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距离治疗机

远距离治疗机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在60年代也开始生产60Co远距离治疗机,发展也相当迅速。由于放射性核素60Co发射出的γ射线可以达到MV级能量,并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穿透力强等特点,60Co远距离治疗机逐步取代了千伏级X线治疗机而成为当时临床放射治疗设备的主流机型。但两者相比,60Co治疗机具有下列优点:①价格便宜,治疗费用低。整个准直器通过支架安装在治疗头上,并可按治疗头的垂直轴线进行旋转。

8.2 60Co远距离治疗机

8.2.1 60Co远距离治疗机的特点和优点

自从加拿大1951年生产了第一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以来,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此期间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我国在60年代也开始生产60Co远距离治疗机,发展也相当迅速。由于放射性核素60Co发射出的γ射线可以达到MV级能量,并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穿透力强等特点,60Co远距离治疗机逐步取代了千伏级X线治疗机而成为当时临床放射治疗设备的主流机型。

60Co远距离治疗机是一种利用60Co同位素衰变放出的γ放射线从体外治疗疾病的设备,其γ线的平均能量为1.25MeV,和一般深部X射线机(200~400kV)相比,除能量高外,60Co远距离治疗机还具备以下特点:

(1)穿透力强。高能射线通过吸收介质时的衰减率比低能X射线低。因此,高能射线剂量随深度变化比低能X射线慢,也就是说比低能X射线有较高的百分深度剂量。由于百分深度剂量高,60Co治疗时射野设计比低能X射线简单,剂量分布也比较均匀。

(2)保护皮肤。60Coγ射线最大能量吸收发生在皮肤下4~5mm深度,皮肤剂量相对较小。因此,给予同样的肿瘤剂量,60Co引起的皮肤反应比X射线轻得多。如果在皮肤表面放一薄层吸收体,60Coγ射线的这一优点将随之失去。因此,在治疗摆位时或设计准直器或挡块时,应保证铅块或准直器底端离开皮肤一定距离(一般为15cm以上),使得最大剂量的吸收不发生在皮肤上。

(3)骨和软组织有同等的吸收剂量。低能X射线,由于光电吸收占主要优势,骨中每伦琴剂量吸收比软组织大得多。而对60Coγ射线,康普顿吸收占主要优势,因而每单位剂量的吸收在每克骨中与软组织近似相同。60Coγ射线的这一优点保证了当射线穿过正常骨组织时,不致引起骨损伤;另一方面,由于骨和软组织有同等吸收能力,在一些组织交界面处,等剂量曲线形状变化较小,治疗剂量比较精确。

(4)旁向散射小。60Coγ射线的次级射线主要向前散射,射线几何线束以外的旁向散射比X射线小得多,剂量下降快,因而保护了射野边缘外的正常组织和减低了全身积分剂量。

电子加速器能辐射出能量、剂量率都高的电子束、X线,可对60Co治疗机不能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但两者相比,60Co治疗机具有下列优点:

①价格便宜,治疗费用低。就国产的两种放射机相比,价格相差6~7倍左右。治疗费为电子加速器的1/5~1/4左右。

②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没有高电压高电流的电真空器件及复杂的电子线路。此外,仅当偶然事件发生(如同位素源及准直器定位不准)引起剂量变化时,才需要进行测量。而电子加速器系统复杂,操作步骤严格,引起线束能量、剂量率及照射野内剂量均匀性等变化的偶然因素较多,需每天或至少每周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

③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容易。除了2至3年进行换源外,其他只有在偶然的电器故障时,才需一般性的技术维修。而电子加速器发生故障时,须由懂专业知识的工程师进行维修,有时常常还须由制造单位的工作人员才能进行维修。

8.2.2 60Co远距离治疗机的结构

60Co治疗机主要由治疗机头、治疗机架、治疗机床和控制系统组成,其典型外形结构如图8.2所示。

img240

图8.2 旋转式60Co治疗机外形

1.治疗机头

治疗机头是60Co治疗机的关键部件。上面安装了放射源、遮线器、准直器和光学测距器等。

(1)同位素源及其容器。图8.3是供体外治疗机所使用的同位素源及其容器的典型结构图。

img241

图8.3 标准远距同位素源容器结构的简图

同位素源首先安放在双层密封的容器中,后者用不锈钢材料经过等离子封焊而成。内层容器中安放有外径相同而内径各异的钨合金圆套筒,用以固定不同外径60Co源的横向位置。此外,还需要放不同厚度的钨合金圆片,以固定源在容器中的纵向位置。

把源位置固定的双层容器放在外容器中,为了达到辐射防护及足够的机械强度要求,外容器是由钨合金制成的空心圆筒。内容器的顶端被外容器小的内径部分卡住,底端由钨合金圆板顶住,并用扣环与外容器锁牢。

