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清代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一、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概况1.地理位置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因地处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通过广泛讨论,代表们认为,自治区地处酒泉以南,最后确定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区”。五是明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驻地。1955年5月,根据《宪法》规定,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改称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_中国裕固族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

一、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概况

1.地理位置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因地处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200公里,总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境内草原广袤、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矿藏丰富,除明花乡属沙漠地外,其余均系山地,平均海拔3200米。祁连山主峰素珠琏及著名的七一冰川即在境内。气候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气温3.6℃,日照时数3085小时,无霜期83天左右。动植物资源除原始森林和种类繁多的优质牧草外,还有100多种中药材和19种主要珍贵野生动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新中国成立初建立的基层政权

从1949年9月肃南地区解放至1953年7月自治县筹备成立之前这段时间,在肃南各族地区以原有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为基础,建立了基层区、乡人民政权。区、乡行政领导人从各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和部落头目、宗教上层人士中选出。张掖县康乐区(张掖十一区)(1949年10月~1954年2月):区长王世福、严民山,副区长许加福。中共康乐区委书记傅英智。康乐区下设三个乡:

康乐乡人民委员会乡长:常应福(裕固族)、兰索索龙(裕固族),副乡长:安进才(裕固族)。白银乡人民委员会乡长:吞都(蒙古族)。青龙乡人民委员会乡长:安千(裕固族)、安立国(裕固族)。

高台县第六区(今大河区)(1949年10月~1954年2月):1950年5月正式成立。区长:苏道才楞(裕固族)、索进材(藏族),副区长:安振虎(裕固族)。中共第六区委书记陈春生。第六区下设四个乡人民委员会:

一乡人民委员会乡长:苏进龙(裕固族)、更登(裕固族)。二乡人民委员会乡长:屈大成、安保国(裕固族)。三乡人民委员会乡长:杨保山(裕固族)、杨生湖(裕固族)。四乡人民委员会乡长:安才(藏族)、索德礼(藏族)、黄天禧(藏族)。

酒泉县祁明区(今祁丰区与明花区)(1950年2月~1954年2月):1950年2月成立中共酒泉县祁明区委员会,书记刘世铭,区长:郭怀成(裕固族),副区长:强国勇(藏族)。祁明区下设5个乡人民委员会:

祁文乡人民委员会乡长:苏吉成(藏族)、凯成禄(藏族)。祁林乡人民委员会乡长:索进元(藏族)。祁连乡人民委员会乡长:强万仁(藏族)。莲花乡人民委员会乡长:妥进功(裕固族)、杨德春(裕固族)。明海乡人民委员会乡长:杨生贵(裕固族)、安玉(裕固族)。

今肃南县马蹄区原属民乐县,1957年划归肃南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最初,马蹄寺一带分属民乐、张掖两县。以当时的西八族、黄番寺曼台部落、白头目家所辖地区建立了协和乡,属张掖县管辖;以东五族所辖地区建立了祁连直属乡,属民乐县管辖。1954年,将上述两个乡合并建立马蹄藏族自治区(区级),并将协和乡分为协和、黄藏(曼台部落)二乡。1955年改黄藏乡为友爱乡。同年,将马蹄藏族自治区改为马蹄区公署,属民乐县管辖。1957年划归肃南县至今。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以前,今肃南县所辖的明花、祁丰、大河、康乐、马蹄等区,分属酒泉、高台、张掖、民乐等县,但都已建立了基层区、乡人民政府。同时,各区、乡人民政府建立以后,原各部落的代表人物在各级人民政府中得到了适当的安排。通过基层区、乡召开的人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行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调解各民族内部、民族之间的矛盾纠纷;组织劳动人民代表和一部分上层人士到全国各地参观。这样,大大提高了各地各族群众的思想水平,增强了对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信心,培养和锻炼了第一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后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实际上也是筹备成立肃南县的前期准备工作。

3.祁连山北麓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

1953年7月10日~18日,酒泉专署受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委托在酒泉专区干部学校召开了祁连山北麓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各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区乡干部代表、各族群众代表共104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95人。

经过7天的热烈讨论,就以下重要议题取得一致意见。

一是确定了自治区的民族构成。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要成立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区,由原张掖县十一区、高台六区和酒泉县祁明区的7个民族组成。

二是重新确定民族称谓。三区代表普遍反映,在历史上,裕固族有过各种称呼,但是裕固族一直自称“尧乎尔”。到底叫什么名称,大家意见非常不一致,于是专门召集裕固族上层人士进行座谈协商。经过个别交谈,在上层人士完全赞同后,由全体代表民主决定,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民族名称定为与“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族,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

