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语和双语分类的分析介绍

双语和双语分类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双语和双语分类一、 什么是双语?在中国内地,双语在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如藏族、蒙族、维吾尔族等能熟练使用的汉语和本族语,我国最初的双语研究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问题上。我们将研究视角锁定在目前传播领域最为普遍的汉语和英语双语播音主持范围内。有声系列主要以双语的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如: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和双语表演艺术。

第一节 双语和双语分类

一、 什么是双语?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 的定义是:

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

For example, he / she may:

a. Be able to read and write in only one language

b. Use each language in different types of situation,eg. one language at home and the other at work.

c. Use each language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purposes, eg. one language for talking about school life and the other for talking about personal feeling.

“双语”最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将 “双语”定义为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其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举例来说:

他/她可能:

a. 使用一种语言来读和写;而用另一种语言来听和说。

b. 如在家使用一种语言,在工作单位使用另一种语言。

c. 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谈论学校生活时使用一种语言,而用另一种语言谈论个人情感。

由此看来,《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双语”是以人为本,从语言的使用者角度来下定义。而翻阅英国的另一本《语言与语言学辞典》,发现作者哈特曼把“双语”作为一种现象来解释:“个人或语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1)

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中说,“有些国家由于民族社会历史原因,语言接触频繁,使用两种以上共享语言,如加拿大是英语和法语的双语区”(2)。这里 “双语”是指不同民族的语言。

《语言学概论》指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的交际,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有些人把这种语言和单民族国家内广泛通行的语言称做国语。如中国的汉语,柬埔寨的高棉语。这种语言有的国家不止一种,如加拿大有两种国语(英语和法语),比利时有两种国语(佛兰德语和法语),瑞士竟多到四种国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茨语)。不过,一个国家有两个以上的国语时,其中往往有一个是主要的,加拿大以英语为主,瑞士以德语为主。”(3)

社会语言学认为,双语是指某一个社团或个人经常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多语包括在双语之内)。双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为了交往的方便,如果以英语为次,英语就是为第二语言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比如,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到英国后,英语就自然成了他的第二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当地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汉语仅仅在家中或遇到中国朋友时才使用,汉语就慢慢地退居为第二语言,英语就成了他的第一语言。

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的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的英语和华语。在中国内地,双语在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如藏族、蒙族、维吾尔族等能熟练使用的汉语和本族语,我国最初的双语研究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问题上。譬如我国西藏自治区,既有藏族,又有汉族,有用藏、汉两种语言交流的必要。某个藏族人既可以在家里用藏语和家人交流,也可以用汉语在工作单位与同事交流,这个藏族同胞是一位汉藏双语使用者。

看来,双语是指在某个国家、地区或社区有两个民族同时存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的两种语言。

当前“双语” 已逐渐成为媒体的一种传播手段,汉语与英语、英语与日语、俄语与维吾尔语等等,分别出现在各种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当中。比如,西藏卫视已经分成两个频道:西藏藏语卫视和西藏汉语卫视,前者是面向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电视观众,兼顾在尼泊尔、印度等国生活的海外藏胞而开办的卫星电视综合频道;后者则是面向西藏和内地的电视观众。双语卫视频道的设立,清除了阻隔在西藏卫视与不同受众之间的语言障碍,使西藏卫视的受众群规模得到扩大(4)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我们认为,在语言传播过程里存在的两种不同民族的语言或同民族当中的共同语和地域方言都能称之为双语。

虽然,1997年世界聋人大会通过的决议,承认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但播音主持艺术是“有声语言”的创作,本书暂且没有把聋哑人手势语言作为 “双语” 当中的一种语言来考虑。我们将研究视角锁定在目前传播领域最为普遍的汉语和英语双语播音主持范围内。

二、双语的分类

在大众传播领域,如果按语言传播形式来划分,双语可分为三大系列:有声系列、无声系列、有声与无声系列。

有声系列主要以双语的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如: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和双语表演艺术。双语有声系列在广播电视双语节目里最为常见(即本书要深入探讨的双语播音主持),在一个节目里有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有声语言创作 ;一个或两个播音员主持人运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交替表达不同内容;又如有声系列中的双语表演艺术,演员用两种语言进行对白,如2001年中央实验话剧院在北京上演的世界名剧《玩偶之家》,使中外观众感受到了汉英双语演出的独特魅力。

无声系列主要指以双语的文字符号为传播手段,这种形式在广播节目中不可能存在,而常常以书面形式出现。据2003年12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在北京延庆县很早就出现了清代 “双语教材”,汉语词语都有英文对照,而英文的读音用汉语同音字注读。不过,现在双语无声系列普及面很广,我国改革开放后尤其多见于书籍、报刊、杂志,如《英语世界》杂志,《北京青年报》的周日版《双语窗口》等等,有很多英汉对照的散文、漫画赏析和短新闻。当然,这种形式还出现在影视剧(尤其是港台影视剧)字幕上,影视屏幕通常用英语和汉语双语字幕共同表达同一台词内容。

有声与无声并存系列主要是文字符号和有声语言以双语形式出现,在当前的电视双语节目中并不少见。一般而言,电视语言专指有声语言、字幕、体态语和副语言。电视字幕和有声语言以双语形式出现频率相当高,比如,通常我们见到的国内译制片国际新闻采访同期声,它的有声语言是英语(或其他外语),同时在荧屏最下端滚动出汉语翻译字幕,同步播出。不同形式的两种语言同时表达同一内容,就是常见的有声与无声并存的双语形式,它可以使信息的传达更清晰,方便中外受众理解。

就整体而言,字幕的功能和有声语言的功能具有一致性,但是文字只是语言的空间形式,在传播中我们不能将其作为有声语言的简单替代,必须兼顾受众的接受心理,因为翻译字幕的流动性使受众在接受心理上产生 “过时不候” 的时间强迫感,在心态上不能像阅读静态文字那样从容、自由。所以,翻译字幕应该是有声语言的动态补充,其动态节奏必然与有声语言同步,与受众接受程度同步。目前,这种形式在我国电视双语教学节目里、各级电视台国际新闻节目的采访同期声里,以及引进的外国原声电影和电视剧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