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的资产问题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的资产问题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的资产问题武汉理工大学 朱 敏 方 维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大多数高校在机构重组过程中,将后勤系统整体剥离,按照“小机关、多实体”的运行模式,组成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小机关,习惯上称之为“甲方”;而把大多数行使服务和经营职能的机构组建成各种后勤实体,习惯上统称为“乙方”。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中,企业集团一方面以经营者身份同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资产管理部门发生关系。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的资产问题_青年学术论坛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的资产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 朱 敏 方 维

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大多数高校在机构重组过程中,将后勤系统整体剥离,按照“小机关、多实体”的运行模式,组成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小机关,习惯上称之为“甲方”;而把大多数行使服务和经营职能的机构组建成各种后勤实体,习惯上统称为“乙方”。在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渡时期,各高校都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和管理模式建立了甲乙方,但由于两者的权限不明、职责不清,造成对后勤管理出现脱节现象,对后勤改革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对此,作为甲方应代表学校行使好对后勤的资产、资金和“三服务、两育人”宗旨落实情况的监控与管理,规范管理行为。要坚持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坚持事企分开,强化市场调控,同时应理解乙方的改革困难,支持乙方的发展;作为学校授权经营后勤资产的乙方,则要自觉接受甲方的监督和管理,摆正位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制度,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靠严格管理、优质服务赢得市场、提高效益。防止出现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放松管理,忽视服务质量,甚至以牺牲服务质量、哄抬服务价格而损害教职工和学生利益的现象发生,确保后勤实体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后勤资产问题是个既复杂又敏感的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实体与学校分离,成为企业,后勤资产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也就要求由原来的不要求增值、保值转为像一般企业那样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一来,甲方作为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希望交给后勤运作的资产能够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但作为师生利益的代表,又希望后勤的运作能够降低价值,不计算资产运作的成本。而乙方作为学校后勤服务部门,应当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不能因为改革而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不能把原来没有计入的资产折旧计入收费内容;作为企业化管理的经济实体,应当接受资产使用保值增值的要求,对资产所有者负责,因此,必须通过服务收费把资产折旧消耗收回来,实现保值增值的要求。资产问题关系到“人、财、物”三方面的问题,并且有多种不稳定因素和多方面的利益关联,常常引起争议,成为矛盾的焦点。

一、几种代表性的后勤资产管理方式

1.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根据承包经营原则,一方面按承包合同约定上交一定利润之后,剩下的利润部分可归承包方支配使用;另一方面如承包者未完成合同约定的任务,就须用风险抵押金或单位备用的发展基金来弥补,甚至可能以减少经营者和职工的收入的办法来补充。承包经营刺激了企业进步,也增加了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后勤员工的积极性。

一般而言,承包经营基本特征是: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然而,由于后勤企业并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不拥有自己独立的法人财产,往往难以真正做到“自负盈亏”,常常是“自负不盈亏”。尽管风险抵押承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负亏能力,但由于抵押数量相对很小,根本不足以弥补所发生的经营损失,也不足以防止一些个别承包者以少量抵押为代价大量侵吞学校的资产。另外,承包经营缺乏追求资产增值的内在动力,承包方往往不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倾向于把近期收入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急功近利,无视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拼设备、拼资源,以损害学校资产为代价获取短期利润。

2.租赁经营 从经营学上说,租赁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借贷关系。所谓资产租赁经营,实际上就是资产所有者按照租赁合同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将其经营权交给承租方,承租方按期交纳租金。在租赁经营中,承租方类似于“产业资本家”,是借人资本来经营的“业主”,因此,必须强调承租方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办事,坚持服务第一的思想,保障资产的完整和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学校的一般做法是以租赁的方式为后勤实体使用,实行免租的优惠政策。从法律上讲,租赁是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合同之一。租赁合同的法律特征是有偿转让财产使用权。在有些情况下,承租人租赁出租人财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使用,还需要获取收益,后勤实体租赁学校后勤资产的直接目的并不能根本排除获取收益的目的。这样,学校作为出租人所出让的使用权,也就包括了收益权。因此,租赁合同应是有偿合同,承租人在使用出租财产时应该支付租金,实行免租就不成其为“租赁”,而只能成为“借用”。实行租赁但同时又予以免租,可能会引起法律关系上的紊乱。实践证明,租赁经营也存在着各种局限性:如承租方的风险抵押金严重不足;承租方的行为有短期化倾向;由于租赁经营没有能够使得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经济主体,所以在其经营管理上既缺乏内在的动力,又缺乏刚性的约束。

