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谒祖进香习俗

谒祖进香习俗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礁慈济宫是闽南保生大帝两大信仰中心之一,地处福建省龙江入海口左岸,现隶属于厦门市海沧区。当地有“出海靠妈祖,居家靠大道公”的说法。保生大帝从最初的神医到医神,与闽南当时的向然及社会环境相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生大帝逐渐向地方保护神转化,深深嵌入到当地民众及小区共同体的生活当中。
谒祖进香习俗_海沧民俗文化

青礁慈济宫是闽南保生大帝两大信仰中心之一,地处福建省龙江入海口左岸,现隶属于厦门市海沧区。当地有“出海靠妈祖,居家靠大道公”的说法。保生大帝从最初的神医到医神,与闽南当时的向然及社会环境相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生大帝逐渐向地方保护神转化,深深嵌入到当地民众及小区共同体的生活当中。

春节过后,给初来乍到的人以深刻印象的是青礁慈济声势浩大的进香活动,进香活动大都集中在每年农历正月至三月,几乎每天都有几支乃至几十支进香队伍从闽南各个村落汇集到这里。香旗,神旗,连绵不绝的乐阵,装饰华丽的神轿,带着香烛和供品的香客,几百人乃至几千人的队伍,或步行或乘车,穿梭在道路上。

进香也称为“谒祖进香”或“割火”、“割香’,多以小区庙宇为单位。进香既是展示小区神明与更高一级庙宇之间的神缘关系,同时也是从祖庙重新割取灵力。在仪式上的表现就是从背礁慈济宫的主香炉巾获取香灰,放入到所带来的本小区庙宇的香炉中。进香、割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循环,如果追寻着香的活动轨迹,可以绘出一个庞大的香的双向流动路线网络:从家户到小区庙宇到青礁慈济宫,然后再返回到小区庙宇进而分散到家户当中。

家户是保生大帝信仰的基本单位。香炉是一个单立的家庭的标志,在闽南的家户中,神鑫往往在正屋正对门的重要位置,所拜神明如观音菩萨、保生大帝、妈祖、福德正神等,各家都有不同。分家的时候,新家庭也要从祖屋的香炉里捻取香灰放在新家的香炉中。家户为单位的祭拜活动往往是妇女的责任,每天早晚要给神明上香,供品也要经常更换。不仅要在家里接拜,每月初一十五还要置办供品到小区庙宇祭拜。在小区庙宇的进香活动等重要仪式活动中,家户更要积极参与,上香添油。

闽南各地付壮年皮周期中最重要的仪式活动之一就是保生大帝进香。根据对闽南小区进香活动的观察,可以将进香主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单一片区进香。以片区庙宇为中心,本片区全体成员参与。不过与本村其他片区或者其他村社之间不乏关联。

二、单一村进香,这一类为大多数,与地方社会结构相关。不过在此类中也有一些复杂情况,有的村虽然是单独进香,但是有兄弟村前来“热闹”;有的村是从与其他村社的联合当中独立出来;在进香的过程中,有的村会在其他村停留,供该村村民参香。

二、材社联合进替。这类进香队伍也占据相当一部分,参与联合的村社或是属于同一宗族,或是供本同一间庙宇,或是一方人口财力等比较弱依附于另外一方。在进香队伍的构成上也不同,有的是各村社庙宇单独组织,最后再回合成一队,有的则是统一组织。这类进香队伍也比较容易发生分歧而分裂成单一村社进香,或是因为一方的财力大涨,不愿再依附于别人,或是在进香的过程中因为经费、顺序或者争抬神轿发生纠纷。

四、村社轮值进香。这类进香队伍中比较典型的是平和县阪仔镇心田宫。它是十三个村社的祖宫,这十三个村社分属四个行政村,但是属于同一宗族,十三个村社每年轮流当值,组织进香队伍。龙海市角美慎万寿宫也是如此,西边村和壶屿村同奉一尊神明,两村轮流进香,各自组织进香队伍,每年年尾将神像抬至轮值的村社。从不同的进香主体及组织形式可以窥见,当地小区社会围绕保生大帝而进行的进香活动实际上与宗族一起成为材落及地方社会团结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闽南地区的村落,学界最深刻的印象应届其宗族组织,这要归因于弗里德曼的研究。弗里德曼试用中国的数据来修正普里查德等人的非洲宗族范式,同时用宗族概念来建立一个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准范式。但是他强调宗族的时候忽视了民俗信仰的因素在村落及地方社会中的作用,而排除民俗信仰因素,单单靠宗族是无法真正了解地方社会的社会结构。