在外容器的外径有标准的固定用螺纹,将其倒置固定在不锈钢制成的钴源筒中,用旋塞紧固。放射源的γ线便通过内容器的顶端进行辐射治疗。上述三种固定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同位素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以影响γ线在照射野内剂量的均匀性。

(2)遮线器。在治疗机头内,装有放射性核素60Co,俗称钴源。为使放射源能在关机储存和开机照射状态之间自如转换,治疗机头内必须安装遮线器装置。当遮线器处于关位时,射线束被遮挡,治疗机处于安全状态;当遮线器处于开位时,射线束从机头射出,处于治疗状态。

常用的遮线器有:抽屉式遮线器、钨门式遮线器、旋转式遮线器、水银柱式遮线器等4种基本形式,如图8.4所示。

img242

图8.4 准直器

其中,抽屉式遮线器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最具有代表性,因此,下文将简要介绍安装抽屉式遮线器的治疗机头。

抽屉式遮线器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钴源的源容器装在一只抽屉中,防护机头中间有一条可以自由运动的滑道,抽屉的运动动力是靠压缩空气完成的。在压缩空气的气路中,有一套二位五路的电控阀门,把压缩空气注入到气缸的左端或右端,使抽屉自由运动,达到放射源自由开启或关闭的功能。遮线器用机头本身防护,机头是用铅浇铸而成,外壳用钢板成型。在钴源储存处用净化铀和钨加强防护。钴源固定在钢柱中心,钢柱沿轨道可以滑行,利用空气压缩机使钢柱移动,变换安全位和照射位。抽屉式遮线器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万一钴源钢柱运动时被卡住,该机器有强行回源按钮,启动后可自动强行回源。

(3)准直器。准直器的作用是为γ线提供靶区形状的照射野,并吸收掉照射野外的射线。所谓射线的照射野,就是在放射源的辐射场内,离源任一距离外垂直于射线轴的截面范围。准直器一般都用重金属(如铅及钨、铀合金等)制成,故又称铅门或钨门。

为了提供可变的照射野,一般由上、下层各一对门构成,分别改变照射野的横向(X方向)及纵向(Y方向)的尺寸,以提供各种尺寸的矩形或正方形照射野。变化尺寸范围一般为2×2cm2~20×20cm2。整个准直器通过支架安装在治疗头上,并可按治疗头的垂直轴线进行旋转。

位置可变式准直器工作时,不仅为射线提供与靶区形状相同的照射野(以对肿瘤进行均匀的高剂量照射)。还必须有小的半影区(以避免正常组织不必要的照射)。所谓半影区,是指射线照射野内20%到80%的等剂量曲线范围。半影区的形状主要有三种因素所造成,如图8.5所示,分别说明如下:

(1)透射半影。透过准直器的部分初级光子线所照射的范围称透射半影区。如图8.5(a),点O表示同位素源(点源),线段OA、OB、OC表示放射源辐射场中的部分放射线。A、B、C表示射线抵达组织内某一深度时的位置。由于准直器提供照射野的平面a与γ线不平行,三条射线经过准直器时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射线OA没有被准直器阻挡吸收,属放射源射线的照射野范围。射线OB及OC辐射途中,遇准直器的部分被阻挡吸收,且随穿过吸收层的层厚增加,强度便随之减弱。射线照射的A—B—C范围内,自20%到80%的等剂量曲线范围,便属射线的透射半影区。射线OD因被准直器充分吸收而不构成对组织的照射。

img243

图8.5 射束的半影区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为了减小透射半影区的影响,往往采取两方面的措施,其一,准直器运动时,照射野的平面a应与γ射线平行;其二,准直器必须有足够的吸收厚度。根据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ICRP)要求:准直器透射泄漏不超过有用射量的5%。

(2)几何半影。同位素照射量率的值都是有限的。必须增大放射源的体积来满足治疗所需的剂量率。因此,供治疗使用的放射源都有一定的几何尺寸,如图8.5(b)所示。被准直器限束后,照射野边缘各点分别受到面积不等的源照射,因而产生由高到低的渐变剂量分布,称几何半影区。

在人体表皮的几何半影区宽度AC,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比例相等的原理求得:

img244

式中S——源的顶部直径;

F——源-皮肤距离;

H——源到准直器孔的垂直距离(源阑距)。

若肿瘤在表皮下的d深度,则肿瘤处的几何半影宽度为:

img245

由式(8.2)可知,若要减小几何半影区的宽度,可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减小放射源直径的尺寸S。但S过小,放射源的辐射剂量率就会减小,延长了治疗时间。

②增大源阑距H。由于准直器需用支架固定在治疗头上,H过大既会使支架笨重,也不利于射线的摆位。

③减小准直器孔下端到表皮距离(即L)。但是,由于减少了准直器至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却增加了γ射线中的电子污染,破坏了γ射线的剂量建成效应,会增加皮肤的放射性反应。

