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士可以考心理咨询师吗

护士可以考心理咨询师吗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护理就是在观察疾病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与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是截然不同的。心理护理的任务是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第二节 心理护理伦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现代医学科学证明,心理因素既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因此,研究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是护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心理护理的含义、特点和任务

(一)心理护理的含义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给病人以关怀、支持和帮助,提高其对健康与疾病诊治过程的适应能力,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早日康复。

(二)心理护理的特点

1.心理护理强调个体化

每个人不仅有生理活动,还有情感、意识和智能等心理活动,同时也是社会的人。所以,在躯体疾病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又由于每个个体对同类事物的认知不同而表现不同。就住院病人而言,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不同的行为习惯;即使来自同一个民族的病人,也有不同的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病人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乡村;有干部,有知识分子,有工人,有农民;有经济条件好的,也有差的;他们的病情不同,承担着不同的家庭角色;脾气、性格更不一样。所有这些都会造成他们的需要不同、动机不同,对待疾病的心理及行为反应也不同。护士的责任就是帮助千差万别的人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心理护理就是在观察疾病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心理护理是复杂的影响过程

心理护理与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是截然不同的。肌内注射时,只要针头进入肌肉,药液注入体内,便开始吸收和产生作用;而心理护理的目标是让病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发生变化,因此病人的主观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护士的责任是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当病人没有愿望接受护士的帮助或情绪不允许他理智地思考问题时,护士的努力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能影响心理护理的效果,如护士与病人对同一事物存在不同认识,而护士又没能站在病人的角度产生共鸣,因此使病人或家属误认为护士的服务不好,甚至产生防御心理;或者由于护患沟通不够,病人无法理解护理措施的含义,不能主动配合治疗等。可见心理护理绝对不是替代过程,而是协助和促进的过程。

3.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病人的身心健康包括自我实现与自我接受、增强自信与个人完善、改善人际关系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获得现实的个人目标等。为达到这些目标,护士有责任提供帮助,病人也有责任参与。护患沟通是双向的,可以通过对话和讨论的形式,而不是护士单方面的行动。护士与病人一起探究病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鼓励病人表达想法与感受,并将这些与所观察到的资料联系起来,明确冲突与焦虑的范围;矫正沟通中的问题;辨认和强化病人的自我优势;鼓励社会交往和健康的家庭关系;调整不良适应模式;通过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增加适应性应对机制。护士必须处处以病人为中心,运用成人对成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尊重病人的各种权利,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因为自己是专业工作者便认为可以替病人做决定,把病人置于不能自助的角色中。

(三)心理护理的任务

心理护理的任务是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住院以后行动受到限制,一切生活所需都要由医院提供。重症病人由于丧失多种功能,卧床不起,活动范围更为局限。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及心理需要,有赖于护士的协助才能得到满足。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当尽量设法了解病人的需要,满足其基本要求。

1.需要解除痛苦

生理需要是首先应满足的需要,病人深受疾病的煎熬更是如此。病人住院后最希望解决的是躯体的不适,所以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最痛苦的症状和体征,了解他们的进食、排便和睡眠情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尽量减轻或消除病人的不适,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

2.需要安全

病人最根本的愿望是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排除各种意外的危险因素,防止交叉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日康复。当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抱着严肃、认真、负责、热情的态度,照顾和帮助他满足基本的需要、减轻痛苦和不适时,就会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和希望,就会形成安全感。具有护理道德的护士,能够本着对病人极端负责的精神,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病情的细微变化,首先获得第一手资料,使医生及时修正治疗方案,或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病人迫切需要知道医院生活制度、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的安排,需要知道如何配合医护人员以及有关疾病预后的各种信息和情况。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热情诚恳地向病人介绍与传达必要的信息。因为只有在知情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安全感。对病人的真实病情,在医生允许下,恰如其分地说明有关问题;对病人所关心的情况,配合医生做出必要回答;鼓励安慰病人,增强病人的自信心,使他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中。

3.需要理解

当一个人患病时,希望得到别人理解的愿望比健康时更为强烈。所以病人都希望在医院、病房与周围人建立友好的关系,能得到亲人、朋友以及周围人的关怀和理解。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尽力帮助病人获得周围人群的理解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亲人、朋友的理解和关心,安心于目前的治疗环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人,所以更有责任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如在入院时做环境介绍,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多与病人沟通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只有营造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治疗气氛,才能让病人感觉被理解和接纳,减少孤独感和消极心理的产生。

