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腮腺炎引起的脑炎好治吗

腮腺炎引起的脑炎好治吗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以腮腺肿胀及疼痛为特点的非化脓性炎症。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组织受累,侵犯神经系统可导致脑膜炎、脑炎。如有二次患腮腺炎者,可能为免疫缺陷患者或者是其他病毒感染。有少数脑膜脑炎发生在腮腺炎后1个月,这种晚期的神经损害不是病毒引起,而是迟发型自身免疫所致。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以腮腺肿胀及疼痛为特点的非化脓性炎症。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组织受累,侵犯神经系统可导致脑膜炎、脑炎。冬春季为本病的流行高峰,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患者的腮腺肿胀前7d至肿胀出现后9d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人类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普遍易感性,一次感染之后,包括隐性感染在内,均可获得终身免疫。如有二次患腮腺炎者,可能为免疫缺陷患者或者是其他病毒感染。预后良好,极个别病例遗留有一侧永久性耳聋及睾丸萎缩后失去生育能力。

1.潜伏期 为2~3周,平均18d左右。

2.前驱期 数小时至2d不等,常有发热、食欲减退、全身无力、头痛、呕吐等。发热程度不等,也有体温正常者。少数患儿早期可并发脑膜炎。

3.腮腺肿期 腮腺肿大先于一侧,然后另一侧也肿大,也有仅一侧肿大或腮腺无肿大的病例。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触痛,表皮不红。腮肿3~5d达高峰,继而渐缩小,一般一周左右消退。有时可合并颌下腺及舌下腺炎。部分患儿可无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肿大,仅有病毒血症或并发症的表现。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腮腺局部胀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和咀嚼时更加明显。在腮腺肿大的同时体温仍高,但体温增高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腮腺肿大程度无关。发热以中等度多见,低热与高热均少见。

4.并发症

(1)急性胰腺炎 可见于年长儿,大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后的3d至1周。主要表现为体温骤然上升,伴有反复频繁的呕吐,上腹剧烈疼痛,腹泻、腹胀或便秘。上腹部压痛明显,局部肌紧张,B型超声可显示胰腺肿大。血、尿淀粉酶增高,血清脂肪酶升高。

(2)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 小脑病变为主者,出现共济失调;以豆状核病变为主者,出现扭转痉挛;尚可见颅脑神经损伤,脑积水等。脑膜脑炎的出现可在腮肿前、同时或腮肿后。具体而言,脑膜脑炎可在腮肿前后2周出现。病毒直接感染神经细胞时,腮腺炎和脑炎同时发生。病毒感染后的脱髓鞘病变所致脑炎在腮腺肿大后10d左右发生。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同。如有脑实质损害、伴有神志改变、同时又有脑膜炎症状,可考虑为脑膜脑炎。有少数脑膜脑炎发生在腮腺炎后1个月,这种晚期的神经损害不是病毒引起,而是迟发型自身免疫所致。流行性腮腺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有时还表现为面神经炎、脑室管膜炎、听神经的损害甚至听力丧失。偶有脑血管炎、脑脊髓炎、多发性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炎、偏瘫、上行性麻痹等。

(3)睾丸炎或卵巢炎 睾丸炎多见于青少年或成人,儿童少见,多发生于腮肿后3~13d,单侧多见,仅2%~3%见于双侧。临床可有高热、恶心、呕吐、局部疼痛、阴囊肿胀、皮肤发红。病程约10d。卵巢炎的发病率较睾丸炎低,临床症状也轻,仅有腰部酸痛,下腹部有压痛,月经失调等。可致30%~50%的睾丸和卵巢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双侧萎缩者可导致不育症。

(4)心肌炎 占腮腺炎患者的4%~15%。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心电图ST段下降,P-R间期延长等。

(5)耳聋 为听神经受累所致,发生率不高,多为单侧,不易发现,治疗困难,可成为永久性耳聋。

(6)肾炎 多在腮腺炎后1周内发生,患儿可有血尿、蛋白尿,一过性肾功能减退,随着腮腺炎的好转,肾炎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一般3周内恢复。

【防治】

1.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1)典型腮腺炎或其他唾液腺炎的治疗

1)全身及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隔离。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硼酸溶液漱口。流食或半流食。勿进食酸、硬、辣食物及饮酒,以避免引起疼痛。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解热剂。亦可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如板蓝根冲剂、蒲地蓝颗粒等。

2)局部用药 可用如意黄金散或青黛粉等以食醋调成糊状,涂于肿大的腮腺上,1~2 d换药1次。民间常用仙人掌,去皮捣烂,以食醋调成糊状外敷,可促消肿。

3)抗病毒治疗 疗效不确定,干扰素可能有效,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可能对腮腺炎病毒感染有作用。

(2)并发症的治疗

1)急性胰腺炎、心肌炎、脑膜炎、脑膜脑炎 治疗见相关章节。

2)睾丸炎 可用“丁”字带将肿大睾丸托起,以减轻疼痛。局部可间歇湿冷敷或使用镇痛剂,重症病例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2.预防

(1)隔离传染源 一经确诊,患者应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

(2)切断传播途径 在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多的机构,应勤通风,消毒剂熏蒸、喷洒。

(3)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已被证实安全有效,目前常采用的是腮腺炎、麻疹、风疹三联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率可达96%。疫苗一般无发热或其他反应,但孕妇、免疫缺陷患儿及对鸡蛋过敏的病儿忌用。

2)被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和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均无预防效果,也不能减轻症状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