三是确定了自治区的名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治机构的名称“由民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之”。通过广泛讨论,代表们认为,自治区地处酒泉(古称肃州)以南,最后确定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区”。

四是明确了自治区的行政地位。

五是明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驻地。

六是规定了自治区境内的煤矿管理权。

七是成立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安贯布什嘉当选为主任委员;乔生义、马老藏、安进朝、郭怀成、贺遐志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4.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诞生

祁连山北麓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召开之后,新成立的中共肃南自治区工作委员会和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1954年2月14日~20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区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红湾寺隆重召开,与会代表98人,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共商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大计。

会议正式通过成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县级),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协商委员会组成人员。

自治区成立时,区人民政府下设秘书科、民政科、文教科、财粮科、建设科、公安局、邮局、税务所、人民银行、林业工作站等10个工作机构。在“北麓会议”确定的3个区公所和12个乡人民委员会的基础上,全县建立了4个区公所,15个乡人民委员会。

1955年5月,根据《宪法》规定,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改称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为自治县人民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改称为县长、副县长。

从1954年成立民族自治地方起,每年2月20日成为自治县县庆日。1989年5月,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正式确定每年8月1日为县庆日。

img39

胡杨林

5.行政区划

1954年由酒泉、高台、张掖等县析置肃南裕固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因方位在肃州南部,故名。之后行政区划和区乡管辖范围发生过多次变动。

2000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辖1个镇、17个乡、6个民族乡:红湾寺镇、北滩乡、东滩乡、铧尖藏族乡、马营乡、泱翔藏族乡、大泉沟乡、西水藏族乡、大都麻乡、杨哥乡、红石窝乡、青龙乡、白银蒙古族乡、韭菜沟乡、水关乡、雪泉乡、喇嘛湾乡、前滩乡、莲花乡、明海乡、祁林乡、祁连乡、祁文藏族乡、祁青藏族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总人口3667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红湾寺镇7030、北滩乡1566、东滩乡3213、铧尖藏族乡1586、马营乡666、泱翔藏族乡1870、大泉沟乡1756、西水藏族乡1329、大都麻乡1662、杨哥乡1154、红石窝乡1509、青龙乡1279、白银蒙古族乡891、韭菜沟乡1546、水关乡546、雪泉乡1529、喇嘛湾乡974、前滩乡453、莲花乡638、明海乡2239、祁林乡471、祁连乡943、祁文藏族乡1367、祁青藏族乡461。

2004年,撤销6个区公署建制,将原来的23乡1镇撤并为红湾寺镇、皇城镇、马蹄藏族乡、康乐乡、白银蒙古族乡、大河乡、明花乡、祁丰藏族乡。撤并后,乡镇管辖的平均面积由833平方公里扩大到2500平方公里,平均人数由原来的1450多人上升到4400多人。

现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辖2个镇、6个乡(其中有3个民族乡),101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9个国有林牧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境内有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及少量的满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共11个民族。2003年全县总人口3.5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46万人,占总人口的69.7%;非农业人口1.07万人,占总人口的30.3%。少数民族人口1.95万人,占55.3%,其中裕固族9523人,占26.9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3人。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红湾寺镇,邮政编码:734400,电话区号:0936。

二、甘肃省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

黄泥堡裕固族乡地处祁连山北麓的蒙新荒漠过渡带东部,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北部30公里处,是肃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黄泥堡裕固族乡辖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449户,2687人,分布有裕固族、汉族、蒙古族、藏族四个民族,其中裕固族占总人口的60%以上。黄泥堡裕固族乡辖区内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现有耕地面积8950亩,草原面积13万亩。2006年末,黄泥堡裕固族乡经济总收入1290万元,乡财政收入9.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比2005年增收296元。

