绩的人,也绝不可能永远做臣子。但是你为了保持名节,永远以大臣的身份低调下去,我们看不下去了,很有意见。你必须建立自己的王国,才能和你的能力相匹配呀!

遗憾的是,在曹操集团中居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令曹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是他的铁杆心腹,荀。

荀力劝曹操说,曹公你当年奉戴天子兴起义兵,目的是匡扶社稷,安定天下,如今做人应该更厚道,玩这一套很没意思!

荀一直以来跟曹操穿一条裤子,不论内政外交都是曹操最得力的助手,为什么在节骨眼上如此坚决反对呢?因为荀是儒家的知识分子,有原则的,我可以为你鞠躬尽瘁,但是你要篡位,对不起,颠倒纲常遗臭万年的事我坚决反对,这是立场问题!

封魏国公之事暂时搁浅。

不久曹操南征孙权,给荀一份文件,邀请他到谯县劳军慰问。这一来,就回不去了,免除他的尚书令职务,别回许都了,首都的职务由荀攸替代了。曹操大军向濡须口进发,荀借口旧病复发,留在寿春,这对昔日的亲密搭档关系破裂。

曹操使出了一招:派人给荀彧送了一盒珍贵食品。荀彧打开盒子一看,盒子里空空如也。聪明绝顶的荀彧马上明白曹操的用意,悲伤和自尊让他拿起一瓶毒药,义无反顾地吞了下去。

时年五十岁!

曹操的意思是,荀彧兄,你对我已经没用了,如锦绣空盒而已。

前线的曹操听到噩耗,虽然他有一颗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割舍任何情感的心,但他毕竟是一种有泪腺的动物,所以也生出些后悔之情,下令厚葬荀,重用他的后人。

拔了这颗钉子,封公的好戏终于在第二年五月上演,曹操是导演和当之无愧的男一号。封公的策命以皇帝的名义发给曹操,曹操非常谦虚,按照套路谦让了两次,其他的演员比如荀攸、钟繇、程昱等三十多个演技派,联名上书,说求求你啦曹公,这些个荣誉远远抵不上你的功劳,你就收下吧!曹操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接受,使得这场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这是有文化的人玩的把戏。曹丞相摇身变成魏国公,赐九锡。

曹操这一手开了个恶劣的先河,被后代很多篡位逼禅者效仿,比如晋、宋、齐、梁、陈、隋等,都是把曹操当成祖师爷、自导自演来开国的。曹操为奸雄,以此为最奸!

有了房子,赶紧装修吧。曹操加紧魏国机构的建立,在邺城修建魏的社稷宗庙,设立各级行政长官,把汉政府的许多重要官员直接变成魏官,导致有的人既是汉官又是魏官,也算千古奇观。总之,把汉政府彻底架空,政治中心由许都转向邺城。

这个做法现在还很流行。成立新公司后,把原公司的人才挖过来,挖墙脚比重新培养人才要省事得多。

不过群众的眼睛是贼亮的。曹操私自建国,朝野震动,百姓哗然,天下人自然不平。面对口水滔滔,曹操又下了一招不按套路的棋子:居然把三个女儿打包,一块儿嫁给汉献帝当老婆。

第一,他在受封的答谢词里说,我要报答献帝给我的厚恩呀。这不来了吗,我把三个女儿一股脑儿给你,世界上找不到比我更慷慨的人吧!我还是很重视你和你的汉王朝,以此来平息天下人的情绪!第二呢,也可以更有效地监视皇帝,总之皇帝以后是不能策划谋杀案了!

此时的曹操,根本没有资格批判孔融的父母儿女论。因为他的女儿不仅是寻欢作乐的产物,而且是他可以随便送人的礼物。

建立魏国之后,追求永无止境的曹操还在不懈努力,再往上的一个目标是,魏王。

魏公和魏王有何区别呢?

魏王有以下特权:一、出入有天子的规格,包括有天子旗号、仪仗队、銮驾,所到之处,可以实行戒严,断绝行人;二、上班戴的帽子有十二条玉串,这种帽子全国绝版,本来只有一顶,现在发展到全国有两顶了;三、车辆配备,达到顶级,是世界著名的品牌,叫金根车,由六匹马做发动机,设五个副车,非常适合家族旅行,也是天子级别。

那么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曹操由魏公晋爵到魏王,也就是从实际权力到外在形式,都达到天子的级别了。作为一个人追求的权力巅峰,他已经到达了。

他口口声声说绝对不篡汉,实际上已经篡了,给汉献帝一个空壳政府。而曹操恰恰用这个空壳政府,来维持自己最后的一点口碑:我对汉朝是忠诚的,根本没有想把它废掉的意思!

