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竞争起因及基本竞争力量和发展态势

大学竞争起因及基本竞争力量和发展态势

时间:2022-09-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着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虚拟高校”的出现等新的形势,大学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需要应对“进入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谈判能力”、“供方谈判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等基本竞争力量,并呈现出对手增多、强度加大、自主性增强、领域扩展的竞争态势。

伴随着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虚拟高校”的出现等新的形势,大学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需要应对“进入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谈判能力”、“供方谈判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等基本竞争力量,并呈现出对手增多、强度加大、自主性增强、领域扩展的竞争态势。

在如此情形下,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实行战略管理——战略调研、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大学战略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应具备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权变意识、创新意识等战略性思维。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和不断深化,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由此带来了大学法人地位的确立、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逐步市场化,逐渐促成了国内大学的相互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和终身化趋势,大学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赢得竞争优势,以求生存和发展,中国大学普遍开始重视大学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大都在思考制定五年或十年规划,以确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奋斗目标考虑相应的战略阶段和实施措施。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对大学竞争及战略管理进行科学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是对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的探索,也是现实中处在竞争中的大学加强管理、参与竞争的实际需要。

一、大学竞争的起因及基本竞争力量

引起大学竞争的起因有多种,主要是:①随着大学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大学必须学着走自己的路,学会在社会大环境下锻炼自我生存的能力。②政府对大学投入减少,大学财政紧张,大学不得不去争夺生源、研发项目、科研经费以及捐助。[1]③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大力发展加剧了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为获取资源、追求卓越而进行的竞争。④社会对各类“教育和科研产品”更加挑剔,大学不得不为此而全力以赴,以使得“教育和科研产品”的质量更优、数量更多、服务更好。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已非常明显,各大学已不再满足于在本国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而把竞争的范围已经或准备扩大到全球范围。⑥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以及有关软件与硬件,在技术上更好地解决了远程交互式教学的需要,从而为新的虚拟高校成长创造了可能,它给“实体”高校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突然的、巨大的。

现代战略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所处行业(产业)的竞争状况决定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进入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服务对象)谈判能力”、“供方(资源供应者)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组织有必要对这五种竞争力量进行全面调研,进一步考虑如何保卫自己,抗击或按照自己意愿去影响这五种竞争力,也就是考虑战略问题。[2]根据这一理论,处在竞争环境下的大学,面临着以下竞争力量:①“进入威胁”,可视为“潜在进入者”进入到高等教育产业时将形成的新的竞争力量,从而对现有大学构成威胁。②“替代品威胁”,可视为那些提供与大学所提供的教育、科研产品(服务)相似的社会培训机构、虚拟大学、企业内部教育培训部门等组织带来的威胁。③“买方谈判能力”,可视为社会用人单位及接受教育、科研产品(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的期望和要求。④“供方谈判能力”,可视为学生及家长、政府部门、社会投资方对大学的期望和要求。⑤“现有竞争对手”,就是国内外已经成立的大学。与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是正面的、直接的竞争。

二、大学竞争的发展态势

(1)竞争的对手增多。教育对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发挥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企业及家庭对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科研产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推动了各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新的大学正在不断地诞生。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助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学正在跨越国界,以求更大的发展。另外,随着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传统的“围墙大学”或住宿学校之外,开始出现“点击大学或通常所说的商业虚拟大学,如新出现的UNEXT.COM和Jones国际大学”[3]

(2)竞争的强度加大。这主要表现在竞争对手实力的增强上。看国内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行扶强战略,先后启动了“211工程”、“985工程”及“高校大合并”。合并后的高校“航母”对那些“小船”构成了巨大威胁,而“航母”之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从全球来看,各国大学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实力非常雄厚的大学正在跨越国界寻求发展。竞争的强度加大,还表现在“顾客需求”的挑剔性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等对大学提供的教育、科研产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高等教育正在变得更加个性化”②,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竞争的自主性增强。多年来,政府借国家机关大调整的机遇,痛下决心,对条块分割的高校外部管理体制动了“大手术”,使高校的隶属关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大学计划管理色彩正在逐渐消退,大学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走向市场,在竞争中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

(4)竞争的领域扩展。当前大学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为了大学未来自身的生存而进行的全面竞争:既有物力、财力资源的竞争,又有人力资源的竞争;既有有形资产的竞争,又有无形资产的竞争;既有资源的竞争,又有能力的竞争;既有教学科研方面的竞争,又有社会服务方面的竞争。

三、竞争形势下的大学战略管理

所谓“大学战略”,是大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以未来为着眼点,在总结历史、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筹划和谋略。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内容:①大学战略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应时而生的,目的在于获得并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②大学战略是在对大学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出并付诸实施的,并非主观设想,也不是单凭经验或照抄照搬;③大学应该把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战略的制定必须放眼未来,从整体上去把握;④战略应是重大的谋划,它同决策、计划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

在大学竞争出现并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制订发展规划并进行战略管理。大学战略管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略调研、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

“战略调研”应当成为战略管理的起点、基础和依据,它主要包括宏观形势、竞争状况及大学自身状况等三方面的调研。大学对调研所获成果要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关键因素,识别机会和威胁,辨明优势和劣势,并把它们综合起来——利用机会、避开威胁、发挥优势、消除劣势,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规划”包括确定办学理念、战略目标及战略选择等战略性内容。“办学理念”即战略思想,是战略规划的灵魂,它系统概括了学校的办学追求和发展思路;“战略目标”是战略规划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学校在一个规划期所追求的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战略选择”是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它全面提出了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根本性的政策和策略。概括起来,“战略规划”阶段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

“战略实施”阶段则要解决“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的问题。“战略规划”最终应付诸实施,实施就要围绕战略规划制定和采取战略措施。要引起注意的是,规划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环境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对规划的不断调整。因此,“战略实施”的过程也是“战略规划”调整修正的过程,其间也就离不开随时进行的“战略调研”。

大学战略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应培养“战略性思维”。一要有超前意识。这要求管理者思想敏锐、目光远大,能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提早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二要有长远意识。管理者应尽量摆脱日常事务,集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几年乃至更长期的事情。三要有全局意识。战略管理者心中必须时刻装着大学全局,思考大学整体的利益。四要有权变意识。战略管理者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五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就是敢于求新求异,大胆破除陈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大学才能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大学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大学战略管理,应该强调“全员参与”。为此,大学应集思广益,充分听取专家、校内各方的意见,特别要重视吸收基层教学、科研及服务人员的意见,了解不同群体的利益与需要。大学还应积极借助“外力”、“外脑”来为学校服务,促进大学战略的科学制定以及有效实施。

(原载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04年第3期)

【注释】

[1]陈运超.浅论大学的竞争力[J].江苏高教,2000 (6) :25.

[2]王德中.企业战略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0-59.

[3]②[美]E.莱文.未来大学的九大变化[J].陈海东,译.中国高等教育,2001 (19) :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