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格的修炼

性格的修炼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构成物。掌握修性要领,使修性事半功倍:要想改变自己的某些性格倾向,首先要从思维的深处认识并理解“思想造成行动,行动造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这样的规律。有了这样的理解,只要在行动中采取正确的修性方法,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因此,在修性时要着眼于改变极端的不良性格倾向。其实,脾气火暴既是一种不良心理素质的表
性格的修炼_拥有超棒的心理素质:优胜需要的秘诀

中国有句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有人就由此得出改变人的性格简直是不可能的,从而即使觉察出自己性格的缺陷也只能自暴自弃。其实,人的性格同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思想品德和能力技术等一样,都是可以改变的,“秉性难移”也只是说难,并没有说“不可能”。

(1)性格的定型在于后天培养:人的性格是先天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先天的遗传素质只是形成了性格的生理功能这些物质基础,并不决定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全部及优劣与否。有这么一对孪生姊妹,相貌酷似,先天素质相同,在学前看不出她俩性格上有多大的差异。但在上学后被分到了两个不同的班,一个班的班主任活泼喜动,每天下课都要带学生玩游戏,唱歌跳舞,周六还要带学生去远足;而另一个班的班主任却喜静,课余总是组织学生在一起看小人书,讲故事,作诗,画画。就这样,姊妹俩在小学度过了6年。到了初中,俩人的性格就有了明显的不同,一个文静、喜欢看书,一个则活泼、喜欢运动。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所以,人的性格是随环境改变而变化的。因为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存环境中,人的主观也要主动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也必然会使人的性格跟着改变。比如,在某些家庭长大的孩子,原来有胆怯、腼腆和孤僻等性格特点,但参军之后,可能会发生很显著的变化。而一个原来活泼开朗、敢说敢干的人,在一个不顺心的单位经受多次严重打击之后,可能会变得孤僻、寡言与谨小慎微。

当然,有些人的性格从总的倾向上来说不会有大变,但在其所从事的工作有了变化,性格也会随着改变。比如一些平时办事马大哈、丢三拉四、对自己约束不严的人,在当了会计之后,也必然会逐步养成认真、细致、“分分计较”的习惯。

这就说明,改变性格要靠自己,也就是说,人的主观努力在性格培养和陶冶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的知识与经验的丰富,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自制能力的强化,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进行性格的完善和塑造,从而使自己的性格发生某些变化。比如,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性格有某些方面与工作环境不相适应,就能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自己的某些性格倾向;有时候由于环境不良,但主观上能够明辨是非,自己有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也能不受某些恶习的影响。在生活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的性格与因为不适应环境通过“跳槽”来维护自己的性格都是大有人在的。

(2)自我审视修性:人的性格千变万化,其包容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在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审视时,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画出一个“性格轴线”,在此轴线上有两个极端,中间有适中点,如图3-1所示:

图3-1 性格轴线

第二步,根据“态度和方式”列出几个项目(下表中仅列出6个),再将其从强到弱分成若干等级(下表分了3级),并将特征值填上,如表3-1:

表3-1 性格表现分类表

第三步,按照表中各项与自己性格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不明确,可再多划分几个项目和等级。通过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找出表现最为突出、最为鲜明的性格特征,就构成了自己的性格类型。

但要注意性格类型的复合性,也就是在自己身上可能同时有几种都比较突出的特征,如有人自信、开朗又刚毅,有人自卑、胆怯又懒惰等,这些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性格。因此,在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时,应从整体上、全貌上去看,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性格的全部,不至于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从而在“修性”时能够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实际上,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它有着多个侧面,包含着从质到量的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在具体到一个个体人的身上时,都会以一定的独特方式相互结合而成为个性的有机整体。因此,作为个体本人,应当努力去发现自己性格中那些积极的、闪光的成分,并把它们发扬光大;也努力去认识那些消极的、有害的成分,并把它们改造掉。

(3)掌握修性要领,使修性事半功倍:要想改变自己的某些性格倾向,首先要从思维的深处认识并理解“思想造成行动,行动造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这样的规律。有了这样的理解,只要在行动中采取正确的修性方法,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主要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顺应自己性格的形成规律。如果发现自己有不良的性格倾向需要改变时,可以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入手来改变自己的性格。人的习惯是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积累、强化以至形成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通过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就能改变自己的性格。但要改变习惯,必须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思想观念改变了,就会促使行动的改变,新的行动反复进行形成定势,就会形成新的习惯。而要改变思想观念,就要明确这么做的意义,从对社会责任、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来思考激发行动的信心、决心和毅力。

二要着重极端性格倾向的修正。一般来说,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性格类型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在修性时要着眼于改变极端的不良性格倾向。这样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此,就要认真分析这种性格倾向的表现,它产生的原因,它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它造成的不良后果。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改变这种性格倾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时,才能痛下决心改变它。

三要扬长补短找适应。各种不同的性格类型,都没有绝对地好或绝对地坏。一般来说都有各自的优势、长处和劣势、不足。如严肃、刚直、坚毅的性格,为人刚直不阿,但容易偏激和感情用事;温柔、安顺、宽恕的性格,能宽容待人,但可能会缺乏原则和犹豫不决;好动、开朗、洒脱的性格,能不断进取、攀登,但可能比较轻率、盲动;沉稳、恬静的性格,精于计划,做事周密,但可能失之于迟缓,等等。俗话讲:“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如果自己性格的主流是好的,需要坚持的,但由于环境不能适应,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工作来“迁就”它。例如性格外向的人可以从事外交、教学、经销、秘书等与人接触较多的工作;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可选择研究、会计、医疗等适合自己性格特长的工作。然后,在工作中注意发挥自己性格的长处,改正或抑制性格中的短处。