那么曹操为什么最后没有废掉汉献帝,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第一人呢?

猜测一,曹操当上魏王已经六十二岁了,这时距离他离开人世只有四年时间。这四年时间内,也许他觉得时机不成熟。假如让他再多活几年,也许就动手了。

那么时机不成熟表现在哪里呢?首先他在公共场合说了N次不敢篡汉,自己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食言,天下的舆论还是要顾及的。其次,如果废汉自立,那么自然也承认了孙权、刘备两个独立政权称帝的合法性,有点替他人做嫁衣裳,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倒成全了两个小子。

猜测二,也许他有生之年根本就不敢称帝。他从小当汉朝的官员,受汉朝的恩禄,跟汉朝翻脸也许是他的底线和禁区。

也许他早已经计划,这最后一枪留给曹丕来放,曹丕当了皇帝最后还不是也要给自己一个太上皇的谥号吗?自己呢,还是留点文明的形象给世人吧!这叫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呀!

事实证明,曹丕是值得信赖的,在翻脸这种事情上继承乃父遗风。曹操死后,曹丕只用几个月时间,就顺利逼汉献帝禅位了,这是后话!

那么,在曹操个人权位抵达巅峰的同时,他也免不了对老战友老伙伴下毒手。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直到伟大领袖时代我们还能看见。一种普遍的解释叫兔死狗烹,难道仅仅如此吗?我认为不只是,它必然深藏于人性缺陷的共性!

首先从逼死崔琰这事说起。崔琰是东汉名士,威望很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相貌威严,一脸正气,连曹操见了都慑服,所以曹操让他冒充自己接见匈奴使者;第二是非常正直,胸怀坦荡。晚年曹操为立曹丕还是曹植为太子想破了头皮,请百官不记名投票为参考。崔琰说,我不用投票了,直说吧,自古以来春秋大义,都是立嗣长子,更何况曹丕聪明孝顺,懂得仁义,没有理由不由他继承。

曹操一听这个意见,颇为出乎意料。因为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所以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公无私,升官中尉。

那么这样一个里外都没有毛病、不知道坏事怎么干的人,曹操有什么理由,又为何要除掉他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曹操做了魏王之后,身边围了一大圈马屁精,让稍微有品的人看了都恶心。有个叫杨训的,写了篇“歌德派”奏章,把曹操夸成一朵花。要知道曹操把自己导演成魏王,本来很多人是看不过去的。杨训的这种媚骨行径自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说他为了迎合权势,尾巴摇得跟狗似的。接着话题又连坐到崔琰,因为崔琰担任人事聘用的职务,是他把杨训推荐给曹操的。所以这些人就认为,崔琰推举了一个马屁精,实在失职呀。

崔琰便让杨训把奏章拿来看看,给杨训写了一封短信,原文是:“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这个短信的意思很模糊,确切意思史家有争议。直接翻译是:看了奏章了,事情还是蛮不错的嘛。时间呀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会发生变化。

《三国志》陈寿猜测意思是,那些议论是非的人,评判事情不能心平气和、合情合理。那么就可以解释为,我看了奏章了,写得还不错,不算离谱。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平息之后,大家对你的认识也会改变的。

但是,就是这封模棱两可的信,要了崔琰的命。

有忠诚的同志到曹操那边去告密,说崔琰发短信诽谤你。曹操是这样理解短信的:看了奏章,你所歌颂曹操的那些事情还算不错嘛!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天时总是会变的,好事不会总落一个人头上的。

这是鄙人这么添油加醋把意思说明白,曹操基本上是往这个意思的倾向去理解,所以非常生气。他从“耳”字做文章,说常言道“生女耳”,这个“耳”通常是贬义,有不值一提的味道,居然敢加在我的事情后面;而“会当有变时”更是有不良指意,对我太无礼了!

于是曹氏文字狱来了,判崔琰髡刑,也就是剃了阴阳头,关进监狱去。曹操的本意是要崔琰自我了断。但崔琰心思没有荀那么细微敏感,他是光明磊落的人,照样在监狱里接待朋友,大声谈笑!曹操只好派狱卒去把意思挑明了,哥们儿,其实我是要你死的。

崔琰道,原来这个意思,不早说!伸手从狱卒手里接过钢刀,抹了自己的脖子!

