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省人口变化与承载力研究

浙江省人口变化与承载力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人口变化与承载力研究一、人口现状(一)总量层面2010年,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4676.9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65.71万人,年均增长率1.53%,是大陆人口年均增长率0.57%的2.68倍。2010年浙江省城镇人口占比61.62%,相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11.9个百分点,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2.95个百分点。浙江省人口密度从2004年开始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这与浙江省几年来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相符合。
浙江省人口变化与承载力研究_2010浙江省人口普查重点课题及优秀论文集

浙江省人口变化与承载力研究

一、人口现状

(一)总量层面

2010年,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4676.9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65.71万人,年均增长率1.53%,是大陆人口年均增长率0.57%的2.68倍。杭州、宁波、温州常住人口均增加了150万人以上,丽水、衢州两市的常住人口略有下降,另外6个市的常住人口也都增加了1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增幅前三位的是宁波、杭州、嘉兴,分别增长了27.5%、26.5%、25.6%,除衢州、丽水是负增长外,其余6个市的增幅均在10%以上。

全省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数1885.37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440.40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数为2.62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了0.37人。家庭户数的增长伴随着的是家庭户人口规模的缩小,三人户或者二人户已经成为全省家庭户的主体。

(二)结构层面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1.38%。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基本持平。人口的预期寿命为79.2岁,相比2000年提高了4.5岁。

全省老年人口比例为9.34%、老少比为0.70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7%、0.534。其中15—64岁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宁波市和杭州市,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这两个城市经济相对较发达,有大量劳动力人口流入(见表1.1)。

表1.1 浙江省及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10%抽样)

img4

续表

img5

注:老龄化,即老年人口(65岁以上)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老少比,即老年人口与少年人口之比。

此外,浙江省的平均社会抚养系数为29.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老年抚养比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少儿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反映出浙江省的老年抚养系数将在未来若干年内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丽水市是总抚养比最高的城市,达到40.09%,其次是衢州市39.14%,二者的老年抚养比也居于前列,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社会抚养比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见表1.2)。

表1.2 浙江省及全国社会抚养系数

img6

续表

img7

注:人口抚养系数又称劳动负担比、社会负担系数,它衡量了一个社会群体中生产性人口与非生产性人口的构成。在社会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就是人口抚养系数,人口抚养系数分为两部分,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数与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称为少儿抚养系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与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称为老年人口抚养系数。

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率为5.62%,相较2000年下降了1.44个百分点,文盲率最高的地区是衢州和丽水。

2010年浙江省城镇人口占比61.62%,相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11.9个百分点,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2.9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人口比重最高的分别是杭州、宁波和温州,最低的分别是衢州、丽水和湖州

浙江省从业人数最多的是制造业,其次是农、林、牧、渔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这些都是与人们的衣、食等紧密相关的行业,而且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见表1.3)。

表1.3 浙江省各行业按教育程度的就业情况(10%抽样)

img8

续表

img9

(三)流动性

2010年,浙江省外来人口流入为1182.3977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813.5万,增幅达220.5%,主要流向温州、宁波和杭州。外来人口中以务工经商为目的有991.32万人,占外来人口总流入的83.84%(见表1.4)。

表1.4 五普、六普省外流入人口比较

img10

资料来源: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外来人口户籍地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西、贵州、四川、河南(见图1.1)。究其原因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具有空间地域优势,即临近浙江省(如安徽省、江西省),或者交通便利(如河南省);二是人口大省或有劳动力输出传统的省份(如四川省、贵州省)。

img11

图1.1 2010年浙江省外来人口来源地分布图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省内农村向城市迁移人口达到90.16万人,占城镇常住人口的2.69%,多以务工经商为主,占到了40.4%;其次则以婚姻嫁娶和随迁家属居多,两者共计占到29.54%。

浙江省内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也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占到总流动的农村人口的47.97%。

(四)人口密度

根据2006年联合国的统计数据计算的世界人口超过5000万的23个国家的人口密度中,日本为338人/km2,英国为248人/km2,德国为231人/km2,中国为138人/km2,法国为111人/km2,美国为31人/km2

浙江省人口密度从2004年开始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这与浙江省几年来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相符合。到2010年浙江省人口密度已经达到了516.75人/km2(见表1.5)。

