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患冲突的社会失责分析

医患冲突的社会失责分析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医患关系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改革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医疗体制,医患关系的恶化正是这一系列体制性矛盾和弊端在医患关系上的投射和反映。具体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卫生政策取向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医院的投入减少,使得医院不得不进行自我补偿,实行企业化管理,以药养医;这在经营方向上,实质上已背离了原来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质。

一、医患冲突的社会失责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医患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和谐的征兆。这种变化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原因,从社会角度分析是由于医疗体制不合理、医疗卫生改革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医学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异化、医学人文教育不尽人意等因素而引起,正是由于各种社会合力作用使得当代医患关系呈现出不和谐的特征。从社会失责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失责原因可概括如下。

1.医疗卫生体制不合理

目前医患关系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改革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医疗体制,医患关系的恶化正是这一系列体制性矛盾和弊端在医患关系上的投射和反映。具体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卫生政策取向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医院的投入减少,使得医院不得不进行自我补偿,实行企业化管理,以药养医;这在经营方向上,实质上已背离了原来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质。一些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了按收入提成奖励办法,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鼓励医生开大处方,鼓励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鼓励医生想办法增加病人的门诊和住院费用,以便获得更多的提成奖励。医院公益性这条脆弱的防线在物质利益的诱导下全线崩溃,某种程度从体制和机制上改变了医院的性质,使得医药费用的上涨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并出现严重的医德滑坡和医德失范。由于一系列医疗卫生政策的出台,作为救死扶伤的公益性医院受利益驱动而逐步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弱化了其公益性,强化了其商业性,医院出现了“以药养医”、“科室收入包干”、“奖金收入与病人收费直接挂钩”、“过度医疗”等现象。医患关系的严峻现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医疗卫生20年的改革是不成功的。”[1]医疗改革关系到百姓的福祉,政府不应通过改制,将医疗卫生行业简单推入市场,形成医患双方的买卖关系,而应通过政策导向,通过创新医疗体制,为医务人员提供合理的政策环境,为大多数百姓提供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

2.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在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被国际上视为奇迹的合作医疗制度不复存在,农民承受着巨大的就医经济压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城镇,被视为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公费医疗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大部分的城镇居民就医要自己买单,只有少数居民能享受这一福利,由国家报销60%甚至是80%的医疗费。特别是有些下岗职工,他们根本无法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由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同高额医疗费用的矛盾就显得极为突出,就容易导致患方与医院和医生产生纠纷和冲突。

在我国社会发展和医疗保障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和运用,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一些大医院仍在走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上高精尖设备,并期望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造成的后果是医疗成本的上涨,导致过度医疗问题的出现。这对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正迈向小康途中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病人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没有大的改观,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没有完善,极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3.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出现偏差

回顾医疗卫生改革的历程,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较少关心医疗服务的公平和质量,出现了改革方向的偏差。同时,“由于政府投入不到位、不能在保证医院承担的社会公益职能进行足额补偿的情况下,许多公立医院虽挂着‘非盈利’的牌子,可实际是按营利性的商业模式在运营”。[2]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称:“从总体上讲,医疗卫生改革是不成功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原因:首先,医疗机构追逐药品销售和医疗利润的利益机制被不断强化,收费高的医院和医务人员都可以从中得到高回报;相反,低收费的医疗机构因为补偿不足而面临经营困难的尴尬局面。其次,政府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医药市场监管不够、药品销售领域无序竞争,推动药品价格上扬,监管或流于形式,或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第三,公益性医疗机构与盈利性医疗机构不分,都是追逐高回报,贫困人口在就医方面别无选择。第四,既符合公共利益又符合市场化趋向的机制和机构还未形成。在我国,医院的公益属性在下降,主要是医院的经营理念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使得患者的流向大都集中到城市医院、大医院,感冒发烧、也都到大医院看病或住院……医疗卫生改革滞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和谐。

此外,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还很不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法律适用疑义重重,医德医风建设还只是个软指标。现在对医疗责任的认定,依法处理医疗事故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从患者角度看,产生医疗纠纷后、往往面临投诉难、取证难和鉴定难等维权困境。如:申请医疗鉴定不但手续相当繁琐、复杂、鉴定费用不菲,更重要的是获取各种资料也十分不易。而且,医疗鉴定很难杜绝“医医相护”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诠释法律,这些也是产生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

4.医药市场存在严重积弊

由于医药体制积弊严重,医药企业畸形发展,造成医药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医药回扣已经成为一种顽症。医院拿回扣、医生拿回扣、医药代表拿回扣……政府虽三番五次进行治理,但都收效甚微;最后政府出台了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本来是想根治医药回扣现象,但其成本却比原来更高了。有的医院将药品竞标价格压低了,但在定价上还是按原来的药品价格卖给患者,患者根本没得实惠。医药企事业也通过更换包装或品名,变着花样使药品价格翻几番,而这些费用都要作为成本让患者买单。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群众自然会明白,是谁推高了医药价格,掏空了老百姓的口袋。由于医药企业不直接接触患者,患者和家属只有把气撒在医院和医务人员身上……

5.媒体的不适当介入

医学科学需要在生命领域中不断摸索研究和发展,国际上公认“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有的人以为医生能治百病,这是一种误解。而有的媒体在医疗纠纷的报道中却忽视了医疗活动的未知性和风险性,往往在事实未弄清楚之前就提前介入或不适当的介入,草率发表带有倾向性意见的报道,甚至为了制造新闻效应,做出不客观的报道,误导读者,刺激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加重了双方的不信任感,使本来就已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复杂化。

6.弱势群体所承受的压力不容忽视

患者在医患双方的冲突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转型,社会竞争加剧,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出现了下岗、待业、提前退休等社会现象;在下海经商者中,也有一部分失败者;在农民中,也有一部分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有的还没有脱贫,这些人群往往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而他们往往又是疾病的高发人群。经济水平与社会地位差距的加大,使弱势群体极容易将医疗过程作为排解社会不公与减轻压力的突破口,而社会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艰难以及国家政策对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上的某些遗漏都容易成为医患关系紧张与冲突的导火线

以上从社会角度对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社会失责之处进行了分析,尽管目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医患矛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努力,全社会都要承但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