不难看出当地利会团结的两个链条:一条以血缘为纽带,以祠堂为中心;另一条则以信仰为纽带,以庙宇为中心。

血缘纽带以祠堂(祖厝/家庙)为中心,开基祖的祠堂当地称之为“大祖”或者“大宗’,之下各房又有祠堂,村民称之为小宗。小宗之下还有公厅,是家户之上的分支单位。按照当地的传统,一座房子中问一问是公用的,这里是会客、吃饭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放置神明,是拜神的地方,祖辈的灵位也放置于此,供子孙祭拜。子孙结婚之时需要到公厅祭拜,后世有人去世,葬礼一般也都在公厅举行。虽然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各家各户都已经建造了单门独户的楼房,但是,大部分公厅依然保存着,并且在村民的祭祀周期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公厅之内所有人视对方为亲人。随着后世的繁衍,公厅也有可能成为祠堂的雏形,事实上,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村民将祠堂称之为“大公厅”。除了祠堂之外,作为村落及地方社会团结的另一条重要纽带是庙宇,庙宇通常与地缘单位紧密结合。地缘单位中的“村”在当地用于指代行政村。自然村称为社。每个村或者大向然村中每个角落都有向己的庙宇和保护神。这些庙宇由先祖带过来的,或是定居本地之后从某一信仰中心请神分灵而来。不同村落主祀神明不一,有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广泽尊王、清水祖师、代天巡狩等,也有很多村落将佛教的三宝菩萨作为主祀神明,道教的神明配祀,佛道合一是闽南庙宇中常见的现象。庙宇中,主祀神明可以有多位,在一些小区庙宇当中,主祀神明甚至可达七八位之多。作为配祀神最常见的是注生娘娘和阎罗天子,注生娘娘在左,阎罗天子在右,加上主祀神明已经涵盖了村民所有的关注点:注生娘娘主生育,阎罗天子主死亡之后的世界,而主祀神明则护佑生与死之间的所有事务。庙宇中必备有占卜用的筊,也称贝,是人神交流的重要渠道。村落当中很多事情需要通过卜筊向神灵请示各家户有什么事情也可以通过卜筊来向神明询问。筊是由两块木头合在一起构成,每块木头都是一平一凸,平的为阳,凸的为阴。在占卜之前需要先上香,与神明“打个招呼”,然后将筊合在一起,双手捧筊说明事由,再将其掷在地上,看策的两片落地之后的哪一而朝上,一平一凸一阴一阳则成,人们称之为赏筊,否则就要重新上香,重新掷筊杯。与庙宇配套的还有烧添金纸的金炉和娱神唱戏的戏台。在日常生活当中,庙宇所在也是人们聊天、纳凉、玩耍的好去处。庙宇可以说是村落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

宗族体现的是血缘关系,庙宇体现的是地缘关系,村有村庙,社有社庙,角落有角落庙。但是因为闽南宗族和村落之间的重叠,因此,在本地人的表述中,村落庙宇往往和宗族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村落的保护神被认为是先祖带来的,青礁村民经常提到青礁万应庙所供玄坛元帅(寒单爷)是颜氏先祖最初从河北带到河南,又从河南带到福建的。即使是定居之后请来的神明,由于地缘和血缘的重合,也紧密地和宗族联系在一起。在角美镇西边村调查期间,村民们将庙宇的历史追溯到祖先抵御海水海风侵袭的历史,而且在谈到西边和壶屿村轮值进香的时候,人们很多时候不提两个村名,而直接以姓黄的和姓吴的代替。甚至在一些村庙当中,先祖的牌位被纳入其中接受供奉。即使是青礁慈济宫这样的区域性信仰中心,也因为它与青礁颜氏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颜氏的先祖被纳入后殿接受供奉。白礁村王氏家族中所流传的传说则强调王氏家族在修建白礁慈济宫过程中的功劳,以此来显示自己与慈济宫的紧密关系。据说白礁当时有郭氏、吴氏、王氏三族,敕建白礁慈济宫时选定的庙址是部氏的祖墓,郭氏不愿意献地,但因为是朝廷下令修建,所以就强征了部氏的祖墓,郭氏后来就衰落,迁往他处。吴氏家族是保生大帝的本族,但是在建庙上大梁的时候,吴氏没有人敢扛大梁,王氏就扛起大梁来,所以臭氏后来在当地也无法继续下去,迁居他处。王氏则成为本村最大的宗族。这一传说实际上也通过庙宇的修建展示一个宗族的成长过程。

庙宇的分灵在一定程度上与宗族的繁衍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宗族裂变的过程中,原开基祖所在村子的神明往往也随之分灵到新的村子,如青礁颜氏几个分支都以玄坛元帅作为村落保护神,在每年保生大帝进香期间,各分支携带着玄坛元帅到青礁进香之后,再随着青礁的进香队伍到慈济宫进香。一些分支在行政划分上曾属于泉州府同安县按照传统属于白礁慈济宫的信仰圈范围,但是由于宗族关系,这些村子还是到青礁慈济宫进香。宗族和民间信仰两条链条的结合,较村落的社会团结链条更加严密。不同的是作为血缘群体的宗族是内向型的,将界限限定在群体之内。而民俗信仰则为外向型的将社会联系延伸到地缘群体之外。从很多当地庙宇的捐款碑记中可以看出,修建庙宇的捐款人为出嫁的女儿,而且庙宇建成仪式中,开庙门也是由出版的女儿和女婿来进行的。对此,当地村民的说法是,庙是由女儿来建的,而祠堂则是男丁来建。这是在当地社会长期留存的一种传统。而在进香活动中,出嫁的女儿也必须回娘家来祭拜添油。各小区庙会也是亲友之间互相邀请往来的重要时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单个小区的社会联系延伸到周边地域。

由于保生大帝信仰在当地小民中的地位,每年的保生大帝进香活动成为当地小区最盛大的庆典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组织制度和仪式规范。

