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用于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

事情三 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一)阶段1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

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

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

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

学习对外界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活动,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合适用途的操作。

(二)阶段2的训练

此阶段,要训练儿童对日常事物的理解,使其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

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

(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 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 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两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一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一个示范项,给儿童两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3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言语理解—言语表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

适用于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

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

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如在分别时,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段。

2)表示事物的手势符号的训练

训练重点是理解手势符号和事物的对应关系。利用玩具娃娃训练事物的对应关系:在儿童面前放作为选择项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如帽子、鞋、手套,训练者拍打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打训练者自身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儿童选择帽子。训练时必须让儿童充分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然后过渡至让儿童单纯根据训练者的手势符号进行选择,即将玩具娃娃拿走,开始时如有困难,可用板将玩具娃娃暂时遮住。如果儿童选择正确,要给予玩具娃娃相应部位的实际操作(戴帽子)进行正反馈强化,并进一步促进手势模仿;误反应时,要拍打玩具娃娃的相应部位,促使儿童修正。

该训练主要通过选择性课题来完成,一般来说,从实物—镶嵌板—图片,由抽象水平低的向抽象水平高的方法过渡,并注意选择项的组合。开始时以身体部位远距离组合为好,逐渐向近距离组合过渡。

3)利用手势符号进行动词和短句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儿童的行为,训练者在给予言语刺激的同时给予手势符号,并让儿童模仿手势符号,渐渐将此手势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符号。也可利用手势符号作为媒介进行组句训练,如儿童学习“吃苹果”,训练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体态,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儿童模仿,将短句的顺序固定。

2.改善理解力的训练

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杯、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例如,在儿童面前放3~4种物品的图片,训练者说物品的名称,让儿童选择,进行理解训练;可增加图片的数目或物品的类别,从而增加训练的难度,并结合游戏进行。

3.口语表达训练

对能模仿言语的儿童,应促进其主动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要与理解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语言理解先行于口语表达,根据儿童语言理解阶段不同,制订相应的口语表达训练目标和选择训练课题。基本顺序是从口语模仿到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到生活使用。训练过程中可用手势符号及文字符号作为辅助形式,逐渐发展到单纯用言语表达;当言语符号获得困难时,可考虑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

(1)事物名称的口语表达 以儿童可理解的词汇为前提,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练习,先让其模仿发音(训练早期要根据儿童的语言水平拟定发音方式),然后逐渐增加词汇,并促进儿童主动发出有意义的言语符号。

(2)词句的口语表达 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加成人语(例如,“吃”的手势符号加上“苹果”成人语)的组合训练,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完整的句子。训练过程中对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回答“苹果”时,训练者可提问“做什么”。

(3)文字符号的辅助作用 已形成文字学习的儿童有时使用文字符号作为发出信号的媒介,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对照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然后一边用手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发出信号,逐渐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

(4)代用性交流手段 有明显运动障碍时,最初就应考虑除言语符号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否则,要以用言语符号的表达为第一目标进行训练。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困难的B群儿童可尝试几种措施,但如果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就要考虑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

(四)阶段4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扩大词汇量,学习内容从名词到动词、形容词、量词、时间代词、介词等,并把已学过的词组成词句,从不完整句到主谓句、主谓宾句、简单修饰句等形式进行训练。

1.扩大词汇量的训练

1)名词的分化学习

为促进常用词汇(食物、动物和交通工具等)的同一范畴的分化学习,可把各种青菜(大白菜、菜心等)的图片放在一起,对儿童进行分类学习。

2)动词的学习

可采用实际的简单动作游戏和图片进行。训练程序:操作的模仿—体态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

如学习动词“吃”:①儿童吃东西时,训练者在旁做体态语符号(用手拿且放入口中)和说成人语“吃”,让儿童模仿体态语和诱导言语表达;②训练者做“吃”的体态语,儿童将面前的饼干放入口中;③训练者发出成人语“吃”,训练儿童用体态语来表达;④训练者做体态语,并询问“我在做什么呀”,鼓励儿童用言语表达;⑤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用言语(成人语)来表达要求。

3)形容词的学习

多采用游戏和图片进行。训练程序:分类—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

如学习词汇“红色”“绿色”:①在儿童面前放红色和绿色的卡片数张,让儿童分类,儿童每拿起一张卡片,训练者用成人语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模仿发音;②通过游戏来促进和强化,方法是训练者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选择并模仿发音;③训练者指着卡片问“这是什么颜色”,要求儿童用言语表达;④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用言语表达(成人语)来形容事物。

2.语句训练

1)名词句的学习

句型:事物的属性+事物名称。选用大小、颜色等事物的特征对比明显的实物、模型、镶嵌板、图片等。训练程序:确定构成名词句的各词汇是否理解—能理解表示名词句的图(图片仿照)—名词句的理解。

