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曹丕篡汉的经过_曹丕篡汉的故事

曹丕篡汉的经过_曹丕篡汉的故事

时间:2022-03-2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曹丕篡汉的经过_曹丕篡汉的故事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汉献帝在一夜无眠中等到了清晨的到来。以曹操心腹董昭为首的一批官员,联名建议,强烈要求曹操由丞相晋爵为魏国公,加九锡。曹操大军向濡须口进发,荀彧借口旧病复发,留在寿春,这对昔日的亲密搭档关系破裂。拔了荀彧这颗钉子,封公的好戏终于在第二年五月上演,曹操是导演和当之无愧的男一号。曹操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接受,使得这场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曹丕篡汉的经过_曹丕篡汉的故事

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汉献帝在一夜无眠中等到了清晨的到来。此刻,洛阳城郊繁阳亭早已搭起了一座高坛,那座高坛像一块墓碑一样伫立在洛阳城外,墓碑上写的正是大汉王朝的名字。

从这一天开始,他就不再是大汉的皇帝了。也从这一天开始,历经四百年风雨的大汉王朝,也一并成为历史了。

这一天,是曹氏家族期盼已久的一天;这一天,也是他刘协早就料到的一天。

这一天,终于不早不晚地来了。

膨胀的野心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军事野心家,从他长年累月地东征西讨的人生历程来看,说他是一个“战争狂人”似乎也并不为过。但是,如果我们只理解曹操军事狂人的一面,那就太片面了。在他自认为自己是军事天才的同时,更放在心上的是政治家的身份。他这么不辞辛劳地打诸侯,争地盘,不只是军人的天职或者爱好,而是军政互济的行为。每打一次胜仗回来,他就会让皇帝给自己官加一等,爵位再高一级,军事成绩永远是政治加分的资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势力不断得到加强,直至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与此同时,在曹操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正在萌芽成长,那就是有朝一日,他要建立起一个大大的帝国,这个帝国要姓曹。

曹操的政治野心,从他当上丞相开始就已经明显地膨胀。

公元208年,曹操在完全平定北方后,让皇帝给自己封了个丞相当,从此以后大家都叫他“曹丞相”。这个丞相有什么了不起呢?这个丞相是在废除三公的基础上设立起来的,也就是废除太尉、司徒、司空三公,设立丞相、御史大夫。丞相由曹操自己来担任,把三公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了,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没有议会监督否决的特殊身份。从“曹丞相”开始,他把军权和政权完全收入囊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实力第一人。

公元211年,曹丕被封为副丞相。这是曹操扩大和延续政治权力的表现。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第一,加强曹姓的实权,也加强对汉献帝的控制。第二,他出门征战的时候,曹丕可以名正言顺地统领百官,保证不出乱子。第三,差不多把曹丕当接班人了,让他锻炼一下能力。

公元212年春天,曹操平定关中回来后,依照“惯例”,献帝又要不得不对他有所“表示”。可是“表示”一些什么好呢?想了半天,献帝给了他一个汉朝开国丞相萧何的待遇:可以带剑上殿,不必给皇帝行低头礼,等等。

这下曹操就更加张狂了,上朝说事对百官呼来喝去,连献帝也只有点头的份儿。可是,兔子急了也会咬鹰的,何况是活生生的人。有一次,汉献帝终于受不了了,直接跟曹操说:“如果你还当我是皇帝,就给我点尊重;如果你认为我是废人,就把我位子让给你算了!”

曹操没想到这个软弱的人会发出这么坚决悲怆的声音,大惊失色,伏地请罪,被士兵扶出大殿,汗流浃背。

曹操为什么这么害怕呢?要知道,如果是皇帝生猛一点,完全可以因为曹操的不礼貌而当场设伏兵砍了,砍得名正言顺而且大快人心,更何况当时朝廷想杀曹操的人多了去了。曹操想起历史上诸多权臣都是被皇帝或者外戚在这种场面下搞定的,能不后怕吗?

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个催化剂,加速了曹操野心的膨胀,他迫切地想建立自己的魏国。这样的话,连在形式上去拜见皇帝的必要都没有了。

从魏国公到魏王

这一年的十月,曹操开始行动了。

以曹操心腹董昭为首的一批官员,联名建议,强烈要求曹操由丞相晋爵为魏国公,加九锡。丞相还是属于皇帝臣僚,但魏国公则享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可以自立门户了。九锡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是天子给功勋卓越的大臣的九类赏赐,实际上获得九锡的大臣,离篡位就不远了,是取而代之的最后一级台阶。

董昭的建议书是这么写的: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臣子,从来没有像明公你这么劳苦功高的了;而像你这样建立不朽伟绩的人,也绝不可能永远做臣子。但是你为了保持名节,永远以大臣的身份低调下去,我们看不下去了,很有意见。你必须建立自己的王国,才能和你的能力相匹配呀!

