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新闻发布会

网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四] 网络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发言人宋连春谈“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6]2007年8月8日14时,人民网举办了第一次“网上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做客强国论坛,以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为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原因。各级政府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就会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网络新闻发布会_中国气象局发言人宋连春谈“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_公共关系案例研究

[案例四] 网络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发言人宋连春谈“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6]

2007年8月8日14时,人民网举办了第一次“网上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做客强国论坛,以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为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以下是交流部分内容。

宋连春: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同来谈谈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问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交流,也向大家学习。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原因。

宋连春:我想今天还是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2007年我们国家1~7月份天气气候的一个特点。应该说,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多项气象记录被打破,气象灾害呈现出多灾并发、范围广、强度强等特征。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国内发生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其根源是什么?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有何关系吗?

宋连春:今年出现极端天气气候现象比较多,这跟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因为根据IPCC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发生的频率将越来越多。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该说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全球气候变暖的受害国,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的异常,从而导致了我们气象要素的一些异常变化,造成了一些气象灾害。我们可以预估,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越来越频繁。

“黎莘”:宋司长,今年的灾害天气比较多,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为减灾司长,你有压力吗?谢谢。

宋连春:这位网友问的问题中提到今年的灾害比较多,应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防御,到目前为止,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经济损失比去年要轻。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国家气象防灾减灾的成效。当然跟气象部门的准确、及时的预警和服务也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问题,作为减灾司司长我的确感觉到压力非常大。因为我们气象部门首要任务就是为防灾减灾服务,而我们国家又是一个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约70%,每年平均造成约4000多人死亡,有近4亿人次受灾,有近50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怎么样去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服务,尤其是把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社会公众,并且提示或者说告诉大家怎么样去防御气象灾害,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气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作为一个预测减灾司司长感到的压力。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它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怎么样去适应、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索,这也是我们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今年的典型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分析。

“黎莘”:宋司长,听说有热带风暴将在浙江一带登陆我国,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谢谢。

宋连春:目前有两个热带风暴可能会影响我国。一个是第七号热带风暴“帕布”,另外一个是今天上午刚刚生成的第八号热带风暴“蝴蝶”。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年第七号热带风暴“帕布”将在今天下午到夜间可能在广东汕尾和福建一带登陆。台风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将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杰尼龟”:今年重庆和济南的暴雨都有人员死亡,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宋连春:今年重庆和济南都发生了大暴雨,而且暴雨雨量突破了历史记录,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城市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灾害性天气的程度,这对我们如何防御城市极端天气事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淮河的此次洪涝灾害是不是比以往要更严重?

宋连春:今年淮河7月份降水量处于历史第二位,比2001年、2003年、2005年降水都要大,仅次于1954年。持续的强降水导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由于政府及各部门措施得力,人员转移及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

“yoyo7490”:嘉宾您好,对于北京近两年夏季雷暴增多,气象局是否能给百姓提供一些防雷知识呢?

宋连春:今年北京的夏季雷暴日数的确比常年偏多,我们已经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雷电的防御知识。另外,气象部门专门制作了一批防雷宣传材料,将会在车站、码头、机场、社区、学校等场所分发。

人民日报》记者:请宋司长介绍一下一些地方在防灾减灾方面做得比较有特色的经验?

宋连春:我国有一些地方在防灾减灾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出色,比如说,安徽气象局通过手机短信第一时间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给全省各级防汛的责任人。各级政府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就会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黎莘”:嘉宾,你认为未来人类科学发展发达后,能不能左右甚至按照需要控制天气的发展变化?有这种可能吗?谢谢。

宋连春:目前人类还不能做到人定胜天,我们还处在不断认识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阶段。近年来,气象部门也积极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比如说,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利天气产生的影响。

“jinhuachunmeng”:北京六月飞雪是怎么回事?能介绍或解释一下吗?

宋连春:首先我要跟这位网友朋友说的是,我们气象台站没有监测北京降雪的记录。最近几天,应该说北京强对流天气比较频繁,发生冰雹的可能性比较大。

“黎莘”:嘉宾,去年重庆大旱,今年又遭遇110多年不遇的暴雨灾害,我想问的是三峡水库对周边省份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没?谢谢。

宋连春:去年重庆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干旱,今年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暴雨,这种旱涝的变化是天气气候自然的一种变化,主要跟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关。根据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三峡水库的建设对重庆的天气气候没有明显的影响。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宋司长,目前在防灾减灾方面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手段?