如学习“大、小+事物名称”:①选用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图片数张,在儿童面前放同一事物不同大小的两张图片,训练者问“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让儿童选择,同样方法确定儿童理解事物的名称;②并列摆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张图片作为示范图,让儿童选择相同的图片;③并列摆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张图片,用“大的鞋”“小的帽子”等言语刺激让儿童选择相应的图片。

2)两词句的学习

句型:动作主+动作(主语+谓语)。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两词句的各词汇是否理解—能理解表示两词句的图—两词句的理解—表达。

具体训练与名词句的学习基本相同,最后一项:训练者与儿童交换位置,儿童用言语发出指令,训练者选择相应的图片。

3)三词句的学习

句型:动作主+动作+对象(主语+谓语+宾语)。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三词句的各两词句是否理解—能理解表示三词句的图(图片仿照)—三词句的理解—表达。

训练方法基本与上述相似。三词句的理解,可从1/4选择逐渐过渡至1/8选择,并注意图片放置的顺序。

3.语法训练

可逆句的学习,训练程序: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表达。

如学习句子“猫洗熊猫”:①在儿童面前放一张“猫洗熊猫”的大图,让儿童注意观察大图中拿刷子的动物;②训练者将小图按“猫+刷子+熊猫”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并让儿童注意主语的位置,然后让儿童练习排列顺序;③儿童说出句子。

在此基础上学习有连词、介词等的句子,并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已学习的句子,多看简单的图片和做练习,多听故事。

(五)阶段5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主要学习组词成句的规则,能理解和自己说出被动句。训练程序: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表达。

如学习句子“兔子被乌龟追”,训练方法基本与可逆句的学习相同,当儿童出现错误时,要及时给予提示,改正错误的图序,训练者可与儿童做相应的模仿动作或游戏来促进儿童对被动句的理解,反复训练,直至儿童能自己排列、理解、说出被动句式。

1.文字训练

正常儿童的文字学习是在全面掌握了言语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学习,但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言语学习困难时,如果将文字符号作为语言形成的媒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还可以作为言语的代用手段,因此,文字学习的指导人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病例进行。

(1)适用情况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声音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发育均迟缓的儿童,应以文字作为媒介促进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

②声音语言的理解正常而表达困难的儿童(如B群儿童),应让其先获得文字语言,以文字作为表达的媒介,从而促进声音语言的表达。另外,文字还可作为辅助的手段或用做说话困难时的代偿交流手段。

③既有以上原因,又伴有构音障碍、说话清晰度低的儿童,在文字学习的同时,应利用文字进行音节构造的分解与合成训练。

④学龄前到低年级的患儿,考虑到在学校的适应问题,有必要进行文字学习指导,在文字符号获得的同时进行音节分解、词汇、句子等语言学习。

2.文字训练程序

(1)文字字形的辨别训练 为掌握文字符号,必须能够辨别字形。

①辨别几何图形:作为基础学习,必须先能够辨别各种几何图形(10种以上)。

②单字字形的辨别:让儿童先学习单个文字,如从数个文字中选出指定的某单个文字。最初要选择相似性低的字,以后逐渐向相似性高的字过渡。

③单词水平的辨别:最初选择字形及字数相似性低的单词,让其先看字长,然后从两个字长的单词中选出某个单词,逐渐再进行相似性高的文字辨别训练。如门—小羊—毛巾。

(2)文字符号与意义的结合训练 在儿童能辨别1~2个音节词后可进行此阶段的训练,以文字符号与图片意义相结合为目的,训练顺序如下。

①文字单词图片:文字单词的匹配,给儿童一张文字单词图片,桌面放数张文字单词卡,将文字单词图片与文字单词进行匹配。

②文字单词的选择:给儿童数张文字单词,桌面放一张文字单词上面有相应图片的卡片(示范项),进行文字单词的选择。

③文字单词图片的匹配:给儿童一张文字单词,桌面放数张图片,将文字单词与图片进行匹配。

④图片的匹配:给儿童一张图片,桌面放数张文字单词,将图片与文字单词进行匹配。

(3)文字符号与声音的结合训练 用声音语言进行文字单词的选择。在儿童面前放数张文字单词卡,训练者用声音语言说,让儿童指出相应的单词。再进一步,让儿童指着卡片的每一个文字与训练者一同朗读,促进声音语言的表达。

选择词汇时,从能够理解和构音正确的词汇开始,选择项的组合从音形、文字、文字数、意义等容易辨别的开始进行组合。

(4)文字符号与意义、声音的构造性对应的结合 可进行图片与相应的文字单词用线连接的作业,然后读出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