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祜族的拉祜是什么意思

拉祜族的拉祜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取名习俗根据拉祜族的传统习惯,婴儿的命名,被认为是关系到其成长的关键,人们很重视。因此,从拉祜族的人名中可以看出其性别特征并推知其年龄。
取名习俗_中国拉祜族

第六节 取名习俗

根据拉祜族的传统习惯,婴儿的命名,被认为是关系到其成长的关键,人们很重视。一般是孩子出生后3天或满“一龙”(又称“一轮”,以12属相计算,12天为“一龙”)即给孩子取名,但也有到满月后才给孩子取名的。一般请“磨八”(巫师)或村寨里的长者给孩子取名,也有家里的老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聚在一起,杀鸡看卦给孩子取个吉利名字的情况。拉祜族的命名,通常以孩子的生日、生年属相名称以及出生时的时界划分、月份来命名,有时也以孩子的长相如黑白、胖瘦和体质的强弱以及大人对孩子的愿望来命名,甚至用树木花草的名称来命名。此外,也有按排行来命名的。

拉祜族一般在男性名前冠以含勇武之意的“扎”,如扎斯;女性名前冠以含亲昵之意的“娜”,如娜娃,也常在男子名后加一个代表男性特征的“八”字,如长子叫“扎厄八”;女子名后加一个代表女性特征的“吗”字,如长女叫“娜厄吗”。因此,从拉祜族的人名中可以看出其性别特征并推知其年龄。拉祜族原先没有姓氏后借自汉姓,最初只有张、李两姓,后随着与汉族等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拉祜族的姓氏也不断地在增加。目前拉祜族的姓氏,除张、李两姓之外,还有杨、石、罗、彭、蒋、普、钟、姚、自等姓。然而,由于拉祜族地区的大部分群众不懂汉语,因此,在拉祜族名字前冠上汉姓的仅限于一部分上过或正在上汉文学校的学生和现任国家干部职工的拉祜族,一般平民百姓的名字前还没有冠姓的习惯。

拉祜族取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孩子生日生年属相名称命名

拉祜族的属相,内容和次序与汉族的完全一致。其中,有11个是单音节词,只有“兔”拉祜语称为“妥拉”,是双音节词,在用做人名时简称为“妥”。拉祜族的人名均为两个音节,其中,第一个音节是表示性别的,第二个音节才是表示人名中的专名,如下表:

img122

二、以孩子出生时的时界划分命名

有的地区的拉祜族按一天中的时界划分来给孩子命名,拉祜族将一天的时间相对地划分为天亮、日出、中午、傍晚和夜间五个时间段,根据这五个时间段来给孩子命名,如天亮时出生的孩子命名为“体”。拉祜语称天亮为“姆体”,“姆”是天,“体”是亮的意思,此时出生的男孩命名为“扎体”,女孩命名为“娜体”。在日出时出生的孩子命名为“朵”,拉祜语称日出为“姆妮朵”,“姆妮”是太阳,“朵”是出的意思,此时出生的男孩命名为“扎朵”,女孩命名为“娜朵”。中午出生的孩子命名为“海”或“午”,拉祜语的“海”是“旺”的意思,亦即阳光正盛,时值中午之意。“午”很显然借自汉语的“晌午”一词,取其第二个音节。此时出生的男孩命名为“扎海”或者“扎午”,女孩命名为“娜海”或者“娜午”。傍晚时出生的孩子命名为“迫”或“勿”。傍晚一词在拉祜语的口语和古诗歌里的读音不同,口语里读做“姆迫拉”,古诗歌中则读做“姆勿”。此时出生的男孩命名为“扎迫”或者“扎勿”,女孩命名为“娜迫”或者“娜勿”。在夜间出生的孩子命名为“克”,拉祜语将天黑至天明这段时间称为“打克”,“克”是深夜之意,此时出生的男孩便命名为“扎克”,女孩命名为“娜克”。

三、以孩子出生的月份名称命名

拉祜族的月份实际上是汉族月份的借用,但在结构上又不完全相同,将汉族的月份与拉祜语“月”字的读音叠用,拉祜语“月”字读做“哈巴”,如正月叫“正月哈巴”,二月叫“二月哈巴”,三月叫“三月哈巴”,以此类推。用月份名称命名时,只用生月的第一个字作为专名,即名字的主要成份。正月出生者,一般不分男女,均命名为“阿真”,“真”疑是“正”的谐音。专名前加“阿”表示爱称。值得注意的是,拉祜族一般不以三月和十月两个月的名称来给孩子命名。其原因是,三月为拉祜族的清明扫墓祭祖之月,传说死者的魂魄要在清明时回家来与亲人团聚,人们认为这个月是不吉利的“鬼月”,因此不以此月之名来给孩子命名。“十”拉祜族常读做“寺”,极易与“四”月的“四”混淆不清,故也不以此月之名来给孩子命名。此外,一年中的最后两个月冬月和腊月之名,也不用来给孩子命名,其理由为,冬月和腊月是拉祜族杀猪宰牛,准备迎接新年来临之月,拉祜族称之为“杀牲月”,故不以这两个月的名称来给孩子命名。