(4)“脾气”的治法:有些人生来脾气急躁,遇事不合心意就容易发火。在家里,常因小事对家庭成员发脾气,使得关系紧张;在单位里,也因脾气不好使同事们日渐疏远。其实,脾气火暴既是一种不良心理素质的表现,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秉性”也就是性格和脾气。人的性格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固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秉性”确实不那么容易改变。但是,“秉性难移”,决不等于说人的性格是生来就注定了的,更不意味着人只能做自己性格的奴隶。

同思想、认识等后天获得的意识相比较,人的性格、脾气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无疑要更大一些。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人体内微量化学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含量,对人的脾气有很大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相对较高的人,脾气大多表现急躁,易发火;而血清素含量相对较高的人,脾气就比较随和,温顺。生活在同样家庭环境里的孪生兄弟,有时性格表现迥异,很可能就是各人身上的微量化学物质的成分不同所致。

但是,现代科学研究又证明,性格和脾气作为一种心理特征,不仅受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更受大脑思维的制约,而后者完全是环境与教育的产物。一个脾气暴烈的人,如果长期生活在温暖的集体环境里,受到现代文明的教育与熏陶,他的性格也会渐渐随和起来。由于“发火”的不断减少,身上的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也会相应逐步下降。反过来,越是好发脾气的人,越是刺激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与活化。有的人为什么脾气越来越坏?原因恐怕就在于恶性循环。

人的脾气并不完全是娘肚子里带来的,在主要程度上,它是后天的产物。恩格斯说,环境造就人。同样,环境也造就人的性格,至于一个人确定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后,他就不仅可以被动地顺应环境,而且更可以主动地去适应与改造环境,从而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性格。

克服火暴性子的办法有两条:一是“治本”,二是“治标”。

治本不是短时间所能奏效的,需要积以时日,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自己担负的责任、追求的目标入手,提高自己思想修养的程度。通过不断读好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弄懂生活中发生曲折,受到误解,遭遇困难,甚至打击,都是人生常事,即使心情再不好,要能自己开导自己,把问题想开。善于疏导自己,善于对待别人,这就是涵养。

在治本的同时,还要注意治标。这不仅因为治标可以立竿见影地避免一场脾气的暴发,而且长期积累,对“本”也会起渐变作用。治标的办法很多,以下3种是人们常用的,不妨一试:

一是克制。从心理上说,脾气的暴发往往是由于外界的刺激在大脑皮质引起了过分强烈的兴奋点,以致造成“意识狭窄”现象。当这种有害的兴奋进一步扩展以后,就有可能排斥正常的理智,于是脾气就应运而生了。所谓克制,就是用理智有意识地克制,降低外界刺激在大脑中引起的兴奋程度。这种克制在成为习惯之前,需要有意识地锻炼,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已经生气而尚未发脾气之时,嘴里不断地默念:“一定要镇静”或“一定不要发脾气”之类的话。这种默念既增强了大脑中理智思维的强度,也疏散了外界刺激引起的狭窄兴奋。我国古代春秋时有个大官叫王述,原本脾气很暴,针对这个弱点,他就有意识地锻炼自控能力。有一次,一个叫谢无奕的人上门同他争吵,骂了许多难听的话,王述面壁而立,一声不吭,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还嘴”,结果谢无奕讨了个没趣,只能悻悻而去。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不少:有时,父母对你进行指责,说个没完;同志、朋友对你进行规劝,你听了也不是滋味,真想同他们大吵一场,这时,你若能及时克制自己,脾气也就自然消退了。经常克制,成为习惯,你的性格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变。

二是转移。脾气中的所谓“气”,就是一种由不满而引起的愤怒情绪。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愤怒情绪按其程度可以分为9个梯级:一是不满;二是气恼;三是惕;四是怒;五是忿蹬;六是激愤;七是大怒;八是暴怒;九是狂怒。在第一二梯级时,还不一定发脾气,但已有发脾气的情绪基础了;在第三四梯级时,脾气有点发出来了,但还能听人规劝,或进行情绪转移;到第五六梯级时,自我克制能力已经很差,而且具有某种“主动进攻”的色彩,到第七梯级以上时,脾气已经发得很大,理智几乎完全丧失,往往会造成破坏性后果。因此,从愤怒情绪的发展规律来说,自我克制越早越好,一般说来,不要迟于第二梯级。当自己意识到脾气已经发出来时,当然还可以进行克制,但若没有外界提醒,效果恐怕不会很好。这时有效的办法就是迅速离开情境现场,或去找别的事情干,或去找别人谈谈,或干脆外出散步宽宽心。由于愤怒情绪发生的特点在于“烈而短”,所以,待“气”头过后再回到情境现场,此时可能发脾气的外界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即使还存在,你的理智已占上风,即可以进行有效的克制。

三是提醒。有时对脾气的克制,光靠自己的努力还难以奏效,这时就需要得到外界的提醒和帮助,林则徐每到一处,都在书房的墙壁上贴上“制怒”二字,目的就是经常提醒自己戒除好发火的脾气,而这“制怒”二字也的确成了他性格陶冶的见证。如果你常因小事对朋友发脾气,一方面你应该下决心改正这种不良性格;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写一些座右铭,经常提醒自己。同时,在取得朋友谅解以后,还可以请他一起督促、帮助和配合你改掉坏脾气。例如,你可以同朋友达成默契:当你快发脾气时,朋友就及时提醒你,或请你看看自己写的座右铭,这对你的大脑骤起的兴奋,能起到有力的抑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