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推恩”背后的意图

“推恩”背后的意图

时间:2022-02-2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一奏报,刘彻欣然同意,自此,向朝廷举荐人才正式成为了官员们需要履行的“责任”之一。徐乐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贤明的君主要避免国家出现危机,就要善于观察,防止土崩的局势。因此,圣明的君主一定要注意这些导致国家根基动摇的根源问题。直至此次,主父偃直接向刘彻上书议政,当天便获得了刘彻的召见。因此,这三人实际上成为了刘彻内朝的主要组成人员。

“推恩”背后的意图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十一月,刘彻下诏说:“朕殷切地嘱咐各个官吏,兴举孝廉,一定要养成风气,从而继承并发扬圣人们的事业。但凡有十户人家的村落里,必定能够找到忠信之士;但凡是三个人之中,也必定有能够成为各位老师的贤能之人。可是现在,有的郡却甚至连一个贤人都不能向朝廷举荐,这说明朝廷的政令根本不能贯彻执行,导致那些具有贤才的能人被埋没,不能被天子所用。推荐贤能的人,必定能够受到上等的封赏;而那些埋没贤才的人,则应该给予公开的惩处,这是从古以来就有的治世法则。所以,那些二千石的官员们不向朝廷举荐人才是应该定下罪名的!”

刘彻诏令一颁布,朝廷中马上有官员提出了奏报,称:“以后但凡是不举荐人才的官员,就是违反朝廷诏令,要按照对天子‘不敬’来处置;而但凡是不兴察廉洁的,则要按照不胜任职务进行免官处理。”

对于这一奏报,刘彻欣然同意,自此,向朝廷举荐人才正式成为了官员们需要履行的“责任”之一。(www.guayunfan.com)

就在这一年,刘彻收获了三位“相见恨晚”的“知己”。

这第一位就是临淄人严安。严安上书刘彻,建议刘彻能够设立相关制度来约束民众的过度欲望,让富有的人不再向贫穷的人夸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借以调和人心,安抚百姓。严安认为,老百姓们的本性就是只要看到好的、漂亮的东西,就会想要效仿、追求,而这种本性会使得人们为了追求财富而放弃农桑业,从事工商业。长久以往,将会摧毁国家的基本,使得人们失去对善恶的明辨,迷失本性,丢失羞耻心。严安还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会走向衰亡,往往是因为君主坚持错误的国政,比如秦朝的覆灭,便正是因为君主坚持着穷兵黩武的错误政策。而如今,朝廷征服夜郎,攻打匈奴,这些计划实际上只能让一部分主持此事的大臣获利,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却不是好计策。

第二位是燕郡无终人徐乐。徐乐上书刘彻说:“臣闻天下之大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古今一也。”在奏疏中,徐乐解释道,所谓“土崩”,指的就是秦朝末年时候的情况。秦朝末年,君主暴政,使得臣民心生怨恨,社会风俗已经混乱不堪,国家政治却没有进行任何整治。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区区一名既没有尊崇地位,也没有咫尺封地,甚至没有圣人贤德和乡人赞誉的陈涉,才可能振臂一呼,便获得天下人的响应。这便是土崩,是天下最大的祸害。

那么,什么叫“瓦解”呢?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便是瓦解。七国谋逆,带甲数十万,其兵力足以威慑境内,财力也足以收买士民,但是最终,诸国却未能攻陷尺寸之地,反而兵败中原。这其实正是因为先帝的德政依然影响着万民,百姓们很满意当时的生活,所以都不愿意投靠反叛的诸侯王。因此,瓦解是无法真正撼动一个国家的根基的。

徐乐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贤明的君主要避免国家出现危机,就要善于观察,防止土崩的局势。以此,徐乐进一步提出,近来在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因为粮食连年歉收,导致百姓处于穷困之中,而同时,却还必须肩负战争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再这样下去,百姓之中必然会出现不安分的人。只要不安分便容易产生动乱,而一旦产生动乱,就说明土崩的局势将会形成。因此,圣明的君主一定要注意这些导致国家根基动摇的根源问题。

第三位和严安一样是临淄人,名叫主父偃。主父偃是西汉王朝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最初的时候,他曾在齐、燕、赵等地进行活动,但始终没有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众儒生们也联合起来共同排斥他,以致他一直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甚至连借钱都找不到地方借。于是,主父偃左思右想之后,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进入了长安,并拜见了卫青,希望卫青能够引荐他。当时,卫青虽然是皇上的亲戚,但实际上还没有大的作为,因此在刘彻面前并没有多少“话语权”,所以卫青虽然多次在刘彻面前推荐主父偃,但始终没有引起刘彻的兴趣。直至此次,主父偃直接向刘彻上书议政,当天便获得了刘彻的召见。那么,主父偃上书主要向刘彻讲述了什么?为什么能够直接俘获刘彻的心呢?

主父偃上书主要谈论了九项事情,其中八项都是关于律令问题的,而第九项则是力劝刘彻停止对匈奴作战。主父偃引用了《司马法》中的话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并引用了自秦朝以来对匈奴作战的历史结果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主父偃说,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求胜欲望的驱使下决定攻打匈奴,但是丞相李斯力劝始皇,认为匈奴既没有既定的居住地,又没有储存钱粮的仓库,要攻打必然会导致军队深入敌境,断绝粮草。而即便夺取了匈奴的土地,也难以为国家带来好处;俘虏了匈奴人,也难以教化他们。所以,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但秦始皇没有听从李斯的劝告,一意孤行开疆辟土,最终,正是因为这长期的征战使得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天下人的反叛。而当初,高祖皇帝平定天下之后,也曾想要攻打匈奴。当时有位名叫成的御史劝阻高祖,但高祖依然不听从劝告,最终被匈奴围困平城。之后高祖非常后悔,与匈奴缔结和亲盟约这才使得全国上下一片太平。

主父偃认为,匈奴人向来是难以降服的,而自虞、夏时代开始,君主都不曾对匈奴实施过掌控和监督。但如今,朝廷却没有遵循远古先人的传统,反而开始沿用近代的失误,实在让人备感忧虑!