黄泥堡裕固族乡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前,裕固族的社会经济在黄泥堡以个体私有的农业经济为主,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脱离主要生产部门单独分离出来,经济仍然很落后,商品交换少。占人口很少的牧主、地区和部落头目,拥有社会绝大部分牲畜、草场和土地,他们通过雇工、租佃和典当草场(土地)、放高利贷等方式,对广大占有很少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农牧民和牧工进行剥削。国民党反动派的苛捐杂税、劳役也很重。在社会制度上,黄泥堡地区实行的是国民党政府的保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裕固族人民获得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1954年成立了黄泥堡裕固族乡,1956年裕固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1958年实现了合作化和对牧主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裕固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黄泥堡裕固族乡的乡镇发展:黄泥堡裕固族乡土地广阔,地理条件独特,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黄泥堡裕固族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后获得全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示范点”、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甘肃省体育先进乡”等称号。2006年又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荣誉称号。位于黄泥堡裕固族乡东部的红柳园,俗称黄泥堡东滩,西起黄泥堡,东至排路井子,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明花乡毗邻,北抵黄泥堡大墩与三墩乡,面积58.4平方公里。1987年,被肃州区人民政府列为植被封护区,2006年区林业局已对全滩进行了整体封护。红柳园经过20多年的封护,植被覆盖率高,有万余亩红柳株高达3米以上,风光非常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img40

红柳

【注释】

[1]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2页。

[2]由于裕固族使用两种裕固语,两部分人自称发音略有差异,说东部裕固语的人自称为img41ira jorur,含义相同,详见正文。

[3]《宋史》卷四九○《于阗传》记载:“神宗问其使去国岁月,所经何国及有无钞略。对曰:去国四年,道途居其半,历黄头回纥、青唐。”《宋会要缉稿·番夷四》。《拂林传》也有类似记载。

[4]《元史》卷二一一《速不台传》记载:帝(成吉思汗)欲西征,以速不台比年在外,恐父母思之,遣令归省。速不台奏,愿从西征。帝命渡大碛以往。宋宝庆二年(1226年),攻下撒里畏兀特勤、赤闽等部及顺德、镇戎、兰、会、洮诸州,得牝马五千匹,悉献于朝。同一史实,又见记载于《大全文集》卷五十《兀良氏先庙碑铭》:“丙戌年,取撒里畏兀的斤、寺门等部。”《元史》卷三十五《文宗四》、卷三十八《顺帝一》还记载了蒙古人征集撒里畏兀的丁壮为军队,去与吐蕃作战和“甘肃撒里畏兀产金银。请遣官税之”的史实,欧洲传教士著作见柏朗嘉宾著,耿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纪行·鲁布鲁克东行记》,中华书局,第47页。

[5]一部分南下到长城附近,后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另一主要部分到了新疆北庭别失八里(遗址在今吉木萨尔县境)一带,不久又越过天山,占有吐鲁番盆地及焉耆、库车等南疆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见耿世民:《古代维吾尔族诗歌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页)。

[6]范玉梅:《裕固族》,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182页。

[7]此观点最早由王国维提出。见《王国维遗书》第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7页。

[8]如《裕固族简史》第30~35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概况》第26~28页、《裕固族》第7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第80~82页、《裕固族风情》第7页、《中国裕固族》第2页、《肃南纵横》第8~9页等。

[9]汤开建:《甘州回鹘余部的迁徙及与西州回鹘余部之关系》,《新疆社会科学》,1984第3期;《解开“黄头回纥”及“草头鞑靼”之谜》,《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

[10]钱伯泉:《龟兹回鹘国与裕固族族源问题研究》,《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

[11]钱伯泉:《沙州回鹘研究》,《社会科学》(甘肃),1989年第6期。

[12]汤开建:《关于〈龟兹回鹘国与裕固族族源问题研究〉一文的几点看法》,《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3~4期。

[13]《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辟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详见程溯洛:《〈宋史·回鹘传〉补正》,载《唐宋回鹘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6页。

[14]程溯洛:《唐宋回鹘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

[15]魏泰《东轩笔录》卷三载:(角厮罗)“异时与回鹘皆迁使自兰州入镇戎军以修朝贡,及元昊叛将,虑角氏制其后,举兵攻破莱州诸羌……断兰州旧路,留兵镇守。自此,角氏不能入贡,而回鹘亦退保西州”。

[16]《辽史·天祚帝纪》中记耶律大石西迁事迹时有相关记载。从耶律大石口中说西州回鹘的祖先为甘州回鹘首任可汗毋母主,可知双方还有血统渊源关系。

[17]汤开建:《甘州回鹘余部的迁徙及与西州回鹘余部之关系》,《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18]《西夏书事》卷十五。

[19]林干、高自厚:《回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6~199页。

[20]杨富学、牛汝极:《沙州回鹘及其文献》,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30页。

[21]苏州文庙收藏着一幅宋朝绘制的石刻《地理图》,在这幅图中,龟兹回鹘国的位置恰恰标在甘州西南,祁连山北的沙州,这是沙州为龟兹回鹘的统治中心,龟兹回鹘就是沙州回鹘的铁证(图见钱伯泉:《龟兹回鹘国与裕固族族源问题研究》,《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

