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乳房癌病人的护理

乳房癌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2-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乳房癌多发生于40~60岁妇女,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房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雌激素与乳房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血行转移多见于晚期乳房癌,也可见于早期的乳房癌病人。

第二节 乳房癌病人的护理

乳房癌多发生于40~60岁妇女,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房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雌激素与乳房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病理

1.乳房癌起源 多起源于乳腺小叶上皮,少数来自小叶外的导管上皮。病理类型有: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乳房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较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而且是乳房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2.乳房癌的扩散与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癌细胞可侵蚀皮肤、胸肌和胸筋膜。

(2)淋巴转移:沿乳房淋巴液的四条输出途径转移,乳房外侧乳房癌,易向腋窝淋巴结转移;乳房内侧乳房癌,易向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可转移到对侧乳房;乳房深部淋巴网与腹直肌鞘、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相连,癌细胞可经此转移到肝。

(3)血行转移:癌细胞侵入血液循环,可转移到肺、骨骼和肝。血行转移多见于晚期乳房癌,也可见于早期的乳房癌病人。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资料:详细询问病人的年龄、婚姻、生育史和月经史。

(2)过去史:有无乳房或其他部位的肿瘤史、重要器官有无疾患。

(3)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乳房癌者。

2.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

①乳房肿块:为乳房癌最重要的症状,常无自觉症状,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质硬、不光滑、边界不清、不易推动。

②乳房外形改变:若癌肿侵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短缩而致癌肿表面凹陷,称“酒窝征”;癌肿侵及乳腺导管,使之收缩,可引起乳头牵向癌肿方向;癌细胞堵塞皮内或皮下淋巴管,出现局部淋巴水肿,在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呈现橘皮样外观;肿块较大,乳房局部可隆起。癌肿侵及皮肤,使之破溃形成溃疡。当癌细胞浸润大片皮肤,可在皮内出现许多硬结或条索,结节相互融合,延伸至背部及对侧,使胸壁呈铠甲状时,呼吸运动受限。

③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早期为散在、质硬、可被推动,短期内数目增多,粘连融合成块,甚至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当癌细胞堵塞腋窝主要淋巴管时,将引起上肢淋巴性水肿。

(2)全身表现:早期表现不明显,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及血行转移的表现。

(3)乳房癌分期

T  原发肿瘤

T0 未查出原发肿瘤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2 肿瘤最大直径为2~5cm

T3 肿瘤最大直径>5cm

T4 肿瘤侵及皮肤或胸壁

N 局部淋巴结

N0 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 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但能推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彼此融合,与周围组织粘连

N3 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临床分期:

0期 Tis N0 M0

Ⅰ期 T1 N0 M0

Ⅱ期 T0—1N1M0,T2N0—1M0,T3N0M0

Ⅲ期 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 含M1的任何TN

3.心理-社会状况 病人对疾病的预后,对手术及手术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对失去乳房自我形象紊乱,家庭对手术、化疗、放疗的经济承受能力,家属的心理状态的改变等方面,忧心忡忡,焦躁不安。

4.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①乳房钼靶X线摄片:可发现乳房内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呈毛刺状,或见细小钙化灶。

②B超检查:能提示乳房肿块形状和质地,可显示直径在0.5cm以上的乳房肿块。

(2)病理学检查

①活组织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可靠方法。

细胞学检查。

(3)乳腺导管内镜检查。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焦虑、恐惧 对手术、化疗、放疗的恐惧及对乳房缺失后的忧虑。

2.术后潜在并发症 如上肢水肿,活动受限;皮瓣坏死与患侧上肢淋巴引流不畅、头静脉被结扎、手术瘢痕牵拉、感染有关;气胸。

3.知识缺乏 缺乏乳房癌预防、康复的知识及自我检查乳房的方法。

护理评估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对病情的发展、手术和对预后的恐惧心理,加强心理疏导,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告诉病人术后可择期行乳房再造手术,以弥补手术,造成的胸部缺陷,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改善病人心、肝、肺、肾功能,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

(3)皮肤准备:乳房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大,应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需要植皮的病人,做好供皮区皮肤的准备。

2.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①体位:病人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切口引流,防止积液,导致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又有利于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不张和肺炎

②饮食:手术后6小时,病人没有出现麻醉性的胃肠反应,可正常进食,并保证有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促进术后康复。

(2)切口护理:切口用多层敷料或棉垫加压包扎,使皮瓣紧贴创面。包扎松紧度适宜,以维持正常血供。若患侧上肢远端皮肤紫绀、温度降低、上肢脉搏不能扪及,应及时调整胸带的松紧度。若绷带松脱,应及时加压包扎。必要时,用沙袋压迫。保持皮下的负压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术后1~2天,每天有50~100ml血性引流液,2~3天渗出基本停止,可拔除引流管,用绷带加压包扎切口。若发现皮下有积液,及时报告并配合医师,在严格消毒后抽液,并加压包扎;若皮瓣边缘发黑坏死,应予以剪除,防止感染,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再行植皮。

(3)发生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①患侧上肢水肿:术后引起患侧上肢水肿的原因有上肢淋巴回流不畅、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被栓塞和局部积液等。手术后,指导病人抬高患侧上肢,下床活动时,用吊带固定患侧上肢,防止皮瓣滑动影响愈合,同时手术后避免在患侧上肢测血压和静脉注射和抽血等治疗。

②气胸:手术若损伤胸膜,有引起气胸的可能。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以便发现及时处理。

(4)功能锻炼:鼓励并协助病人开展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减少或避免术后的残疾。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外展,可作手指的运动、伸指、握拳等活动。术后4天,活动肘部,术后1周,皮瓣基本愈合,可进行肩部活动、手指爬墙运动等,直至病人能自行用患侧手梳头或手高举过头。

(5)放疗或化疗病人的护理:放、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如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现象,应立即停止放、化疗。

小贴士

乳房的自我检查法:经常做乳房的自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乳房病变。成年女性每月应自我检查一次,方法如下:面对穿衣镜,两臂下垂,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凹陷或隆起;于不同的体位,将手指平放于乳房,依次从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到乳晕区,检查有无肿块。再轻轻挤压乳头,观察乳头是否有溢液及溢液的颜色,最后再检查两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图12-2)。

img61

图12-2 乳房的自我检查法(示意图

3.健康指导

(1)宣传乳房癌的早期自我检查及普查的重要性,成年女性每月乳房自我检查1次。

(2)术后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5年内避免妊娠。

(3)定期门诊随访,术后1~2年,每3个月随诊1次。3~5年后,每半年随诊1次,包括体检、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查、胸透、肝脏B超检查。必要时,行骨核素扫描或CT检查。5年后每年随诊1次,共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