表1.5 浙江省人口密度

img12

注:土地调查指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调查总面积,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北京、上海、广东作为我国大陆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市,以它们代表我国的发达地区。可见我国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近年来持续增长,2010年已达到1523.73人/km2(见表1.6)。

表1.6 北上广人口密度

img13

浙江省的人口密度虽然显著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相比较我国发达地区仍然还有足够的承载空间。

(五)流入人口带来的压力

流动人口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流动人口的快速流入对现实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也是不断加大。

如图1.2所示,随着浙江省外来人口的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7662元增长到2010年的51771元;同时人均公共服务开支也相应地从1250元增加到了3480元。

img14

图1.2 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公共服务支出的变化趋势

浙江省交通运输方面,与2000年相比,2010年客运总量增加比例为83.69%,其中公路和铁路分别同比增加为84.37%和95.29%。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2011年,全省共有1192243名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占81.5%,民办学校占18.5%。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方面,全省11个市已基本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机构,嘉兴、绍兴、台州、温州等地还成立了实体性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温州、嘉兴、台州等地共有20余个县(市、区)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在推行居住证制度方面,全省已于2010年10月1日起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二、产业人均GDP

产业人均GDP指产业生产总值与其从业人员数之比;从业人员比重指三次产业人员数分别占比。

表2.1 浙江省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水平与从业人员比重

img15

2010年产业人均GDP(用-x1表示)与2000年产业人均GDP(用-x0表示)分别为:

img16

所以浙江省2010年相对于2000年的产业人均GDP指数为:

img17

浙江省2010年相对于2000年的产业人均GDP固定构成指数为:

img18

浙江省2010年相对于2000年的产业人均GDP结构变动指数为:

img19

可见,浙江省2010年相对于2000年的产业人均GDP指数为344.33%,表明十年间,浙江省的人均产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增长了近2.5倍。

固定构成指数测算结果为269.73%,远大于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的测算值,说明产业内部的自身发展水平是提高人均产出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与浙江省的实际经济发展是相符合的。

就产业间的就业结构变动而言,结构变动影响指数测算结果为127.65%,说明产业间就业结构的变动使人均产出指数提高了27.65%。虽然相比于产业内部的自身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对整体经济的提升的贡献较小,但依然接近于30%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由表2.1也可以直观地发现,就业人口已经从第一产业为主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来了。

外来人口的就业选择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浙江省就业结构的变化。省外流入人口就业分布遵循“二三一”结构,省内农村流向城镇的人口就业呈现“三二一”分布。

三、浙江省人口承载力

(一)承载力指标选取

本文对浙江省人口承载力进行评估时采用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并分别以全国和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为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评估浙江省人口承载力在全国所处的排名以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本文从浙江省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资源、就业水平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为实现量化,本文选取浙江省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年总供水量,年国内生产总值,年社会公共资源供给量(教育行业的就业人员数、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就业人员数)以及年末就业人口数来衡量上述四项资源。

(二)承载力模型

1.相对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模型

img20

2.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压力指数

P′=P/Csp

其中,P′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压力指数,P为实际人口数量,Csp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数量。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压力指数具有综合性,既反映资源的潜力、开发程度、利用水平,也可以反映资源开发技术、资源开发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更全面地反映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压力。

P′值越小,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压力越小,承载能力越强;反之,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压力越大,承载能力越弱。0≤P′≤1表示人口实际量小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承载能力富余;P′=1表示人口实际量等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承载均衡;1≤P′≤∞表示人口实际量大于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承载能力不足。

(三)实证分析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从总体上看,浙江省相对于全国和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衰减趋势。浙江省相对于全国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处于不足状态,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见表3.1)。

表3.1 浙江省土地资源承载力

img23

相对于全省,温州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减弱趋势;其他城市均呈现增强趋势。杭州、温州、金华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不足状态;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衢州、台州、丽水则处于富余状态。相对于全国,只有湖州、舟山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见表3.2)。

表3.2 浙江省各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img24

2.水资源人口承载力

从总体上看,2004—2008年间相对于发达地区的总供水量承载力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全国则呈下降趋势,但两者均低于实际人口,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不足状态(见表3.3)。

相对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等级表现为:杭州最强;绍兴、宁波、温州、嘉兴、台州、金华、湖州中等;衢州、丽水、舟山最弱。

表3.3 浙江省总供水量承载力

img25

3.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

从总体上说,浙江省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于全国处于富裕状态,而相对于发达地区的承载力处于不足状态,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见表3.4)。

