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生命伦理学问题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生命伦理学问题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生殖技术与生育控制、器官移植、安乐死、行为控制、人体试验等。器官移植是用一个健康的器官置换另一个损坏而无法医治的器官,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或挽救患者的生命。受体选择的伦理学问题由于供体的供不应求,受体的选择也面临伦理难题,如谁有资格享受器官移植;选择接受器官移植的标准是什么;器官移植后患者的身心恢复程度与花费代价之间的权衡;移植受体的选择是否应该考虑医学、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等。

8.1.3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生命伦理学问题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围绕着人类的生死和健康问题而展开的有关生命的神圣性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社会的公益与患者的义务等问题的讨论。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自己亲手创造的生物医学技术及其后果的道德考虑,也反映了人类对使用这些技术的社会控制和道德要求。如生殖技术与生育控制、器官移植、安乐死、行为控制、人体试验等。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生命伦理学就要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链接

生命论

生命论是围绕如何看待人的生命而确立的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围绕如何认识人的生与死、如何处理生与死的矛盾问题,形成了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及生命价值论的观点。生命神圣论认为生的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人的生命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的;而生命价值论则是以人具有内在的与外在的价值来衡量生命意义的道德观念;生命质量论则通过对生命质量评价、衡量生命价值,认为有价值的生命是神圣的。生命论为全面认识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提供了科学的论证。

8.1.3.1 生殖技术与生育控制的伦理学问题

(1)生殖技术的伦理学问题

1)生殖技术的定义用人工方法代替自然生殖过程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

2)生殖技术的基本形式

·人工授精:用人工方法将精子输入母体,使之受孕的一种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即试管婴儿):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和卵子在试管等器皿中受精形成胚胎,然后将胚胎植入子宫的一种生殖技术。

·无性生殖: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一个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中,以创造特定遗传组合的胚胎。

3)应用生殖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生物学原则:要求生殖技术符合生物学的遗传法则,一方面要有利于优化人种;另一方面,应在人道的原则下进行,严禁在人与动物间使用生殖技术。

·社会学原则:以优生和解决男女不育问题为基本目的。

(2)人类生育控制的伦理学问题

1)生育控制的定义是指用生物的、医学的、社会的和法律等手段,通过避免或终止怀孕等方法干预人类的生殖过程,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2)生育控制的手段避孕、绝育、人工流产。

3)生育控制的道德伦理问题是否需要知情同意,对待胎儿的态度及其生存权利。

(3)有缺陷新生儿处理的道德是非

1)有缺陷新生儿的定义指由遗传、先天、感染或外伤等原因造成的,出生时即具有引起智力低下或身体失去功能的疾病的婴儿。

2)处理的对象患有目前医学无法救治和矫形疾患的新生儿。

3)涉及的伦理问题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交叉和矛盾。生命神圣论把“一切生命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作为最基本原则。从这一观点出发,对有缺陷的新生儿,只要他是人,就有不可剥夺的、绝对的生的权利。不论新生儿的缺陷有多严重,均应不惜一切代价给予救治,否则就是无视人的基本权利和惨无人道的。然而这种只对患儿的生命负责而无视社会、家庭及患儿未来的观点,遇到了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有力挑战,从这两种观点出发,有缺陷的新生儿尽管存在生命,也不能将其算作生命个体,因为畸形没有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8.1.3.2 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器官移植是用一个健康的器官置换另一个损坏而无法医治的器官,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或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争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供者选择的伦理学问题可供摘取器官的供体有活体供体和尸体供体两类,无论从死人或活人身上摘取器官,都存在伦理问题。

(2)受体选择的伦理学问题由于供体的供不应求,受体的选择也面临伦理难题,如谁有资格享受器官移植;选择接受器官移植的标准是什么;器官移植后患者的身心恢复程度与花费代价之间的权衡;移植受体的选择是否应该考虑医学、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等。伦理学家认为,应从医学标准和社会标准两个方面来考虑。

1)医学标准由医务人员根据医学发展水平和自身的技能水平所能达到的判断标准。医学标准包括适应证与禁忌证。但问题是医生面临同样的患者时应如何选择,因此,社会标准就起了对医学标准的补充作用。

2)社会标准根据年龄(以青壮年优先)、社会价值(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为依据)和个人应付能力等诸多的社会因素加以判断。

8.1.3.3 安乐死的伦理问题

(1)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无痛苦、幸福的死亡

1)基本含义

·死亡的状态:即无痛苦的死亡。

·死亡的方法:为结束不治之症等患者的痛苦所采取的无痛致死术。

2)安乐死的形式

·主动安乐死:指由医务人员或其他人采取措施,以结束患者的痛苦或加速死亡过程。

·被动安乐死:停止对患者采用一切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

3)安乐死的方法一般临床上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放弃治疗、自我执行、亲属执行、医务人员直接执行。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安乐死都涉及主动结束一个人生命的问题,由此便产生了伦理、法律、社会、经济、哲学等方面的难题。

