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充血性结膜炎的症状

充血性结膜炎的症状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种再分为沙眼、淋巴肉芽肿及鼠肺炎3个生物变种。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一般来说,地方流行性致盲沙眼大多由A、B、Ba及C型所致。原发感染已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则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第二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

衣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1971年Storz和Page提出将这类微生物另立一目,称为衣原体,包括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种及鹦鹉热衣原体种。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种再分为沙眼、淋巴肉芽肿及鼠肺炎3个生物变种。其中沙眼生物变种从抗株性上又分为A、B、Ba、C、D、E、F、G、H、I、J、K等12个免疫型,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可分为L1、L2及L3等3个免疫型。衣原体对四环素和红霉素最敏感,磺胺嘧啶和利福平次之。

一、沙 眼

【概述】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一般来说,地方流行性致盲沙眼大多由A、B、Ba及C型所致。沙眼原发感染,愈后可不留瘢痕。但在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常有重复感染。原发感染已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则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发作,可能就是重复感染的表现。多次的反复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甚至睑板肥厚变形,引起睑内翻倒睫,加重角膜的浑浊,损害视力,甚至失明。除重复感染外,合并其他细菌性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5~12d。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

1.症状 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结膜囊较多黏液或黏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部易疲劳。如果在此时能够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明显,视力减退。晚期常出现并发症,如眼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2.体征

(1)急性沙眼 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布满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1~2个月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

(2)慢性沙眼 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余年。慢性期结膜充血虽然减轻,但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呈胶质样,病变以上穹隆部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也可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部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襞。滤泡可发生坏死,愈后留下明显的瘢痕。早期就可出现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可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时发展为浅层小溃疡,痊愈后可形成角膜瘢痕样改变,称为Herbert小凹。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胬肉样血管翳。

(3)分期 为了防治沙眼和调查研究的需要,对沙眼有很多临床分期的方法。

1)我国1979年全国第二届眼科学术会讨论时,重新制定了沙眼的分期。

Ⅰ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为止。

Ⅲ期(完全瘢痕期):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同时还制定了分级的标准:根据活动性病变(乳头和滤泡)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二级。占1/3面积以下者为(+),占1/3~2/3者为(++),占2/3以上者为(+++)。并确定了角膜血管翳的分级法:将角膜分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内者为(+),达到1/4~1/2者为(++),达到1/3~3/4者为(+++),超过3/4者为(++++)。

2)国际上较为通用者为MacCallan分期法。

Ⅰ期(浸润初期):睑结膜与穹隆结膜充血肥厚,上方明显,可有初期滤泡与早期角膜血管翳。

Ⅱ期(活动期):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即乳头、滤泡与角膜血管翳。

Ⅲ期(瘢痕前期):同我国第Ⅱ期。

Ⅳ期(完全结瘢期):同我国第Ⅲ期。

(4)并发症

1)上睑下垂:沙眼感染早期即可出现,早期是沙眼引起的浸润、充血、水肿而使上睑重量增加和müller肌被侵犯所致。晚期则由于müller肌被破坏,瘢痕形成,失去收缩能力而成永久性上睑下垂。

2)睑内翻倒睫:是沙眼常见并发症,由于结膜瘢痕收缩肥厚和睑板弯曲畸形,使睑缘向内翻转,而导致睫毛倒向角膜侧生长即倒睫,并刺激角膜引起不适,严重时发生角膜浑浊和角膜溃疡。

3)角膜浑浊:严重的角膜血管翳及睑内翻倒睫摩擦角膜以致角膜溃疡,角膜浑浊变白,视力下降。

4)睑球粘连:穹隆部因结膜瘢痕收缩而缩短,甚至完全消失,尤以下方穹隆部为显著。

5)实质性结膜干燥症:由于结膜广泛结瘢,使杯状细胞和副泪腺分泌功能遭到破坏,泪腺管闭塞,以致结膜不能被湿润,而逐渐干燥,角结膜上皮发生角化,表现为干涩、刺痒等不适。

6)慢性泪囊炎:沙眼病变累及泪道黏膜,鼻泪管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慢性泪囊炎,表现为流泪、流脓或挤压泪囊区时有大量脓液自泪小点溢出。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典型的沙眼,临床上根据睑结膜有乳头和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及结膜瘢痕的出现,较容易诊断。对早期沙眼的诊断尚有一定困难。有时只能初步诊断为“疑似沙眼”。

(1)沙眼诊断依据 ①上穹隆部和上睑板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两者兼有。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③上穹隆部或(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④结膜刮片有沙眼包涵体。在第1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3项中之一者可诊断沙眼。

