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2-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四个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密切关系,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也就是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由于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所使用的价格水平不一样,所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有差异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把GDP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可以衡量经济增长的总体表现,是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因而它至今都是国际上用来衡量国家与地区经济表现的通用标准。如果没有GDP这一总量指标,决策者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时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更无法确定一国承担怎样的国际义务,享受哪些优惠待遇。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GDP的相关概念。

国民收入核算中,最主要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一定义实际上至少包括了六方面的意思: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仅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的因素;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域范围内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在国内进行的;第六,除少数例外,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这里至少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因为它表示的是从一段时期内(通常情况下是一年)整个经济社会新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因而它是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动的数值,所以称为流量。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例如,国民财富表示的是某一时点上(如2008年12月31日)国民财富是多少。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强调的是生产的概念,生产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货物和服务的投入以及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程。但是,日常经济活动中也涉及许多非生产性交易,即与当期生产无关的转移支付,这些都不应计入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例如:

(1)买卖股票。当你在证券交易所购买上市的股票时,必须有人按照当时的价格卖给你,这实质上是股票所有权的转移。这和股份公司的生产活动没有关系,因而这项股票交易所涉及的货币金额不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至于证券交易所收取的交易手续费则作为服务性收入而计入服务业增加值中,这不包括股票交易金额的本身。

(2)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无偿的,它是作为国家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例如失业救济金、离退休养老金补助、学生助学金等。这些纯属政府的支出,都是无偿的单向的转移,与当期的生产活动无关,因而也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3)私人之间的转移支付。子女给父母的赡养费、亲戚朋友之间的馈赠支出等个人之间的货币资金的无偿转移,不属于生产行为,因而也不包括在GDP中。

国民收入是衡量社会经济活动成就的一个广泛概念,它实际上包括以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l income,PDI)。

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以后新增加的价值。

国民收入(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的总和。从国内生产净值扣除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狭义的国民收入。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是列入产品价格的,并不代表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或者说收入,因此计算狭义的国民收入必须扣除。相反,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不列入产品的价格,但成为生产要素收入,因此应当加上。

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国民收入不等于个人收入,一方面国民收入中有三个主要项目不会成为个人收入,包括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另一方面政府转移支付(包括公债利息)虽然不属于国民收入(要素报酬)却会成为个人收入。因此,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就得到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可以由个人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也就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以后的剩余部分。

这四个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密切关系,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下面我们用某年A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见表11-2)为例来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四个总量之间的关系。

表11-2 A 国某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单位:10亿元

资料来源:多恩布什、费雪.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有修改).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按当年价格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动,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actual GDP) 是按不变价格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把1990年作为基准年,2008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2008年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用1990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仅仅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

由于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所使用的价格水平不一样,所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有差异的。为了准确反映一国实际经济水平的变化,也即产量的变化,使各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在这样换算时,首先要把某一年确定为基年,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这一不变价格来计算其他各年份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以Pi,0表示某种产品i在基础的价格,为不变价格;Pi,t表示某种产品i在t期的价格,为某年的当年价格;Qi,t表示某种产品i在t时的产量,为某年的最终产品数量;下标i表示某种最终产品或劳务,则有: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又称作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即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平均生产能力。世界银行一般是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国的发达程度的。所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该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去除以同一年的人口数量,就可以得出当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

该公式中所用的人口数量是指当年年初与年终人口数的平均数,或是某年的年中人口数字(7月1日)。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一般包括:第一,常年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第二,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与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与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等于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则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为正数,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反之,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则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是负数,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要准确,只能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能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这是因为我们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某一时期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因此该时期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只应当计算一次,而不应重复计算。

例如,作为最终使用的衣服经历了四个生产阶段:种棉—纺纱—织布—制衣。假定棉花价值为100元(假定100元为全部当年新生产的价值,从而形成当年种棉花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至于生产棉花所用的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已被扣除在外,因此,100元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纺纱厂买进棉花纺成纱的售价为180元,于是纱的新增价值为80元;再假定织布厂买进纱织出布的售价为240元,则布的新增价值为60元,最后假定制衣厂买进布制成衣服的售价为310元,则衣服新增价值为70元,这样衣服这一最终产品的价值恰好等于服装生产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所增加的价值。这可以从表11-3中看出。

表11-3 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单位:元

表11-3中反映出,新增价值总和是310(即100+80+60+70),即新增价值总和等于最终产品服装的价值。因此,如果要计算这一时期的价值,可采用两种方法,两者相等。

一是计算所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二是计算这一最终产品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如果我们把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也计算进去,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如上例,把棉花、纱和布的价值都作为这一时期生产的价值,则共总额为830(即100+180+240+310)。