[22]《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73年,第38~39页。

[23]林干、高自厚:《回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1页。

[24]汤开建:《关于〈龟兹回鹘国与裕固族族源问题研究〉一文的几点看法》,《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3~4期;钱伯泉《龟兹回鹘国与裕固族族源问题研究》,《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沙州回鹘研究》,(甘肃)《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

[25]由于裕固族使用两种裕固语,两部分人自称发音略有差异,说东部裕固语的人则自称为img42ira jorur,但含义相同。

[26]岑仲勉:《明初曲先阿端安定罕东四卫考》,《金陵学报》,1936年第6期。

[27]董文义:《“黄头回纥”释论》,《民族研究动态》,1989年第4期。

[28]高自厚:《撒里维吾尔新释》《黄头回鹘与河西回鹘的关系》及《宋代回鹘社会的分裂割据》等文。

[29]陈宗振:《关于裕固族族称及语言名称》,《民族研究》,1990年第6期。

[30]董文义:《“黄头回纥”释论》,《民族研究动态》,1989年第4期。

[31]钱伯泉,《黄头回纥研究》,《新疆历史研究》,1985年第3期。

[32]钱伯泉:《黄头回纥的源流、居地和名义考》,《西域史论丛》(第三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33]民族词典编写组:《民族词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76页。

[34]陈宗振:《关于裕固族族称及语言名称》,《民族研究》,1990年第6期。

[35]王日蔚:《维吾尔(缠回)民族名称演变考》,《禹贡》,1937年第7期。

[36]薛文波:《西北民族史料散介》,《西北史地》,1980年第1期。

[37]汤开建:《解开“黄头回纥”及“草头鞑靼”之谜》,《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

[38]牛汝辰:《新疆地名概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99页。

[39]胡道静校注《:梦溪笔谈校注》卷五,《乐律》一,上册,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24~225页;邱树森:《中国回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30页。

[40]杨志玖:《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回族研究》,1992年第4期。

[41]范玉梅:《明廷西北边疆民族政策与撒里畏兀儿东迁》《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改革出版社,1990年,第90页。

[42]《明史》卷三三○《西域二·曲先卫》。

[43]《明史》卷三三○《西域二·安定卫》。

[44]《明太祖实录》卷十一。

[45]《明史》卷三三○《西域二·安定卫》。

[46]《明史》卷三三○《西域二·曲先卫》。

[47]《明史》卷三三○《西域二·安定卫》。

[48]《明世宗实录》卷八九。钱伯泉:《龟兹回鹘国与裕固族族源问题研究》,《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另土巴、贴木哥原为罕东左卫属下,罕东左卫首领内徙后,其仍居沙州,服属吐鲁番(唐景绅:《明代关西七卫述论》,《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3期。

[49]《明史纪史纪事本末》卷四○。

[50]《辛卯侍行记》卷五。

[51]范玉梅:《明廷西北边疆民族政策与撒里畏兀儿东迁》《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改革出版社,1990年,第96页。

[52]这首民歌有多种变体,其中有些变体在记录整理过程中加工成分过多,以至给一些学术研究带来了误解。在此介绍的这一首(《民歌集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卷》第6~9页,张掖地区文化处(油印稿),共247页),演唱者是一位裕固族比较有名的老歌手(恩情卓玛),采集者是音乐、语言方面的专家(陈宗振、杜亚雄等),并且用国际音标记音,汉文用对译和意译两种形式。相比之下,笔者认为较有权威性。

[53]此说由西方学者曼内海姆、马洛夫等首倡。国内部分学者也接受此说(参见钟进文:《裕固族文化研究》,中国民航出版社,第30~31页)。

[54]高自厚:《试释“西至”、“哈至”》,《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

[55]董文义:《“黄头回纥”·释论》,《民族研究动态》,1989年第4期。

[56]杨富学、李吉和:《近年国内裕固族历史、文化研究述评》,《甘肃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又见杨进智主编:《裕固族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57]钱伯泉:《黄头回纥的源流、居地与名义考——兼谈裕固族的族源》,《西域史论丛》(第3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23页。

[58]胡小鹏:《试揭“尧呼尔来自西至哈至”之谜》,《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59]伯希和:《高昌和州火州哈喇和卓考》,载《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8~24页。

[60]钟进文:《“西至哈至”考略》,《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笔者原认为xazhi直接来自“高昌”,后在陈宗振先生引导下对此做了修正,特此致谢。

