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外线的由来

红外线的由来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不仅太阳光中有红外线,而且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任何“热”的物体虽然不发光但都能辐射红外线,因此,红外线又称为热辐射线,简称热辐射。期间,因军事保密原因,防止了红外热成像发展状况的泄露。它是在红外寻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为红外热成像仪或称红外热像仪。这个阶段的红外热成像仪使用时非常不方便且笨重。

1.1.1 红外线的由来

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同时,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爵士得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使用分光棱镜(prism)就可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年,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在寻找新的光学介质(optical medium)的时候发现了红外线(infrared)。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能(thermal energy)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colour light band),并用温度计去测量光带中不同颜色所含的热能。为了与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进行比较,他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试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地方的温度(temperature)显示数值高。经过反复试验,这个所谓热能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radiation)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hotline)”,它位于红色光外侧,被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它的电磁波(频)谱[electromagnetic wave (frequency)spectrum]是介于可见光的红光之外与微波之间的区域,因此,我们的肉眼无法直接查看到。温度在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不仅太阳光中有红外线,而且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就如冰和雪,因为它们的温度远远高于绝对零度,所以也在不断地辐射红外线。任何“热”的物体虽然不发光但都能辐射红外线,因此,红外线又称为热辐射线(thermal rays),简称热辐射(thermal radiation)。

1840年,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爵士的儿子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在一张薄油膜上生成了世界上第一张所谓的“热像图(thermal images)”或称热成像图(thermography figure),使人们对热辐射的测试成为可能。

另一个重大突破是在1880年,由美国人塞缪尔·皮尔伯恩特·兰利(Samuel Pierpont Langley)取得的,他发明了测热辐射仪。据说该仪器可以测到400m之外的热辐射。

通过红外探测器(infrared detectors)将物体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成像装置的输出信号就可以完全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scanning)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成像图。运用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的图像成像和测温,并进行分析判断。

现代意义上的首批红外热探测系统是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研制的。在1935—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用红外变像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研制出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active infrared night vision)和红外通信设备,为红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德克萨兰仪器公司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开发研制了第一代用于军事领域的被动式红外热成像装置(passiv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device),称为红外寻视系统(forward looking infrared;前视红外仪)。期间,因军事保密原因,防止了红外热成像发展状况的泄露。这种保密技术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公开,后来随着50年代锑化铟和锗掺汞光子探测器的发展,才开始出现高速扫描和实时显示目标热成像的图像系统。

20世纪60年代早期,瑞典AGA公司研制成功第二代液氮制冷红外热成像装置。它是在红外寻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为红外热成像仪(infrared thermal imager)或称红外热像仪(infrared camera)。这个阶段的红外热成像仪使用时非常不方便且笨重。

直到1986年研制的红外热成像仪已无须液氮或高压气,而以热电方式制冷,可用电池供电;1988年推出的全功能红外热成像仪,将温度的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采集、存储合于一体,重量低于7kg,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代焦平面微热型红外热成像仪(focal plane of the micro-thermal-type infrared thermal imager)开始由军用转为民用,并且均带有测温功能。

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为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