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西太后辛酉政变

西太后辛酉政变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太后辛酉政变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消息传来,以“北狩”为名,带领皇后皇子、嫔妃贵人、亲信大臣避难逃到这里的咸丰皇帝心急如焚,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就此垮了下去。临死前,他召集在承德的八位大臣,宣布立载淳为皇太子,命八位大臣为辅政顾命大臣,辅助幼君。八大臣受命后,暗地里商议起朝政来。为人温和,处事谨慎,得到皇后钮祜禄氏的欢心。

西太后辛酉政变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消息传来,以“北狩”(狩,打猎)为名,带领皇后皇子、嫔妃贵人、亲信大臣避难逃到这里的咸丰皇帝心急如焚,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就此垮了下去。加上他宠幸懿贵妃和其他美女佳人,荒淫无度的生活使他一卧不起,无可救药。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十七日,年仅31岁的咸丰皇帝在病榻上一命呜呼。咸丰皇帝虽然妻妾成群,但只有载淳一个儿子,时年6岁。临死前,他召集在承德的八位大臣,宣布立载淳为皇太子,命八位大臣为辅政顾命大臣,辅助幼君。这八大臣是:肃顺、端华、载垣、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咸丰皇帝在朝中最为倚重的大臣是载垣和端华,但这两人背后的操纵者却是肃顺,他是“八大臣”的实际首领。八大臣受命后,暗地里商议起朝政来。他们觉得:辅佐幼主,正是趁机扩大自己权力的好机会,但必然会导致另一部分权贵的反对。他们认为最大的障碍是懿贵妃那拉氏,她必然会仗着自己是小皇帝的生母,干涉朝政,如让她得逞,必然后患无穷,应及时除掉她!

提起懿贵妃,说来话长。她祖先世居叶赫,姓那拉氏,小名兰儿。兰儿出身满洲的镶黄旗。曾祖吉朗阿曾任户部员外郎,祖父景瑞曾任刑部员外郎。父亲惠政,官至安徽徽宁太广池道任候补道员。所以说,兰儿出身于一般的满族官宦人家。她是惠征的长女,自小随父亲南来北往,见多识广。惠征有个叫吴裳的朋友,在江苏青浦县当县官,见兰儿天生丽质,聪明俊秀,以为将来很有可能成为贵人,便常常接济她读书习文。兰儿读史吟诗十分用功,很有长进。

咸丰皇帝20岁登基时,选立皇后钮祜禄氏,并广选宫女,收纳宫娥。这时兰儿17岁,已是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般秀美了。在60名初选入宫的旗女中,咸丰皇帝钦定了28名,兰儿以“秀女”身份入选进宫。

兰儿先在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当宫女,每天起早贪黑,十分勤劳。为人温和,处事谨慎,得到皇后钮祜禄氏的欢心。三年之后,兰儿才有机会接近皇上。那是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的一天,皇后赴慈宁宫接驾,宫娥们见皇帝驾到,纷纷上前请安。咸丰皇帝一见兰儿,喜出望外,当下令宫妇们各自回宫,独留兰儿一人问话,兰儿很快就得到皇帝的宠幸,并封她为“贵人”。三午后,她便由贵人改封为“嫔”。不久,她怀孕了,生下了皇儿载淳。母以子为贵,咸丰皇帝又将她晋封为“懿妃”。咸丰六年,她又被加封为“懿贵妃”。

懿贵妃聪明伶俐,能言善辩,一天天得宠,甚至经常替咸丰皇帝批阅奉章,代写御旨,因此对朝廷军政大事和人际关系也有所了解。皇后钮祜禄氏性情温和,因为没生下皇子,在懿贵妃面前,也常常让她三分。

咸丰皇帝驾崩之后,八大臣奉旨扶载淳即皇位,定年号为“祺祥”。钮祜禄氏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因居东宫,故又称东太后,那拉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因居西宫,故又称西太后。

肃顺等八大臣掌握摄政权后,对西太后处处设防,以免她用小皇帝生母的特殊地位干预朝政。他们规定:凡是用小皇帝名义颁发的谕旨,由摄政顾命大臣起草之后,两宫太后只要在上面盖上“御尝”印章,小皇帝盖上“同道堂”印章即可,内容不许更改。他们还规定:各级官员的奏折也只写“皇上”,不能写“皇太后”字样。这样,实权都掌握在“八大臣”手里了。

西太后当年虽然只有26岁,但她是个刚愎自用、又工于心计的人,她怎能甘心听任八大臣专权,任人摆布。此时此刻,发动一次“宫廷政变”的勃勃野心在她那美丽的躯壳里萌动。她决心除掉肃顺等人,把权夺过来。这一天,她来到东太后面前,拉拢东太后,怂恿说:“肃顺这几个混账大臣,心怀叵测,处处与咱们俩为难,欺侮咱们,岂不就是欺侮小皇帝?我看他将来定要图谋不轨。依我之见,非得趁早把他们处置了,由咱俩共同垂帘听政,再也不能让他们胡作非为了!”东太后心地比较善良,又缺乏主见,经不起西太后的花言巧语,同意了她的主张。八月底的承德,已有了秋意。避暑山庄的西暖阁里,西太后夜夜难寐。她左思右想,觉得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拉拢在北京拥有实权的恭亲王奕,利用他来实现自己的政变汁划。