[61]《高昌馆课》第80函写道:“火州地面千户亦思麻因叩头奏,奴婢是安定卫所管的头目……”(见胡振华,黄润华:《高昌馆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4~155页)。

[62]杜亚雄等:《民歌集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卷》,张掖地区文化处(油印稿),1986年,第6~9页。

[63]钟进文:《裕固族地名“西至——哈至”考释》,《西北史地》,1997年第2期。

[64]杜亚雄等:《民歌集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卷》,张掖地区文化处(油印稿),1986年,第51~53页。

[65]珠荣嗄:《阿勒坦汗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5页、57页、163页。

[66]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78~80页。

[67]《清史稿》卷一三四《兵志五》,《甘肃新通志》卷四十一。

[68]胡国兴(主编):《甘肃民族源流》,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1~314页。

[69]胡国兴(主编):《甘肃民族源流》,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1~314页。

[70]田自成、多红斌:《裕固族风情》,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年,第15页。

[71]1942年以后,裕固族各部落分别隶属酒泉、高台、临泽、张掖各县。

[72]田自成、多红斌:《裕固族风情》,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年,第18~19页。另外,有人根据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档案馆1953年(1)号卷资料认为,兼取的是汉语“富裕坚固”之意,而不是“富裕巩固”(王岩松:《关于裕固族族称的来历》,《甘肃民族宗教》,1998年夏季刊,第33~34页)。

[73]李树海:《裕固族人口发展变化与特征分析》,《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94年第3期。

[74]所谓“学生房”,即分散居住的牧民在学校附近再修一座房子,供孩子上学用。这种现象在裕固族地区非常普遍(详见江波、钟福国:《“学生房”:裕固族民族教育中的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

[75]杨琰、杨小通:《甘肃裕固族人口发展研究》,《民族研究》,1998年第4期。

[76]何永忠等:《结合少数民族牧区实际发展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77]郭宝玉、安锋:《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甘肃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78]Roos,M.Recent developments in Western Yugur.Historical and ligu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Inner——Asia and Europe.pp.255~256.Szeged 1997.

[79]Geng Shimin and Clark,L.Sarig Yugur materials.Acta Orient.Hung1992/93.XLIX(2~3),P194.

[80]陈宗振:《西部裕固语中的早期汉语借词》,载《中国突厥语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287页。原载于《语言研究》,1985年第1期。

[81]马正亮:《裕固族人口的规模及数量变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97年第2期。

[82]杜曼·叶尔江《:浅谈裕固语使用情况》,《甘肃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83]另一种传说,裕固族东迁时,有一小部分人在关外战乱中失去了牛羊,进关后被安置在肃州(今酒泉)城东25公里的地方当官差或游牧。这部分人即今黄泥堡、明花区前滩乡的裕固族参见萨莉延羽:《裕固族探源》,《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1991年,第168页。

[84]甘肃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6页。

[85]马铃梆:《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蒙藏委员会调查室编印,商务印书馆单行馆本,1942年,第18页。

[86]贺青松等:《难得的机遇、果断的决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海许三湾土地开发区扶贫开发情况的调查》,《甘肃民族》,1997年(冬季刊),第13~14页。

[87]Mannerheim:A visit to the Sar.and Shera Y.gurs.Journal de la Societfe in no-ougrienne 27.PP.15,Helsingfors1911.

[88]杨应忠:《甘肃少数民族地方》,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637~639页。

[89]马铃梆:《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蒙藏委员会调查室编印,商务印书馆单行馆本,1942年,第5页。

[90]裕固族过去可能使用过回鹘文,元末的《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的回鹘文碑文很可能是撒里畏兀人撰写的。回鹘文《金光明经》于20世纪初在裕固族地区附近的酒泉文殊沟为人发现。这部佛经虽是别失八里回鹘僧人僧古萨里译自汉文的,但抄写时间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新疆的维吾尔人在此以前200年就全部改信伊斯兰教了。所以这份文献的抄写者很可能是裕固族佛教徒。由此说明,裕固族直到清代初期,至少在宗教界还使用回鹘文陈宗振:《西部裕固语中的早期汉语借词》《中国突厥语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287~288页。

[91]何永忠等:《结合少数民族牧区实际发展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92]甘肃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6页。

[93]马铃梆:《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蒙藏委员会调查室编印,商务印书馆单行馆本,1942年,第51页。

[94]巴占龙:《西部裕固语的使用与教学述略》,《甘肃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