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用示波器直接记录动作电位,发现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与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相等,这也证明动作电位是神经冲动的表现。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是神经系统的重要辅助检查,两者通常联合应用,其适应证是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的病变,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EMG主要用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神经传导速度的结果,有助于对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进行定位。

八、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或EMG]

Bernstein(1874),Hermann(1877)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肌肉电活动原理方面的报道,并定名了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1901年Einthoven发明了弦线电流计,记出微弱的动作电位。Braun(1897)制成了阴极射线示波器,随着方法学的重要发展,电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迅速。Piper(1907)用弦线电流计首先记录了人体骨骼肌的电变化;1920年Forbes等首先用阴极射线示波器记录了动作电位;自1922年Gasser和Erlanger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装置了肌电图机之后,即奠定了肌电图方法学基础。

Liddell和Sherington(1925)提出了运动单位(motor unit)的生理概念,长期以来,它对肌电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理论概念。Adrian,Bronk(1929)曾用同心针电极并借助示波器研究了单个运动单位的功能,加之,Proebster(1928)第一个分析了病人的肌肉动作电位,研究了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的肌电图,使肌电图的检查技术飞跃进步。肌电图仪,见图2.22。

img52

图2.22 肌电图仪

之后,各种异常肌电图相继发现,例如重症肌无力肌电图(Lindsly,1935);纤颤电位(Denng-Brown,1938;Sehiff,1951);肌萎缩的同步电位(Buchthal,1950);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Hodes,1948);感觉神经传导速度(Dawson,1949)以及反射机能研究(Hofmann,1901;Magladery,1950)。20世纪60年代以来,肌电图已经成为广泛而有组织研究的一门科学,同时肌电图的检查仪器已经计算机化了,是研究或检测肌肉生物电活动,借以判断神经肌肉系统机能及形态学变化,并有助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研究或提供临床诊断的科学。正常肌电图及检查方法,见图2.23。

img53

图2.23 正常肌电图及检查方法

神经传导速度

19世纪德国的著名生理学家Johannes Muller(1801-1858)在1844年宣称,神经传导的速度是不可测量的。6年之后,他的学生Hermamn von Helmholtz(1821-1894)运用简单的仪器设备,准确地测定了神经传导冲动的速度肌电诱发电位仪,见图2.24。

img54

图2.24 肌电诱发电位仪

Helmholtz发现,神经传导冲动的速度并不太快,蛙坐骨神经传导冲动速度的平均值为每秒27.25米、比物理能量的传播速度慢多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设计的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方法是巧妙的。后来的生理学家设计出一种利用记纹鼓测定神经传导冲动速度的简便方法。

现在用示波器直接记录动作电位,发现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与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相等,这也证明动作电位是神经冲动的表现。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是神经系统的重要辅助检查,两者通常联合应用,其适应证是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的病变,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单纤维肌电图等;广义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以及重复神经电刺激等,通常意义的神经传导速度主要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EMG主要用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神经传导速度的结果,有助于对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进行定位。四肢、胸锁乳突肌和脊旁肌EMG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NCV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出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G可以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