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时期社会控制机制的创新

转型时期社会控制机制的创新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暴露的正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只有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才是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冲突多发的根本途径,才能够真正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转型时期社会控制机制的创新_社会学教程新编

二、转型时期社会控制机制的创新

特定时期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控制机制应当与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面对转型时期社会控制面临的诸多挑战,适时调整或创新社会控制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有序变迁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主导价值观体系

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一个在社会中具有主导地位的、共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是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重建一个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共享的价值体系,并使这一价值观内化于大多数社会成员之中,无疑是社会控制创新中的首要任务。当前,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信息沟通机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一个日益分化但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之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保持整个社会的相互依赖,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行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直接决定着社会控制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首先要保证信息的公共性。即信息必须是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的信息,唯有如此,人们才能在共有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必要地共识,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从而为目标采取共同的行动。其次,要保证信息交流、沟通的通畅性。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沟通创造了足够的技术条件,但还必须为信息沟通建立必要的组织保证。

(三)构建社会控制的组织化体系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都有赖于相应的组织化体系。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强制性机构,无疑是实现社会控制必要的组织化结构,但是,在一个现代化并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中,仅有这些组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控制的实际需要,必须创新其他形式的社会组织,构建新的社会控制的组织化体系。以中国为例,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脱离了原有的组织体制,转变为真正的“社会人”,此时,重建一个社会控制的组织化体系以适应这一变化,就成为控制社会风险最重要的制度建构之一。

在社会转型时期,两种类型的组织在维持社会控制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是“中介型组织”或社会团体。它们基于各种特定的利益而组织起来,在组织内部实行协调和控制,在组织外部实现竞争和协调,为社会成员或群体提供表达利益、控制行为、解决冲突的重要组织化手段。其二是“地域自治性组织”,例如城市社区或村庄,它们是基于地域基础上的共同利益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是这一类组织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两种社会的组织化形式能较好的适应社会日益多元化、非集中化和流动性的趋势,在组织内部承担起社会控制的功能,从而大大缓解旧有组织体系在社会控制方面的压力,提高社会控制的有效性。

(四)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诸多社会风险中,各种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在数量上的增加和烈度上的加剧,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最为直接的威胁。以我国为例,近年来,因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工权益等引发的社会冲突此起彼伏,甚至出现了一些举国震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各地政府予以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立了“维稳办”、“综治办”,对各类可能引起冲突的利益表达方式采取各种方式予以压制,对已经形成对抗或引起关注的利益冲突则往往通过花钱买平安的方式匆匆解决。以上方式虽然可以实现短暂的稳定,却迫使甚至诱导更多的群体或个人采用法律外的方式、甚至暴力来表达和发泄不满,导致社会矛盾越加激烈。至今,“维稳”依然是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紧迫任务。

事实证明,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冲突多基于利益,而基于利益产生的冲突是不可避免同时也是可以理性解决的,并不一定必然引发对抗或动荡。大量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规范化、受控制的表达方式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和影响,都远远小于不规范、不受控制的方式。在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暴露的正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一味以稳定为名压制合法的利益表达方式,只会积聚矛盾,扩大冲突,使社会更不稳定。只有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才是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冲突多发的根本途径,才能够真正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控制的基本含义?社会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2.什么是越轨行为?如何为越轨行为分类?

3.如何对越轨行为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4.何谓适度的社会控制?

5.试分析我国社会控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美]E.A.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李路路.社会变迁:风险与社会控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

[4]向德平,田北海.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3(2).

[5]蒋传光.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2).

[6]朱力.关于社会失范机制的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6(5).

[7]中青在线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4/19/content_3188971.htm.

推荐阅读书目

[1][美]E.A.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美]R.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注释】

[1][美]E.A.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9.

[2]向德平,田北海.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3(2).

[3]穆怀中.社会控制概念和结构分析[J].社会学研究,1988(3).

[4]穆怀中.社会控制概念和结构分析[J].社会学研究,1988(3).

[5]蒋传光.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2).

[6][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45.

[7][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57.

[8]蔡如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

[9]所谓肮脏职业,是指以规范不允许的手段获取利益的不正当的职业。引自朱力.关于社会失范机制的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