(2)安乐死的道德争议与伦理问题目前对安乐死的伦理分析有三种看法。

1)支持意见主要从人权及生命质量与价值的观点出发。

·安乐死符合患者自身的利益:对于患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来说,延长他们的生命实际上是延长死亡和痛苦。实行安乐死既是他们的迫切要求,也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

·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实施安乐死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应用到急需之处,是一种公益的选择。

·安乐死反映了人类选择死亡的权利:人类尊严是至高无上的,当死亡不可避免时,通过安乐死来结束患者的痛苦是一种人道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有尊严的死亡方式的权利。

·安乐死着眼于社会效益,符合公益论的原则:安乐死是人们重视自己生命质量及价值的体现,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表现。

·安乐死有利于死者家属:安乐死可以把家属从所承受的极大情感折磨和经济压力中解脱出来。

2)反对意见主要从生命神圣论及人道主义观点出发。

·安乐死是不人道的: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变相杀人的安乐死为职业道德所不容,也可以说是违法犯罪行为。

·安乐死有碍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安乐死对现在不可救治的疾病不去争取及攻克,势必影响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安乐死可导致患者错过好转的机会:患者病情可能自行改善,继续治疗有恢复的可能,安乐死可导致患者错过病情好转的机会。

·自愿难以确定:患者在疼痛或因药物作用而精神恍惚时的意愿是否有效等。

·社会伦理问题:家属不道德、子女不扶养、遗产等问题。

3)区别对待

·对那些确已患“绝症”,要求自愿结束自己痛苦的人,可以实施安乐死。

·有些患者患有无治愈希望的疾病,但患者愿意痛苦地活着,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不应实施安乐死。

·对自愿的安乐死要采取慎重的态度,要有充分的证据。

知识链接

透视安乐死合法化

肉体的苦痛,尊严的丧失,家庭的负累……许多人尤其是癌症患者在临终时都会被无尽的痛楚所环绕。这种情形令患者和家属不堪重负,令旁观者不忍正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安乐死(包括主动安乐死和医

师辅助自杀)才会逐渐从“非法”到默许乃至合法。

举目全球,目前只有在寥寥几个国家和地区,安乐死是合法的,例如准许主动安乐死的荷兰和比利时,准许医助自杀的荷兰和美国俄勒冈州。尽管如此,关于安乐死是否应合法化的争论从未停歇,在反对意见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果安乐死合法化,该如何确保医师对安乐死法规的遵守。毋庸置疑,这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人曾这样想象和形容安乐死合法化后的失控情况:“如同关闭的门被打开,而门口又没有保安。”

安乐死似乎是一种进步,但在中国,要实现它,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这之前,提倡无痛治疗以及临终关怀似乎更为必要。

8.1.3.4 行为控制的伦理问题

(1)行为控制的概念

1)定义控制者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使受控者的行为达到控制者的要求。

2)适用对象神经科患者、精神病患者、心理疾病患者。

3)分类

·自我控制:为了自己的利益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增加个人的自主性。如戒除有害行为模式等。

·社会控制:为了社会利益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进行控制。如对传染病患者实施的隔离。

·他人控制:控制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控制他人的行为。

(2)行为控制中的伦理问题

1)争议

·有人担心控制或改变一个人行为的技术是否合乎要求。

·也有人担心控制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的自主性。

2)行为控制的目的把自主性还给受控者,但只有侵犯受控者的自主性时这种控制才能奏效。

3)行为控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

·行为控制应促使受控者的行为趋于正常。

·应尽量避免对受控者身体和智能的侵害。

·应避免使用从根本上改变受控者个性的方法。

·应实行多种形式的知情同意,不应在隐瞒或欺骗的情况下实施行为控制技术。

8.1.3.5 人体试验的伦理问题

(1)人体试验的概念人体试验是以人为试验对象,用人为的方法,有控制地对受试者进行研究和观察的方法。

(2)人体试验的道德伦理判断人体实验的伦理概念包含三层意义:①医学试验是否应该在人体上进行的伦理学研究;②对人体试验开展的依据、方法及范围做出医学与伦理学相统一的回答;③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规定人体试验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及原则。

(3)人体试验的道德原则

1)忠于医学科学目的的原则人体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诊疗水平,以更好地维护和增进人类的健康。

2)知情同意原则必须取得受试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3)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必须维护受试者的利益,不能为了科研而损害受试者的利益。

4)试验对照原则设置对照组以准确而客观地判定试验结果,消除片面性和主观性。

重点回顾

(1)有人类就必然有护理,有护理就有伦理问题,护理伦理是一门旨在协助护理人员解决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学科,是护理人员选择合适医护行为的指南。

(2)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原则、自主原则、无害原则、有利原则。这些原则共同的目标是使患者获益,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健康状况。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护理人员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在护理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具体行为准则,也是评价护理人员是否道德的具体标准,反映了国家和人民对护理人员行为的基本要求。护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包括:权利和义务、情感、良心、审慎、保密、荣誉、幸福等方面,反映了护理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护患关系中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

(3)护理实践中常见的生命伦理学问题:当前,在医学技术空前发展的条件下,护理人员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生殖技术与生育控制、器官移植、安乐死、人体试验、行为控制等,因此,学习和研究护理伦理学对培养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