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治高血压存在哪些误区

防治高血压存在哪些误区

时间:2022-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时应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而应逐渐将血压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这也是在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目前的高血压治疗十分强调进行个体化治疗。而要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定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地指导患者用药。

防治血压存在哪些误区

上海 主任医师 曲格林

导 读: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防治误区一般有如下七点: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2.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3.血压降下来后就不再用药。4.喜欢服用作用快的降压药。5.不用药亦可降压。6.新药、贵药就是好药。7.忽视血压的监测。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很多高血压患者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35/85毫米汞柱)以下有所顾虑。他们总是担心血压降得过低会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使这些器官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研究证实,患者的血压在理想范围内控制得越低越好,这样既可减轻症状,又可降低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2.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患者在进行高血压防治的过程中应以调整生活方式、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地进行运动等非药物疗法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以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往往过分地依赖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降压药的疗效,又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的并发症。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疗法。

3.血压降下来后就不再用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总是断断续续地服药,使得血压反复波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有增无减。患者之所以不坚持用药,主要是对高血压病必须进行长期的治疗认识不足。一旦血压降了下来,他们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其实,这种认识极为有害。高血压患者必须明确的是,当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若必须中断用药,则必须咨询医生。其实很多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用药。

4.喜欢服用作用快的降压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时应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而应逐渐将血压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使自己的血压立即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仍未能降至正常水平,他们就立即更换药物。这样做的结果容易造成患者的血压不稳定。另外,有些患者喜欢服用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在使用长效降压药时,也要同时服用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患者应该缓慢、平稳地使血压将至理想水平。而长效降压药能够达到此目的。因此,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尽量服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5.不用药亦可降压

这是近年来一些治疗高血压的保健品(如降压表、降压帽等)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上,这些保健品的实际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就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是最有效和有益的选择。“不用药亦可降压”的观点其实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种偏激的认识。

6.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这也是在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但如何选用这些药物却是很有讲究的。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或者认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是好药”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7.忽视血压的监测

在进行降压治疗的过程中,许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了对自身血压的监测,其实这是一种失误。目前的高血压治疗十分强调进行个体化治疗。而要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定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地指导患者用药。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要坚持测量血压并及时做好记录,同时还要定期与主治医师联系,以提高降压达标率和实现用药“个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