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妇女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与卵巢衰老密切相关,卵巢的衰老主要表现在卵泡的减少和卵巢的形态变化及卵巢的功能减退。在生殖功能衰退的同时,其内分泌功能也衰退,主要表现为卵巢发育中合成分泌的性激素,主要为雌、孕激素的下降,由此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下列变化。绝经后孕酮水平进一步降低,约为青年妇女卵泡期的1/3。绝经后妇女由于失去雌激素的支持,泌尿道黏膜变薄,抗炎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一、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妇女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与卵巢衰老密切相关,卵巢的衰老主要表现在卵泡的减少和卵巢的形态变化及卵巢的功能减退。

妇女生育力在30~35岁开始下降,接近45岁时明显下降。据报道,用活产率表示生育率,在未采用避孕措施的自然人群中,以25岁比较,35岁时生育力下降50%,45岁时下降95%。在生殖功能衰退的同时,其内分泌功能也衰退,主要表现为卵巢发育中合成分泌的性激素,主要为雌、孕激素的下降,由此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下列变化。

1.月经改变 在生育力逐渐下降的同时,月经周期逐渐缩短,可从原来的30 d减为28 d甚至21 d,主要是卵泡期变短。从规律月经到绝经,通常要经历一段不规则月经期。此期卵泡成熟不规律,有排卵或无排卵,周期可长、可短,或完全不能预料,直至绝经。生理性绝经是卵巢功能自然衰退的结果,绝经年龄反映卵巢的生殖寿命。绝经年龄受遗传、营养、居住地区及嗜烟等因素的影响。据报道,发达国家的绝经中位数在50~52岁,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约在47岁。我国20世纪80年代4个调研材料显示,平均绝经年龄为47.5岁。

2.生殖器官萎缩和第二性征消退 生殖器官由于失去卵巢生殖性激素的支持,开始萎缩,并发生退行性变化。子宫萎缩,宫体/宫颈比例下降;子宫内膜萎缩;阴道穹窿变窄,阴道黏膜变薄;阴毛逐渐脱落;乳房退化、下垂,女性体型逐渐消失,喉音变低沉。

(二)内分泌变化

1.雌激素 生育期妇女体内的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血中雌二醇95%来自卵巢的优势卵泡和黄体。到绝经过渡期,与卵泡的减少和不规则发育相应,雌二醇水平急剧下降,直至绝经1年,以后再缓慢下降至绝经后4年,此后维持在很低水平。绝经后妇女体内的雌激素主要是由雄烯二醇、睾酮等转化而来的雌酮,转化部位主要在脂肪与肌肉组织。>50岁妇女的转化率比年轻妇女高2~3倍。

2.孕激素 在卵泡开始衰退,卵泡发育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无排卵,由此发生孕酮绝对不足。绝经后孕酮水平进一步降低,约为青年妇女卵泡期的1/3。

3.雄激素 绝经后血中雄烯二醇含量仅为育龄妇女的一半,主要来自肾上腺(85%),卵巢来源的只占15%。睾酮在绝经后略有下降。

4.垂体促性腺激素 围绝经期的卵巢性激素明显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不能形成负反馈,故FSH和L H均有升高。特别是卵泡分泌抑制素减少,因此不能抑制FSH,故血中FSH值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为原来的13~14倍,L H值仅上升3倍,绝经后5年左右达峰值,10年后不再上升,轻度下降到最高值的一半。

5.肾上腺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及醛固酮的分泌在绝经前不发生变化,可是肾上腺分泌的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盐在绝经后急剧下降。

6.甲状腺 绝经后血中T4水平无改变;T3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25%~40%,但并不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

7.甲状旁腺激素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促进骨吸收,加速骨质消融的作用。

8.降钙素 绝经后减少,其抑制骨消融的作用减弱,使骨质易丢失。

9.β-内啡肽 绝经后明显降低,导致潮热与情绪波动。

10.胰腺β细胞 绝经影响胰腺β细胞功能,胰岛素分泌与糖耐量均有轻度下降。

(三)其他系统的变化

1.血管系统 雌激素参与血浆胆固醇的代谢,具有促进胆固醇下降和排泄的作用。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上述降低血脂的功能也随之减弱,从而引起血脂蛋白代谢功能紊乱。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中的“罪魁祸首”,围绝经期特别在绝经后,雌二醇水平下降,使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不利于心血管的LDL及三酰甘油上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2.骨骼系统 现知妇女从35岁起骨代谢开始进入负平衡,40岁即可出现骨质丢失,主要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转化下降,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丢失。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容易发生骨折及出现身材变矮、驼背、圆背等情况。

3.泌尿系统 泌尿与生殖系统来自同一胚胎来源,都是雌激素的靶器官。绝经后妇女由于失去雌激素的支持,泌尿道黏膜变薄,抗炎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一般单用抗炎治疗效果不巩固,常常反复发作。绝经后妇女也会出现尿道黏膜脱垂,尿道膨出。由于阴道的萎缩,尿道开口接近阴道口,任何阴道操作或性行为可能增加对尿道的压力,而容易发生排尿不适、尿频和感染。由于尿道位置和膀胱尿道后角发生改变,常常使小便不能控制,有溢尿现象,直立时更甚,称为压力性尿失禁。

4.皮肤和黏膜 妇女到50岁左右,颜面皮肤开始出现皱纹。皮肤的表皮细胞增殖减少,失去弹性,皮肤显得干燥、粗糙、多屑,甚至有瘙痒感。黏膜特别是阴道及泌尿道黏膜亦起变化,阴道黏膜变薄,抗炎能力减弱,分泌减少。阴道上皮脱落细胞检查显示,中层细胞比例改变,底层细胞明显增多。阴道菌群改变,乳酸杆菌减少,糖原减少,p H值升高,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严重时会发生性交痛,影响性生活。另外由于盆底组织筋膜松弛,易发生子宫脱垂、膀胱隆突和直肠膨凸。

5.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系统(A NS)的变化 围绝经期妇女因处在一个内分泌改变的转折期,由于多种内分泌的相互影响,或轻或重的会出现ANS功能失调的现象。最明显的是潮热、出汗、心悸、眩晕等。会感到自胸部向颈部及面部扩散的阵阵热浪上升,同时上述部位有弥散性或片状发红,往往伴有出汗,出汗后热由皮肤散发后,又有畏寒感。有时单有热感而无潮热及出汗,白天、黑夜任何时候都可发生,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这是血管舒张和收缩失调的一系列表现。A NS功能失调的症状还可以表现为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紧张,情绪不稳,易激动,头晕,耳鸣,心悸等。上述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轻重亦不一,发作频率亦不相同,多数都会逐渐减退以至完全消失。

6.其他 进入围绝经期,毛发和眼、耳、鼻、牙齿等也开始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体毛发均受性激素的影响,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常因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雄激素作用相对明显,会出现雄性化特征,包括男性双侧颞部脱发和下颌及上唇长出胡须。毛发由于髓质和角质的退化而变软,头发脱落和稀疏开始出现,而毛发颜色的变化尚不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