小区进香活动采用当地传统的头家制度,头家既是祭祀活动中整个小区的代表,通常也是各项祭祀活动的组织者。头家分为大头家和小头家,大头家按照地缘划分原则,每个角落或者村社逃出一位或几位,小头家按照各个生产小组选出几位。头家实行年值制度,每年更换一次,选头家采用传统的在神明面前“卜筊”(或称“掷笼”)的神选方式选山,头家负责筹款和进香活动的组织。有的村社头家负责全年村落内所有公共祭祀活动有的则只负责每年一次的保生大帝进香活动。

整个进香活动向头家筹款组织,小区老人会或者庙宇理事会等指导,具体的仪式则有乩童或者道士主持在进香的前一两天,每个家庭都要到小区庙宇进行祭拜添油,本村出嫁的女儿也能要回村祭拜。出发之前要在小区庙宇进行一系列的驱邪仪式,之后进香队伍在乩童的带领下踏过燃烧的炭火,意在清洁驱邪。进香队伍不仅包括道士(乩童)、头家、神辇以及随香的人群还有大规模的香阵队伍,多达几十甚至上百阵,香阵是由私人答谢,香阵既是表明对于神明的虔诚奉献,也是小区实力的展现。几乎所有小区的村民在访谈的过程中都会骄傲地指出本村的进香香阵是周边小区中最热闹的。

进香认伍经过绕境之后串村过户到青礁慈济宫进香。香阵队伍在慈济宫门前广场表演之后,在乩童或者道士的带领下,头家以及理事会成员代表整个村落向神明祭拜、奉献,然后由道士或者乩童主持仪式,从慈济宫主香炉中获取香灰放入带来的小区庙宇香炉以及头家所携带的主会香炉中,最后卜筊请保生大帝随着队伍再返回小区。仪式的不规范或者供品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卜筊的失败,这时候需要检查供品或者请香旗护持来达到卜筊的成功。曾有村子几年间连续筊失败,神明“不愿意”随同返回小区,导致小区在几年间不敢再去进香,最后通过与和神明的“协商”,以随同返回小区为条件才恢复进香。进香队伍返回之后,除了香阵队伍的表演之外,小区还会以歌仔戏来娱神,近几年,因应年轻人的需求,各种歌舞表演团体也频频时现在进香活动中。神明的香灰和灵力则通过吃香桌等方式进一步分发到各个角落最终至各个家户当中。至此整个进香活动才算最终完成,整个小区进入下一个进香周期。

香的流动是进香活动的核心。在当地人的观念当中,香是对神明的贡献,是同神明之间沟通的渠道,焚烧的香灰则代表了神明的灵力,可以在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进行分配。通过香,人们对神明进行贡献,同时通过香灰的分配,神明的灵力使小区和家户得以更新。在这一个庞大的分香、进香网络当中,以青礁慈济宫保生大帝为中心,通过香的流动,整个网络所涵盖区域的民众和小区连接在一起,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个共同体。

附一:后井金沙宫进香大典

一、历史渊源

在后井村,每年都有一个比过年更大的节目,那就是在正月下旬举行的进香大典。这一天,石甲头、欧垅、地岸头、涵头、内坑、后井、衙里七个自然村四千多位男女老少聚集一起,大家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将一场到保生大帝祖庙慈济东宫进香的民俗活动升华为展示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展示各社民众团结友爱的民间盛典,吸引了周边地区大批民众踊跃参加或前来观赏。

后井村进香活动的历史渊源很久远,在村里老人家的童年记忆中,金沙的进香活动就是三都地区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孩提时代最值得回味的喜庆事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渔村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村民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庙会组织工作逐步完善,谒祖进香活动越办越好,逐渐成为后井村全体村民每年一度的最盛大的民俗盛典。

二、后井村进香活动的独特形式

后井村进香活动的核心庙宇是金沙宫。金沙宫是建在衙里村的庙宇,是衙里民众目常祭祀的殿堂。但金沙宫同时又是全后井村信奉保生大帝的祖庙,各社信众们在节庆日子都会来此祭拜。每年到慈济东官谒祖进香,衙里金沙宫、后井正顺庙、内坑天灵宫、慈善庙,石甲头永寿宫、石英堂等六座庙宇及广大信众都是进香的重要成员,参加人数众多,进香活动的规模宏大。这种由数座庙宇共同组成进香队伍、共同祭拜保生大帝的习俗在到闽南地区极为罕见。

后井村进香的日子不是像海沧地区其他村庄那样,每年都在固定的一天(如渐美村是正月初六,卢坑村和锦里村才是正月初十),而是由庙会众理事们于每年春节前在金沙宫保生大帝神像前卜筊后定下的一个吉日。这日子必须是正月下旬的一个休息日(星期六或星期天),原因是正月下旬大海潮水较小,后井村原先大多数是渔民,这时比较空闲;而周末在家的人更多,举办进香活动较为合适。

1998年金沙宫重新修建完工后,后井村民从七个自然村中推选出德高望重的热心人士组成了金沙宫理事会,其职能之一就是每年进香活动的筹备、组织和香资管理。而在1998年以前,由于经费使用没有统一的规划,每年进香除了金沙宫的添油香资以外还要全村信众们每人捐资二十元作为活动经费。成立理事会以后,管理逐渐规范,重要开支理事会具体讨论决定,所有的进款和开支都有详细的账目并张贴公布,这样,信众们自愿捐献的添油香资除了支付每年进香庆典的全部开支还略有盈余。