4.需要尊重

尊重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病人也同样希望获得尊重,而不只是一个被人研究的病例,或是一个简单的床号。尤其是对那些觉得因病而失去价值、成为他人负担、产生自卑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更应关心、理解、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被重视的。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应该保守病人的秘密,尊重病人的个性,保持病人的尊严,使病人在一个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治疗和护理。

5.需要轻松的气氛

医院与病房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疾病的康复。病人希望病房的空气清新,色调和谐,摆设高雅,窗明几净,没有噪声,清洁卫生,人际关系融洽。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房的条件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当的活动,开展适度的阅读报刊和读书活动,组织一些适宜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病房轻松融洽的气氛,陶冶病人的情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心理护理对护士的素质要求

(一)对护士的情感要求

护士的情感对于病人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对暗示性比较强的病人,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所以,良好的情感品质是进行心理护理所必须具备的。

1.同情心

护士应该以真诚的同情心对待病人,在各项临床护理中都要想到病人的心理需求,体会病人的感受,使之少受痛苦,不发生感染和差错事故,把解除病人的痛苦当作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护理人员有了同情心,才能真诚地爱护病人,做到无微不至地关怀病人,满腔热情地服务于病人。

2.热情和耐心

护士要热情地对待病人,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与病人接触时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以自己的开朗、乐观来影响病人的情绪,鼓起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某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及时、耐心的解释。同时,要有宽容和让步的精神,即使是曾经对自己不礼貌、冲撞过自己的病人,也应宽宏大量,善于谅解,以同样的热情对待他们。

3.善于控制情绪

护士的情绪对做好心理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热情、愉快、饱满的情绪,不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感染病人,增强他们治疗疾病的勇气和决心。反之,如果护士有抑郁、消沉、焦虑、烦闷的情绪,容易使病人心情不快,增加他们的思想负担。因此,护士应保持稳定、振作、愉快、乐观向上的情绪,并以此来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对护士的能力要求

1.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指对病人病情变化和心理活动情况的观察能力。护士要善于从病人的表情、言语和行为等方面,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习惯,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及病情变化的预兆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丰富而有预见性的想象力,预测这些现象的发展动向,给予针对性的、有效的躯体护理和心理护理措施,以达到较好的、预期的护理效果。

2.良好的思维能力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是护士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病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但可以通过某些现象和凭借对人体正常情况的认识,进行推理判断来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因此护士要善于全面考虑病人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生活情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变化等。

3.较强的记忆力

护理工作内容繁多而且复杂,接触范围极为广泛,每个病人又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需要。护理人员只有经常到病人中去,不断深入地接触病人,才能加深对病人的印象和记忆,及早发现问题,避免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防止发生差错,护理人员必须培养准确快速的记忆能力。

4.较好的语言能力

中肯的话语、和蔼的语调、清晰的语音,伴有良好的体态语言(手势、表情等),对病人来说犹如一剂良药。所以,护士要善于运用语言,做好心理护理,要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并自重自爱,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与内容,帮助病人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5.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

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良好的组织工作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快速地完成护理工作。因而,护士要善于根据病人的特点来制定护理计划,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规划自己的行动,组织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使病房成为一个良好、和谐的集体,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对护士心理品质的要求

1.认识自我

护士要从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来关怀和满足病人,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甚至是死亡带来的各种情绪反应,因此护士必须面对和理解多种多样的人生经历,并有能力检查个人的感受、行为与反应,学习怎样去应对焦虑、愤怒、悲伤与快乐。只有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了解自己的局限性、理解生命意义的人才可能接受和包容别人的不同理念与独特性。护理工作也是如此,护士应加强自己的心理修养,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诚心诚意地为病人服务。

客观地认识自我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发现客观认识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冲突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然而,与许多痛苦的经历一样,认识自我过程是极富有挑战性的,它意味着接受自我局限性的同时,努力改变强化个人局限性的行为及认知方式。

2.澄清个人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体系是家庭环境、朋友、文化、教育、工作经历和娱乐等的综合结果。它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因为它揭示了对一个人而言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并为人们日常行为决策提供理论框架。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有助于防止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只有在意识自己价值观的时候,护士才能辨别与自己价值观冲突的情况。在许多情况下,治疗性护患关系能验证护士的价值观。护士应该有能力问自己:“对我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能帮助护士避免不遵守伦理标准地利用病人,以满足个人需要。如个人有未实现的愿望,应认清其根源,而不能因此影响护患关系。