四、以树木花草名称命名

拉祜族给孩子命名是极其慎重和考究的,传统的命名方式为:首先采用生日属相名称来给孩子命名,其名若与近亲或长辈之名雷同时,再依据孩子出生时的时界划分来给孩子命名,若其名再与近亲或长辈的名字相雷同时,则用孩子出生的月份名称来给孩子命名,若其名仍与近亲或长辈的名字相雷同时,便采用孩子的生年属相名称来命名。如果采用上述几种命名方式,仍出现与近亲或长辈的名字相冲突的情况,便以树木花草的名称来给孩子命名。例如以樱桃来给孩子命名,“樱桃”一词在拉祜语中称为“布妮”,用来给孩子命名时,只取其第一个音节,如果是个男孩则命名为“扎布”,如果是个女孩则命名为“娜布”。

五、以孩子的相貌、体质的强弱以及长者的愿望命名

孩子生下来,相貌各异,长者的愿望亦寄于后生,聪慧的拉祜族人民有时便将这种情感溶进儿女们的名字之中。如果生了个胖小子,人们便会给他取名叫做“扎朴”,胖女孩则取名叫“娜朴”,“朴”是拉祜语胖的意思。如果生了个瘦弱的小女孩,人们就会把她叫做“娜给”,而瘦弱的男孩则取名叫“扎给”,“给”是拉祜语“瘦小”之意。如果生了个黑小子,便会给他取名叫“扎纳”,黑女孩则取名叫“娜纳”,“纳”是拉祜语“黑”的意思。如果生了个白生生的女孩,就会给她取名叫“娜普”,即“白姑娘”之意,白男孩则取名叫“扎普”,即“白小子”之意,“普”是拉祜语“白”的意思。如果生了个孩子取名叫“扎斯”或“娜斯”,但在后来的成长中发育不够强健的话,长辈们便会为其再取新名,将其命名为“扎岱”或“娜岱”,“岱”是拉祜语壮实丰满的意思,其中便含有父母长辈的良好祝愿。如果孩子生下来后体质单薄,老人们希望其今后能够长得壮实挺拔,便会为其取一个象征旺盛强壮的名字,男孩叫“扎海”,女孩叫“娜海”。若孩子在后来的成长中,身体还是多病、瘦弱,老人们便会带其到僻静的深山里去,找一块雄伟的巨石,让其祈拜巨石为干爹,然后以“石”为孩子取名,男孩叫“扎石”,女孩叫“石妹”,以此寄托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

六、以孩子的排行命名

如长子取名叫做“扎厄”,长女叫做“娜厄”,“厄”是拉祜语老大之意。老二、老三、老四……直接借用汉语称谓,最末的幺儿,又按拉祜语命名叫做“扎咧”“娜咧”,“咧”是拉祜语“最后、最末”之意。如果在男子名后加一个代表男性特征的词“八”,那么长子称做“扎厄八”,次子称做“老二八”,三子称做“老三八”……幺子称做“扎咧八”。如果女子名后加一代表女性特征的词“吗”,那么长女称做“娜厄吗”,次女称做“小二吗”,三女称做“小三吗”……幺女称做“娜咧吗”。假如同一个地方有几个人的名字相同,都叫做“扎迫”时,那么便在他们各自的名字后面加上自己的寨名,如班利寨的就叫“扎迫班利”,拉巴寨的就叫“扎迫拉巴”,以示区别。

拉祜族成年男女结婚生子后,一般都有“讳名”的习俗。如某人结婚有了孩子后,便不能直呼其名,认为这样是对别人不礼貌的行为,应称之为某某(子名)之父,某某(子名)之母。如果男女双方结婚后,第一胎生的是个男孩,取名叫“扎努”,其母应称之为“扎努俄哎”,简称“扎努哎”,“哎”是拉祜语“妈妈”之意。其父应称之为“扎努俄巴”,简称“扎努巴”,“巴”是拉祜语“爸爸”之意。此种男女成年结婚生子后,即讳其本名而称为某某(子名)之父,某某(子名)之母的习俗,在我国云南省某些少数民族中,如纳西族、傈僳族、傣族等普遍存在。此种习俗与古代汉族“男子二十而冠,有字,称曰某父”的习俗基本相同。字亦作甫,二十有字,即二十有子。

信教拉祜族的命名,则采取两种命名方式(这里指的是基督教徒)。一是孩子的乳名仍按本民族传统的规矩命名,入教洗礼后再取教名;二是孩子出生后不久便给他(她)取教名。有些虔诚的教徒常用圣经中的人名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如男孩取名叫大卫、约翰、约瑟等;女孩取名叫玛丽(圣母)、麻塔(圣母的姐姐)等,但不普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