三、前期工作

2011年为例,进香大典的筹备工作在正月初五就拉开序幕。这一天,衙里村庙会通过卜筊选举出每年一届的十八位头家(其中得筊数最多的分别担任庙会的主会和副主会)连同上一届的十八位头家共三十六人,以老带新共同主持本年的庆典。同时金沙宫理事会就本年度的进香活动多次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理事会成员还有衙里、后井、内坑、石甲头各村庙会的正副主会大家共同商讨进香队伍的行进路线、香阵的顺序安排、添油香资的合理使用等等。而活动的具体事项则由衙里庙会的头家们来执行:如探明进香路线是否顺畅、发布进香告示、通知周边各村友好庙宇和亲朋好友、联络确定参加巡游的各支乐队等等。

正月二十二,金沙宫就已经呈现出节目的气氛:宫庙四周张灯结彩,宫墙上公布着善男信女们的捐资名单,殿堂打扫得干干净净,保生大帝的辇轿装扮得富丽堂皇,庙内香烟缭绕,大殿左侧的账房桌旁,老人们忙碌地登记各方捐资并开出收款凭证,妇女们围坐一边,细心地用纸箱折出一箩筐一箩筐的金银元宝。

正月二十三下午,石甲头村永寿宫,一场祭拜神灵的仪式已经开始。由于商衙里金沙宫的路程最远为使整个进香活动顺畅进行,永寿宫的过火仪式每年都是提前一天举行。

四、进番大典盛况空前

正月二十四清晨,天色刚刚发白,各村的信众们早已梳洗完毕,提着香烛供果来到各村的庙宇。沿着整条村道已经排满了许多远道赶来的中西乐队:近郊的腰鼓队、岛内的西鼓队、龙海晋江的西乐队、舞狮队还有不少民间杂耍队伍,唯独没有看到舞龙队。原来,后井村是个渔村,渔民们忌讳翻江倒海的巨龙,因此对舞龙队伍敬而远之。民间艺人们一边吃着简易的早餐,一边在做演出前的准备。

石甲头村一一永寿宫:八点,后井村最东侧的石甲头村,代替永寿官保生大帝到东官进香的天上四公子神像安坐的轿辇停在永寿官庙前,轿辇上扎满纸箱折成的金银元宝。庙会的头家和大批村民已经聚集,此时鞭炮响起,乐队轮番上阵,在戏台与宫庙之间的大坪上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戏。这次石甲头村二百多户人家就请了几十阵乐队,队伍排成几百米长,演出后浩浩荡荡往内坑村方向前行,乩童站在神像轿辇后侧,被众壮汉抬着摇摇晃晃绕树而行。

隔着大马路,可以看到内坑村口矗立若巨大的红色拱门,“进香谒祖恭迎嘉宾”八个大字赫然醒目,充分表达后井村民热忱之心。

内坑村一一天灵宫:八点半,位于后井村中部的内坑村,天灵宫庙前大坪中央一米五见方的炭火堆已经烧得通红。庙檐下停放的天上三公子神辇扎满纸箱元宝,多位身强力壮的村民已经守在旁边,占据着有利位置,准备时辰一到,抬起轿辇就出发。各支香阵乐队在庙会理事的安排下依序从西侧的路口进入庙前大坪,绕炭火堆表演一周后东侧石板路出去,绕到庙后的空旷处列队等候。九点刚过,庙会的老人提若红篮子开始撒盐米,洒向炭火堆,洒向四周围观的人群,据说喜庆节日沿路撒盐米可以敬神驱鬼。这时,赤脚光膀子穿着红肚兜白色裙裤的大个子乩童带领着一队人员从天灵宫出来,他左手持剑,右手拿着一条五尺长的布袋鞭不断甩打,不时发出“啪、啪”响声。一位老人举着一面“天上三公子爷”的黑色八卦三角旗在乩童身后护卫,紧随其后的是举着“天上公子爷谒祖进香”红色会旗的天灵官主会和双手捧着冒着白烟会炉的副主会,还有一位老人举着绣金的黄色华盖护着会炉。队伍绕着炭火堆走了儿圈,乩童不时将几张黄色纸符塞入炭火堆,同时盐米不断撒入,火星噼啪,火光阵阵,现场气氛逐渐高涨。

九点一刻,在村道上守望的庙会人员通知大家,石甲头村的进香队伍已经进入内坑村村道,天灵宫庙前的过火仪式可以开始了。

乩童闭着双眼,跌跌撞撞地在炭火堆前作法。高举宝剑祭拜天地后,乩童一个箭步冲向火堆,只见他赤裸的双脚快速踏入大红的炭堆,溅起的火星和白烟顿时把他笼罩。围观的余人还没回过神,举大旗捧会炉的一班人员和十几个壮汉抬着的神辇已经都随着乩童踏过炭火堆冲过去了。他们在内坑大戏台前调整好队伍,按顺序序列队赶到村道上,尾随石甲头村的进香队伍经后井村往衙里金沙宫去了。

后井村一一正顺庙:九点二十分,位于后井村中部的后井村,中心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众多的中西乐队已经在此列队等候,广场西边戏台上歌舞团正在表演。广场东侧的正顺庙前挤满了人,众人在等待东面各村进香队伍的到来。而王孙元帅的神辇则装扮一新,停在庙中殿堂上。人群中,穿着红色缎面汉装、头戴插花礼帽的两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正顺庙庙会的正副主会。这时他们正关注着从正顺庙前村道经过的石甲头永寿官进香队伍。