结果,棉花的价值被重复计算3次。要避免重复计算,只要从这一时期所出售的全部产品中减去所有中间产品的价值,就能得到这一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在上例中就是830-(100+180+240)=310。

由上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该时期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减去所有中间产品的价值。这一市场价值总额等于这个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它形成该国在这一时期所有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等的总和。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以后,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概念。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内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上例中的衣服就是最终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由此可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不是从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来区分,而是从它在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中的功能来区分。一块布卖给服装厂作原料,是中间产品,卖给家庭主妇直接制衣就是最终产品了。根据不重复出售这一标准,一般把用作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产品称作最终产品。作投资用的产品如一台机器出售给某企业用作设备,表面上是用作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由于它不再出售,因而仍还是最终产品,这和用作原料的中间产品不同。另外,企业年终盘存时的库存货物也被当作最终产品,它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卖给自己的最终产品,因此,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也应把库存的价值计算在内。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指标的局限性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无论用哪种方法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都很难得出完全准确的数值。首先,因为有些经济活动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非市场经济活动,这些活动不通过市场交易,没有市场价格,因而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再如,在许多国家都存在非法经济活动(制毒、贩毒等)和地下经济(地下工厂的生产以及为了偷、漏税不向政府申报的经济活动等)。这些活动中的产品尽管也有价格,但并不公开交易,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这样的话,由于许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统计值一般就会低估一国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数值。其次,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中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包括了劳务活动,所以也会造成一定的重复计算。比如,如果一个人把他的收入中的500元付给家庭教师,家庭教师把这500元支付给医生,医生再把这500元支付给家庭保姆。如根据收入法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这500元就被重复计算三次,即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多计算了1500元。而且,收入再分配的次数越多,重复计算就越大。

国内生产总值只是我们社会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价值的测度,它还远远不是人们福利的完全测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并不完全等于经济福利的增进。这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不出人们精神上的满足与不满足,反映不出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反映不出社会上产品分配的情况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不出产品质量的进步与产品类别的变动对人们福利的影响。

总之,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不出许多与经济福利相关的问题。考虑到这样一种情况,尽管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但如果增加的是与人民生活无关系的物品(如军火);或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以严重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或由于工作的繁重,人们精神更加紧张,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那么,经济福利就不会有所增加,可能还会减少。对此西方许多经济学家曾提出了许多新标准来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校正,以便反映经济福利状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物质财富被大量地生产出来。当物质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人们看到的是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GDP指标只考虑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没有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使用状况考虑在内,更没有剔除对环境和生态破坏这一因素。因此,世界银行1997年推出了“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绿色GDP通常是指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成本(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等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成本(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破坏等损失)后的余额。自然资源损失和环境成本估算涉及价值判断,难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和价值化。目前,国内外在如何采集数据,如何确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价格,如何计算绿色GDP等问题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在经济增长之外,关注环境问题,表明我们的观念在进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措施,使GDP的增长具有更多的绿色因素,具备更长的持久性。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本)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数值。当社会在某一时期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一定,且技术水平也一定时总对应着一个能够生产的最大产出。这个最大产出就是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最大产出量而不是实际产出量。在一定时期中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不一定等于这一潜在产出量,尤其在经济衰退时,工人被解雇,工人工作时间减少,实际产出量会低于潜在产出量。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于社会所拥有的全部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为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距离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图11-5所示描述了A国1976—2007年中的这种缺口。图中,从1976年以来,不少年份A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缺口可以反映出许多本可以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都没有生产出来。因此,缺口表现出经济萧条及资源浪费情况,表现出劳动力失业情况。

图11-5 国内生产总值缺口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越是接近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则失业率越接近于自然失业率。但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截了当地看出来的。由于生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增加和提高,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总趋于提高。所以,如果要使失业率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必须快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如果每周工作时间不变,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则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共同增长的结果(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如果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快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不可能保证社会的失业率不变。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美国经济学家奥肯•阿瑟(Arthur M. Okun,1928—1980)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作“奥肯定律”,其定律可概述如下:

(1)假定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x%;

(2)如果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超过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3%,则失业率下降1%。

在实际经济发展中,该定律可以帮助研究经济如何增长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问题。假定自然失业率为6%,实际失业率为8%,再假定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3%,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6%,则充分就业将在2年内实现。如果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4.5%,则充分就业将在4年内实现。

由上述也可以看出,这一定律只是经验定律,它只能以某一种经验来说明实际增长对降低失业率的内在含义。这条定律提出的经验数字,只是一种约略估计。尽管并不很确切,但毕竟为增长与失业之间提供了一种可以捉摸的关系,为政府调节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政策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