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称臣突厥战略的真正谋主_唐代政治人物的故事

称臣突厥战略的真正谋主_唐代政治人物的故事

时间:2022-07-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称臣突厥战略的真正谋主_唐代政治人物的故事陈先生《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一文开篇指出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1]。高祖称臣突厥一事是确凿的。刘文静工作则侧重于外部,以功连突厥最具影响力。刘文静改旗帜连突厥的建议是和李渊的战略思路相一致的。从李渊对刘文静的私下嘱托,也可看出李渊是谋划称臣的真正谋主,决不是史书扬太宗贬高祖就能遮掩的。

称臣突厥战略的真正谋主_唐代政治人物的故事

陈先生《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一文开篇指出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1]。高祖称臣突厥一事是确凿的。李树桐认为高祖没有称臣,他的分析虽言之凿凿,但最主要问题他却忽视了,他没有将李渊集团放到当时周边国际关系格局中探讨。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突厥传》上:

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崛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高祖起太原,遣府司马刘文静往聘,与连和,始毕使特勒康稍利献马二千、兵五百来会。

当时的形势是东突厥已经取代隋成为东亚霸主,华夏北方诸种集团势力都北面称臣。李渊虽有图霸的野心,但时势所然,称臣是他势力发展壮大的前提。如果去掉这个前提,他所辖区域迎来的将是敌对势力的进攻。李渊的战略经营意识高于其他人的,当时能与之媲美是李密。具体体现就是他们俩都认识到谁先入主关中,谁将成为未来天下的主人。前面所引史料说明当时各方势力应对的措施。李渊身处的晋阳本是突厥南下攻掠的重镇,他起兵时虽有五郡兵马及扩招的新兵,但实力还不足以与强大的突厥为敌。再则李渊起兵的军事目标指向是长安,他要解决后顾之忧,以称臣策略来稳住突厥是他必要的选择。(www.guayunfan.com)另外一个问题,太宗果真是称臣突厥的谋主吗?大业十三年(617),李世民十九岁,此前没有从政经历。虽然以前参加过救援炀帝的燕门关战役,但那只是作为世家子弟的参军历练而已,与晋阳起兵的战略大局谋划没有太大的关系,史书褒美太宗过甚,似乎不经过锤炼,他天生就是战略家。我们从刘文静这位与称臣突厥有重大关联的人物入手,就可以解开称臣谋主之谜:

《旧唐书》五十七《刘文静传》:

刘文静,字肇仁,自云彭城人,代居京兆之武功。祖懿用,石州刺史。父韶,隋时战没,赠上仪同三司。少以其父身死王事,袭父仪同三司。伟姿仪,有器干,倜傥多权略。隋末,为晋阳令,遇裴寂为晋阳宫监,因而结友。

及高祖镇守太原,文静察高祖存四方之志,深自结托。

静坐与李密连婚,炀帝令系于郡狱。太宗以文静可与谋议,入禁所视之。

高祖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军司马。文静劝改旗帜以彰义举,又请连突厥以益兵威,高祖并从之。因遣文静使于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起事,今欲何为?”文静曰:“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始毕大喜,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而至,又献马千匹。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六记:

乃命司马刘文静报使,并取其兵,静辞,帝私诫之曰,胡兵相送,天所遣来,数百之外,无所用之,所防之者,恐刘武周引为边患,取其声势,以怀远人,公宜体之,不须多也。

这里有几点疑问:李渊与李世民谁更了解刘文静?在李渊晋阳起事的领导班子里刘文静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李渊与李世民谁是刘文静的真正主人?

刘文静曾是晋阳令,他和李渊是上下级关系,二人有一起共事的经历。人与人的理解是相互的,正如刘文静了解李渊一样,李渊也应非常了解刘文静。文中所指太宗认为刘文静可以一起起事的观点,应当来自于他富有深谋父亲的判断。那么世民到监狱去访刘文静,也可以换角度理解为世民秉承父亲的意思,去了解刘文静的政治倾向,以便拉拢。刘文静这位阶下囚,要想改变命运,自然没有放过有远大政治抱负的李渊对自己的呼召。而李渊对这位有谋略的前晋阳令也深加重用,在他架构的领导班子里,刘文静占有一席之地。

《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左统军隶焉;太宗右统军都督,右统军隶焉。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石艾县长殷开山为掾,刘正会为属,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分为左右统军。

刘文静这位有能力的囚犯,受重用后,确实成为李渊创业初期的得力干将。同时,我们从上面介绍的领导班子看,李渊用人策略很高明,当时他的儿子建成二十七岁、世民十九岁,让他们为左右统军都督,事实也就将兵权通过儿子们的监督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也给没有军政经验的两个儿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这时的世民还不是李渊真正的左右手,只能算作左右手的影子。而李渊真正的左右手是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裴寂、刘文静。裴寂工作侧重内部,最能说明他作用的就是他带头推送李渊称帝。

《旧唐书》卷五十七《裴寂传》:

及隋恭帝逊位,高祖固让不受,寂劝进,又不答。寂请见曰:“桀、纣之亡,亦各有子,未闻汤、武臣辅之,可为龟镜,无所疑也。寂之茅土、大位,皆受之于唐,陛下不为唐帝,臣当去官耳。”又陈符命十余事,高祖乃从之。寂出,命太常具礼仪,择吉日。高祖既受禅,谓寂曰:“使我至此,公之力也。”拜尚书右仆射,赐以服玩不可胜纪,仍诏尚食奉御,每日赐寂御膳。高祖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

刘文静工作则侧重于外部,以功连突厥最具影响力。刘文静改旗帜连突厥的建议是和李渊的战略思路相一致的。他被李渊派往突厥,连兵突厥的议题方案也都是秉承李渊的旨意。从李渊对刘文静的私下嘱托,也可看出李渊是谋划称臣的真正谋主,决不是史书扬太宗贬高祖就能遮掩的。但有一处令人费解,就是这样一位左右手,高祖为什么又亲自把他推向断头台呢?

刘文静与李密是姻亲,李密降唐从某种程度上有刘文静的作用,但李密在山东豪杰集团中的地位却是无法见容于李渊的,他投诚后只被封了光禄卿不太重要的闲职。逼迫李密铤而走险,李渊借机将其除掉。无疑李密之死在刘文静心理上埋下了怨恨的种子,这也难容于李渊了。

翻开《刘文静传》,可以发现他常能窥透李渊的帝王心,有如《三国演义》里的杨修看透曹操一样,而又管不住自己的嘴,由此慢慢失信于李渊。他也很骄傲,自觉才能在裴寂之上而位居其下,对高祖又心生怨望,借酒妄语。刘文静上忌于君下伤于友,虽有世民求情,也难改李渊除其之念。因此刘文静被李渊处死时,他慨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他把自己比为韩信,把李渊比为刘邦,也可看出他把李渊看做是他真正的主子。当然他与少主人李世民关系密切,可见他有争取李渊悦纳的动机。刘文静与李密的亲密关系及其个人性格的缺陷,是促成他政治悲剧命运的主因,终由原来隋的阶下囚成为唐的刀下鬼。李渊才是连突厥的战略谋主,刘文静是被李渊派往执行连突战略的仆人。李渊除掉刘文静,也因此失去了一位连突厥的重要谋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