九点半,内坑村天灵宫的先头香阵到达后井村,正顺庙的祭拜仪式随即在庙会老人的主持下开始进行。正顺庙的乩童是一个蓄着胡须的年长者,他在庙会头家们的护卫下赤脚踏过炭火堆,王孙元帅的轿辇随即跟上。正顺庙的进香队伍按顺序紧跟天灵官香阵往衙里祖庙行进。

衙里村一一金沙宫:衙里金沙宫作为进香活动的核心庙宇,承担了更多庆典的组织工作。理事会的众多热心人士凌晨来到庙里看手各项准备,天一亮就开始接待各方嘉宾、接收香资、广播公告、张贴红榜,并在金沙宫内腾出空地,为各个庙宇的神辈停放做好准备。众人都抱着一腔热情争着为今天的进香大典圆满成功而尽心尽力。

九点,金沙宫庙前的大广场已经被众多的乡亲访客里三层外三层围得严严实实,只留下入口的一条通道。广场中心照样是那熊熊燃烧的炭火堆,几位德高望重的金沙官理事会领导都在广场上迎接各方嘉宾,等候进香队伍,以及维持现场秩序。

金沙宫庙前的入场仪式:九点半,进香队伍的第一阵,石甲头永寿宫的香阵在衙里老人锣鼓队、衙里腰鼓队、衙里战鼓队的引导下从村道拐入金沙宫的庙前广场。作为祖庙和东道主,衙里这三支鼓队担负着引导其他三个兄弟村香阵进场的重任,每当各村队伍到达离金沙宫两百米外的树道口,就由在此等候他们带到金沙宫前广场;五位老人和三十多位女鼓手们虽然辛苦,但他们脸上流露出的却是亲切微笑和对乡亲们的深情厚谊。

永寿官香阵的各支乐队绕着金沙宫前的炭火堆转了一圈,随后被引导到广场东面靠海岸一带空地上列队休息,而天上四公子的轿辇被石甲头十几位壮汉抬着在广场上冲了好几圈才在理事们的劝导下抬进金沙宫内停歇。

十点,内坑村和后井村的进香队伍陆续到达金沙宫广场。队伍中引人注目的是后井村香阵中由两位女教师带领的十几个幼儿园小朋友,他们扮成小天使模样,背插小翅膀手拿小钱鼓,一路蹦蹦跳跳地跟随队伍前进。

当正顺庙王孙元帅的轿辇终于停止了在广场炭火堆边近乎疯狂的绕圈冲辈,在理事会老人们的引导下,进入了金沙宫停放,各村的进场仪式终于完成。金沙宫前的过火仪式:十点五分,在庙内祭拜的四村正副主会身穿长衫马褂,陆续来到广场。他们簇拥着德高望重的金沙宫理事长在庙前拍了合照,随后大家举着会旗捧着会炉,绕炭火堆走了一圈,跟在由马夫牵着的八匹披红骏马后面前往广场东面的集合地点。

十点十分,广场上的人群出现一阵骚动,金沙宫庙门前紧围的人群问开了一条路,原来是开路先锋“哪吨太子”和“虎爷”共乘的轿辇被衙里村的十多个年轻人抬出庙来,维持秩序的金沙宫理事们赶忙用双臂阻挡四周往前推挤的人群。随后出庙的还有永寿宫的先锋轿辇,他们是整个进香队伍的开路先锋,要排在进香队伍的最前头,所以冲楚几圈后啕他们就出了广场往东去了。这时,石甲头“天上四公”轿草、内坑的“天上三公子”轿辇、正顺庙的“王孙元帅”轿辇也从庙中出来,他们照样绕着炭火堆冲辇数圈,而后停在人群边上静静等待。

十点一刻,个头较矮小的石甲头童光膀穿着红肚兜、赤着双脚、闭着双眼,由两位庙会老人搀扶着从庙内跌跌撞撞地走出,在一位举着黑色八卦旗老人的护卫下来到炭火堆旁边。他左手举宝剑、右手甩绳鞭,口中喃喃有词,绕着炭火堆来回做法。内坑村的大个子乩童也手持宝剑绳鞭从庙中出来,口中还叼着一支朱笔,他们二人配合默契,游走子方圆数丈的人圈中问。庙会锣鼓手的咚锵之声不绝于耳,永寿宫、天灵宫、正顺庙的三驾神轿不时贴着人群绕圈冲荤助推现场高涨气氛。

十点十八分,在炭火堆东侧三米处作法的小个乩童闭着眼睛,在两位穿鞋老人的扶助下突然发力冲进火堆、炽热的大炭被踢向四周,赤裸的双脚沾满火星和炭灰。这时大个乩童也从别侧赤脚冲进大堆带若满脚的炭火绝尘而去。紧接着现场的三驾神辇来回反复地从炭堆上踏过,众人都满脸的激动和兴奋,有人不慎跌倒,马上有其他人接替上去,大家尽兴尽情地在广场上飞舞。

祖庙金沙宫玄天土帝和保生大帝的两尊神像轿辇最后也被余人抬出庙来,一样的踏着炭堆、一样的来回冲辇。随着正顺庙的年长乩童最后一个从庙中出来,在广场上的挥剑作法完毕,金沙宫的大门被老人们关上,广场上的人群也尾随香阵队伍巡境去了。

