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整依赖感

调整依赖感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就“依赖感”而言,它绝不是我们平时贴了“依赖”标签的那些人独有的感受。这些类型的依赖,在感受上与一个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虽有很大的不同,但核心的成分却是相同的,它是人类永远都不会放弃的对来自他者的支持的渴望。但强迫性人格者的依赖感则是明显偏离正常的。强迫性人格者夸大失去依赖对象后的风险,而且也夸大与被依赖对象的冲突导致的后果。反叛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使个体挣脱被依赖的对象。

调整依赖感

希望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这是人类普遍的动机。在得到支持(包括赞同、帮助、赞美等)之时,个体感到喜悦,觉得自己更强大了。这种对来自他人的积极对待的需要是持续终生的,但是这种需求的内容在一生中会发生变化。人类似乎本能地知道个体发展的普遍的步骤,知道个体在某个时期对来自他人的某些支持的需求是正当的,而另一些支持的需求是不正当的。如果一个人在三十岁的时候还不能自食其力,而是像一个三岁的孩子那样游戏度过每天的生活,一切花销由父母承担,他/她的行为就会被称作“依赖” 。这个三十岁的成年人在经济上完全依靠父母,这是一种有目共睹的依赖。但是就“依赖感”而言,它绝不是我们平时贴了“依赖”标签的那些人独有的感受。一个四十岁的职场人士,已经在经济上和生活上独立于自己的父母,却又很看重父母对于自己的精神支持,希望他们对他的成就表示赞扬。这种现象一点都不少见。一个五十岁的领导者,可能相当在意下属对自己的认可,为了获得他们的认可,甚至会牺牲一些原则。这些类型的依赖,在感受上与一个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虽有很大的不同,但核心的成分却是相同的,它是人类永远都不会放弃的对来自他者的支持的渴望。[6]可以说,依赖是人无法消除的本质属性,我们的独立无非是相对的独立。成熟的人,无非是以与他的年龄相称的方式依赖着他人,以及被依赖。但强迫性人格者的依赖感则是明显偏离正常的。

强迫性人格障碍者的依赖感有三个偏离正常的方面: (1)在强度上,超过一般人的对于依赖的需求; (2)在性质上,不符合其年龄阶段应有的面貌,滞后于一般的人格发展步骤; (3)在依赖对象的选择上常常不恰当。

从笔者的临床经验来看,强迫性人格者多有高于一般人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感并不像依赖性人格者表达得那么直露,而是隐藏在理性、冷淡的外在面貌之下。强迫性人格者早期经验导致的安全感的缺乏,不但推动了他去寻求确定性,也促使他去寻求强大客体的支持。当他做出主动的行为,会担心这种主动性导致消极的后果。他会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过分内疚、自责。强迫性人格者夸大失去依赖对象后的风险,而且也夸大与被依赖对象的冲突导致的后果。

与依赖性人格者不同的是,强迫性人格者的夸大自体并不允许他们安于依赖、顺从的状态,他们时而意识到自己的依赖性并设法独立,甚至以反叛的形式表达独立的愿望,但是面临独立的可能性时,却又不免惶惑。这种独立性是依赖性的独立(dependent independency) ——因为依赖,所以独立,或者说,对自己的依赖性的防御反应(反向形成) 。

反叛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使个体挣脱被依赖的对象。但是,当反叛者总是试图采取与被依赖者的期望相悖的模式行动——这也就是所谓的反向认同——他迟早要付出代价,因为他反对的模式通常并不是一无是处。

但是依赖——反叛——真正的独立(包含了成熟的依赖的独立) ,这个过程是难以跨越的过程。感受分析咨询可以帮助此类来访者识别和体察依赖感、反叛感和真正独立的感觉,由不平衡的反叛—依赖模式转化为成熟的独立感和依赖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