表3.4 浙江省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值

img26

4.公共服务资源人口承载力

无论是相对于全国还是发达地区,浙江省的公共服务资源人口承载力均从不足状态转入富裕状态,这表明浙江省对公共服务资源变得重视,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见表3.5)。

表3.5 浙江省公共服务资源人口承载力值

img27

5.就业资源人口承载力

从整体情况来看,相对全国和发达地区,浙江省的就业资源人口承载力均呈增强趋势,一直是处于富裕状态(见表3.6)。

表3.6 浙江省就业资源人口承载力值

img28

6.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体来看,相对于全国,2004—2010年浙江省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稳步上升,并且综合承载力一直大于实际常住人口数量,可进一步容纳外来流入人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承载压力值却在逐年递增,越来越逼近0.9,说明以全国为参照,浙江省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见表3.7)。

表3.7 浙江省相对全国的单方面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及承载状态

img29

以全国为参照,自然资源相对承载力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经济资源相对承载力的贡献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但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远大于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过度地消耗着自然资源(见图3.1)。

承载压力值从2005—2009年一直大于1,承载能力不足,即使2010年承载能力富余,承载压力值也超过了0.9,说明以发达地区为参照,浙江省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压力一直很大(见表3.8)。

img30

图3.1 各方面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

表3.8 浙江省相对发达地区的单方面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及承载状态

img31

以发达地区为参照,对综合承载力贡献最大的是就业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但一直高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见图3.2)。

综合上述分析,浙江省以全国为参照,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所占比例较大;以发达地区为参照,浙江省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其中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占优势,而经济资源承载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所占的比例偏低。

浙江省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于发达地区的承载量远低于相对全国的承载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北京、上海、广东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反映了浙江省近年来在人口、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的不协调问题。

img32

图3.2 各方面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

(四)承载力预测

假定浙江省未来20年的人口情况以浙江省常住人口近十年来的年平均增长率1.53%增长,对2004—2010年的数据进行灰色GM(1,1)预测,结果见表3.9。

表3.9 浙江省实际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相对全国)

img33

续表

img34

1.综合承载力分析

由图3.3可以清晰地看到浙江省实际人口在未来的2021—2022年期间将会超过相对资源的人口承载力。

2.结构分析

由预测结果还可发现未来20年,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承载力是呈逐年递减趋势的,这与公众尤其是企业的环境保护力度不够、资源的节约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系。

让人意外的是,未来20年浙江省经济的承载力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不过预测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仍然按目前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运行,虽然国家近年来一直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为集约型,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进度缓慢、力度不够,导致效果十分不明显,因此认为未来10年仍然满足条件是合理的。

img35

图3.3 综合人口承载力灰色预测趋势图

未来20年承载力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公共服务的改善和就业率的提高。因此未来10年,政府需要保持对公共服务和就业率的重视,以民为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制度,优化经济环境,努力营造适合企业生存的环境,为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提供坚实保障。此外,当前面临的紧迫形势急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政府机构应当努力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最重要的是保证现有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公众尤其是企业家需要改变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力度,着眼可持续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承载能力预测的研究有其片面性,其有意无意地低估了技术、制度创新和管理手段进步对城市人口容纳力,区域、国家人口承载力的动态影响,更忽视了市场机制本身对人口流动、人口增长的重大调节作用。

四、实证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浙江省综合承载力相对于全国处于富裕状态,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处于不足状态。就各个地区看,宁波、杭州、绍兴、温州属于自然资源短缺的城市,但其经济承载力突出,外来人口大多集中于这几个地区。而湖州、衢州、丽水则是自然资源较丰富,但经济欠发达。

(2)浙江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于全国处于不足状态,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则处于富余状态。各地区承载力等级表现为:宁波、杭州、台州为强;绍兴、嘉兴、湖州、金华为中等;温州、舟山、衢州、丽水为弱。

(3)浙江省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无论是相对于全国还是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均处于不足状态,而且承载力相对于实际人口的缺口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各地区承载力等级表现为:杭州最强;绍兴、宁波、温州、嘉兴、台州、金华、湖州中等;衢州、丽水、舟山弱。

(4)浙江省经济承载力相对于全国处于富余状态,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处于不足状态,这与浙江省的经济实力状况相符。各地区以全国为参照,杭州的经济发展人口承载力接近两千万,宁波紧追其后为1726万人,温州、绍兴、台州、嘉兴、金华700万—1000万之间,湖州、衢州、丽水、舟山200万—400万。