我们看到,这三人的奏疏实际上都在说同一件事情:劝阻刘彻征讨匈奴。这实际上与刘彻的为政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况且,此时正是刘彻开始重用卫青开疆辟土的重要时刻。但刘彻在看到此三人的奏疏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十分激动地召见了他们三人,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意思是说:“你们当初都在什么地方啊,为什么我们会相见得如此晚!”

于是,刘彻将三人都任命为郎中。郎中是刘彻身边的侍从,官阶虽然不高,但对国家大事却具有发言权。因此,这三人实际上成为了刘彻内朝的主要组成人员。而其中,主父偃尤其受到刘彻的宠信,仅仅一年之内就升迁了四次,官拜中大夫。可见,刘彻爱惜贤才,也不会因其与自己持不同政见便埋没他们。

此前说过,主父偃在获得刘彻赏识之前,一直过着非常贫困的日子,仰人鼻息。大约正是这段苦难的经历,使得主父偃在得势之后开始肆无忌惮地收敛财富,对百官也为所欲为地进行羞辱,完全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曾有人劝诫主父偃,让他不要如此蛮横无理。主父偃却是这么回答的:“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意思是说:“我活着要是享受不到五鼎进食的富贵,那么死的时候就去享受五鼎烹煮的酷刑好啦!”古代进行祭祀的时候,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放羊、肤(切肉)、鱼、豕、腊这五种贡品。因此,“五鼎食”往往用来形容贵族奢侈豪华的生活。

主父偃这人虽然表现得贪得无厌,但实际上却也是绝顶聪明之人。此前说过,他对西汉王朝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向刘彻提出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推恩”政策。

诸侯势力强盛,不服管制,向来是封建帝王最为头疼的问题。楚汉相争初期,刘邦为了与项羽抗衡,不得不分封异姓诸侯,借以笼络人心。而当西汉政权建立之后,这些异姓诸侯的野心也越来越大,甚至想要凌驾于皇帝之上。于是,刘邦开始了剿灭异姓诸侯的道路。但在剿灭异姓诸侯的同时,刘邦也在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刘邦此举,一是为了借同姓王来一步步消除异姓王,二则是因为他始终认为,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正是因为孤立无援,枝叶零落,不肯放权,因此,想要巩固统治,就要分封诸侯王。但异姓诸侯王显然是不可靠的,因此,还要封同姓本家的人!这样一来,刘氏诸侯王便能和功臣集团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作用,皇权也才能稳定。

但正是高祖刘邦此举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令人头疼的问题。随着各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大,皇权反而受到了制约,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正是诸侯问题的一次大爆发。

刘彻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就必须首先解决诸侯割据问题,但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西汉王朝长达数十年,却始终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就在此时,主父偃站出来了。

主父偃对刘彻说:“古代的诸侯封地不过百里,因此强大的朝廷容易制衡弱小的诸侯王。但如今,有的诸侯王所拥有的城池多达数十座,其封地也方圆千里,朝廷只要对他们放松管制,他们便骄奢淫逸起来;但如果朝廷对他们管制严厉,那么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如果公然颁布法令削藩,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有叛乱的心思,此前的七国之乱便是例子。现在有的诸侯王有十几个子弟,但除了嫡长子能继承王位之后,其他人却没有一点封地,这显然不太符合朝廷所推行的仁孝之道。所以,臣希望陛下能够让诸侯王把恩惠推广到其他子弟的身上,即诸侯王可以自行决定,以其本国的封地来封赏自己的子弟做侯。到时候,那些得到恩泽的子弟必然欢欣鼓舞;而陛下呢,表面上是‘推恩’,但实际上却是让诸侯王主动分割了自己的土地,削弱自己的实力。”

主父偃这番话让刘彻顿时豁然开朗,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完全解决了困扰刘彻多年的诸侯割据问题。刘彻欣喜非常,立即同意了主父偃的意见,很快便颁布诏书,让众诸侯王但凡是想分封土地给子弟的,便可一一奏报,而刘彻将亲自为他们确定封邑的名称。

该诏令一颁布,众多诸侯王以及其子弟果然欢欣鼓舞,无一反抗。这毕竟是朝廷的“推恩”,而非“削藩”,况且还是自愿以为之。从此之后,朝廷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而诸侯王们却自觉地分散了自己的力量。

据《汉书·王子侯表》所记载,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后,河间王国先后分为了11个侯国,而淄川王国则分为了16个侯国,赵王国也被分为了13个侯国。此外,城阳、济北、中山、广川、代、鲁、齐、长沙等诸侯国也都被分为了若干个侯国。而按照西汉的制度,侯国是隶属于郡的,也就是说,侯国实际上地位相当于县。实际上,推恩令的实施从本质上缩小了诸侯国的土地,并且扩大了朝廷的直辖土地,从根本上动摇了诸侯国的根基。

聪明绝顶的主父偃不仅仅看透了刘彻心中所想,更为刘彻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自然博得了刘彻的重视与喜欢,得以在官场之中大展拳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