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肠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小肠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是存在于胃肠道等各种脏器的黏膜内淋巴组织,而所谓的MALT淋巴瘤系指发生于上述MALT内的肿瘤。胃肠MALT淋巴瘤可同时存在上述形态的病变,许多病例表现为不规则多发性浅溃疡及糜烂。免疫病理学证明小肠MALT淋巴瘤主要发生于位于集合淋巴结及阑尾中滤泡边缘带的未成熟B细胞。基本病理表现与MALT淋巴瘤相仿,目前被认为是MALT淋巴瘤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上常表现为吸收不良及蛋白漏出性胃肠病,组织学上认为是MALT淋巴瘤的亚型。

第二节 小肠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是存在于胃肠道等各种脏器的黏膜内淋巴组织,而所谓的MALT淋巴瘤系指发生于上述MALT内的肿瘤。过去曾被称为良性淋巴组织样增生(benign lymphoid hyperplasia,BLH)和反应性淋巴网状细胞过度增生(reactive lymphoreticular hyperplasia,RLH)的绝大多数均属于MATL淋巴瘤。

小肠MALT淋巴瘤(MALT lymphoma of small intestine)系指发生于小肠MALT内的肿瘤,来源于小肠黏膜固有层后天形成的淋巴组织。按照WHO分类和REAL(revised European-American Lymphoma)分类(表33-5),小肠和胃MALT淋巴瘤均属于边缘区域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弥漫性大细胞B淋巴瘤是小肠MALT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30%~39%),而低度恶性的MALT淋巴瘤仅占(6%~22%),低于胃MALT淋巴瘤的比例。

国内外一致认为,内镜直视及其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肠MALT淋巴瘤最可靠的方法,已发现符合低度恶性标准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MALT淋巴瘤在内镜下常表现为胃肠表浅多发性糜烂和(或)溃疡,而高度恶性的胃肠原发性淋巴瘤形态上多为溃疡浸润型或巨块型。但即使是低度恶性的胃MALT淋巴瘤,局部淋巴结累积问题亦应予以高度重视。胃肠MALT淋巴瘤的形态特征依次是结节性胃黏膜、多发性溃疡和糜烂、表浅凹陷、肥厚增生性黏膜皱襞、黏膜下肿块及其他表现。胃肠MALT淋巴瘤可同时存在上述形态的病变,许多病例表现为不规则多发性浅溃疡及糜烂。表浅凹陷病变则呈浅而不规则,需要与早期Ⅱc型胃癌相鉴别。胃肠MALT淋巴瘤中,更表浅凹陷病变在内镜下的特征则为斑点状局灶萎缩性改变。

表33-5 REAL病理分类与临床特征

img153

免疫病理学证明小肠MALT淋巴瘤主要发生于位于集合淋巴结及阑尾中滤泡边缘带的未成熟B细胞。多发生于50~60岁,男女性之比为1.5∶1~2.0∶1。好发于回肠(40%),十二指肠最少见(10%~15%)。

一、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

Isaacson提出MALT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①边缘带(中心细胞样)细胞或单核细胞样细胞增生并浸润上皮(LEL);②反应性淋巴滤胞伴有或不伴有肿瘤结节;③肿瘤性或非肿瘤性浆细胞增生。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MATL淋巴瘤诊断可参考如下组织学标准:①类似小胚胎细胞、核中间变细,有时呈单核B细胞样,伴有丰富胞质的淋巴瘤细胞增殖;②肿瘤增殖灶内有萎缩或过形成的淋巴滤泡,尤其残存较薄的外套内层;③淋巴瘤细胞浸润并破坏黏膜及腺上皮。

二、免疫增殖性小肠病

免疫增殖性小肠病(immunoproliferative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IPSID)在地中海及中近东地区高发,亚洲罕见,又称为地中海性淋巴瘤(Mediterranean lymphoma),常与胃肠道感染有关。基本病理表现与MALT淋巴瘤相仿,目前被认为是MALT淋巴瘤的一个特殊类型。浆细胞比例更高,好发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近段,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常表现为吸收不良及蛋白漏出性胃肠病,组织学上认为是MALT淋巴瘤的亚型。

治疗多选择外科治疗,并联合化疗。最近文献报道IPSID和MALT淋巴瘤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治疗,部分病例有效。

关于MALT淋巴瘤的恶性程度,目前尚不清楚的问题很多,如临床病理学的疑点不少,临床尚未确立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有的学者认为,MALT淋巴瘤是胃黏膜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外界刺激,后天性引起黏膜的淋巴组织增生,继而特异性抗原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而发生肿瘤。有人报道MALT淋巴瘤细胞“有寻家”(homing)的特性,离开胃后再返回胃增加恶性程度,很少发生远处转移而长时间停留胃及胃周围区域淋巴结,治疗效果较好。

最近有的学者建议一旦发现MALT淋巴瘤,尤其是Ⅰ、Ⅱ期病变,应首先试用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法7~10d,有70%~80%的病例可以发生逆转,无效的病例则选择外科治疗。具体的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法是兰索拉唑(lansoprazole)60mg 3次口服,阿莫西林1500mg分2次口服,阿奇霉素(clarithromycin)400mg分2次口服。

三、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EATCL)少见,约半数患者伴有麦胶性肠病或乳糜泻。持续的α麦胶蛋白抗原刺激可能导致T细胞恶性变,据认为14%的麦胶性肠病可并发小肠淋巴瘤。高发年龄为50~60岁,男女性之比相近。病灶多发,好发于空肠,在小肠内形成环形溃疡或黏膜增厚,呈多发性肿块。

四、多发性淋巴瘤样息肉病

多发性淋巴瘤样息肉病(multiple lymphomatous polyposis,MLP)很少见,占胃肠道淋巴瘤的3%~9%,多发生于男性,好发年龄为50~60岁,表现为胃肠道内大量息肉,从2mm至数厘米,可累及整个胃肠道,其中间有正常黏膜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