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经济系统的宁波市人口承载力研究

基于经济系统的宁波市人口承载力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基于经济系统的宁波市人口承载力研究1.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产业结构有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演进的现象。即宁波市户籍人口就业仍为“二三一”格局。经济承载人口的数量主要受宁波市和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的指数影响。
基于经济系统的宁波市人口承载力研究_2010浙江省人口普查重点课题及优秀论文集

(二)基于经济系统的宁波市人口承载力研究

1.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产业结构有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演进的现象。经过34年的发展,宁波市的产业结构分别由1978年的32.33%、48.04%、19.63%演变为2011年的4.21%、55.28%、40.51%。从1989年开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赶超第一产业并逐年上升,到2005年逐渐趋于平稳,并在40%左右变动,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宁波市一直保持着“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目前,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

img318

图3.2 宁波市三大产业结构演变图

另外,恩格尔系数(20)(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市区恩格尔系数长期保持在35%—37%之间,处于富裕状况。

表3.3 宁波市区居民家庭各年份生活基本情况

img319

表3.3表明,2006年宁波市市区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为12666元,到2010年增长到19420元,居民家庭消费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家庭收入的提高,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拉动了家庭消费。因此,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居民家庭消费需求渐趋旺盛,消费能力和水平明显上升。到2011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79元,同比增长12.1%。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更能体现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用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达1181元,比2006年增长了50.06%。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空调、电脑、手机量从2006年的168.8、138.5、73.8、174.8台增加到193.4、213.5、102.5、202.9台,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达33.2辆,与2006年8.8辆比增长显著。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宁波市居民的膳食结构日趋合理,食品消费结构由以粮食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美味的“副食型”转变。201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食品类支出达8200元,比2006年增加3527元,年均增幅11.9%。由此可见,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宁波市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产业结构长期保持着“二三一”的格局,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应的,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较第二产业明显偏弱。如表3.4所示,五年来宁波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虽有所变化,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超过半数的户籍人口从事第二产业领域相关工作,且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达53.8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虽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有限,至2009年仅达36.73%。即宁波市户籍人口就业仍为“二三一”格局。与户籍人口就业结构类似,宁波市外来劳动力就业产业分布同样长期呈现“二三一”格局(表3.5)。2010年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占比为6.30、61.57、33.62。由此可见宁波市第二产业仍是就业主要领域,而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弱。

表3.4 2005—2010年宁波市户籍人口三产从业人员情况

img320

表3.5 2003—2010年宁波市外来劳动力产业分布情况

img321

2.经济人口承载力评价模型构建

经济资源是指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各项资源,它由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技术等构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的GDP反映了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对策。因此,GDP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通常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资源的评价指标。本文用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经济资源。而经济承载力,特指相应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可承载的人口数,区域经济承载人口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img322

其中Cre为区域经济承载人口,img323表示经济资源承载指数,Qpe为参照区人口数量,Qie表示参照区国内生产总值,Qe为研究区国内生产总值。

3.宁波市经济人口承载力评价

GDP水平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本文中选取GDP作为宁波市经济资源的评价指标,用GDP所承载的人口数来衡量经济发展所能承载的人口数。按照区域经济承载人口的测算方法,本文中选取浙江省为参照区进行计算,得到2000年到2011年宁波市经济承载人口数量(见表3.6),图3.3表明了2000年到2011年宁波市经济承载人口变化情况。

表3.6 2000年到2011年宁波市经济承载人口变化表

img324

img325

图3.3 宁波市经济承载人口变化情况

由图3.3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1年,宁波市总人口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经济承载人口数也逐年稳定增长,并且经济承载人口的增长速度和宁波市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经济承载人口的数量主要受宁波市和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的指数影响。2000年宁波市GDP总量1144.57亿元,占浙江省GDP总量的18.64%,到2011年宁波市GDP总量为6059.24,占浙江省GDP总量的18.75%,增加了4914.67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9.04%。由此可见,虽然从2000年到2011年宁波市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浙江省整体经济也快速发展,因此,宁波市GDP总量在浙江省GPD中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宁波市经济承载人口数和宁波市总人口数也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另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宁波市人口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0—2011年经济承载人口水平一直高于总人口数,并且在200—300万人之间变化。2000年宁波市总人口608.5万人,经济可承载人口为872.24万人,富余263.743万人。到2011年,经济可承载人口增加到1024.22万人,富余261.42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