遗憾的是,在曹操集团中居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而且,令曹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是他的铁杆心腹——荀彧。

荀彧力劝曹操说:“曹公你当年奉戴天子兴起义兵,目的是匡扶社稷,安定天下,如今做人应该更厚道,玩这一套很没意思!”

荀彧一直以来跟曹操穿一条裤子,不论内政外交都是曹操最得力的助手,为什么在节骨眼上如此坚决否定呢?因为荀彧是儒家的知识分子,有原则的,我可以为你鞠躬尽瘁,但是你要篡位,对不起,颠倒常纲遗臭万年的事我坚决反对,这是立场问题!

由此,封公之事暂时搁浅。

不久之后,曹操南征孙权,给荀彧发了一份文件,邀请他到谯县劳军慰问。荀彧到谯县之后,曹操就免除了他的尚书令职务,让他别回许都了,他的职务由荀攸替代。曹操大军向濡须口进发,荀彧借口旧病复发,留在寿春,这对昔日的亲密搭档关系破裂。

随后,曹操使出了一招:派人给荀彧送了一盒珍贵食品。荀彧打开盒子一看,盒子里却空空如也。聪明的荀彧马上明白曹操的用意——你对我已经没用了,如锦绣空盒而已!悲伤和自尊让他拿起一瓶毒药,义无反顾地吞了下去,时年50岁。

前线的曹操听到噩耗,虽然他有一颗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割舍任何情感的心,但他毕竟是一种有泪腺的动物,所以也生出些后悔之情,下令厚葬荀彧,重用他的后人。

拔了荀彧这颗钉子,封公的好戏终于在第二年五月上演,曹操是导演和当之无愧的男一号。封公的策命以皇帝的名义发给曹操,曹操非常谦虚,按照套路谦让了两次,其他的演员比如荀攸、钟繇、程昱等三十多个演技派,联名上书,说求求你啦曹公,这些个荣誉远远抵不上你的功劳,你就收下吧!曹操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接受,使得这场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就这样,曹丞相摇身变成封魏国公,赐九锡。从此之后,曹操这一手可以说是开了个恶劣的先河,被后代很多篡位逼禅者效仿,比如晋、宋、齐、梁、陈、隋等,都是把曹操当成祖师爷、自导自演来开国的。

被封为魏国公之后,曹操就开始加紧魏国机构的建立,在邺城修建魏的社稷宗庙,设立各级行政长官,把汉政府的许多重要官员直接变成魏官,导致有的人既是汉官又是魏官,也算千古奇观。总之,把汉政府彻底架空,政治中心由许都转向邺城。

不过,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曹操私自建国,朝野震动,百姓哗然,天下人自然不平。面对口水滔滔,曹操又下了一招不按套路的棋子:居然把三个女儿打包,一块儿嫁给汉献帝当老婆。

他在受封的答谢辞里说,我要报答献帝给我的厚恩呀。这不来了嘛,我把三个女儿一股脑儿给你,世界上找不到比我更慷慨的人了吧!我还是很重视你和你的汉王朝,以此来平息天下人的情绪。此外,也可以更有效地监视皇帝。

建立魏国之后,曹操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魏王。

魏公和魏王有何区别呢?

魏王有以下特权:一、出入有天子的规格,包括有天子旗号、仪仗队、銮驾,所到之处,可以实行戒严,断绝行人。二、上班戴的帽子有十二条玉串,这种帽子全国本来只有一顶,现在全国有两顶了。三、车辆配备达到顶级,也是天子级别。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曹操由魏公晋爵到魏王,也就是从实际权力到外在形式,都达到天子的级别了。作为一个人追求的权力巅峰,他已经到达了。

曹操口口声声说绝对不篡汉,可实际上已经篡了,留给汉献帝的是一个空壳政府。而曹操恰恰用这个空壳政府,来维持自己最后的一点口碑:我对汉朝是忠诚的,根本没有想把它废掉的意思。但实际上,天下人谁又会看不出,所谓的大汉王朝,早就成了曹操掌中的玩物。

铲除异己

曹操控制汉献帝,肆无忌惮地把持朝政,自然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不满,受到了各地军事集团的攻击,曹操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不仅如此,曹操还与汉王室内部的反对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公元199年,曹操正在官渡与袁绍决战,车骑将军董承得到献帝和伏皇后的密诏,要他暗杀曹操。但是,董承等人企图谋反的消息被曹操发觉。公元200年正月,曹操果断地镇压了董承一伙。

