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薛延陀_唐宋民族史

薛延陀_唐宋民族史

时间:2022-07-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薛延陀_唐宋民族史一、薛延陀的兴起公元6世纪以前,在今土剌河以北、色楞格河流域和准噶尔盆地的广大地区,有许多游牧部落,总称为铁勒。突厥畏惧薛延陀,不肯出塞,唐太宗遣使致书薛延陀,规定以大漠为界,薛延陀驻牧漠北,突厥散居漠南,各守土疆,不得相互侵犯抄掠,否则,唐将兴兵问罪。

薛延陀_唐宋民族史

一、薛延陀的兴起

公元6世纪以前,在今土剌河以北、色楞格河流域和准噶尔盆地的广大地区,有许多游牧部落,总称为铁勒。薛延陀是铁勒诸部中最强大的一支,是由薛、延陀两个部落联合组成的一个新酋邦,号称薛延陀,姓一利氏。其风俗大抵与突厥相同。公元6世纪中叶,突厥汗国建立之初,准噶尔盆地的铁勒诸部随从土门可汗东征柔然,大部分便散居于漠北各地,大小有十五个酋邦,薛延陀亦在其中,受突厥役属。

公元7世纪初,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对铁勒诸部征兵频繁,敛税苛重,薛延陀诸部十分怨恨,多有逃亡。处罗诛其酋帅百余人。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铁勒诸部奋起反抗西突厥暴政,共推契絆部首领契絆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建牙帐于贪汗山,奉薛延陀乙失钵为野可汗,立庭于燕末山,薛延陀部逐渐发展壮大。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射匮可汗立,势复强盛,契絆歌楞和乙失钵自动取消汗号,往附臣属。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白靅在郁督军山的六部,东附始毕可汗,在金山的薛延陀诸部,由乙失钵率领西臣于叶护可汗。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叶护可汗死,西突厥大乱,乙失钵之孙夷男率领其部七万余帐重返漠北鄂尔浑河流域,臣附于颉利可汗。不久,东突厥发生政乱,薛延陀联合附近九姓铁勒中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等部共起反抗颉利,于是颉利役属诸部多叛归夷男,铁勒诸部共推夷男为首领。唐太宗为联合薛延陀夹击颉利可汗,于贞观三年(629年),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赍诏书前往册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夷男欣然受命,建庭于郁督军山,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等部莫不伏属。夷男遣其弟特勒入唐朝拜,贡献方物。唐太宗赐以精刀、宝鞭,并说:夷男所统诸部,如有大罪者可用精刀斩首,有小罪者可用宝鞭笞打。贞观四年(630年)[1],夷男联合回纥协助唐朝平定东突厥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后,朔塞空虚,夷男率薛延陀部众东返故地,树牙庭于都尉犍山北、独罗河以南,正式建立汗国,拥胜兵二十万。其辖区,东至室韦,西到金山,南临突厥,北界瀚海。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靅诸大酋邦皆臣属于他。夷男将其地分为南北两大部,由其二子大度设、突利失分别统领。夷男与唐保持亲密关系,七年间,八次派使入唐朝献。(www.guayunfan.com)二、薛延陀与唐朝的关系

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势力日渐壮大,立牙帐于土剌河上,但仍臣属于薛延陀。唐担心薛延陀强盛,难以控制,造成边患,即采取了扶持回纥抑制薛延陀的策略。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遣使携带丰厚珍贵的礼物到薛延陀,册封大度设与突利失为可汗,各赐鼓纛。表面上是给夷男的两个儿子以优厚的待遇,实际上是以此削弱夷男的势力。

