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产生意识后,审美成了重要内容

人类产生意识后,审美成了重要内容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肤白些、嫩些,那就是美的象征。为了皮肤娇嫩美白,一些化妆美容术很早就在人类社会出现了。就这样,皮肤原来的屏障功能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皮肤的意义变成了长相容貌,所有关于皮肤的美容美白都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增加自己的交往信心。
人类产生意识后,审美成了重要内容_生存的困惑:人类应该有选择地后退

二、人类产生意识后,审美成了重要内容

人类在产生了意识后,逐渐形成社会,人和人之间也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关系。以地球北半部的欧亚地区为例,国家建立起来了,城市发展起来了,生产也开展起来了。社会上有了阶层、家庭和各种角色。于是,人们在见面时总是讲究第一印象,谈婚论嫁也都要看相貌才成,而皮肤作为这种印象和相貌的第一表征,就被添加上了超越了它本身的额外意义。

据考古专家推测,与原始人相比,古代人生存环境逐渐改善,他们的皮肤角质层比原始人要薄一些,比现代人要粗糙些,但古代没有太多污染,大自然和人类能保持相对平衡,古人皮肤的健康程度要远远高于现代人。同时,由于社会意识赋予了皮肤种种衍生意义,人们越来越重视皮肤的社会功能了。

皮肤干净,那是应该的,可是后来人的皮肤被附加了审美的过度要求,开始向有悖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皮肤白些、嫩些,那就是美的象征。俗话说:一白遮三丑,皮肤的白嫩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们评判长相的标准之一。尤其是女人们,因为“美”这个意义的出现,女人必须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皮肤白嫩在有些女人眼里,就是她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为了皮肤娇嫩美白,一些化妆美容术很早就在人类社会出现了。

在中国,战国时期就有女子描眉敷粉,在《齐民要术》里还专门记载有古代脂粉的制作方法。南北朝时期,女子们为了白白的皮肤显得更娇嫩,抹上香粉后还要涂上飞霞一般的胭脂,正如汉时匈奴所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女人们的“颜色”实在是让古人“欲罢不能”。为了嫩白的皮肤,古人除了脂粉外,在美容秘方上也是做足了功夫,真可谓“为得他人饰妆颜”。据记载,唐朝太平公主“三月初三采桃花,七月初七取乌骨”,而她的母亲——女皇武则天,据《新唐书》记载,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可见她也是有一套独特的美容秘方:“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带土。晒干后捣成细粉过筛,然后加面粉和水,调好后,捏成如鸡蛋大药团,再晒干。”武则天这套美容秘方后来还被收录到唐代官府药典《新修本草》中,不久后,这个秘方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过去科学不发达,因此无论是宫廷美容,还是民间化妆美容,无论是外用还是内服,所用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取自大自然的动植物。这些取自大自然的东西能将人装扮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人们不会过于苛求它。科学发展后,人们变了,开始通过科学研究追求一些超出大自然能力的过度目标。比如现在的化妆品含有许多化学成分,确实能通过人体吸收改善皮肤的原有状态,但其实危险是潜存于其中的,比如保湿霜和润肤露含有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的保护成分,很容易导致乳腺癌及皮炎,而护发用品和洗手液则含有我们常见的甲醛,经常使用会使我们的皮肤产生灼热感,同时还可能引起哮喘、头痛等。

人们在使用这些化妆品时无所顾忌,在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后,他们带着这幅漂亮的“面具”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女人们则凭着一张妆颜博得他人的喜悦。就这样,皮肤原来的屏障功能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皮肤的意义变成了长相容貌,所有关于皮肤的美容美白都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增加自己的交往信心。如同脂粉一般,社会关系、思想意识这一脂一粉将皮肤厚厚地敷上了。一般脂粉把人的皮肤掩饰得更娇嫩,可这种脂粉却把人掩饰得更沉重,人的虚荣越肆意蔓延,人的内心越空虚自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