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室韦_唐宋民族史

室韦_唐宋民族史

时间:2022-07-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室 韦_唐宋民族史一、隋代室韦五部室韦自北魏时,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男子束发,妇女束发作叉手髻。突厥统治蒙古高原后,室韦人成了突厥臣属。整个南室韦分为二十五部,每部有酋长,称为余莫弗瞒咄,酋长卒,子继立,如嗣绝则选举贤豪为首领,说明在世袭制中仍残留着民主选举的遗风。后被称为黑车子室韦。留居嫩江的室韦诸部仍统称室韦。

室 韦_唐宋民族史

一、隋代室韦五部

室韦自北魏时,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当时室韦居住在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嫩江流域,处在原始公社阶段,他们已从事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使用角弓和长箭猎获野兽,用鹿皮制作衣服。男子束发,妇女束发作叉手髻。语言与契丹相同,都属于东胡语言的方言分支。

突厥统治蒙古高原后,室韦人成了突厥臣属。突厥可汗派三个“吐屯”监领室韦诸部。

隋代室韦有五大部,即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www.guayunfan.com)南室韦位于契丹北面,大约三千里,夏季迁徙到贷勃山(今齐齐哈尔的老头山)放牧。当地人的生活风俗是男人披发,女人盘发于头顶,衣着服饰与契丹略同,饮食与相类似。由于居住地气候寒冷,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猪多,马少,无羊。猎获物主要是貂。整个南室韦分为二十五部,每部有酋长,称为余莫弗瞒咄,酋长卒,子继立,如嗣绝则选举贤豪为首领,说明在世袭制中仍残留着民主选举的遗风。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结好后,男方即将女友“盗”走,然后用牛马作聘礼,将女友送回娘家,待怀孕后再正式迎娶。

北室韦位于南室韦以北,大约行十一日路程。分为九个部落,其首领号乞引莫贺咄,手下有莫何弗三人充当助手。北室韦地处寒带,经济生活以狩猎捕鱼为主,多以捕貂为业,衣食均靠捕猎獐鹿。

钵室韦位于北室韦以北千余里,生产、生活方式与北室韦略同。

深末怛室韦位于钵室韦的西南部,行约四日路程。从深末怛室韦向西北行数千里,则到达大室韦。因该地区山水险阻,与外界联系很少,同其他各部的语言不相通,生活习俗均史无记载。

二、唐代室韦诸部

由于室韦与中原的联系日益密切,唐代文献关于室韦情况的记录稍微详细,《新唐书·室韦传》曰:“室韦分部凡二十余”。见于记录的有岭西部、山北部、黄头部、大如者部、婆莴部、小如者部、讷北支部、骆丹部、乌素固部、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解部、乌罗护部、那礼部、大室韦部、东室韦部、西室韦部、蒙兀部、落怛部、达篹部等。这些部落小的约千户,大的数千户,以俱轮泊(今达赉湖,亦作呼伦池)为中心,广布于今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洮儿河以北至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俱轮泊的西南为乌素固部,东部有移塞没部,稍东南有塞曷支部,乌罗护部在今鄂伦春自治旗至乌兰浩特一线,和解部在今呼伦贝尔盟东部,那礼部与乌罗护部犬牙交错而居。山北部在那礼部东北,即今呼玛、瑷珲之间。小如者部又在山北部以北。婆莴部在西林迪河源,其东为岭西部,东南为黄头部。讷北支部在外兴安岭西北。大室韦部在大北山(今伊勒呼里山),傍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而居,西室韦部在大室韦以北。落怛部在黑龙扛以北,蒙兀部在黑龙江以南,与黑水相邻。东室韦部在今洮儿河以北,为室韦最东之一部。

唐代室韦诸部的经济较隋代有所进步,虽然传统的畜牧业与狩猎,尤其是集体围猎,仍在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但农业生产已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室韦缺铁,必须靠高丽供给,所以未能普遍使用铁器工具,大多是“剡木为犁,不加金刃,人牵以种”,[7]因此农作物产量甚低。

