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rror_msg":"Access token invalid or no longer valid","error_code":110}
8月27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强同志主持了党委中心组第五次理论学习。全体校领导、正副校级督导员、校长助理,党群部门、保卫处、改革发展处、离退休处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集中学习了中共湖南省委文件《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湘发〔2010〕13号)(以下简称《决定》)。
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清明同志作了题为《认真学习省委13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服务社会功能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中心发言。
周校长首先讲述了《决定》出台的由来及其基本精神。他说,《决定》共分13部分: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7个“加快”、2个“促进”、1个“切实”、1个“强化”和1个“加强”。《决定》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表述:第一,提出了“新四化”途径,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第二,提出要实现“四个发展”,即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第三,提出要基本形成“五个体系”,即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第四,提出要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第五,提出要重点实施“四个10千亿工程”,即10个千亿产业、10个千亿企业或企业集团、10个千亿产业集群、10个千亿产业园区;第六,提出要推进农业“四化”,即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第七,提出要建设“四个湖南”,即数字湖南、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法制湖南;第八,提出要大力发展“五种特色旅游”,即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第九,提出要实施“三个强省战略”,即教育强省、文化强省、人才强省。第十,提出了湖南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板块”,即“3+5城市群”、“湘南”、“大湘西”;第十一,提出收入分配改革,实施以中低收入者为重点的增收计划,变“金字塔型”结构为“橄榄型”结构。指出,《决定》的制定和出台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湖南的发展设计了一张活力路线图。
接着,周校长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两型社会”的提出、内涵与重要性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就我省“两型社会”建设的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思路和重点进行了学习。
最后,周清明校长就我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如何作为谈了四点意见。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注重创新,谋求发展,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他说,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布局到我省开创性地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校要在这一场新的改革创新和大好时机中抢占制高点,需要思想解放,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是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关注时局,理清思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调整教学、科研和服务中不符合时令、老化了的东西;二是要大胆地剔除阻碍学校发展的思维模式,变革与开拓思维,积极寻求科学发展;三是要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方式、方法和方案,特别是在制订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时要重点突出如何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四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农学优势,积极地开创一些新的、前沿性的知识型和实践性成果。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我校是农业高等学校,应在“农”字上下功夫、想办法、出成绩。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突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抓好创新型、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学校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人才需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拟定学校“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人才强校理念,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和引进的力度,认真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整合学校现有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加强学术与科研改革,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学校要推行学术与科研改革,真正做到“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真正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使学校学术气氛浓厚、学术环境优良、学术成果丰硕。加强各类学术组织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加强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推动学校师生员工学习力不断提升。发挥农学学科优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第四,加强产业对接工程,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支撑。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现代化,在这一方面我校大有作为。粮食生产方面,要在技术推广、土壤改良、机械作业、良种良法、防灾保产上大做文章,为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出贡献;在湖南10大支柱产业中,要充分发挥我校在水稻、畜禽、水果、茶叶、油料、蔬菜、水产、棉麻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培育和增强学校这些产业群方面的技术力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学校应加强农业机械特别是耕种平整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应用机械的研制工程和推广工作,开创出一条农业机械化创新的路子;在农村经营制度、土地问题、农村金融服务和保险、生态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乡村规划建设方面,各学院尤其是人文院、商学院、经济学院、资环院要切实加强研究,加强联系与合作,争取出一些理论成果;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主要是要在农产品产业升级、增值和农产品安全方面加强创新研究,进一步扩大应用科技推广力度和范围,使学校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安全、卫生方面的领跑者;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开展社会调研实践,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区域性合作,进行全方位的科技对接,尤其要做大做强“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使“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真正成为引领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工程、示范工程、样板工程和效益工程,不断创造新的科技、经济增长点;在其他社会服务方面,积极开展百村百名大学生培养工作、返乡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和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工作,办好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校办企业的筹建与改制工作。
校党委书记刘强同志作了总结发言。首先,他认为周校长的中心发言准备充分,内容详实,分析透彻,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13号文件精神、为我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大有作为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思路。接着,他就学习和贯彻落实13号文件精神谈了几点意见。一是正确分析全省的经济形势,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自觉性。他认为,13号文件是以周强同志为书记的湖南省委和以徐守盛同志为省长的湖南省政府与时俱进,在深刻分析省情国情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指导湖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校各级党政组织,应充分认识这份文件发布的重大意义,自觉紧跟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实现“四化”,构建“两型”社会的伟大进军中当先锋、做表率。二是认真研读13号文件的各项内容,深刻理解13号文件的丰富内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13号文件精神的工作针对性。他认为,在学习贯彻13号文件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读、完全消化、掌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农大建设发展的实际,深入思考,切实把贯彻13号文件精神与促进本单位的工作结合起来,切忌空对空,重在见实效。三是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他认为,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确立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我校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科技特派员”、“科学技术产业联盟”等项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学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学校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四是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他认为,要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学校必须苦练内功,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要根据“四化”、“两型”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加强创新平台和创新队伍建设,大力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污染,绿化美化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清明同志作了题为《认真学习省委13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服务社会功能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中心发言。
