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橄榄耳蜗纤维束的描述

橄榄耳蜗纤维束的描述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由延髓上橄榄核至内耳的同侧性和交叉性纤维束。以后史密斯发现在末梢的前庭、耳蜗的毛细胞底部形成离心性结构的突触。费克斯通过刺激前庭、耳蜗两神经联络处的交叉枝的实验表明,这种离中性突触对向中性信息的传递产生突触前抑制。此后已证实突触的递质是乙酰胆碱。类似的离心性抑制结构也可在低等水生动物的侧线器官中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也被认为是伺服机制或是闸门机制,而突触一般是乙酰胆碱性能的。

二十九、橄榄耳蜗纤维束的描述

1946年,Theodor Rasmussen描述橄榄耳蜗纤维束(olivocochlear bundle,也称为bundle of rasmussen,见图4.55)。

img138

图4.55 橄榄耳蜗束(即不听觉传出纤维)

img139

图4.56 听觉传导通路

它是在高等动物内耳所看到的离心系统。具有对平衡和听觉系统抑制的功能。是由延髓上橄榄核至内耳的同侧性和交叉性纤维束。首由拉斯马森(G.L.Rasmussen,1946年、1953年两次记载)所记载。以后史密斯(C.A.Smith,1961)发现在末梢的前庭、耳蜗的毛细胞底部形成离心性结构的突触。

费克斯(Fex,1962)通过刺激前庭、耳蜗两神经联络处的交叉枝的实验表明(见图4.56),这种离中性突触对向中性信息的传递产生突触前抑制。此后已证实突触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在前庭器官也可看到同样的效应。一般认为,这种抑制作用在末梢感受器是一种闸门机制(gating mechanism),同时也是一种自控机构——伺服机构(servomecha nism)。类似的离心性抑制结构也可在低等水生动物的侧线器官中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也被认为是伺服机制或是闸门机制,而突触一般是乙酰胆碱性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