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对调节测定

相对调节测定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负相对调节是指在双眼注视状态下,被检者的集合保持不变时调节能增加或减小的能力。在正、负相对调节研究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看东西时保持舒适的感觉,并能持续用眼。因此,NRA/PRA的测定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分析,同时也是精确老视被检者下加光的方法之一。

实训项目四 相对调节测定

实训项目目标

1.能力目标

(1)会用综合验光仪检测相对调节。

(2)能通过调节功能的检测分析被检者的调节能力,根据被检者的调节情况设定解决方案。

2.知识目标

(1)理解调节的机制。

(2)掌握相对调节的检测方法。

(3)理解两眼单一明视,融像参与,眼位亦有关联。

3.素质目标

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

实训项目相关知识

1.定义

正负相对调节是指在双眼注视状态下,被检者的集合保持不变时调节能增加或减小的能力。在正、负相对调节研究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看东西时保持舒适的感觉,并能持续用眼。因此正的相对调节要尽量大一些,最低限度也要和负相对调节相等,当正相对调节较大的时候,被检者就相应的有大量的调节富余,因而感觉舒适,相反,如果正相对调节较小,被检者就要经常地使用很大的努力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因而易于引起睫状肌的紧张和疲劳,在临床上表现为眼紧张和视疲劳。因此,NRA/PRA的测定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分析,同时也是精确老视被检者下加光的方法之一。

2.相对调节的测定原理

(1)测定实性相对调节时,在被检者眼前加上负球镜,为了看清楚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大,此时被检者的调节增大从而导致调节性辐辏介入使得眼球内转,随着内转程度的加大,外界物体在非对应点上成像,会形成复视,为了维持清晰的影像,虚性融像性辐辏使眼球外转克服内靠程度,形成单一视。

(2)测定虚性相对调节时,在被检者眼前加上正球镜,为了看清楚近处的物体,晶状体放松,从而会调节性辐辏介入逐渐减少,使得眼球外转,随着外转程度加大,外界物体在非对应点上成像,会形成复视,为了维持清晰的影像,实性融像性辐辏使得眼球内靠形成单一视。

加负球镜,(被刺激后)直至目标模糊,在此过程中在调节性集合改变而融像性辐辏未介入时,会产生复视,但是感觉不到。

3.影响相对调节的因素

(1)自身的调节能力。

(2)融像性辐辏。

(3)眼位的影响。

(4)AC/A的影响,AC/A越大,相对调节越小。

(5)焦深:焦深越小,相对调节就小。

实训条件

1.实训设备

综合验光仪。

2.实训材料

近用视力表、测试杆一套。

3.实训准备

(1)参加实验人员按照实验室管理规定,穿白大衣、清洁双手、矫正自身的屈光不正。

(2)复习本次实验课程相关知识。

(3)低照度实验室。

实训项目操作步骤和方法

1.在综合验光仪上将被检者远方式的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

2.将近距注视卡放在40cm处,照明良好。

3.调整好近用瞳距,确认双眼均没有遮盖。

4.指导被检者注视近距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即双眼同时增加正镜片,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即被检者注视到模糊的视标,但是被检者可以辨认出来)。

5.记录增加的正度数总量。

例:被检者屈光为R:-3.00D从-3.00D加到-0.50D的时候模糊,被检者的度数计算应该是从-3.00D变化到-0.75D,即该被检者的虚性相对调节为+2.25D。

6.先做右眼,再左眼,最后双眼。

img118

7.被检者休息片刻后,指导被检者注视近距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双眼同时增加负镜片,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即被检者注视到模糊的视标,但是被检者可以辨认出来)。

8.记录增加的负镜片的度数总量。

例:被检者屈光为R:-3.00D从-3.00D加到-6.50D的时候模糊,被检者的度数计算应该是从-3.00D变化到-6.25D,即该被检者的实性相对调节为3.25D。

9.先做右眼,再左眼,最后双眼。

img119

实训项目注意事项

1.相对调节的检测的模糊临界点由被检者主观的判断,建议检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

2.相对调节的检测要求被检者远方式的屈光全矫正。

3.被检者的NRA测定是否正确,可以反映被检者屈光矫正是否正确。

4.NRA的正常值是+2.50D,一般+2.25D~+2.75D也属于正常范围。

5.NRA和PRA的绝对值相加除以2,就是被检者的ADD。

6.检测的时候,一眼先测定负相对调节,后测定正相对调节。

实训项目考评标准

实训项目名称 相对调节测定  时间 45 min  得分  

img1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