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族人阿史那思摩,原为“夹毕特勤”。东突厥败亡后,与颉利可汗同时被唐擒获,唐太宗封他为右武侯大将军、怀化郡王,赐姓“李”,让他统领颉利可汗旧部,居于黄河以南的夏、胜诸州。贞观十三年(639年)七月,唐太宗册封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絆可汗,赐予鼓纛,命他率领突厥旧有部众渡黄河北上,返回故地,充当防备薛延陀的藩屏,为唐朝长保边塞。突厥畏惧薛延陀,不肯出塞,唐太宗遣使致书薛延陀,规定以大漠为界,薛延陀驻牧漠北,突厥散居漠南,各守土疆,不得相互侵犯抄掠,否则,唐将兴兵问罪。于是,阿史那思摩率领突厥十多万人,胜兵四万,马九万匹渡黄河北上,建牙帐于定襄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驻牧于南至黄河、北至白道川的敕勒川一带。这里牧场辽阔,水草肥美,突厥诸部安居乐业。思摩遣使至唐廷上书献物,深表感谢之情:突厥破亡之余,得唐保全旧部,又蒙恩立为可汗,愿万世子孙世代为唐保卫北部边疆。突厥返回故地,引起夷男疑惧。贞观十五年(641年),乘唐太宗封泰山之机,夷男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仆骨、回纥、、靅诸部兵马合二十万,渡漠南下,屯驻白道川,据善阳岭进攻突厥。李思摩无法抗御,率诸部退入长城,保朔州,遣使至朝廷告急求援。唐太宗命朔州道行军总管李劫率众六万士卒,三千精骑,由朔州正面出击,派营州都督张俭统其所部及奚、契丹诸部兵马从东包抄,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率兵众四万,精骑五千自灵武奔袭其西部。李眅统帅大军出长城,逾白道川,大破薛延陀。大度设率残部逃往漠北,遇上暴风雪,人畜冻死十之八九。

贞观十六年(642年),薛延陀遣使入唐,献马三千匹,牛、羊、骆驼无数,谢罪请婚。唐太宗与群臣商议说:薛延陀称强漠北,“朕策顾有二:选士十万击之,使无遗种,百年计也,绝婚羁縻,使无边忧,三十年计也。然则孰利?”房玄龄认为:“今大乱余氓,痍破未完,战虽胜,犹危道也。不如和亲。”[2]唐太宗采纳其建议,说:“朕为民父母,苟可利之,何爱一女!”[3]于是,太宗答应以新兴公主嫁予薛延陀,诏夷男亲自来迎娶,唐太宗亦将亲自到灵州主持婚事。夷男喜出望外,下令诸部缴纳羊马以为迎亲聘礼,但薛延陀已无府库之积,又因水草枯乏,马羊多死,聘礼未能及时凑齐,唐太宗以此为借口拒绝和亲,意在不使薛延陀利用和亲,巩固其地位与势力,役属漠北诸部。同时也让铁勒诸部知道唐并不支持薛延陀,以便群起反叛。阿史那思摩果然率突厥侵掠其地。夷男遣其子突利失入寇定襄,被李眅与思摩合力击退。

贞观十九年(645年),夷男死,其嫡子肆叶护可汗拔灼袭杀其从兄突利失可汗曳莽,自立为颉利俱失薛沙多弥可汗。他乘唐太宗帅师东征高丽未还,发兵入寇夏州,为唐将执失思力打败,虏获其众数万,拔灼率残部远遁。

拔灼生性偏激猜忌,驭下无恩,对父亲所用贵臣多所杀戮,专任自己的亲昵宠信之辈,部众不服,遂至骚乱。贞观二十年(646年),唐乘机出击,拔灼见大势已去,带着十余骑逃走,往依阿史那时健部,不久为回纥所杀,宗族被屠戮殆尽。余众五六万,立夷男之弟咄摩支为酋帅,号为伊利特可汗,逃奔西域。伊利特遣使上书唐廷,请求在郁督军山保聚驻牧,唐太宗诏令兵部尚书崔敦礼与李前往抚慰。李眅至其地,伊利特可汗佯装乞降归附,暗中却准备拒战。李侦知,纵兵讨击,遂灭其国。伊利特乞降入朝,太宗拜为右武卫将军,赏赐田宅。太宗巡视北部边境至灵州,铁勒十一部的酋长相率前来请求归附唐朝,求置唐官,同为编户,并设州郡。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今蒙古国朱尔马台河畔哈尔和林),仆骨部为金徽府(今蒙古国鄂嫩河畔),多览葛部为燕然府(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拔野古部为幽陵府(今黑龙江省贝尔池),同罗部为龟林府(今蒙古国通格勒河畔),思结部为卢山府(今蒙古国达里格河以东),浑部为皋兰州(今蒙古国独乐河流域),斛薛部为高阙州(今蒙古国依德尔河流域),奚结部为鸡鹿州(今俄罗斯希洛克河南),阿跌部为鸡田州(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北),契絆部为榆溪州(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思结别部为林州(今蒙古国阿拜达里格河西),白靅部为蜫颜州(今黑龙江省贝尔池东,大兴安岭西)。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赐以金银缯帛及锦袍。诸部酋长奏称:“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4]。于是大漠以南得以平定,诸部皆属于唐,而回纥于铁勒诸部中始独强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