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儒士对教育的重视表现在哪些方面?义学

地方儒士对教育的重视表现在哪些方面?义学

时间:2022-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义学地方儒士对教育的重视,还表现在义学、社学的兴建上,如鄞县应本仁,曾“规建义庄,创屋舍五十余间,割慈溪腴田五百余亩,收其岁入以济亲族里、党之贫乏与婚姻丧葬之不能举者。又即其中为义塾,延名师以训导亲族、里党之子弟。供膳服用,悉有常制。时其出纳,定其条约,使后裔世守之”[47]。地方儒士兴学助学,既能体现对儒学思想的躬行实践,同时亦能借助官府的力量来维护儒学的发展。

三 义学

地方儒士对教育的重视,还表现在义学、社学的兴建上,如鄞县应本仁,曾“规建义庄,创屋舍五十余间,割慈溪腴田五百余亩,收其岁入以济亲族里、党之贫乏与婚姻丧葬之不能举者。又即其中为义塾,延名师以训导亲族、里党之子弟。供膳服用,悉有常制。时其出纳,定其条约,使后裔世守之”[47]。鄞县陈氏义塾,自宋明道、景佑间创建,子孙“垂三百年世守不堕”[48]。至大二年(1309年),邑士童金创立义学,拨田养士,其子童桂添拨山田以赡学。后至元二年(1336年),都省准设,立额为杜洲书院[49]。四明石隐先生袁琏,尝立义塾以img20教其族及里之子弟,笃学实践,乡人化之[50]。鄞县陆氏兄弟于天历二年(1329年)年建成东湖义学,延师教授乡里[51]。至正二年(1342年),奉化州儒人余伯蠫与其兄伯璋将已产房屋一所凡一十间,地一十余亩以创社学,延师训诲子弟[52]。与官学和书院有所不同,属于私学的义学完全由个人经营,其教化的对象主要针对宗族和乡里子弟。义学在基层乡里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弥补了官学教育的不足[53]

可以看到,在官学、书院、义学三个层面上,地方儒士都倾注了大量精力并积极投身其中。毕竟学校是儒士们究理探道、修习举业的场所,良好的学校条件是一种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官学、书院与义学亦承载着儒士对儒家理想的期望与追求,兴举学校即是儒士继承和弘扬圣贤之学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地方儒士对于兴举教育者,无论是官员还是民众,都给予褒扬和赞许。正是在这种地方教育的兴举过程中,地方官员与儒士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合作关系。官员兴学,主要体现统治者重视文教之圣意,同时也是官员职司所在,更联系着考课政绩之要求,客观上需要有地方儒士的支持。当然,这里并非要排除一些具备儒学修养之官员对于教育本身的尊崇因素。地方儒士兴学助学,既能体现对儒学思想的躬行实践,同时亦能借助官府的力量来维护儒学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官员与儒士双方的理想追求与现实期待借由兴举学校而联系起来。只有两者的互动关系处于一种良性状态中,地方教育才可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