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满足公众不断转移

满足公众不断转移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作为专门代表组织与公众打交道的公共关系部门又必须去专门了解它、研究它,否则,其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效果也不可能很好。所以,当公众有了精神需求的转移、升华时,公共关系人员一般应倾向于理解、合作、支持。
满足公众不断转移_公共关系学

三、满足公众不断转移、升华的精神需求

与人们对物质产品有不断提高的需求一样,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还会不断在心理上向更高层次转移或者升华。

与有形的物质需求不同,精神需求一般比较抽象,难以捉摸,比如精神上的享受欲、轻松欲、探险欲、好胜欲、表现欲、好奇欲及各种审美情趣等等,这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定形或定量标准。然而,作为专门代表组织与公众打交道的公共关系部门又必须去专门了解它、研究它,否则,其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效果也不可能很好。其实,只要科学地对待它,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我们还是能找到打开迷宫的钥匙的。比如,首先我们可大致分析出公众中的有关精神需求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符合伦理道德的,还是违反伦理道德的。如属前者,我们就予以满足;若属后者,则予以劝阻和引导,当然判别时应掌握好界限、分寸,切不可任意上纲上线。其次,我们还应衡量公众有关精神需求的强弱程度和迫切程度,在文化上是属于高层次的,还是低层次的,以便实施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最后,我们在了解、把握了精神需求的特点之后,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方式予以满足,这样既可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又能提高组织效益,又在客观上为社会做了好事。

精神需求常被视为比物质需求更为高级。当人们的精神需求一旦获得满足后,其精神面貌往往会产生质的变化。一般认为,这种质的变化会对人的行为表现起着积极的、富于生气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平常说的“意气风发”、“精神振奋”,可以说都是人们在获得精神需求满足后才出现的。试问:某人如积极报名参加某项竞赛,却受到人们的冷淡、拒绝,他会神采飞扬吗?所以,当公众有了精神需求的转移、升华时,公共关系人员一般应倾向于理解、合作、支持。正如上面所说,在了解、把握了有关精神需求的特点之后,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方式予以满足。比如拿满足组织内部公众的精神需求来说,如果某些人有好胜心或表现欲,那么就可因势利导,组织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或文艺表演,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表现欲;若某个科室想组织一次集体探险旅游,那么就可联合其他部门来一次过瘾的探险旅游活动;如果哪个车间想举办一次交谊舞会,那么大家来跳一跳、唱一唱,如此等等。只要有益于公众的身心健康、有益于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又不危及他人安全或损害他人利益,那么公关职业人员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协助组织的管理层或职能部门,尽可能去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做两全其美、三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