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7 重庆教育科研设施的圈层分布如图4.17所示,研究区域内的教育科研设施呈现出显著的圈层分异特征,不同圈层的设施数量差异显著。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_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平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1.圈层分异特征明显,从中心到边缘呈现先增后降的布局态势

以重庆市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3km为半径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3个圈层,采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计算每个圈层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占总数的比重,揭示研究区域教育科研设施的圈层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如图4.17所示。

图4.17 重庆教育科研设施的圈层分布(来源:作者自绘)

如图4.17所示,研究区域内的教育科研设施呈现出显著的圈层分异特征,不同圈层的设施数量差异显著。前5个圈层(0~15km)内的设施数量占总数的67.00%,第6~10圈层(15~30km)内的设施数量占30.35%,第10圈层以外(半径大于30km)的比重仅为2.65%。设施数量从中心到边缘呈现先增后降的布局态势。第1圈层(0~3km)是重庆的中央商务区,以金融、商贸服务等功能为主,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商场、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与居民居住密切相关的教育设施相对较少,仅占总量的10.28%;最高值出现在距中心6km的第2圈层,包含了16.25%的教育科研设施,该区域城市建设历史较长,是教育科研设施高密度分布集聚区。以第7圈层为分界线,以内各圈层(包含第7圈层)包含了85.74%的教育科研设施;以外各圈层所含设施数量极少,均在7%以下,且逐层减少,这部分区域位于城市外缘,以农村居民点为主,是城市空间的重点拓展区域,当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尚未跟上城市拓展速度。

2.轴线指向特征明显,主要沿交通轴与水轴布局

选取研究区域11条主要交通轴和2条水轴(长江和嘉陵江),分别进行500m、1000m、1500m和2000m的缓冲区分析,计算各个缓冲区教育科研设施数量占总数的比重,揭示研究区域教育科研设施的轴向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如图4.18、图4.19所示。

图4.18 水系轴向500~2000m内的教育科研设施分布比例

(来源:作者自绘)

图4.19 道路轴向500~2000m内的教育科研设施分布比例

(来源:作者自绘)

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的教育科研设施主要沿交通轴和水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轴向分化特征,两大轴向的四个缓冲区所含设施比重较大,均在8%以上,水系轴向与道路轴向2000m范围内的设施数量分别占总数的49.15%与60.58%,其中500~1000m缓冲区内设施分布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16.72%与18.43%。

3.优质公共服务设施核心区聚集特征显著

同类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级别差异,满足居民需求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具有更先进、更全面、多样化的服务能力,可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选取市级重点学校这类优质教育设施与研究区域的三类空间层次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各区域优质设施站总数的比重,揭示优质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如图4.20所示。

图4.20 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在各空间层次的分布

(来源:作者自绘)

如图4.20所示,研究区域的优质教育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核心区聚集特征。核心区是重庆传统的老城区,人口分布密度高,经济活跃,经历史积累聚集了大量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市级重点学校所占比例高达58.12%;外缘区是重庆主城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仍在逐步配置过程中,存在大量缺口,优质教育设施分布比例低于8%,位于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数量的最低层次;内缘区是重庆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汇集了大量人口,各类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市级重点学校占34.33%,位于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数量的中间层次。

4.4.3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的空间差异评价

计算教育科研设施的服务覆盖率、服务重叠率、人均享有设施数量等评价指标,从区域层面、功能分区层面、三类空间层次考察设施的服务水平。

1.总体服务水平较高,具有人口高密度指向性

如表4.9所示,教育科研设施的服务人口覆盖率高达82.55%,仅有不到20%的居民不能便捷地享有教育服务,总体服务水平较高。将各级设施服务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高中的服务人口覆盖率与服务面积覆盖率均处于最高水平,这是由于高中这类设施的服务半径大于初级中学与小学;但初中的服务半径处于中间等级,服务水平却最低,表明这类设施的数量明显不足,可通过适当增加初级中学的数量满足人们对教育服务的需求。此外,各类教育设施的服务人口覆盖率均大于服务面积覆盖率,表明教育服务具有人口高密度指向性,教育设施大多分布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一方面说明公共设施在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为服务更多人群,优先选择了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共服务设施具有正外部性,对居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公共设施周边人口的集聚效应。

表4.9 教育科研设施总体服务水平一览表

2.服务重叠率偏高,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明显不足

计算教育科研设施的服务面积覆盖率与服务重叠率,考察设施的空间配置效率,如表4.10所示。研究区域内设施服务面积覆盖率为69.74%,服务重叠率高达63.45%,二者几乎持平,由此可见,研究区域内教育设施集中配置导致服务覆盖范围明显不足,重复建设与不足的现象并存。从各功能分区的设施配置效率来看,中部片区、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的设施数量较多,服务覆盖范围相对较广,但服务重叠率高,均在55%以上,设施区位分配的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西部片区与东部片区的服务面积覆盖率与服务重叠率均在45%以下,表明这两个区域的教育设施数量明显不足,且区位分配不均衡。

表4.10 各功能区享有教育科研设施的服务水平

3.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建设历史相关,按核心区—内缘区—外缘区递减

如表4.11所示,各类教育设施服务水平的区间差异明显,按核心区—内缘区—外缘区递减。核心区是服务水平最高的区域,服务面积覆盖率与服务人口覆盖率均在95%以上,该区域城市建设历史最长,设施布局较为集中,且设施类型多样化,为市民提供了较全面的公共服务;内缘区受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产业、人群不断集聚,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增加迅速,服务水平居中间层次;外缘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最低,该区域是城市未来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通过承接核心区与内缘区转移的部分产业,吸引和集聚人口,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将得到逐步提升。

表4.11 各空间层次享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

4.设施分布与人口空间分布不协调

如图4.21所示,总体与人均服务水平呈现相反差异性,设施分布与人口空间分布不相协调。服务人口覆盖率最高的是渝中区,达到100%,远高于北碚区的35%,但万人享有设施数量仅为北碚区的64%;服务人口覆盖率位居第二、第三的江北区和南岸区,万人享有设施数量的趋势正好相反,均低于0.8个/万人;万人享有设施数量最多的北碚区、大渡口区服务人口服务覆盖率仅为35%与60%。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是重庆城市建设较早的区域,是重庆传统的中心城区所在地,大渡口区、北碚区等区域城市建设时间相对较短,这种总体与人均服务水平表现出来的相反趋势,表明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趋饱和,应从功能提升与疏解人口两方面着手;而城市新区具有增加人口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双重潜力。

图4.21 教育科研设施总体与人均服务水平对比

(来源: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