七村巡境:还在金沙宫广场正举行过大仪式的时候广场东面的进香队伍已经在开路先锋“哪吒太子”和“虎爷”轿辇的带领下,沿着村道往后井村开拔了。他们要先在后井村的七个自然村巡游一遍,再启程前往位于青礁的慈济东宫进香。

进香队伍最前面是一面长两米高一米的大牌匾,白底红字分外醒目,“金沙宫”三个大字数里外就可看得清清楚楚“纪念吴真人诞辰1032周年”几个小字表明了众人对保生大帝的敬仰,四个穿着镶红边黄色套装的大汉抬着牌匾。接着就是四村的四面彩绣大旗和开路先锋,后面跟着一百四十六个外请的乐队、鼓队和各种表演队,和诸位神灵轿辇,加上许多信东举香紧随,队伍绵延达三四里。

队伍从金沙宫出发,经过后井村的天后宫、正顺庙到达欧珑村,再经过内坑天灵宫拐向南边,穿过农回到垛岸头村和涵头村,顺着疏港路来到保税区旁边的石甲头,在村里绕了一圈,再从水泥路村道经内坑、欧城、后井,转向衙后走到村庄最西头的周氏家庙。一路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排着小供桌,摆上香、烛、瓜、果和折叠好的金银纸箱,地上撩开长长的鞭炮,队伍一到门前,各家赶快点燃串串爆竹,举香对神灵顶礼膜拜。

保生大帝的轿辇到达欧城村时,还要停留片刻,以受当地村民的祭拜。传说欧垅以前有一口很大的古井,全村的人都吃这里的井水。后有黑狗精来此作怪,兴风作浪,霸占古井,影响全村村民用水,有时顽童来此嬉戏不慎落入井中,一下不见踪影,村民恨极。后来有一年进香队伍抬着保生大帝神像经过欧垅,金沙宫的乩童将宝剑和银朱笔投入井中,顿时风平浪静,妖精被降伏了,村民自此又有了洁净的井水食用。从此每年香阵巡境的时候,大家都将大帝神辇请到村里祭拜,以示感激之情。

十二点一刻,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七村巡境,进香队伍从衙后小道拐出,来到周氏宗祠前。宗祠屋檐悬挂的“中华周氏总会恭祝厦门市海沧后井金沙宫保生大帝谒祖进香”的大红联特别引人注目。宗祠内标着“忠义堂”的大供桌被搬到门前,桌面上香烛供品摆得满满当当,虔诚的善男信女们个个手持高香,里三层外三层聚集在家庙前的台阶上一群萝剧演员身着戏服站在人群前带领众人恭迎神灵。串串鞭炮点燃,锣鼓声军号声绕耳不绝,信众们群情振奋,欢欣鼓舞。东宫进香:在宗祠广场上等候已久的周氏宗祠和金沙宫理事会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在了进香队伍最前面,他们精矍铄,身体健朗,用稳健的步伐带领着香阵继续前进。几个壮汉高举着四面绣金的宫庙大旗,原先一路步行的各庙会正副主会手捧会炉,骑上大红马,同“金沙宫”大牌匾一起跟在带队老人身后,沿着村庄西面的村道,开始了往青礁慈济东官进香的巡游路程。

队伍在宽敞的水泥村道上稍作休整把原先在各村小巷问穿行的零散乐队人员排列整齐,各乐队奏响动听音乐,迈开整齐步伐,来到海沧镇的大街上。附近的庙宇、店家纷纷点燃早已准备好的鞭炮,迎接海沧三都地区最大最热闹的进香队伍。

电视台的记者在镇中心的大榕树下架起摄像机对准带队的老人、神像的轿辇、一百多阵演奏的乐队、高举香烛紧跟队伍的善男信女们,拍摄了整整四十五分钟。两公里长的游行队伍终于走完,镇街上的居民意犹未尽,迟迟不肯散去。

穿过海沧镇街,穿过柯井村进香队伍折转向北,经过困瑶村的毛穴广村、青礁村的院前村,队伍终于在下午两点到达慈济东宫。从上午十点金沙宫出发,用了四个小时,绕境行程约二十公里,香阵队伍依然个个精神饱满,步伐矫健。

慈济东宫早已游客云集、彩旗飘扬,大家热烈欢迎这支最壮观的远途跋涉而来的进香队伍。而后井的乡亲也不负众望,他们排列整齐队伍步上台阶,依序列队进入东宫大殿。乐队高奏乐曲,鼓队铿锵有力,壮汉们抬着神轿绕着庙前的大香炉轮番冲辇,狮子队、歌舞团的演员们也在庙前大广场上摆开场地,表演着一出出拿手好戏,引来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先进入东宫正殿的是金沙宫一个挑着红色担子的老人,担子前边是红布衬着一个金色虎爷小型塑像,后边挑子是一座微缩的宫庙模型,里面一座香炉正冒着白烟,这就是金沙宫的小会炉。老人将担子挑到主殿神像前,把小宫庙放在大供桌土,到了规定时辰,各位庙会头家在大道公神像前虔心祭拜后,他们从神殿上的主香炉上请出一些香灰,加入到小会炉中,再带回金沙宫去,完成谒祖进香的使命。

进香队伍中的六座神像轿辇到达东宫后,都要从正殿右边的回廊抬到后殿,再从左边回廊抬到保生大帝神像下方的平台上摆放,进香仪式结束后再抬出正殿大门。而在进殿前和出殿后都要从殿前的大香炉上方抬过,这叫“神辇过炉,也是进香仪礼的一种。几百斤重的一座轿辇,要稳稳当当地从五尺高的香炉上抬过,确实不是很容易;但“过炉”和“冲晕”都是很吉利的事情,所以村民们都争先恐后挤入抬轿人群,个个高举双手,大家前后配合,齐心协力,举着轿辇顺利抬过香炉。

