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忍不拔的执著性格

坚忍不拔的执著性格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就是这样一种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生活气息,正是藏族人“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品性培育了这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和一种行之有效的地方性知识体系。可以说,没有藏族人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品性,就没有今天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独特的物质民俗。
坚忍不拔的执著性格_中国藏族

第二节 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执著性格

藏族人喜欢把自己称为“雪域民族”,这片圣洁的雪域大地正是藏族人世代生活的地方——青藏高原。穿行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在蓝天白云下,你会看到黑色的牦牛、帐篷像一朵朵蘑菇盛开在辽阔的草原,牛羊三五成群悠闲地吃着青草,远处是雪山皑皑,近处却是流水潺潺,在河谷温润的地带,青稞冒着锋芒,等到收割后,磨成粉末,就变成了藏族人的一道主食——糌粑。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就是这样一种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生活气息,正是藏族人“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品性培育了这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和一种行之有效的地方性知识体系。

据考古资料,在5000年前的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我们就可以找到藏族文化创造者们的踪迹。在漫长的气候更替、地质变化、地壳运动、民族融合的变迁中,藏族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一次次克服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在青藏高原天寒地冻、厉风缺氧、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极其严酷的地方生存下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创造和延续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虽然我们无法再现藏族漫长的古代史,但是从前人留下来的传说故事、文字记载中,也可以知悉藏族农牧业发展的轨迹:关于天地、山川形成的《斯巴问答歌》中就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大地、山川、森林这些自然景观都是“斯巴”这位牧人刀下的“杰作”,以牛皮喻大地、以牛头喻山岳、以牛尾喻山林,整首歌充满浓厚的牧业气息,表达了人们劳动的快乐。藏族民间故事如《狗是怎样变成家畜的》《马和野马》以及最远古的畜牧经如《医马经》《驯马经》等以口承的形式描述畜牧业发展的最初情景以及人们世代积累的游牧经验,像“牛粪不即冻,将有大风雪”“正月狂风、春季旱盛”“夏雨好,秋天草好畜膘好,冬天风雪小,牲畜来年灾难少”等气象谚语、解读自然征兆、防减雪灾方面的地方性知识,都是藏族人在游牧方面的宝贵经验。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传》大量描绘了人与野牦牛斗争的惊险故事,似乎可以一窥人类征服野兽的壮举。民间故事《青稞种子的来历》讲述了阿初王子历经千难万险取得青稞种子造福人类的故事,而民间故事《七兄弟星》则讲述了藏族古代建筑文化的起源

img91

藏北男子汉

正史记载,在藏王布德贡甲的时代,吐蕃英贤7臣中,茹拉杰就是一位非常有智慧和能力的大臣,在他的带领下,藏族人烧木成炭、炼矿采金、垦荒开渠、建桥渡河,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在藏王南木日伦赞时期,已将野牦牛驯化成了家养牦牛,将野马驯化成了家用马匹,又从北方的拉措湖提取食盐,藏地有了食盐的习俗。在更早的时候,人们主要是以狩猎为生,或赤手空拳或以智勇斗猛兽祭祀猎神,后来逐渐创造、发明出一套神奇的狩猎方式如嘉绒藏族的打山子、吊鹿子等方法,但是无论如何,人们最忌讳在动物孕期和育崽期狩猎。

无论是民间记忆还是藏文典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心魄、生动感人、令人感慨万千的生活、生产奋斗史。如何驯服桀骜不驯的牦牛、性格刚烈的马匹、凶狠残暴的藏獒,使它们乖乖为人类服务?如何找到一粒珍贵的青稞种子,播种、收割、磨制香甜的糌粑,从此摆脱饥饿的处境?怎样抵御严寒、遮蔽羞涩,缝制一件暖和的羊皮袍子?今天,在我们看来,在藏族人生活中顺理成章的事情,却经过了藏族世代先民为克服蛮荒、创造生命、开拓家园、造福后代而探索、创造、发现、实践、不断奋斗的历史,这一伟大而辉煌的人类奋斗史是以越挫越勇、绝处逢生、死而后已的拼搏精神和沉重代价换回的!可以说,没有藏族人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品性,就没有今天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独特的物质民俗

在21世纪的今天,藏族除了延续世代相传的祖业即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锐意进取,不断改变传统,学习现代化的生活与文化,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