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道德教育的原则

护理道德教育的原则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理道德教育的目的性原则是指护理道德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即培养具备什么样护德品质的人的问题。护德教育旨在把社会的护德要求转化为护理人员的护德行为习惯,但是不同的社会和阶级有着各自不同的护德要求。护理道德教育的因人施教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护理道德教育的原则

护理道德教育的原则是人们在护德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它反映了护理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是实施护德教育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也是提高护德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一般认为,护理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言行一致原则、积极疏导原则、因人施教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护理道德教育的目的性原则是指护理道德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即培养具备什么样护德品质的人的问题。护德教育旨在把社会的护德要求转化为护理人员的护德行为习惯,但是不同的社会和阶级有着各自不同的护德要求。因此,护德教育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否则护德教育就会迷失方向。我们的护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护德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护理工作者。坚持目的性原则,使护德教育可以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

(二)言行一致原则

护德教育的言行一致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教育者本人的言行要一致;另一方面是指护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护德教育者是受教育者最贴近、最直观的榜样,其品质是受教育者参照的对象。故护德教育者必须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护德教育者的言行脱节,就很难使人信服,教育的目的也就难以变成现实。而自身缺乏高尚的品质和行为的人,则是根本不能担当教育工作的。另外,护德教育的理论不能脱离护理实践活动,必须对解决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指导意义,空洞的讲解理论,只能引起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反感和抵触。对护理人员护德实践中提出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教育者要运用科学的理论作出正确的回答,以培养护理工作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引导和培养他们高尚护德品质的目的。

(三)积极疏导原则

疏导,即疏通引导。积极疏导原则是指在护德教育中,教育者从提高受教育者的护德认识入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的引导,为其护德品质的形成指明方向的教育原则。坚持积极疏导的教育原则,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受教育者,这是护德教育的前提。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对象的人格,平等、真诚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切忌家长式或训导式的教育。其次要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循循善诱,提高受教育者的护德认识,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避免讽刺、挖苦、侮辱等粗暴的教育方式或压服的手段。

(四)因人施教原则

护理道德教育的因人施教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育者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个性差异决定了对受教育者不能搞一刀切,应从个体的实际护德水平出发,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必要时还应对个人进行单独教育。因人施教原则关键是要尊重人的个性,承认、相信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否则,护德教育就只能流于形式,成为一种过场,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