周校长首先讲述了《决定》出台的由来及其基本精神。他说,《决定》共分13部分: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7个“加快”、2个“促进”、1个“切实”、1个“强化”和1个“加强”。《决定》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表述:第一,提出了“新四化”途径,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第二,提出要实现“四个发展”,即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第三,提出要基本形成“五个体系”,即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第四,提出要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第五,提出要重点实施“四个10千亿工程”,即10个千亿产业、10个千亿企业或企业集团、10个千亿产业集群、10个千亿产业园区;第六,提出要推进农业“四化”,即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第七,提出要建设“四个湖南”,即数字湖南、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法制湖南;第八,提出要大力发展“五种特色旅游”,即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第九,提出要实施“三个强省战略”,即教育强省、文化强省、人才强省。第十,提出了湖南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板块”,即“3+5城市群”、“湘南”、“大湘西”;第十一,提出收入分配改革,实施以中低收入者为重点的增收计划,变“金字塔型”结构为“橄榄型”结构。指出,《决定》的制定和出台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湖南的发展设计了一张活力路线图。
接着,周校长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两型社会”的提出、内涵与重要性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就我省“两型社会”建设的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思路和重点进行了学习。
最后,周清明校长就我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如何作为谈了四点意见。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注重创新,谋求发展,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他说,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布局到我省开创性地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校要在这一场新的改革创新和大好时机中抢占制高点,需要思想解放,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是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关注时局,理清思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调整教学、科研和服务中不符合时令、老化了的东西;二是要大胆地剔除阻碍学校发展的思维模式,变革与开拓思维,积极寻求科学发展;三是要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方式、方法和方案,特别是在制订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时要重点突出如何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四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农学优势,积极地开创一些新的、前沿性的知识型和实践性成果。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我校是农业高等学校,应在“农”字上下功夫、想办法、出成绩。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突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抓好创新型、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学校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人才需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拟定学校“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人才强校理念,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和引进的力度,认真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整合学校现有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加强学术与科研改革,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学校要推行学术与科研改革,真正做到“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真正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使学校学术气氛浓厚、学术环境优良、学术成果丰硕。加强各类学术组织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加强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推动学校师生员工学习力不断提升。发挥农学学科优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第四,加强产业对接工程,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支撑。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现代化,在这一方面我校大有作为。粮食生产方面,要在技术推广、土壤改良、机械作业、良种良法、防灾保产上大做文章,为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出贡献;在湖南10大支柱产业中,要充分发挥我校在水稻、畜禽、水果、茶叶、油料、蔬菜、水产、棉麻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培育和增强学校这些产业群方面的技术力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学校应加强农业机械特别是耕种平整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应用机械的研制工程和推广工作,开创出一条农业机械化创新的路子;在农村经营制度、土地问题、农村金融服务和保险、生态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乡村规划建设方面,各学院尤其是人文院、商学院、经济学院、资环院要切实加强研究,加强联系与合作,争取出一些理论成果;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主要是要在农产品产业升级、增值和农产品安全方面加强创新研究,进一步扩大应用科技推广力度和范围,使学校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安全、卫生方面的领跑者;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开展社会调研实践,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区域性合作,进行全方位的科技对接,尤其要做大做强“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使“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真正成为引领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工程、示范工程、样板工程和效益工程,不断创造新的科技、经济增长点;在其他社会服务方面,积极开展百村百名大学生培养工作、返乡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和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工作,办好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校办企业的筹建与改制工作。
校党委书记刘强同志作了总结发言。首先,他认为周校长的中心发言准备充分,内容详实,分析透彻,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13号文件精神、为我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大有作为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思路。接着,他就学习和贯彻落实13号文件精神谈了几点意见。一是正确分析全省的经济形势,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自觉性。他认为,13号文件是以周强同志为书记的湖南省委和以徐守盛同志为省长的湖南省政府与时俱进,在深刻分析省情国情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指导湖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校各级党政组织,应充分认识这份文件发布的重大意义,自觉紧跟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实现“四化”,构建“两型”社会的伟大进军中当先锋、做表率。二是认真研读13号文件的各项内容,深刻理解13号文件的丰富内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13号文件精神的工作针对性。他认为,在学习贯彻13号文件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读、完全消化、掌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农大建设发展的实际,深入思考,切实把贯彻13号文件精神与促进本单位的工作结合起来,切忌空对空,重在见实效。三是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他认为,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确立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我校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科技特派员”、“科学技术产业联盟”等项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学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学校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四是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他认为,要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学校必须苦练内功,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要根据“四化”、“两型”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加强创新平台和创新队伍建设,大力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污染,绿化美化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0年8月28日红网《中心组学习》 作者:曾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