(5)浙江省公共服务资源人口承载力无论是相对于全国还是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都是由不足状态转入富裕状态,这表明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地把重视公共服务建设落入实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地区承载力等级表现为:杭州最强;温州、宁波、台州、金华、绍兴、嘉兴中等;湖州、丽水、衢州、舟山弱。

(6)浙江省就业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于全国和北京、上海、广东均是处于富裕状态。杭州、温州最强;宁波、台州、金华、绍兴、嘉兴为中等水平;湖州、丽水、衢州、舟山最弱。

(7)根据预测以全国为参照浙江省的实际人口在2021—2022年期间将会超过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尽管技术、管理手段、制度的创新可以扩大相对资源承载力上限,但这仍然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

(8)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逐渐由“人口红利”阶段转向“人口负债”阶段。

省外流入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5.9%上升到2010年的11.69%;外来流入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2000年有了提高,但仍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受限于文化程度,外来流入人口的就业结构仍继续“二三一”结构,不过较2000年来看,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有所提升。

img36

图4.1 浙江省外来人口结构

此外,省内由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也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青壮年比例最大,受教育程度大多在初中、小学和高中。就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模式。

引入外来人口,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任由其盲目、无序地流入,则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流入地的健康发展。

五、政策建议

一是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浙江省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已然处于不足状态而且还呈现降低趋势,尤其以水资源承载力最为突出,无论是相对于全国还是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均处于严重不足状态,这足以引起重视。

二是优化承载力资源结构,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对于经济资源和就业资源人口承载力较强,而自然资源承载力较弱的地区,如杭州、宁波、温州、舟山,应大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并进一步增强公共资源承载力。承载力较大的地区往往是流动人口较活跃的地区,对此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在优势产业上加大投资力度,并积极促进产业升级,吸引人才。同时,政府应积极鼓励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及金融服务业来缓解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短缺。

浙江省属于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省份,各地区存在相对优势资源,人口流出地经济资源承载力不足但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如湖州、衢州、丽水、舟山,政府应当鼓励发展本土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就业资源承载力。湖州、衢州、丽水、舟山应以加快经济建设为核心,同时侧重自然风景、地方特产、饮食、文化底蕴几方面引导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根据各地优势承载力资源,鼓励各地区建立互助合作项目,加强跨地区的合作,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并在合作中扩大技术人员的队伍。

三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相对于全国,浙江省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已然处于严重不足状态,土地必然是制约浙江省全面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拓宽发展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能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完善国家沿海发展战略布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要。

四是加快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浙江省外来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受限于文化程度,外来流入人口的就业结构仍继续“二三一”结构。可见,全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仍然十分匮乏,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增加就业培训、岗位培训,努力把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吸引高端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这是全省当前阶段延长“人口红利”期,摆脱对低端产业和低端劳动力的依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杭州、宁波、温州经济承载力大,流入人口较多,人力资源结构复杂;而衢州、舟山、丽水经济承载力弱,人口大量流出。因此,增强对衢州、舟山、丽水的教育资源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流动人口进行培训指导,提高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也非常关键。

五是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浙江省的公共服务资源人口承载力无论是相对于全国还是北京、上海、广东均处于富余状态,可见浙江省在履行政府职能、完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已然做得十分到位。

六是完善体制机制,引导人口流动。人均产出的结构变动指数相比较固定构成指数显弱,可见浙江省在三次产业间的劳动力资源分配方面还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此外,浙江省就业资源人口承载力杭州、温州最强;宁波、台州、金华、绍兴、嘉兴为中等水平;湖州、丽水、衢州、舟山最弱。因此,在完善外来人口管理机制,引导企事业单位的招工择人上,杭州、温州更加注重“按需择优”的原则,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宁波、台州、金华、绍兴、嘉兴采取“疏”而非“堵”的方式,增强岗位培训,优化基础设施,优化保障体系,更大程度上吸引外来人口,发挥流入人口的积极作用;湖州、丽水、衢州、舟山则是优先配套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升承载力短板。推动外来劳动力逐步实现“总量适度”“分布合理”和“结构优化”,真正建立起有进有出的“有序流动”机制,使城市本身和外来人口能够各得其所,双方受益。

课题组组长:金汝斌  

副组长:李金昌 王美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