实验表明:当放射源直径S=1.5~2.0cm,准直器孔下端到表皮距离L=15~20cm时,几何半影区的影响可不予考虑。由此所提供的轮廓分明的照射野便可适用于治疗。为了有效地减小几何半影区宽度,一般都装置了消除半影的防半影准直器,结构作用如图8.6。这种翼形状钨条是由两只微型电机传动,使初级照射野内几何半影进一步被吸收,由原来较大的半影宽度P变成较小的半影宽度P′。

img246

图8.6 复式限光筒(消半影装置)

(3)散射半影。如图8.5(c)所示。即使是使用点状放射源和球面准直器,使几何半影和透射半影消失,组织中的剂量分布仍有渐变,这主要是由于组织中的散射线造成。在照射野的边缘,由于到达边缘的散射线主要由照射野内的散射线造成,边缘散射线的总剂量总是低于照射野内任意一点的散射线的剂量。

照射野的边缘离照射野的中心越远,其散射线的剂量就越少。由此可知,组织中的散射半影是无法消除的。但散射半影的大小却随入射线能量的增大而减少。在高能X射线或γ射线中,其散射线主要向前,故散射半影较小;在低能X射线中,其散射线呈各向同性,故其散射半影比较大。

(4)光学测距器。又称光学聚焦指示器。用以指示源-靶之间的距离。用光学系统把标尺刻度及十字线分别都投影到床面上。移动床面的上、下位置,则十字线交点所指示的标尺刻度数便是源-靶距。

(5)模拟照射野装置。是提供γ射线治疗时所需的照射野的模拟尺寸的大小。由强光源(如100W的溴钨灯)通过光学系统,聚焦到准直器上端的反光镜上。经90°反射后再通过准直器的下端孔。改变两对准直器的位置,使之与靶区尺寸相同,则灯光所照射的范围就是所需要的γ线照射野。

2.治疗机架

治疗机架是机器的支撑装置,整个机器的所有部件都由机架将其连为一体,直立固定式60Co机的机架较为简单,主要就是支撑防护机头和平衡体,而旋转式机器除有支撑作用外,还是等中心技术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3.治疗床

治疗床要能够承载足够体重的患者,而且当射线通过时,其吸收剂量小、散射少。同时,床面能垂直升降、左右移动灵活,既满足治疗需要,又可保持稳定。纵向移动也是同样要求。床座和床面可旋转角度都是±90°。

4.控制系统

60Co治疗机的控制系统由电气控制、机械控制和安全保护控制等部分组成。控制台配有总电源开关、源位指示灯、双道计时系统、治疗机控制钥匙开关、门连锁指示、气源压力系统、机头机架角度指示、电视监控和对讲机等。

为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保证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60Co治疗机必须设置一系列的安全连锁装置,这些装置都连接到主控电路中,也就是说,无论哪一个安全连锁不在正常位置,机器都不能顺利出源治疗。

8.2.3 60Co源治疗机的种类和钴源更换

1.60Co治疗机的种类

60钴治疗机可以分为“百居里”治疗机和“千居里”治疗机两种。前者治疗距离在40~60cm的范围,后者一般在75cm以上。由于“百居里”治疗机治疗距离短,百分深度剂量低,照射时间长等缺点,现已不再使用。“千居里”甚至“万居里”级治疗机较普遍,治疗距离可达100cm,其百分深度剂量可与加速器低能X射线相比。

根据治疗机在治疗时的放射源运动方式又可分为固定式60Co治疗机和旋转式60Co治疗机。

(1)固定式60Co治疗机。固定式60Co治疗机也叫做立式治疗机,它的机头可以上下运动,一般活动范围在135cm左右。同时机头可以朝一个方向转动给定角度,一般不超过110°。治疗床与机身分体,可以推开换用椅子坐位治疗,也可机头升高,患者躺低位床,用大面积照射野。床的方向可任意转动,治疗头颈患者比较适宜,但做切线照射不太方便,等中心治疗也较困难。

(2)旋转式60Co治疗机。旋转式60Co治疗机机架可做360°旋转,机头也可朝一定的方向,照射起来方便。可以做多种治疗,如等中心治疗、切野照射,有些旋转治疗机还可做钟摆照射和定角照射等等。但它的床固定,照射距离要靠升、降床来调节。

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立式治疗机不再生产,主要为旋转式,源到等中心的距离为80cm或100cm。

2.60Co源更换

60Co源因不断衰变,放射性活度逐渐减少,致使患者的治疗时间不断加长,此时需要更换新的60Co源。更换60Co源是一项细致、慎重的工作,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新60Co源的规格应尽量与旧60Co源的规格相近,特别是新60Co源的直径至少要等于或小于旧60 Co源的直径。

60Co源换上后,由于源的物理几何参数都发生了变化,故需要对新换60Co源进行一系列的剂量学测量。临床上特别重要的物理参数如输出剂量的测量、照射野平坦度和对称度的测定、半影的测定以及机器本身(特别是机头)的防护等,都要一一检查,在获得实际数据后方可交付临床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