两点四十五分,大殿内的进香仪式结束香阵演员和村民们经过短暂休息和补充食物,也恢复了体力,大家依旧接来时的顺序列队出发,打道回府。

回村庆祝:从青礁慈济宫原路返回,进香队伍加快了步伐。下午四点,队伍从周氏家庙路口进入后井村,金沙宫的队伍从写着“隆重举行民俗庙会”的大型拱门中进入宫前广场,正副主会在此下了大红马,金沙官紧闭的大门被众人抬着的保生大帝神荤顶开,三座轿辇陆续抬入金沙宫内安放完毕,老人挑着小会炉也进入宫内,完成了挂香的程序。广场上的庆祝活动正式开始。

广场左制搭起高高的表演台红狮子、黄狮子轮流上台表演滚翻、倒立、跳跃等绝活,所有参加香阵的乐队、鼓队、都依次进入广场表演,广场中央几支大型乐队吹奏音乐、变换各种队形,令人目不暇接,整个表演持续到天色将黑才结束,而金沙宫对面戏台上的萝剧却咚咚敲起,催促演员们粉墨登场,广场上的民众流连忘返。

后井、内坑、石甲头各村的队伍顺着村道被带回各自的官庙,在各自的店前广场或大戏台上继续狂欢。随着夜幕降临,各家各户灯火通明,村民们都在家中摆开宴席,尽其所能招待前来参加进香活动的亲朋好友,与大家一起分享进香盛典带来的欢乐。

五、结束语

深夜,兴奋、劳累了一天的后井村民终于进入香甜的梦乡。一年一度的进香盛典虽然结束了,但是金沙宫理事会成员们热情依然不减,他们总结每年活动的成功经验,寻找不足之处,他们有信心将进香活动越办越好,将后井金沙宫特有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附二:新接村谒祖进香

在新绩,团体性的进香活动是由宗族牵头组织到青礁慈济东宫朝拜。这类进香活动一般是每三年举办一次,历史上由来已久。

逢进香当年,称为“大邦”。2004年即为“大邦”年。“大邦”年初噜诒谷堂董事会就会开始准各进香事直。董事会的董事长邱跃土先生和常务董事邱伟民召集董事会主要成员,集中进行讨论安排,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稍后,诒谷堂会将“3.15进香”活动安排和计划内容以告示的形式教贴在新绞村的各个片区,告知村民。“3.15进香”活动主要由诒谷堂董事会负责,村两委和二十三个小组组长协助开展工作,并负责维护秩序和保安工作。

3.15进香”活动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当地人称的“游神”,二是看戏。“游神”的活动共有三场,430日到新阳工业区公司企业“游神”,52日在村界“游神”,53日的青礁慈济东宫进香。这几个晚上在福灵宫前都有萝剧表演。当地人称“白天游神,晚上看戏”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进香活动是从429日(农历三月十一日)开始,当天要从村里的静明堂和正顺宫“请神”,也就是把这两座官庙中供奉的“保生大帝”和“哪吒三太子”神像一并请到福灵宫,与福灵宫里的保生大帝”神像放在一起。稍后举行隆重的“入禁”仪式,把这儿尊神像抬到装潢精美的古代木轿上,准备第二天上路“游神”。每庄神轿由四人抬轿,四人护轿,王相轮换,神轿的装扮由谁谷堂负责,但是请乐队则由五大片区自行承担。

430日上午,善男们抬着载神像的木轿,在新阳工业区里的八家企业门口游神祈福,企业的领导人专门出面迎神。这天的“游神”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星期,52日早上8点,队伍从福灵官出发,游行(当地人称为“香路”)由下堂庵开始,经大丘园、海乾、许唐、姗姗酒店、东村河仔尾、钟厝松脚、爱门口、林氏祖厝、八组梨子园、屿仔顶(新堂庵)、柯达、卷烟厂、惠佐、刘店巷、大路顶、松仔下,然后返回下堂庵,游行结束。整个过程花费三个多小时11点半左右才回到福灵宫。游神队伍中有五尊神像,由“大保哥”和“哪吒”领头,队伍中还有三尊“保生大帝”和“齐天大圣”,同时还有六个乐队。“游神”队伍在行进过程中由一名妇女专职“扫地”为神开路。沿途经过的地方,每个家庭都会摆上香案香桌,上置祭品‘香、金银纸和鞭炮用以“迎神”善男信女们虔诚焚香祷告,祈求平安发财。游神队伍经过村子里的神庙和祖庙时,都要稍作停留,以示尊重。当游神队伍经过各个片区的交界处时,锣鼓声和鞭炮声是最响亮的。各个片区的人们借放炮的多寡来表示自己所属片区的强势。

“游神”有时还会有小插曲。由于“游神”的队伍不可能经过所有人家的门口,于是就会有一些人出门抢神轿,但会及时被诒谷堂董事会制止。尤其是新垵村最近新开发建设的“新江角落”更盼望神明能够光顾。虽然“游神”路线无法经过那片区,“新江角落”的人们还是会把摆放着丰盛贡品的香桌移至离家门口有一段距离的“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去迎神。