崔琰对待死亡的潇洒姿态跟他的学识气质有关系。总体而言,他是两汉世家向魏晋士人的过渡人物,兼具两者气质。世家子弟学的是儒家经学,而后来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士人学的是老庄玄学,经学向玄学的过渡正是人物品评。崔琰承前启后,是品评人物的专家,着重人物气质。晚年的他,以经学治国,以玄学处世,内心清白孤傲,言语磊落不羁,对于曹操的腹诽罪名,不屑争辩,从容赴死,魏晋风骨卓然已成,倒显出老曹操之猥琐!

对于崔琰的直接死因,一说曹操本来对他的刚直、威重心存忌惮;另外,曹操当了魏王后内心很虚弱,风吹草动都觉得人家反对他,所以怀疑崔琰讽刺和破坏他当魏王这事,崔琰就成为绊脚石,不得不除。

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继续死吧,下一个轮到崔琰的人事部同事毛。

崔琰被迫自杀后,毛非常郁闷,可是连发牢骚都不行。曹操的特务人员通过侦察,马上整理出犯罪记录:毛外出,看到了因造反被处墨刑的犯人,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没收为官家奴婢,就发牢骚说:老天长期不下雨,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谁也惹不得的曹操又发火了,将毛玠拘捕下狱。毛玠长期是曹操的心腹大臣,曹操说,毛玠太不像话了,为死去的朋友抱怨,而损害我们君臣的恩情,真叫我忍无可忍呀!

当时桓阶、和洽两个铁哥们儿死命相劝,总算救了毛玠小命,但活罪难饶,毛玠被罢免了官职,后来死在家里。死了以后曹操放心了,展现出慷慨的一面,赐给他棺材、随葬器物和钱帛,在九泉之下去好好过日子吧,别在人间碍我事了!

再下一个,轮到娄圭,这个文武双全的人有时候连曹操都自愧弗如,破马超就是听了他的计谋。但他功劳越大,就死得越冤。他只是在曹操父子出游的时候,说了一句,这家父子如今过得真爽呀!就被曹操以腹诽之罪诛杀了。

当然被杀或者差点被杀的人不止这么几个。

猜疑,此时在老曹操身上表现得登峰造极。如此警惕舆论,可见曹操的内心之虚弱,任何一个禁锢舆论的时代都是虚弱的。曹操的虚弱来源于他强大的内心也不能承受魏王爵位之重!他用诛杀封口来克制内心的不安。

杀人肯定是不对的,曹操断断续续杀掉一批名士,成为他一生中重大罪证。直接原因来说,这些人有几种不同的死法。如孔融、祢衡、边让,都是愤青型的名士,嘴巴不饶人,算是死于名士文化;荀忠汉不忠魏,兔死狗烹,死于政治需要;杨修死于干涉太子继承问题以及度主心思的爱好;许攸则死于轻狂,他自以为有功,对曹操很不尊重,整天叫曹操的小名,见了人老是吹嘘,说曹操要是没有我哪有今天呀,最后终于被曹操搞掉。而崔琰、娄圭则死于猜疑。

而我认为,这些名士的死,还跟曹操不是名士阶层有关系。曹操的出身那么不好,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名士阶层的鄙视,自己只能跟孙子似的结交人家,请求给予评价,请求也混到名士圈子玩一玩。名士属于精英知识分子阶层,曹操一辈子也没有进入这个阶层,他对知识分子是有恨的。这个恨的种子埋在心里,成为诛杀这些人的潜意识的动力。更何况这些名士大多出身于世家,在文化上的口碑远远要高于曹操,他们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在得到曹操的赞赏的同时,也让曹操吃了不少醋。

文化是有阶级的,阶级是有恨的。

曹操晚年的杀熟与壮年时期的疯狂搜刮人才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虽然每个诸侯都有求贤爱贤之名,实际上真正执行起来很不一样。其中应该以曹操的《求贤令》最狠。怎么狠呢?他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才华,可以忽略道德。这是一枚离经叛道的炸弹,因为从汉光武帝以来,一直是以德行为标准、以清议为手段来推举人才的。曹操说,德才兼备的,那当然最好,但是“有才无德”那也是宝贝,现在就希望姜太公这样的人才不要闲在河边钓鱼。