董承谋杀曹操泄露后,连罪到女儿董贵人,献帝以董贵人有身孕,请求赦免,曹操不答应,还是残忍地杀掉了孕妇。伏皇后看在眼里,心怀恐惧,给父亲伏完写了一封密信,讲述曹操残忍之状,要他有机会谋杀曹操。直到伏完寿终正寝的时候,谋杀还是不能执行。哪知道他死了五年后,秘密泄露,祸害留给了女儿。

公元214年,郗虑和华歆去宫里执行对伏皇后的惩罚,废掉皇后,关闭到一个房间里活活饿死;诛杀全族,还连罪杀了两个皇子。华歆把伏皇后从壁橱后面揪出来,皇后乱发赤脚走过献帝和郗虑面前,哭道:“皇上,我们再也不能活着见面了!”献帝凄恻地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能保多久啊!”

伏皇后谋杀曹操主要是想挽救即将被篡夺的汉王朝,但一个弱女子还是无法实现要远远超于其能力的理想,因而死在比自己懦弱一万倍的丈夫之前。她死的时候年约40岁,距离制定除曹计划已有十四年,死后被后人归入烈女榜中。

曹操晚年时,地位虽然更加巩固,但反对派的活动也更加频繁。公元218年正月,少府耿纪、太医令吉本等又策划谋害曹操。他们乘曹操在邺城,由吉本的儿子吉邈进攻镇守许昌的丞相长史王必,企图杀死王必,控制献帝,然后以献帝的名义进攻曹操。他们事先买通了王必的好友金祎做内应。王必没有准备,大营被攻破,王必肩头中了一箭,他急忙跑到金祎家躲避,金祎家里的人以为是同伙来了,便问:“王必被杀死了吗?这回大事就要成功了。”王必一听,知道金祎已叛变,就退到南城。第二天,王必带着伤与典农中郎将严匡反攻,吉邈等溃散。十天后,王必因箭伤严重身亡,曹操下令将抓获的叛乱分子全部斩首。

这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发动叛乱,曹操命令屯驻樊城的曹仁前去平叛,曹仁将宛城包围,不到三个月,宛城被攻克,侯音被处死。

公元219年九月,任西曹掾的魏讽,乘曹操出征汉中的机会,勾结长乐卫尉陈祎,阴谋进攻邺城。但他们内部不稳,临出发前陈祎害怕了,跑到曹丕那里去自首。魏讽等人被诛杀。

经过这一系列的与反对派的激烈斗争,曹操扫除了取代刘氏的障碍。然而,曹操始终没有称皇帝。其实,曹操并非不想当皇帝,只是他看到天下的形势,称帝条件还不具备,急于称帝只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公元210年,曹操特地写了《让县自明本志令》,阐明自己的志向,表示自己没有代汉自立的野心。其中说:

“董卓作乱时,我组织义兵反对他。起初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重新招募,也不过三千人。以后,我担任兖州牧,击败了三十万黄巾兵,接着又打败了在九江郡称帝的袁术,使袁术走投无路,发病死去。袁绍占据河北,兵力强盛,按实力我不是他的对手。但想到为国献身,为名传后世,终于打败了他,又斩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刘表自以为是皇帝的同族,他占据荆州,窥测方向,我又平定了荆州。我身为丞相,作为臣子,地位的尊贵已达到顶点,已经超越过我的愿望了。现在说这些话,好像自我夸耀,但为了使别人无话可说,所以才毫不隐讳地说出来。假若国家没有我,真不知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啊!”

曹操在令文中反复表白自己并没有称帝的野心,言辞恳切,用心良苦。这虽然是他为缓和与政治反对派的矛盾,减少对立情绪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但也说明曹操有宽阔的胸怀,能够以大局为重。

不过,虽然曹操一直没有称帝,但与曹操对峙的孙权却极力鼓动曹操称帝。公元219年十二月,孙权给曹操写信,劝曹操顺应天命,即位称帝。曹操把孙权的信给大家看,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曹操的话再次表明了他不打算称帝的态度。然而,这时的东汉王朝确实早已名存实亡,曹操常年把持高位,代汉似乎顺理成章,臣下请曹操称帝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然而,曹操考虑再三还是没有答应称帝。他说:“如果上天要我做皇帝,我还是当周文王吧!”显然,曹操把建立曹氏王朝寄托给自己的后辈了。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故,终年66岁。曹操虽然没有当皇帝,但他扫除了反对派势力,控制了朝政,为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创造了条件。

曹丕称帝

前面已经提到,曹操从丞相到魏国公,又从魏国公到魏王,地位虽然日益逼近天子,甚至已经与天子平起平坐,但是他为什么最后没有废掉汉献帝,直接取而代之呢?