室韦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无大君长,但已有贫富之分。婚嫁方式也较隋代有所改变,男方须先到女方家充当役力三年,待期满后,女家分其财物,夫妇二人可同车而归。这种夫从妻居的婚俗,既说明尚保留母权制的残余,又说明私有制的发展,已使父权制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室韦诸部的大首领称为莫贺弗,实行世袭制,仅在酋帅无子弟继立的情况下,才由部落推豪杰为酋长。

三、室韦都督府的建立

隋末唐初,室韦曾为突厥役属,因不堪忍受突厥的压榨,欲摆脱其桎梏,才试图借助唐的力量。武德二年、八年(619、625年),贞观三年(629年)曾先后遣使臣入唐朝贡,进献豹貂等方物土产,与唐建立了联系。贞观四年(630年)唐在打败东突厥后,室韦才得以挣脱了突厥的役属。营州都督薛万淑派遣契丹酋长贪没折前去招抚东北诸部,室韦与奚、靅十余部皆内附唐朝,自此朝贡不绝,成为唐朝的藩属。武则天天授初年,后突厥在默啜率领下侵掠唐境,室韦在后突厥的胁迫下,于长寿二年(693年)叛唐。景龙初年(约707年),室韦又摆脱了后突厥的控制,重新入唐朝献,并请求协助征讨突厥。唐廷为加强对室韦地区的统治,在开元年间,设立室韦都督府,由平卢军节度使镇抚、统领,任命室韦首领为都督、大都督。自此以后,室韦频遣使团入唐朝贡,恪尽藩属之礼。今大兴安岭内外及嫩江流域成为唐朝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室韦诸部的西迁和南迁

唐代蒙古高原动荡的局势把室韦卷入与突厥、薛延陀、回纥及唐朝的纷争之中。到公元8世纪,呼伦贝尔高原的室韦诸部,在反抗突厥的斗争中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公元9世纪中叶,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进据漠北,攻灭回纥政权,回纥部众溃散,或西迁,或南逃,或东投室韦。不久,黠戛斯北返故土,漠北空虚,日益强盛的室韦诸部便乘机西迁漠北,占据北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南至唐境的广阔草原,留居漠北的突厥、回纥遗裔便逐步融合到室韦(亦称鞑靼、阻卜)诸部中。

大室韦,即后来的塔塔尔,已逐渐从额尔古纳河一带南迁至捕鱼儿泊(今乌尔逊河)、阔连海子(今呼伦池)、兀尔失温河(今乌尔逊河)地区。乌素固和西室韦从呼伦池西南南迁至阴山之阳、黄河以北的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史称阴山室韦,辽、金的史籍又称他们为阴山鞑靼。

和解室韦也自呼伦贝尔东部,南迁至距幽州(今北京)东北千余里的今锡林浩特一带。后被称为黑车子室韦。

辽、金时,室韦又重新组合。乌素固、移塞没、塞曷支等部,逐渐形成乌古部。乌洛侯、和解、那礼等部,形成黑车子室韦。大如者、小如者部则向西北迁徙,形成于厥里部。蒙兀室韦到辽代称为萌古,或袜劫子,至金末,发展为拥有十六个部落的酋邦。大室韦(亦称塔塔儿)、乌古、落怛、于厥里室韦诸部都加入到其中,以蒙兀室韦为核心逐渐形成蒙古族

留居嫩江的室韦诸部仍统称室韦。金初尚见其名,元代称为水鞑鞑,因为西迁草原的鞑鞑多居于水边,仍保持着渔猎的传统生产方式。有的学者认为他们在明代编入了兀良哈三卫中,成为今东蒙古人的一部分。有的学者认为留居嫩江的室韦发展为今鄂伦春、鄂温克等族。这是一个尚待深入考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