恭亲王奕是咸丰皇帝的六弟,咸丰皇帝对他存有戒心。故“北狞”时,咸丰带了其他人逃走,却让他留在北京与英法联军议和。奕在北京同英法两国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后,得到列强的赏识,从而也增强了他的地位。西太后深知奕和八大臣有很深的矛盾,她就加以利用。她派太监秘密传信给奕,要他到承德来“共商大计”。于是,奕以哭祭咸丰皇帝的名义,飞奔承德而来。

在避暑山庄西暖阁,那拉氏和奕迫不急待地密谋起来。

那拉氏最关心的是洋人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态度。奕说:“各国对太后听政绝无异议,如有误会,我尽可解释,若有不妥,唯奴才是问!”西太后获得了这个有力保证,便放心大胆地实施她的政变计划。

奕回到北京,召集党羽,拉拢八大臣的反对派,紧锣密鼓地为皇太后垂帘听政作舆论准备。他们编了一本《临朝备改录》,收集了历史上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事例,为西太后上台找依据。奕还指使御史董元醇等人上奏,建议皇太后垂帘听政。另外,他还与在北京地区掌有兵权的胜保和僧格林沁等大将串通一气,作为实力后盾。

肃顺等人也相应地采取了措施,他们断绝北京和承德的联系,不许为咸丰帝奔丧,严禁各级官员直接向太后问安,同时打算处置胜保等人,削弱反对派的势力。为此,西太后伙同东太后又哭又闹,斥责肃顺:“皇上刚刚归天,尸骨未寒,你们就拉帮结伙,来欺侮孤儿寡母,是何居心?”

八大臣态度强硬,口口声声说:“太后听政,不合本朝先例!”“太后不能擅自更改先帝遗诏!”“请太后不要干预朝政!”他们还搬出了当年顺治帝年幼由多尔衮摄政,康熙帝年幼由鳌拜摄政的事例,说明由顾命大臣摄政是名正言顺的。

西太后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她哭着说:“天渐寒冷,应趁早将先帝的梓宫(灵柩)送回京城。别的事我都依你们,这件事你们一定要依了我。”她提出:“在承德的人马分两路回北京,由肃顺带军队护送咸丰梓宫顺着大路走,母后皇太后、小皇帝以及端华、载垣等七人随我走小路先行回京,以便率领文武百官迎接梓宫。”

此时,北京局势已趋平稳,先帝的灵柩无久留承德之理,小皇帝也应归朝迎回北京,八大臣无理由反对西太后的意见,只能照此办了。但肃顺也并非庸碌之辈,他对同伙说:“那拉氏凶恶无比,吾等务必及早下手,在古北口即可派侍卫兵丁将其刺死。”

队伍行到古北口,谁知西太后早有防备,她的亲信侍卫荣禄日夜守卫,毫不懈怠,直到北京,肃顺派去的刺客都无从下手。

十一月一日,西太后那拉氏一行比肃顺早四天赶到北京,奕在北京已做好一切准备,并转达了英、法使馆的态度:“只要朝廷不在北京,只要端华、肃顺等继续掌权,我们无法确认中国已确实承认了条约。”那拉氏见有洋人撑腰,便更有恃无恐,放心大胆地与奕实行早已密谋好的计划了。

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向载淳小皇帝朝拜请安之后,奕突然走出来,命侍卫将载垣、端华等人拿下,并宣读早已拟好的谕旨,将八大臣解职并加以审判定罪。一些受奕笼络的官员立即上本,要求皇太后临朝听政,胜保等武将更是气势汹汹地说:“非皇太后临朝听政,召对群臣,没有办法通下情而正国体。”

这天,那拉氏虽然没有临朝,但一切都在她的操纵之下。她见事情顺利,又命令睿亲王仁寿、醇亲王急速去捉拿肃顺。

这时,蒙在鼓里的肃顺还走在密云县境内,不知京中已发生变乱。两亲王赶到密云驿站,以迎接先王梓宫为名,乘肃顺晚上就寝时,突然带兵闯入,在梦中把他捆绑起来。

那拉氏逮捕了八大臣之后,又在王公大臣面前哭诉肃顺等人的罪状,并假惺惺说:“其实先帝并没有让他们辅政,完全是他们趁国难之际独揽大权!”钮祜禄氏也帮腔说:“这些人太霸道了!”6岁小皇帝载淳看到两个母亲哭得泪人儿一般,就按照事先教给他的话说:“肃顺等人,忘恩负义,着实可恶,应该杀头!”

皇帝金口一开,八大臣的人头就要落地。但那拉氏深知不能打击面过大,为了笼络人心,她要用区别对待的策略,将军机处的景寿、穆荫等五人革职,发配新疆效力赎罪。载垣、端华赐令自杀。对于肃顺,她说:“本应凌迟(用小刀碎割)处死,念他是先帝重臣,加恩改为斩决。”

随后,在太和殿上,那拉氏安排她的儿子载淳举行了即位仪式,并废除八大臣定的“祺祥”年号,从下一年起,改用“同治”年号,以表示两位太后与小皇帝共同治理国家的意思。同时给东太后钮祜禄氏加徽号“慈安”,给西太后那拉加徽号“慈禧”。第二天两宫太后就开始垂帘听政。

实际上,钮祜禄氏没有多大野心,也没有什么能力,一切听任那拉氏自作主张,独断专行。奕扶持慈禧太后实现了垂帘听政,也取得了议政王的高位厚禄。

从此,那拉氏走上了政治舞台。1861年,旧历是辛酉年,故这一历史事件称作“辛酉政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