猜测一,曹操当上魏王时已经62岁了,这时距离他离开人世只有四年时间。这四年时间内,也许他觉得时机不成熟。假如让他再多活几年,也许就动手了。

猜测二,也许他有生之年根本就不敢称帝。他从小当汉朝的官员,受汉朝的恩禄,跟汉朝翻脸也许是他的底线和禁区。也许他早已经计划,这最后一枪曹丕来放,曹丕当了皇帝最后还不是也要给自己一个太上皇的谥号吗?自己呢,还是留点文明的形象给世人吧!

事实证明,曹丕是值得曹操“信赖”的,在翻脸这种事情上继承了乃父遗风。曹操死后,曹丕只用几个月时间,就顺利逼汉献帝禅位了。

曹丕,字子桓,原本是曹操的次子,因其兄曹昂在随曹操征伐张绣时战死,故成为嫡长。公元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第二年被立为魏王太子,正式成为曹操的接班人。曹操死后,曹丕就接班做了魏王。

不久,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上表,认为大魏应当取代汉室,并说这是上天的旨意,在河图与纬书上,都有明确的预示。万事只要有个开头的,就不怕没人跟风。随后,朝堂上很多人都纷纷上表,劝曹丕顺应天意,早日登基,不负民意。但曹丕没有同意。

曹丕自然不是不愿意,而是不好立即应允。他这样做,其实是在等待一个人的表态。这个人是谁呢?自然是汉献帝。曹丕相信,献帝迟早会摆出高姿态,主动让贤。

果然,献帝很快就领会了曹丕的意思,主动一些,总比被别人撕破脸皮,强行讨要大印好看多了。反正这江山,已经被曹家控制了几十年,想夺也夺不回来,自己只是一个陪衬的木偶而已,靠仰人鼻息、毫无作为地活着。让了也就让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再说,就算自己不愿意让,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献帝告慰了高祖庙后,派当时的代理御史大夫,带着自己的玺绶及诏书,将皇位禅让给曹丕。

曹丕当然不能太直白了,要不然会被认为自己是急不可待了。表面上,曹丕还是按照礼节,假意谦让了三回,客套一番,才装作迫不得已,甚至是委屈的样子,接受了献帝的美意,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曹丕总算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在三国中,第一位称帝。这位官二代的公子哥,做了曹操想做、能做又不敢做的大事。

献帝呢,自然得做降级处理,被曹丕尊奉为山阳公,依旧有行使汉朝历法,享有天子礼仪的权力。

这样看来,曹丕算是仁慈的,一直没有找自己的这位曾经的老上级的茬,换作别人,可能早就被驾崩了。

献帝应该觉悟了,自己的皇位,原先是靠董卓立的,结果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哪里尝受过哪怕是一天的皇帝滋味。幸亏有曹操的护驾,才过上富家子弟般的生活。虽政治上都得听曹操的,但总比在董卓手上活得舒坦一些。没有曹操,估计自己早就被折腾死了。

曹丕称帝后,继续执行曹操制定的大政方针,并采取一些措施,加强统治,稳定内部。公元222年九月,他下诏禁止妇人参政,也不允许大臣向太后汇报工作,更别说是皇后了。对于后族之家,不允许担任辅佐朝政的要职,也没有资格享受任何王侯之爵。并将诏书传到后世,谁要是违背此诏,天下之人都要得而诛之。

此外,曹丕还对诸侯王采取严厉控制的措施。当时,诸侯王都只有封国的空名而没有实际权力。曹丕在位六年,曹魏政权比较稳定。

曹丕在文治上还算差强人意,但军事才能上,以历史的观点来看,比起曹操似乎还是差了一大截。曹丕在位期间,曾数次出兵伐吴,但没有成功。

公元224年八月,曹丕亲自指挥水军,沿蔡河、颍水进入淮河,到达寿春(今安徽寿县)。九月,抵达广陵(今江苏扬州)。吴军为抵抗曹军,早已做了精心准备,他们从石头城到江乘数百里地区竖立起木桩,上面包苇席,做成假城池和瞭望楼;又在长江上布下许多舰船,往返巡逻。曹丕抵达长江后,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不禁感叹道:“尽管我有铁骑成千上万,却毫无用武之地,看来无法取胜吴国了!”他在江边停留了多日,终因长江天堑险要,吴国防守严密,而不得不下令撤兵。曹丕和他的父亲曹操一样,最终也没有能够率领大军渡过长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