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黏附分子的种类

黏附分子的种类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部分黏附分子已有CD编号。目前根据黏附分子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五大类,即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蛋白样家族和钙黏素家族。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归类的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以受体或配体形式表达于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介导细胞间黏附和信号传递,参与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及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

一、黏附分子的种类

大部分黏附分子已有CD编号。目前根据黏附分子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五大类,即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蛋白样家族和钙黏素家族。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归类的黏附分子。

1.整合素家族 由α链和β链组成,根据β链的差异分为β1~β8八个亚家族。其在体内分布十分广泛,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表面,同一种细胞也可表达多种整合素,某些整合素的表达有明显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整合素的功能主要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其次为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

2.选择素家族 包括L-选择素、P-选择素和E-选择素,L、P和E分别代表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均为跨膜糖蛋白。各选择素的胞膜外区有较高的同源性,结构相似,均由凝集素样功能区、上皮细胞生长区、调节补体结合蛋白重复片段三个区域组成,其中凝集素样功能区为结合配体部位。选择素主要分布于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炎症反应以及淋巴细胞归巢。

3.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为具有与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和恒定区结构相似的细胞表面蛋白分子,分为V、C1和C2样功能区,其氨基酸组成与免疫球蛋白有一定的同源性。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种类及其配体众多,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中约占1/3,包括抗原特异性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分子、非抗原特异性受体及配体、MHC-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NK细胞受体、细胞因子受体及某些病毒受体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以受体或配体形式表达于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介导细胞间黏附和信号传递,参与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及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

4.黏蛋白样家族 为一组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的膜型糖蛋白,主要包括CD34分子、糖酰化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主要分布于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白细胞、黏膜淋巴组织。CD34分子在早期造血的调控和淋巴细胞归巢中发挥作用;糖酰化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是L-选择素的配体,协助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辅助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5.钙黏素家族 为单链跨膜糖蛋白,包括E-上皮(钙黏素-钙黏素)、N-神经(钙黏素-钙黏素)和P-胎盘(钙黏素-钙黏素),以钙黏素-连接素复合体形式广泛存在于各类上皮细胞,主要介导Ca2+存在下同型细胞间的黏附及信号传导,调节胚胎形态发育、维持细胞骨架排列及组织结构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