宋连春:应该说近几年,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有明显的提高,目前我们全国已经建成110多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5 000多个自动气象站,我们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依据这些现代探测手段,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得以提高,建立在数值预报模式基础上的预报水平也有所提高。气象服务的手段得到改进,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显著提高。

【案例点评】

“网络新闻发布会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新的发布会类型,它是在一个虚拟的新闻发布现场,通过网络将无限分散的与会者组织起来,完成信息初始发布及交流探讨的传播活动。理论上说,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基本上等同于现场直播,直接参与人数、发布信息数量也基本不受限制。在使用音视频技术以前,这种信息传播是无声的、不见面的,但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与普及,它基本上可以达到与人际直接传播等同的效果,在许多方面还会优于人际直接传播。

1996年,网络会议的概念被提出来并进入商用市场时,这种新型的交流工具并不被看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流媒体技术的成熟,网上新闻发布会凭借它快捷、简便、传播面广等诸多优势,迅速发展起来。2000年3月20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北京艺百网络举办了‘中国首次网上新闻发布会’。

由于互联网具有内容丰富、数据库完善和多媒体的特点,网络新闻发布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在内容上,它可以做到图文并茂,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并举,充分提供与新闻发布主题相关的新闻背景、链接。在形式上,可以单独举行网上新闻发布,也可以在现场新闻发布的同时进行网上直播,并在新闻发布会后在网上组织专家和嘉宾访谈,呼应和解释新闻发布的某些重要内容等。”[7]

互联网为新闻发布会提供了一个虚拟平台。传统新闻发布要受媒体的出版日期、版面大小、播出时间等限制,而在网络平台上,特别是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新闻不受时间、地域和篇幅的限制。此外,由于网络可兼有音、视频等效果,并可即时与受众互动,因此,网上的新闻发布会可达到很好的公关效果。

网上新闻发布会可利用的网络平台有综合性门户网站和行业性门户网站或媒体。新浪、搜狐、网易、TOM等综合性门户网站具有知名度高、网站各类信息比较全面、访问量大,覆盖面广等优点,缺点是专业性不够突出,适合目标受众比较广泛的企业和产品,如手机、电脑、汽车、快速消费品、保险等;太平洋电脑网、中国仪器网、中国美容网等行业性门户网站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同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访问人群比较集中,比较适合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或产品,如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组织和个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新闻发布会媒体,向媒体和公众传播信息,并监测传播效果。

中国气象局发言人选择网络为平台谈“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是建立在对网络传播威力充分认识基础上的。虽然国家事业单位谈不上打造品牌的问题,但是却能够塑造国家气象局重视民情民意、与民众充分沟通、倾听民众心声等平易近人的形象。

选择在人民网上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局在媒体选择上是明智的。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具有权威性高、吸引力强、浏览量大等特性。气象局发言人宋连春在发布会上对记者和网友的问题准备充分,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实现了与媒体和受众充分沟通的目标。在此次发布会上,网民和网名可以说是千奇百怪,这也构成了网络新闻发布会的一个特点,即匿名性。因为网络本身就是虚拟空间,因此给网民的发言就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他们的发言就能比较地不受限制,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无疑有利于发布会的举办者与目标受众之间充分而真实地交流想法,从而达成一种平衡。当然,这种匿名性也给发言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有的问题可能非常棘手,需要发言人在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争取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网上新闻发布会也可与线下新闻发布会配合举行,向更广泛的受众全面传达企业信息,就像笔者在前面提到的新浪高管就高层人事变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一样,线上和线下的发布会同时举办,将发布会的效果做到了最大化。

毋庸置疑,网络将会在塑造形象和建立品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并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谁占据了网络传播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品牌建设最强大的武器。品牌只有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做到长盛不衰,保值增值。而网络恰恰提供了一个可以与目标公众进行密切沟通和接触的平台,为品牌建设和形象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

思考题

1.为什么新闻发布会成为众多组织发布新闻最常用的手段?

2.新媒体的发展给新闻发布会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3.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和宣告性新闻发布会的异同是什么?

【注释】

[1]顔昊:《新闻发布会与新闻宣传》,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论文,第49~50页。

[2]摘自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http://www.beijing2008.com/51/84/column212008451.shtml,http://www.beijing2008.cn/06/85/column212008506.shtml。

[3]刘建明,宋双峰:《六种主要类型的新闻发布会》,载《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5期。

[4]摘自比特网,http://news.chinabyte.com/wsina/368/2393368.shtml。

[5]摘自http://www.chinaacc.com/new/2004_11/4111922373872.htm。

[6]摘自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54155/57487/6089314.html,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54155/57487/6089379.html。

[7]刘建明、宋双峰:《六种主要类型的新闻发布会》,载《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