3.授权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甲方应该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向被授权单位的后勤企业颁发授权经营责任书和向企业集团法人代表(负责人)颁发国有资产产权代表证书。通过书面形式,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授权经营责任书一旦认定和颁发,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执行。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中,企业集团一方面以经营者身份同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资产管理部门发生关系。它行使所有者赋予的经营权,受所有者的监督,保证所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它又以所有者的身份同作为直接经营者的集团内部各个企业发生关系。它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在集团内部行使所有权的职能。组建大型后勤企业集团,将国有资产授权它所有和经营,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就可以直接进入产业集团。通过它逐级分层地监督集团内部的经营活动,管理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这就大大减少了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高校后勤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第一步目标。大多数学校后勤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成为相对独立于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经济实体,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关系主要通过合同、契约的形式来体现;教职工住房在多渠道筹资建房的基础上初步实行了住房商品化、分房货币化和管理物业化;教职工医疗和离退休养老,按照国家政策和属地化原则结合教育特点初步纳入社会保险系统;有条件的城市成立了由当地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组织、学校联合的专业化、集约化集团,初步改革校办后勤的状况。全国许多高校后勤部门从学校行政中剥离出来,迈出改革的坚实步伐,解放了后勤生产力,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将原来隶属于学校的后勤部门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后勤实体必须具备法律上的资格,即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并以这种资格依法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在《民法通则》第37条中明确规定,法人作为独立民事主体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该法人必须拥有独立财产,这是法人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物质基础。法人仅以其独立的财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其创立人或投资者则对法人的债务不承担责任,即法人以其财产对外承担有限责任。当法人与其主体发生债权债务关系时,一个最基本的法律问题就是法人要有相应的财产,向社会证明其具有足够的能力履行合同,是值得信赖和可以交易的。但是,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践看,后勤发展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都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并且被定位为事业法人。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第二步目标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要求,把高校后勤实体改造成独立的企业法人,使之成为符合市场条件的经济活动主体。

在第二阶段,各校分离出来的后勤实体,可根据不同情况的选择不同的运作模式。

一是学校作为投资参股一方,把学校的后勤资产注入企业,转变为企业资产,学校通过企业分红、派息取得利益。学校后勤资产作为投资注入后勤企业,学校不再承担维修和保值义务。在管理上,学校通过参加股东大会的形式,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

二是学校不参与企业投资,学校与企业通过建立民事法律关系,向企业提供后勤资产的使用权,企业实行有偿使用。学校和企业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彼此独立的平等主体,学校不参与和干预企业的管理,只对提供企业有偿使用的资产承担维修和保值义务。

三是实行特许合同制。所谓特许合同就是高校一方同后勤服务企业一方以合同的方式,特别许可学校的某项或多项后勤服务业务,通过公开招标和拍卖的方式,由中标的社会服务企业或公司垄断性经营,这样高校与特许的经营实体之间就结成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说,一个特许经营商是高校品牌(知名度、声望、人员规模和可信任度等)资本与垄断经营权的租赁者。

高校后勤服务的特许经营权是一种具有货币价值的产权。这一权利的市场价值来源于垄断性利润与竞争性利润之间的差额。作为特许经营商的后勤服务企业的固定资本设施,可以从高校那里租赁,也可以独立投资建设,或者搞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搞股份合作制,如在高校密集的城市建立的大学城,就是若干所高校委托特许经营商,以股份集资方式建立并为他们的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的独立经营区域,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对后勤服务系统的产权制度、运行机制、收益分配制度和财务制度全面改革,可以使高校系统建立起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符合高校发展的效率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运营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