当“游神’活动结束时,神轿被抬回福灵宫。成“一”字形排列摆放子庙门口。来自本村和邻近村落的善男信女们聚集在福灵宫前虔心祭拜。贡品罗列,焚香点煌,金炉鼎盛,鞭炮喧天,好不热闹。

53日上午9时,新江“东宫进香团”队伍在1号公路全部整装待发,进香团的人们个个盛装打扮,喜形于色。在指挥车的统一调度下,准时出发。

进香的路线;1号路→庵仔河→如店巷→柯达→东孚→角美→青礁慈济东宫,然后返回。

返回的路线:青礁慈济东宫→渐尾村→石塘村→吴冠村→霞阳村→刘店巷→庵仔河→下堂庵,即绕着文圃山一周。

进香队伍的依次是:新江华侨论谷堂董事会执勤指挥车组、神轿车组、鼓乐车组、角头村民车组(按片区排列)、后勤保障车组、其他机动车辆。进香队伍绵延近五公里长,参加入数达四五千人之多,汽车、摩托车近千部。气势浩荡,蔚为壮观。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游神”队伍于十一时到达青石是慈济东官。善男信女们鱼贯而入,顿时鞭炮声、锣鼓声齐鸣,整个东宫笼罩在一片烟雾缭绕之中。在东宫的正殿,村民们烧香祭拜,放炮烧金。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在青礁慈济东宫理事会办事人员的组织调度下,村民们相继出宫,回车待命。由于返程路较之来时路近,所以一小时之后,“游神”队伍颇利回到新接村福灵宫。整个活动宣告结束。

附三:东屿妈祖宫赴湄洲祖庙进香

东屿妈祖宫位于海沧大道边庙里香火鼎盛终年不断。逢年过节及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村民都会自发准备供品到宫庙朝拜。供奉妈祖的供品一般为鲜花、水果、糕点;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时,也可用三牲(猪、牛、羊)或五牲(猪、牛、羊、犬、鸡)祭拜。

除了的例行的朝拜和逢年过节的祭拜之外东屿衬妈祖宫一年当中最为隆重的活动当属妈祖神像到湄洲妈祖庙进香了。从1990年开始至今,东屿妈祖宫一年一度前往湄洲妈祖庙进香,是东屿村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由于妈祖诞辰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了让妈祖在诞辰那天能回到本村接受村民庆贺,所以妈祖进香日一般都定在妈祖诞辰日之前。东屿妈祖进香就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二日。据理事会人员介绍1990年首次进香参加的村民才十多个,那时交通不便,先路上时间就花了八个小时。而近几年来,报名参加进香的村民则越来越多。例如2011年进香人数有四百多人,2012年则有五百六十人,是历年来参加进香人数最多的一年。

进香的全过程由妈祖宫理事会负责组织。想参加进香的村民应提前向理事会报名,以便安排车辆。由于进香人数众多,进香目的地是带回湄洲岛,来回路程遥远、时间长,所以理事会都是租用大型旅游车负责接送进香队伍,例如2012年进香,就租用了十一辆旅游车。进香当日,队伍出发时间一般是凌晨四点,村民们在妈祖宫里集合,先是简单朝拜一下妈祖,然后再带上供品、抬上妈祖神像就向葡田出发了。大约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到了湄洲妈祖庙,在祖庙理事们的热烈欢迎下,村民们把妈祖神像抬下大巴车,举行了隆重的祭拜和割火分灵仪式(取一些祖庙的香灰放入带来的香炉内),稍事休息后才乘车返回。

回到村里的时间一般是下午三点左右,这时请来的几十队艺阵早已在路口迎接神像归来。妈祖到祖庙进香是表示敬意,但也沾取或分割祖庙的香火回来,希望自己的神明香火同样旺盛,因此进香回来都要举行绕境仪式。在艺阵的簇拥下,村民把妈祖神像拾到村里绕境巡游一圈,意味着护佑全村风调雨顺、合境平安。直到下午四点半左右妈祖圣驾才打道回官。整个进香过程长达十四个小时,路程将近一百八十公里。虽然路程遥远,时间又长,但是虔诚的村民和艺阵表演者不畏辛苦,一路随从。

到了晚上,妈祖庙前的戏台就开始上演歌仔戏了。正式开演前,请来的歌仔戏班要“跳加冠”这是旧时戏曲开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目的是向观众祝福,没有台词,只有身段表演,演员的扮相是头戴相纱,脸蒙面具,身穿官袍(蟒袍),手执锻制条幅,上书“天官赐福”、“指日高升”、“加官晋禄”等字样,边跳边展示条幅上的吉祥语,以表示对观众的祝愿与欢迎。

“跳加冠”的由来跟武则天一次寿诞宴会上,丞相狄仁杰有要事欲上奏,却又恐扫武氏雅兴,故将奏文写到板之上,脸罩面具,借祈求吉祥、祝福长寿之名而舞蹈,后将纺板呈递给武则天。武氏接过笏板,发现了笏板上的奏文,不但没有发怒指责秋仁杰,且准其奏本。后来民间艺人将秋仁杰这种舞蹈演变成现在舞台上“跳如冠”,以祝福吉祥、平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晚上七点左右开始演歌仔戏连演两晚,费用多为村民个人答谢。

连演两晚的歌仔戏结束之后,一年一度的妈祖进香活动也宣告结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