其实这一方针,就是放到现在社会,也是被卫道者反对的。以德治国是中华民族一向的传统,有才华但不听话的人早晚是要被弄死的。

曹操这一手,我觉得有特殊原因。

首先,跟他出身有关系,他一宦官的孙子,进入不了士人阶层的,后来赖着脸皮要人推荐才有了口碑,所以他倒是没有什么门第观念,跟什么出身的人都能混得来。所以只要你有才能,他才不会因为你老爹是捡垃圾的而鄙视你拒绝你。

其次,至于道德,他内心基本上也没什么道德要求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在他人看来道德不及格的人,小时候当混世魔王,长大了搞别人老婆,更不会以道德去要求别人。在他的军事生涯中,道德跟抹布一样,他犯不着理这个。而且,在实践中,他发现有些被推荐的道德口碑特好的人,比如说争着替别人去死呀什么的,实际上工作能力很差。所以,他要求地方长官推荐人才,一定要是能够担负起任务的人,别找花架子。后来兖州一带由于军事需要,他便废除了文人当地方长官的传统,改成武将来担任,不按套路,非常务实。

再次,东汉末年以道德气节来品评人才,其实已经转变成以家世背景来衡量了,高干子弟优势太大,这显然已经非常不科学,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选拔,曹操必须革命!

最后,各个诸侯都在搜刮人才,等米下锅呢。你不狠点别人都抢光了,人才市场又不是你家开的。

所以在实际笼络人才时,曹操做得蛮到位,也有赤脚迎接许攸的场面,那是急着用人呀!刘备的三顾茅庐虽然更狠,那时因为更急,整个集团没有一个国家级的大脑,就跟汽车没油似的,怎么干大事呀?还算刘备运气好,一搂一个准,把国际级的策划大师诸葛亮给搂上了。要是运气不好,总搂些靠嘴皮混饭吃的家伙耽误时间,那历史估计得重写。而出身于世家的袁绍绝对不可能这样,他骨子的高贵里不会让他这么做,他三顾茅坑也不会去三顾茅庐。而刘表等虽然有虚怀,但自己不够强硬,不会用人,那没辙。跟袁绍一样,人才放在手里烂掉的,也是多了去了。

因此,对人才的搜罗,曹操采用的政策最狠,影响范围最大。人才拿来,主要是用,他懂得用,也用得狠。用完了,没什么用了,甚至起反作用了,可以当垃圾倒掉,荀等就是典型的例子。时常有强烈感情表现的曹操,其实是不讲感情的,翻脸的本事天下第一,因为在他心目中,实用主义才是第一。虽然后世认为刘备很会表演感情戏,虚伪什么的,但他绝对比曹操有感情,所以他有兄弟,会为关羽倾全力报仇。但曹操身边没有兄弟级别的人,他总是高高在上,跟他征战多年的堂兄弟们,永远不会是他的兄弟,只会是他的下属。

而也正是曹操的无情,造就了他登峰造极的事业;而也正是刘备的有情,气急败坏地找东吴算账,造就了白帝城托孤的悲惨晚景。

人生总是顾此失彼的,有时候你值得赞扬的,恰恰也是值得批评的,就看你活着是为什么!为哥们儿?为女人?为爱情?为事业?为欲望?为原则?为国家?为自己?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有所托、死得其所的人,这条命算值得。

曹操招揽的人才各式各样,打架的、管理的、算计的、耍嘴皮子的,五花八门,对国家任何部门有用的都来。最牛逼的是,他居然招揽了一批文学人才,开创了一个繁荣的建安文学时代。为什么这是最牛逼的?你想想,王侯霸业成枯骨,只能一时牛,而建安遗风流芳百世,是个能跟唐代对抗的诗歌时代,能不牛吗?

曹操自己是个非常热情的文学青年,白天打仗晚上写诗,对文学人才的招揽非常热心。一般来说,帝王将相对文学人才的拉拢,主要是御用,比如说春节晚会呀、庆功会呀,写写歌词,歌颂帝王什么的,内容超不出宫廷范畴,属于没有生命力的文学。而曹操没这么干,他的文学组织有点文学社的味道,我们姑且叫它“建安文学社”。这些文人呢,还是当你的官,但曹操不时会有沙龙性质的聚会,大家喝着酒大秀文学才华,放开写,没必要跟我拍马屁。

他的政策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软件硬件一起抓。历代没有一个王侯军阀能够做到这份儿上。

建安文学社成员众多,其中“三曹”是核心代表,就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聚集在父子周围的,以“建安七子”为代表,他们是:鲁国孔融、陈留阮、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汝南应、东平刘桢。“建安七子”是曹丕列举推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祢衡、繁钦、缪袭、应琚、左延年、杨修、吴质、杜挚、蔡文姬等,这是一个才华鼎盛的时代。