(2)疑似沙眼 上穹隆部及眦部结膜充血,有少量乳头(乳头为正常组织)增生或滤泡,并已排除其他结膜炎者。

2.鉴别诊断

(1)结膜滤泡症 常见于儿童,皆为双侧,无自觉症状。滤泡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滤泡较小,大小均匀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滤泡之间的结膜正常,不充血,无角膜血管翳,无瘢痕发生。沙眼的滤泡多见于上穹隆部与上睑结膜,浑浊不清、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并有结膜充血和肥厚等症状。

(2)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皆为双侧,晨起时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适感。滤泡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结膜虽充血,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无瘢痕形成,无角膜血管翳。

(3)春季结膜炎 此病有季节性,主要症状为刺痒。睑结膜上的乳头大而扁平且较硬,上穹隆部无病变,易于鉴别。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4)包涵体结膜炎 成年人与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在结膜刮片中皆可见包涵体,其形态与沙眼包涵体相同,难以分别。但包涵体性结膜炎皆以急性开始,滤泡皆以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为著,无角膜血管翳,数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可与沙眼鉴别。

【治疗】

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1.局部治疗 0.1%利福平或0.5%金霉素或四环素眼液滴眼每日3~6次,效果较好。但此类药物水溶后,数周即逐渐失效,需重新配制。若制成眼药膏或混悬液可保存较久。10%~30%磺胺醋酰钠和0.25%~0.5%氯霉素眼药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药一般需持续用药1~3个月。亦可行间歇疗法即用药3~5d后,停药2~4周,再行用药,效果亦佳。

2.全身治疗 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药物外,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成人可口服四环素250mg,每日4次(孕妇、哺乳期妇女、7岁以下儿童禁用)。也可选用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全身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3.并发症的治疗 乳头增生严重的,可行药物摩擦,以棉签蘸磺胺或四环素,摩擦睑结膜及穹隆结膜。滤泡多者行压榨术,局麻下以轮状镊子挤破滤泡,排出其内容,同时联合药物治疗,促进痊愈。对沙眼的后遗症如少数倒睫可行电解术;睑内翻倒睫者,需作手术矫正;睑球粘连者,行角膜缘干细胞或结膜、羊膜移植术等眼表重建手术;角膜浑浊且无明显干眼症者行角膜移植术。

二、包涵体性结膜炎

【概述】

包涵体性结膜炎是沙眼衣原体中D-K抗原型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是一种通过性接触或产道传播的急性或亚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常侵及双眼,常为急性发病。在新生儿称为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在成人称为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

【临床表现】

1.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 又称新生儿包涵体性脓漏眼。为新生儿出生时产道中受感染所致,潜伏期为出生后5~12d。表现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出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肥厚、乳头肥大,下穹隆部及下睑结膜多见,眼部分泌物为脓性,量多,睑结膜可出现假膜。新生儿结膜的腺样层尚未发育,故2~3个月内无滤泡形成。晚期有显著的滤泡形成,3个月至1年内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亦无角膜血管翳。衣原体可引起新生儿其他部位如衣原体性中耳炎、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甚至威胁生命,临床治疗中应足够重视。

2.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 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多见于青年人,接触病原体1~2周后发病。因许多患者都有在污染的游泳池游泳史,又名游泳结膜炎,实际上此病是由沙眼衣原体D-K型泌尿系统感染后污染的手、毛巾或水等传染到眼;还有的情况是接触感染。潜伏期5~12d。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开始时结膜充血,很快眼睑红肿,耳前淋巴结肿大,无压痛,结膜因细胞浸润而肥厚。穹隆部结膜有很多滤泡,下方最显著。结膜囊有很多脓性分泌物,内含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结膜刮片可见包涵体。急性期消退后,结膜仍肥厚、充血、有滤泡,一般不形成假膜,持续3个月至1年,不出现血管翳,不留瘢痕,病情自然消退。可同时合并其他部位如生殖器、咽部衣原体感染的迹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实验室检查从分泌物中可找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结膜刮片中可找到包涵体。

2.鉴别诊断

(1)沙眼 可发生任何年龄,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结膜有乳头增生,滤泡形成,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血管模糊,愈后留瘢痕,有角膜血管翳,分泌物非脓性。

(2)滤泡性结膜炎 发生于儿童、青少年多见,下穹隆结膜为主,滤泡较大,灰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愈后不留瘢痕,分泌物呈水样。

(3)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一般出生后2~3d发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涂片检查可找到淋球菌。

【治疗】

1.局部治疗 可用0.1%利福平眼液或10%~30%磺胺醋酰钠眼液点眼,每日4~6次,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膏涂眼,每晚1次。

2.全身治疗 因为至少50%患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的患儿亦有鼻咽部感染以及10%的患儿会发生衣原体肺炎,故治疗需全身应用红霉素12.5mg/kg,口服或静脉注射,每日4次,共14d。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口服阿奇霉素1g,每日1次或口服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共1周,或口服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共1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