3.榜样作用

正式的治疗性关系是强烈的双向影响过程,护士的作用是充当病人的行为榜样。许多研究证明,榜样的力量是获得社会性适应与适应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护士有责任形成适应和成熟的行为。这些行为贯穿于个人生活中,同时也体现在工作中,这样才能为病人适应行为的发展起榜样作用,从而提高关怀病人的质量。

4.利他精神

在护理工作中,利他精神反映在处处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把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心理学角度的利他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育是有区别的。利他是对别人利益的关注,并不是说利他的人不应该期待适当补偿和承认,而只是自我牺牲。带有个人牺牲色彩的极端利他主义从心理学原则上说是有潜在危险的,只有当个人需要适当满足时,护士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在护患关系中,尽管护士是为病人服务的,但同时护士也得到了经济补偿,并可获得工作成就感和个人的满足。利他精神还可运用于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方面,所有帮助人的专业都应把服务人类和促进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因此,促进个体健康的社会积极分子也是护士的合理角色之一。

三、心理护理的伦理规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日益成为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还必须遵循以下的伦理规范。

(一)具有高度的同情心

护士应以高度的、真诚的同情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在各项临床护理中都应想到病人的心理需求,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努力促进病人的角色转化

一个人在健康人的角色与病人角色的相互转化或者在承担病人角色的过程中,都会轻重不等地产生适应障碍等心理问题,因而不能适应医疗、护理对他的要求,造成疾病的加重或延缓疾病的康复。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深入了解病人适应障碍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情况,配合家属、单位共同创造条件,努力促进病人的角色得到正常的转化。

2.针对某个病人的具体心理问题开展多样的心理护理活动

对于孤独感较强的人,护士尽量不要将其安排在单人病室,并多与病人接触、交谈;对于猜疑心理较重的人,护士在巡诊、查房时尽量不要当着病人的面与他人低声细语,同时针对病人的猜疑要耐心地解释,并以谨慎的态度进行各种护理处置;对于有恐惧心理的病人,护士要多予以安慰和鼓励,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处于气愤和恼怒状态的病人,护士要保持冷静和应有的容忍度,耐心劝导病人,并以高尚的情操和精心的护理来感化病人。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病人患病以后,相应的心理需求比患病之前更为强烈,而这些需求满足与否对于病人的诊治和康复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不仅仅要遵循护理常规、各种操作规程、医院的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能准确地、全面地了解每一位病人的心理特点,根据具体情况满足病人对护理的心理需求,帮助病人克服困难,战胜疾病。

1.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共性心理需要

护士应了解病人有尽快化验、检查、取药等需要,对候诊的病人进行门诊、急诊布局及规章制度等常规指导;了解住院病人有获得安全感的需要,防止差错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预防交叉感染,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了解病人有被认识与尊重的需要,认识并熟悉每一个病人,一视同仁地对待和尊重他们;了解病人有被接纳与友好相处的需要,将新入院的病人介绍给同病室的病友,并鼓励大家相互关照、建立友谊,使每个病人都感到温暖,保持情绪稳定。

2.了解和满足病人的个性心理需要

病人的个性心理需要因性别、年龄、收入、病种、病情等的不同而有差别,护士应深入了解,并有的放矢地满足病人的各种心理需要。对于老年病人,自尊心较强,护士应多体谅和关心,耐心诚恳地解释并回答各种问题;对于儿童病人,护士应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说话温和,经常抚摸和搂抱患儿,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感情;对于女性病人,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维护她们的尊严,保护其隐私;对于收入少、经济负担重的病人,护士应与医生配合,尽量节约费用而又不影响疾病的诊治。

(三)具有高度的事业心

护理事业是一门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从事这个专业的护士应该热爱并忠诚于护理事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献给护理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刻苦钻研护理业务。一个护士如果缺乏事业心,她就缺乏根本的护理道德,就无法胜任这一项工作。

(四)具有高度的诚信

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信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和前提,病人信任护士,把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己的秘密和隐私倾诉出来,这些秘密和隐私有时甚至连病人的配偶、父母都不知情。因此,护士也应以高度的诚信感,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这本身也是病人的心理需要。但是,如果护士发现病人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意图时,在病人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转告家人或他人,以对病人或他人的安全负责,对此,病人往往也是能够理解的。反之,护士不顾病人的感受,到处张扬或传播病人的秘密和隐私,将会失去病人对护士的信任,不但心理护理难以继续进行,而且要负道德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