而历代写诗歌的人多了去了,雍正皇帝一辈子写了几万首诗,建安文学何以能与盛唐一起位列中国诗歌的两大高潮?我们以成就最高的曹操来说。

曹操在文学上的革命,不亚于在政治上的革命。他的口语诗写作建立了建安风骨。汉朝的主要文学体裁是汉赋,它是一种诗体,也是一种文体,以铺陈渲染为手段,不过后来发展到堆砌辞藻、用生字僻字来哗众取宠的变态阶段,这是一种无法表达当下现场的文字游戏。而汉代的乐府诗,主要是宫廷的歌词,很多都没有作者,没有什么牛作,归为音乐类倒合适。

曹操一出手就革了汉赋的命,他用乐府诗的形式,却口语化,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一时间一种崭新的文学气象横空出世。请看他年轻时代写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种跟大白话一样的口语诗肯定为骈赋诗人所看不起。实际上,他恢复了《诗经》有事说事没事别呻吟的传统,以时代现场诗人的身份,让汉语的魅力出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这一代的文学是以“建安风骨”傲立于世的,这个“骨”非常重要。如果说之前的汉赋只剩下一堆肉或者一堆华丽的衣服的话,那么是建安诗歌让骨头立起来的。“骨”既指的是诗歌中实在的内容,又指的是一种有穿透力的思考,气势很足,那是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质。

五言诗结构短促,接近口语,能够随心所欲写。而四言诗结构平稳,比较文雅,曹操即便是乐府四言诗,也能非常充盈,毫不空虚,因为他对人生的感悟是如此庞大而充实。比如《短歌行》。

因此唐初的陈子昂希望能获得“汉魏风骨”,李白称“蓬莱文章建安骨”。曹操诗歌的现场感、穿透力、人生感,以及信手拈来的口语感,使他成为建立起风骨的第一人。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由汉中撤军到洛阳,不幸得了急病。

曹操身体素质还算不错,但是一直有偏头疼,没法治疗好。他的一生在紧张、放纵、压力和高密度的思考中度过,头不疼倒是奇怪。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曾经被叫来给曹操治头疼。华佗是针灸行家,一回两回有点效果,可是没法根治。曹操老叫,简直要让华佗成为私人医生。华佗是谁呀,是很专业的、心怀天下疾苦的名医,怎么肯给你当私人医生呢?叫烦了,他就告假回到家乡去。曹操一怒之下,把他搞死了。

其他医生更没有办法。

几天后,病情恶化,甚至出现了幻觉,曹操知道自己不行了。正月二十二日,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抱着幼小的女儿,指着最小的儿子,流着泪对守护在他身边的四个儿子说,这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们了!说罢,死去。时年六十六岁。

英雄一世,他再也不能保护任何人了,他也只能托付了!

曹操死前留有《遗令》,对自己死后的事情想得很细,可以最后一次窥见此人的内心。

主要有几点:

第一,死后穿准备好的时令服装。意思是不要再做隆重的寿衣,更不要汉时王侯那样穿金缕玉衣。

第二,不准以金玉珠宝陪葬。这一招特牛,导致后世的盗墓者对他很失望。不知有多少帝王陵墓被盗掘,而他曹操能够安然于地下长眠。

第三,丧礼适度。百官在殿上只要哭十五声就可以了,葬礼完毕后就可以脱下丧服,该上班的上班!

第四,儿子们只要在铜雀台上遥拜墓地即可。

第五,最后记录些细事很可笑。留下来的香料,可以分给诸位夫人,妾妃可以学习做鞋,将来以卖鞋为生……

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务实的男人,一个琐碎的男人,一个细腻的男人。靠,这也是曹操!

综观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任何一个模子都很难对号入座。你是伟大的诗人,却不属于知识分子!

你是盖世英雄,却婆婆妈妈!

你感怀白骨露于野,却杀人如麻!

你老病不治,却精力旺盛!

你豪爽无边,却奸相毕露!

你一生释放出来的,是无限的热情!

你对事业疯狂地投入!

你好色起来不要命!

你活得务实,死得真实!

你不会永垂不朽!

你的热情永垂,身与名俱朽!

因为做一名流芳百世的神坛英雄,你压根没想!

你只是一名神奇的混混!

是中国文化开放时代的绝版怪胎!

你,本是绝代奸雄,

你不想平反,也没什么好平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